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测试题:发展社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1.西周封建制以宗法制(宗族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胙土”(授土)和“命氏”(赐姓),由此产生了“氏所以别贵贱”以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制。这反映出西周封建制() A.强调宗法关系和契约关系的统一性 B.规范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C.否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统一性 D.重视遏制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及宗法制。材料强调了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度三者的高度统一,三者共同构成以家国同构为特征、以宗法关系为核心的贵贱有 序,君臣有别的社会关系,答案为B;材料对于契约关系、经济利益、土地问题均未涉及,排除A、C、D。 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分封制的影响。由“(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分封的诸侯中,与周王同姓的贵族占大多数,这说明周朝形成了一套以宗法制为纽带、分封制为表现的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该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 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并为诸侯国所重用,故选A项。由材料中“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田子方还是重视功名利禄的,B项错误;C、D两项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致意,竟未得到回礼”不符,故排除。 4.《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5.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了()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西周政治制度的血缘特点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答案 B 解析 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宗法制度,再按宗法原则实行分封,强调的是宗法制与分封制间关系,A项不是实质,C项礼制没有体现,D项不是材料强调内容,故选B。 6.“(周)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诸侯势力上升  B.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逐步崩溃 D.政治中心东移 答案 C 解析 从“问鼎”“射王”等信息来看,周王已经不再被诸侯所尊重,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势力上升、政治中心转移等都是分封制瓦解的体现,故排除A、B、D,选C。 7.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 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要求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不要因馋言而使忠心的人受到伤害,不要无原则的附和他人。强调官员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约束,而非针对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排除A、C。也不涉及地方政治制度变革,故D项错误。 8.“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晋国已经为六卿所灭 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答案 D 解析 题干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而秦统一后,郡县制才取代分封制,由此可判断B项不正确;从材料来看,“尽灭其族”的“其”指代的是祁A项错误;而晋之宗室被灭,说明政治和血缘的关系不是加强,而是削弱,故C项错误,而这恰能说明D项是正确的。 9.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 D 解析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强调要强化宗法观念,否则会动摇宗族血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符合宗法制下的继承方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指推举人才,体现的是选人用人的问题,其大意是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与宗法制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答案 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解析 此问要求回答历史因素,实际上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结合商周政治的相关内容总结即可。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