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6年山西省晋中市高考政治模拟试题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东揭阳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东汉规定,各地“孝廉”推举名额必须与人口成比例,这种地区名额限制的规定为宋代之后科举制所沿袭。明清时期实行分省录取之制,即使文化、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也依然有最低的名额保证。从这种名额限制、分省录取的做法可以看出:

  A.“国家取士,唯才是择”的公正性完全是骗人的

  B.科举制的意义在于网罗秀的人才参加政府管理

  C.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完全取决与皇帝的个人好恶,缺乏任何客观依据

  D.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25.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购买大量的外国商品导致白银外流

  C.放弃海禁政策,重视海外贸易

  D.实际上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

  26.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说到:“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之言论旨在强调

  A.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

  B.为学应注重经世致用

  C.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

  D.理学造成思想界因循守旧

  2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可能是

  A.维新派批判洋务运动 B.革命派批判维新变法

  C.义和团批判维新 D.新文化运动批判辛亥革命

  28.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根本之条件。”其言论旨在

  A.倡导建立西方君主立宪政体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号召发动工农群众反抗军阀统治

  D.唤醒愚昧民众之觉悟

  

  29.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强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该宣言

  A.促使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

  B.促成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C.有利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30.新中国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居民可“自由居住和迁徙”,而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则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一变化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城乡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31.“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这段话较为突出地反映了

  A.基督神学的内在理念

  B.人文主义的哲学主张

  C.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

  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32.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存在着这样一种景象:为数众多的商人、银行家,甚至是工业家都纷纷将他们的资金或财富注入地产业,从而取得乡绅或贵族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这表明

  A.参加圈地运动能够获取巨额经济财富

  B.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

  C.经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

  D.启蒙思想传播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33.列宁指出:“学会了解商业关系和经商是我们的责任。商业问题成了党的一个实际问题,成了经济建设的一个实际问题。”列宁讲这番话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施 B.推行国家工业化计划

  C.推行新经济政策 D.改革苏联经济模式

  34.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B.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民族争端

  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35.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80年代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

  B.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

  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材 料二: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 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这 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 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 设施。”

  ——英国 亚当·斯密《国富论》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5分)

  (3)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经济理念的不同及实施的历史影响。

  (16分)

  41.(12分)下面是关于英国工人在19世纪30年代的情况的现点,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工人阶级,虽然他们也有不平和不幸,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状况方面还是比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阶级要好,他们有更充足的食物供应,更 好的衣着和居住条件,尽管这样,他们对困苦的感觉却更加强烈,然而我们肯定相信,尽管苛捐杂税、战争和沉重的公共债务,但是国家还是变得越来越富裕。

  材料二:工厂工人从早上3:00工作到下午l 0:00,报酬是三个先令和七个半便士,如果他们迟到五分钟就会失去其中的四分之一,6岁的小孩也在这样恶劣的工厂环境中工作。工头经常打工人,但是并没有抚恤金给予工作受伤的工人。

  工人的房子都是由一个土制的房间构成,这些房子设在工厂周围,紧密地挨在一起,并且缺乏相应的卫生设施,建筑相当不卫生和危险。

  评述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人状况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选考题:请考生在给出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涂黑。

  【历重大改革回眸】

  4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盐商肆虐,俨然如专制时代之帝王,于其权力所支配下之岸区,可以自设巡兵,检查行人”。一些盐商“泥浆沙粒,米汤苦滷,任意 掺杂”。各省军阀截留盐税、违法滥加附税、巧立名目的现象普遍。“海内志士,大声疾呼,提倡改革”。国民政府“财政上实无法弥补,只有整顿盐税”。 1931年,国民政府颁布新《盐法》,被称为“民国的大事件”。

  材料二: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通过历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颁布新《盐法》的原因。(8分)

  (2)材料二的结论是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但是,政府过度的干预不利于经济发展例子很多,请举例说明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例子(至少二个例子)。(7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46.(15分)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实践,是近代中国民主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 料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 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 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 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 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 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 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8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7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嚣尘上。在华盛顿体系中,它“参与其中而不负责任”,继而带头提出所谓“非战原则”,甚至在中国东三省发生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也只发了个“不承认”的声明,以致法西斯国家得以得寸进尺,终于酿成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几年,以往美国之行的政策基本未变,在1935——1937年间接连通过几个“中立法案”,声称要避免“重犯”上次欧战时的错误,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出售军火等。

