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2)1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趣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地质学和胚胎学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C.机械力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

  5.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根本上是因为()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

  D.人民群众掌握了科学技术

  6.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C.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D.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7.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8.“一切*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积极防御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战略进攻

  9.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实现民族独立

  D.帮助工人阶级夺取政权

  10.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是()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发展先进生产力

  C.发展先进文化

  D.巩固执政地位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消灭贫穷,走向共同富裕

  D.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12.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3.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是()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14.下列各种收入中,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集体企业中职工工资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C.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D.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

  15.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

  A.政协委员

  B.党代表

  C.人大代表

  D.人民团体代表

  16.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

  A.思想作风建设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C.领导作风建设

  D.组织建设

  17.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

  1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19.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

  A.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B.它的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C.它以反帝反封建作为两大革命任务

  D.它是以武装的革命的反抗对武装的******

  20.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邓小平是

  A.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B.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21.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2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依法治国

  23.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立的方案是()

  A.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工农专政共和国

  C.人民民主共和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2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党派主张建立()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人民民主共和国

  C.******一党专政国家

  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5.工农民主政权实际上是()

  A.工农联盟的政府

  B.工、农与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C.工、农与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D.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联盟政府

  2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参议会制度

  27.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们

  C.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们

  28.历史客体是指()

  A.地理环境

  B.社会物质财富

  C.社会精神财富

  D.历史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一切事物

  2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C.自然规律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变化莫测

  D.自然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们自觉活动而实现

  3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质的是()

  A.哲学、自然科学、语言学

  B.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C.政治思想、道德、艺术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3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热与自然之间,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原本的、第一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因素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关系

  32.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B.保障社会秩序安定的机关

  C.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

  D.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33.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34.先进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因为()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3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

  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C.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6~40为时事政治题(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提倡以德治国就不需要依法治国。

  4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43.如何理解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

  44.为什么说在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5.“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论述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答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D 2.C 3.A 4.D 5.C 6.B 7.A 8.C 9.B 10.A 11.B 12.D 13.B 14.A 15.C

  16.B 17.C 18.C 19.D 20.B 21.A 22.C 23.A 24.A 25.D 26.B 27.A 28.D

  29.D 30.C 31.A 32.C 33.A 34.A 35.D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错误。

  应正确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是相互区别的。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落脚点。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42.正确。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判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

  (1)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3)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对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4)知识分子作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在实施科教兴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4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在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

  (1)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在我国,要创造使民主得以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条件,不经过长期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2)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这些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严重障碍,但要完全清除它们,却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3)认清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客观发展过程的认识,对于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形式、制度、措施、办法的选择,对于民主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观察和处理,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依靠反复实践、勇敢探索和长期经验的积累。

  45.(1)理论意义表现为:①“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按照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允许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②“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丝毫不能动摇和改变的原则问题。同时,允许台、港、澳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③“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的构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实践意义表现为:①“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方案,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租繁荣。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②“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中国一贯主张国际争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反对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四、论述题:20分。

  46.(1)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表现在: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总过程来看,社会形态更替的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②从每一民族具体的历史进程看,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冲击或干涉,一般也都会经历上述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2)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表现在: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次序是多样的。有的国家由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发展中会跨越某一个甚至某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②社会形态的具体存在和运行模式是多样的。即使是相同的社会形态,不同国家或民族也会有各自的特点。③社会形态更替手段与方式是多样的。有的要经历严重的社会冲突、社会动荡,也有的会相对平缓。④各民族的进步是不平衡、不同步的。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

  (3)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这实质上是社会进步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必然表现。统一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的前进趋势和必然要求,多样性则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特殊性和解决各自矛盾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统一性表现为多样性,多样性体现着统一性。

  (4)深刻认识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就当代中国实际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任何人也不可改变的,但强调中国特色,则中国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体现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极其生动而具体的范例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