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6年河南六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alt="2016年江西吉安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 src="/UploadFile/KaoShi/2020-04-01/4258787910.jpg">

  江西吉安一中2016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江阴船歌》序

  今年八月间,刘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夫口里录下来的。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显的地方色彩与水上生活的表现,但我却以为它颇足为部分中国民歌的代表,有收录与研究的价值。

  民歌的界说,按英国FankKidson说,是生于民间,并且 通行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中国叙事的民歌,只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等几篇,现在流行的多半变形,因为受了戏剧的影响,成为唱本。 抒情的民歌有《子夜歌》等,数量很是不少,但却是经过文人收录的,都已大加修饰,成为文艺作品,减少了科学上的价值了。“民间”的意思,指的是多数没有文 化的民众;民歌中的情绪与事实,也便是这民众所感的情绪与所知的事实。所以民歌的特质,并不偏重在有精彩的技巧与思想,只要能真实地表现民间的心情,便是 纯粹的民歌。民歌原是民族文学的初始和基础,倘若技巧和思想有精彩的地方,原是极好的事;但笨拙的措辞,粗俗的意思,却正是绝大数民歌无可奈何的事实。我 们称赞技巧和思想精彩的《子夜歌》,但仍不能蔑视这舟夫言辞有缺欠的情歌。

  抒情的民歌中,有种种区别,田间的情景和海边的不同,农夫与渔民的歌也自然 不同。中国的民歌未经收集,无从比较;但据我在故乡所见,民众的职业虽然有别,倘若境遇不是相差很大,歌谣上也不发生什么差异。农夫唱的都是“鹦歌戏”的 片段,各种劳动者也是如此;这鹦歌戏本是堕落的农歌,它存在戏剧的扮演,名称就是“秧歌”的转讹:这件小事,很可以说明中国很多地方的歌谣,何以没有鲜明 的地方色彩,这与思想言语粗俗有巨大关系。

  民歌的中心思想专在恋爱,但词意上很有高下,凡不很高明的民歌,对于民俗学 的研究,虽然一样的有用,但从文艺和道德来说,便不免有可以非难的地方。绍兴秧歌的演出,甚至被禁演,江浙通行的印本《山歌》,也被排斥;这册中所选的二 十篇,原是未经辑录修饰的民歌,难免也有这些缺点。我想民间原人的思想,本极简单,不足为怪;中国文字的特别,尤为造成这现象的大原因。久被蔑视的俗语, 未经文艺上的运用,便缺乏了细腻的表现力;简洁高古的五七言句法,在民众诗人手里,又极不便当,以致变成那个幼稚的文体,而且将意思也连累了。我看美国 Headland的《孺子歌图》,和日本平泽平七的《台湾歌谣》中的译文,多比原文明了优美,这在翻译界是少有的事,然而是实在的事;所以我要说明,中国 情歌的坏处,大半因为文辞的关系。倘若有人将它改成《相思妹》等,也未始不可以收入古人的诗话;但我们所要的是民歌,是民俗研究的材料,不是纯粹的抒情或 教训诗,所以无论如何粗鄙,都要收集保存。刘半农这一卷《江阴船歌》分量虽少,却是中国民歌学术采集上的第一次成绩。我们欣幸他的成功,还希望今后多有这 种撰述发表,使我们知道民众的心情,这益处是普遍的,不限于研究室的一角;所以我虽然反对用鉴赏眼光批评民歌的态度,却极赞成刊出这本小书,做一点和国人 自我省察的资料。

  1、根据作者对《江阴船歌》的介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水上生活的表现,是部分中国民歌的代表,有收录和研究价值。

  B、里面总共二十篇歌谣,都为叙事的民歌,是中国民歌学术采集上的第一次成绩。

  C、其辑录者是刘半农,《江阴船歌》不可避免地具有文艺和道德上的缺点。

  D、采自舟夫之口,言辞不免笨拙,意思也有粗俗,但绝对不能因此而蔑视。

  2、下列对中国民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歌有叙事和抒情等类型,抒情类民歌数量上远远多于叙事类民歌。

  B、和国外民歌采集工作相比,中国民歌的采集工作尚属于初始阶段。

  C、民歌是民族文学的初始和基础,并不偏重精彩的技巧和思想。

  D、思想言语粗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很多地方的民歌没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3、根据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民间诗歌因文人的收录修饰减少了科学上的价值,却成为了文艺作品,这是作者极力赞成的。