  但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在1939年开始修改中立法,取消过时的“军事禁运”,转而实行“现购自运”。当时德国支付和运输能力均较英法为弱,因此这种 “现购自运”政策于英法有利。……大约到了1940年,战争形势急转直下,德国先后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这年9月27日,日军侵 入印度支那,接着又公布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把矛头指向美国,才使美国在心理上有所觉醒,认识到摆脱孤立主义之必要,包括罗斯福总统本人在内。……正是在 这种背景下,美国于1940年9月与英国签订《驱逐舰—海军基地协议》,即由美国向英国提供驱逐舰,英国向美国提供大西洋海军基地;1940年3月签署 “租借法案”,决定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并拨款

  70亿美元,以作建立和运输租借物资之用。这样,美国就由中立国变为非交战国,实际上站到了交战的一方。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长期保持中立政策的原因。(6)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和影响。(9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8.(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 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向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 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 ……他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 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 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地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妻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等。

  材料二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 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摘编自《狂儒辜鸿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以来辜鸿铭对待东方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2)你如何评价辜鸿铭?(6分)

  广东揭阳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35.DACAD DABCC C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地理科部分参考答案,共56分)

  (历史科部分参考答案,共52分)

  40.(25分)参考答案:

  (1)盐铁业市场大、利润高,是政府重要财源;地方豪强操纵盐铁经营,影响社会稳定;形成地方势力。(4分)

  (2)闭关锁国;(1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3)不同:材料一:国家应对经济(经济主权)加强控制或实现经济大一统;材料二:自由主义、自由放任。(4分)

  影响:材料一:对当时,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皇权统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豪强权贵和富商大贾财力,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地方割据;

  对后世,历代统治者基本秉持了经济大一统的理念,对经济进行控制;虽然有助于加强统治维护稳定,但是不利于商品经济(民间私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转型(资本主义萌芽)。(6分,任3点6分,不得超过6分)

  材料二:对当时的英国,顺应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要求,推动自由贸易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

  对世界,推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普遍推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自由贸易和国际贸易准则的制定。推动国际市场的发展。(6分,任3点6分,不得超过6分)

  41.评分标准

  第一等(12—9分):观点方面:理解准确,提及利弊两个方面。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8—5分):观点方面:理解基本准确。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

  第三等(4—0分):观点方面:不够准确。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细不当。

  45.(15分)参考答案

  (1)原因:盐商控制地方、谋取高利;民众利益受到损害;军阀割据削夺财税来源;有识之士要求改革;政府面临财政困境,希望增加税收。(任意答出4点,给8分)

  (2) 明清时期,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阻碍了私人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放战 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过度的行政干预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时期,我国逐步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等。(一个例子与说明共4分,二个7分)

  46.(15分)参考答案

  (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2分)中心内容:土地革命。(2分)

  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4分)

  (3)创新: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4分)

  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分)

  47. (15分)参考答案:

  (1)中立原因:一战结束后,国内孤立主义盛行;30年代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忙于国内经济与社会改革;美国尽力维护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巩固既得利益。(6分)

  (2)放弃原因: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扩张逐渐将目标指向美国;美国的海外利益因法西斯扩张受到严重损害;反法西斯战争不断失利,世界各国的和平与民主遭受威胁。(6分)

  影响: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增强反法西斯力量,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有利于打败法西斯力量。(3分)

  48.(15分)参考答案

  (1)狂热地捍卫东方传统文化。(3分)辛亥革命后,面对中国民族危机严重,部分知识分子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新文化运动中存在对东方文化的绝对否定;(6分)

  (2)辜鸿铭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他反对全面抛弃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意义,也体现了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但其方式过于偏激, 也只是一种消极的对抗,对传统文化没能加以辩证的分析,赞美中国古代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不利于新文化的传播,不利于社会的开放与民主的发展。(6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