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教育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1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里,与小二黑一起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女性形象是

  A.陈二妹 B.莎菲

  C.虎妞 D.小芹

  2.一生入狱十多次,被人称为“压不扁的玫瑰”,其代表作有小说《送报夫》、《水牛》等,这个作家是

  A.穆旦 B.鲁藜

  C.陆蠡 D.杨逵

  3.“有炎炎的形,但毫不动摇,全体冰结,像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疑这才从火宅中出,所以枯焦。这样,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化为无量数影,使这冰谷,成红珊瑚色。”这段话出自

  A.《死火》 B.《泥土》

  C.《死水》 D.《凤凰涅槃》

  4.写于1943年,发表后曾被傅雷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小说是

  A.《倾城之恋》 B.《金锁记》

  C.《春风沉醉的晚上》 D.《蜗牛在荆棘上》

  5.记叙白洋淀妇女由送丈夫参军到她们自己组织起战斗队故事的作品是

  A.《生死场》 B.《追求》

  C.《饥饿的郭素娥》 D.《荷花淀》

  6.“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人的文学”的作家是

  A.梁实秋 B.周作人

  C.茅盾 D.梁遇春

  7.“他常说:‘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们也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是狂风过去之后,我们的天空变惨淡了,变寂寞了,我们才感觉我们的天上的一片最可爱的云彩被狂风卷去了,永远不回来了”。胡适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

  A.徐志摩 B.闻一多

  C.萧红 D.郁达夫

  8.鲁迅的《铸剑》借用神话故事重点刻画了两个形象,描写了他们共同的复仇经历。他们是

  A.汪二和齐二爷 B.眉间尺和黑衣人

  C.杨白劳和喜儿 D.鬼冬哥和小黑牛

  9.在作品中宣称“我永远说着我自己想说的话,我永远尽我在暗夜里呼号的人的职责”的作家是

  A.鲁迅 B.巴金

  C.钱钟书 D.艾青

  10.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矿主周朴园之子周萍和管家鲁贵之子鲁大海的关系是

  A.同母异父的兄弟 B.同父异母的兄弟

  C.同父同母的兄弟 D.没有血缘的主雇关系

  11.“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表达了“坚决抗日,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这一时代主题的作品是

  A.《雷雨》 B.《屈原》

  C.《北京人》 D.《正气歌》

  12.《春桃》中曾经参加东北义勇军、因受伤锯掉双腿的人物是

  A.小黑牛 B.春桃

  C.刘向高 D.李茂

  13.话剧《上海屋檐下》展示了境遇不同,性格各异的五户人家在一天内的喜怒哀乐,其结构采用的是

  A.横截面的方式 B.纵向取材的方式

  C.纵横交错的方式 D.蒙太奇的剪辑方式

  14.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女士喜欢其风仪的外表却又鄙视其卑劣的灵魂,那个人是

  A.苇弟 B.汪文宣

  C.凌吉士 D.吴荪甫

  15.反映20世纪30年代上海日本纱厂的资本家和中国“带工”联手压榨中国女工的报告文学是

  A.《上海屋檐下》 B.《包身工》

  C.《我用残损的手掌》 D.《灵魂的呼号》

  16.《骆驼祥子》成功地使用了方言而富有地方色彩,这种方言是

  A.上海方言 B.北京方言

  C.重庆方言 D.陕西方言

  17.艾芜小说《山峡中》主要描写的人群是

  A.军人 B.工人

  C.土匪 D.知识分子

  18.萧红笔下,把自己恋爱的秘密带进坟墓的人物形象是

  A.堂妹 B.翠姨

  C.大小姐 D.四凤

  19.“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这些诗句描绘的是

  A.春水 B.死水

  C.毒药 D.白洋淀

  20.《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

  A.朱湘 B.冼星海

  C.光未然 D.贺敬之

  21.“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出自

  A.《力的前奏》 B.《金黄的稻束》

  C.《鼠曲草》 D.《断章》

  22.梁实秋散文《雅舍》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时期的北京 B.抗战时期的重庆

  C.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京 D.北伐战争时期的上海

  23.《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妻子是

  A.鲍小姐 B.苏文纨

  C.唐晓芙 D.孙柔嘉

  24.冰心的《寄小读者》是一部

  A.日记体散文集 B.书信体散文集

  C.书信体小说集 D.日记体小说集

  25.提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这一观点的作品是

  A.《言志篇》 B.《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C.《灵魂的呼号》 D.《鹰之歌》

  26.“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样描写鲁迅先生的作家是

  A.凌叔华 B.冰心

  C.萧红 D.丁玲

  27.夏丐尊在《白马湖之冬》中主要描写了白马湖冬天的

  A.雪 B.风

  C.雨 D.雾

  28.下列属于田汉剧作《南归》中的一组人物是

  A.春姑娘、潘先生、李正明 B.春姑娘、辛先生、李正明

  C.马小姐、辛先生、李正明 D.玉春、辛先生、魏莲生

  29.田间的《给战斗者》是

  A.新格律诗 B.短行体诗

  C.散文诗 D.十四行诗

  30.《春末闲谈》一文揭露了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而向人民群众施行的种种麻痹术,文中用来作比的自然界事物是

  A.细腰蜂 B.苍蝇

  C.蛇 D.蜗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巴金创作的“爱情三部曲”包括

  A.《山》 B.《雨》

  C.《电》 D.《雾》

  E.《家》

  32.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叙事特点有

  A.第一人称叙事 B.对比手法的运用

  C.注重环境描写 D.语言幽默

  E.感情热烈奔放

  33.歌剧《白毛女》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吸取的中外艺术形式有

  A.传统地方戏曲 B.北方民歌

  C.北方小调 D.西洋歌剧

  E.花鼓戏

  34.凌叔华的《绣枕》中重点描述的两个场景是

  A.大小姐冒着酷暑绣靠枕的情景

  B.二姑姑和兰花晚上窥房的情景

  C.喜燕堂新娘阿淑追忆自己不如意婚事的情景

  D.小妞儿向大小姐转述绣枕命运的情景

  E.大小姐梦中的情景

  35.何其芳在《雨前》中描写了多种自然物象对雨水的渴望,这些物象有

  A.惊慌的鸽群 B.憔悴的柳条

  C.干裂的大地 D.烦躁的鸭群

  E.愤怒的鹰隼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6.简析沈从文小说《萧萧》中萧萧这一人物形象。

  37.简析吴祖光戏剧《风雪夜归人》的主题意蕴。

  38.简析李广田散文《山之子》的艺术特点。

  39.简析穆旦诗歌《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中的诗人对“战争”的思考。

  四、论述题(12分)

  40.试论郭沫若《凤凰涅槃》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1.阅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结合作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更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写于1934年8月北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