第一次听说人大附中,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数学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人大附中的华罗庚学校,她说,如果将来能考进华罗庚学校的1班或2班,那么中学上人大附中的希望就很大了。三年级时,我和其他几个平时在班里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得到了参加人大附中华罗庚学校(现仁华学校)考试的名额。令我非常兴奋的是,三年级的那次考试,我发挥得特别好,考进了华校的1班。
第一次走进人大附中,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学校:宽敞整洁的校园、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充满活力的运动场,这一切都让我充满向往。
但在随后的两年中,我在仁华的成绩却在走下坡路:四年级降到了4班、五班了。这时,妈妈和前几班孩子的家长交流了情况,并和我一起分析了我的学习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我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我在奥数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每周只在仁华上数学课,课下只是完成那里的作业(一般只有两到三题),所以解题的技巧和熟练程度都略显不足,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也想过,也许我还保持着自己原有的水平,但其他同学都有了进步,所以我便显得退步了。
三至五年级许许多多个周末我都在人大附中上课,我对人大附中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在我的心中,进入人大附中学习仍是我的梦想。但是那时,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的心里也没有把握。
有幸的是,五年级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参加了奥数的培训班,在培训班中,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做作业并及时总结所学过的知识。关于整理和总结这点,我是深有体会:如果光靠上课听讲,回家不整理错题的话,那就等于什么也没学到,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多做整理和总结。
仁华学校在六年级开学后共考了六次试。由于我的水平已经有了提高,所以在考完前三次试后,我被分到了5班的前十名。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最后一次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一跃成为第一批参加人大附中面试、第一批接到人大附中初录通知的学生。
其实人大附中录取学生时,也不全看数学成绩,直到今天,参加人大附面试的过程我仍然记得很清楚:十位老师与十位同学面对面,爸爸妈妈就也坐在我们的身后,那个场面真有些庄严。面试开始了,老师先让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如姓名、来自哪个学校,在学校里取得的主要成绩等。然后老师出了考察记忆力的题:快速记忆数字或某个画面中的内容,然后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接着是考察想象力的题:老师给出一个图形,让同学说说根据这个图形想到了什么。然后是考察心理素质的题:老师说有两组活动,一组是数火柴棍,数对了得到一份奖励;另一组是发挥想象力制作一件物品,做好后可得到2份奖励,问同学们会选择哪个组。选择完后,老师还问了一道很抽象的题:“什么是幸福?”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每一道题我都积极举手发言,努力地向老师们展现的自己。面试的最后,是让爸爸或妈妈用20个字介绍自己的孩子。
我想,我能考上人大附中,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不偏科。小学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这使我拥有了比较广的知识面,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对奥数学习也很有帮助,同时,大量阅读也使我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很大提高。在第七届全国“春蕾杯”作文竞赛中我获得了二等奖。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想考上人大附中,那就一定要考上仁华学校。因为每次仁华上课时班主任都会记录大家的学习情况,所以人大附中就会对这些学生比较熟悉,在挑选学生时大部分都会从仁华的学生里挑,这样对人大附中来说是比较有把握的。已经考上仁华学校的同学也不能掉以轻心,希望你们能够吸取我前几年的教训,把基本功打扎实,不要像我一样,在仁华的班次逐渐下滑,差点失去了考上人大附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