  B、作者认为从文艺和道德的层面来说,低俗的民歌虽在民俗学上有一定作用,但应该受到非难和摈弃。

  C、中国情歌应该加大改编的力度,尤其是在文辞和思想技巧方面,这样就使得情歌更加的明了优美。

  D、作者赞赏刘半农的成绩,其原因在于可以因之了解中国民众的心情和做一点国民自我审察的材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晏殊传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 事,无敢决其议者。(晏)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太后谓东宫旧臣,恩不称,加给事中。预修 《真宗实录》。进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 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改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秘书监,为三司使,复 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太后崩,以礼部尚书罢知亳州,徙陈州,迁刑部尚 书,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 用,至於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 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 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徙陈州,又徙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祀明堂,迁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迁兵部。 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 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諡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遗诏权听政权:暂时 B、益务进贤材务:致力于

  C、逾年,病浸剧浸:浸染 D、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篆:用篆书写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B、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C、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D、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被提拔担任右谏议大夫并兼任侍读学士,太后认为晏殊是东宫旧臣,皇恩和他的身份不称,因此提拔他担任给事中的职务。

  B、晏殊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五代以来,学校教育被荒废,晏殊使学校教育兴盛起来了。

  C、有人上奏论述晏殊役使官军去整治出租屋来谋取利益是违法行为,但是当时的人却认为依据辅臣惯例可以向国家宣借,并不是晏殊的罪责。

  D、晏殊死后,皇帝虽然亲自来祭奠,但仍把没有去给晏殊探病当作遗憾,因之罢朝二天。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坐从幸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蝶恋花·早行

  (宋)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眉清炯炯,泪花落枕红锦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楼上栏杆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8、上片划线句子有怎样的作用?请试做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指出下片划线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钱大昕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其书题目出自《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氓》中说“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真正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告后主亲信“贞良死节之臣”会达到“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幽冥钟

  汪曾祺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过怀 疑,认为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我从小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呢?我的家乡就是夜半撞钟的。而且只有夜半撞。半夜,子时,十二点。别的时 候,白天,还听不到撞钟。“暮鼓晨钟”。我们那里没有晨钟,只有夜半钟。这种钟,叫做“幽冥钟”。撞钟的是承天寺。

  (2)关于承天寺,有一个传说。传说张士诚是在这里登基的。张士诚是泰州 人。泰州是我们的邻县。史称他是盐贩出身。盐贩,即贩私盐的。中国的盐,秦汉以来,就是官卖。卖盐的店,称为“官盐店”。官盐税重,价昂。于是有人贩卖私 盐。卖私盐是犯法的事。这种人都是亡命之徒,要钱不要命。遇到缉私的官兵,便要动武。这种人在官方的文书里被称为“盐匪”。瓦岗寨的程咬金就贩过私盐。在 苏北里下河一带,一提起“私盐贩子”或“贩私盐的”,大家便知道这是什么角色。张士诚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元至正十三年,他从泰州起事,打到我的家乡高邮。 次年,称“诚王”,国号“周”。我的家乡还出过一位皇帝(他不是我们县的人,他称王确是在我们县),这实在应该算是我们县历的第一号大人物。我们县的 有名人物最古的是秦王子婴。现在还有一条河,叫子婴河。以后隔了很多年,出了一个秦少游。再以后,出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但是真正叱咤风云的英雄,应该 是张士诚。可是我前几年回乡,翻看县志,关于张士诚,竟无一字记载,真是怪事!

  (3)但是民间有一些关于张士诚的传说。

  (4)张士诚在承天寺登基,找人来写承天寺的匾。来了很多读书人。他们提起 笔来,刚刚写了两笔,就叫张士诚拉出去杀了。接连杀了好几个。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杀他们?”张士诚说:“你看看他们写的是什么?‘了’,是个了字!老 子才当皇帝就‘了’了,日他妈妈的!”后来来了个读书人。他先写了一个:“王”字,再写了左边的“”,右边的“”,再写上边的“”,然后一竖到底。张士诚一看大喜,连说:“这就对了!——先称王,左有文臣,右有武将,戴上平天冠,皇基永固,一贯到底!——赏!”

  (5)我小时候的小学就在承天寺的旁边,每天都要经过承天寺,曾经细看过承天寺山门的石刻的匾额,发现上面的“承”字仍是一般笔顺,合乎八法的“承”字,没有先称王、左文右武、戴了皇冠、一贯到底的痕迹。

  (6)我也怀疑张士诚是不是在承天寺登的基,因为承天寺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是一座皇宫的格局。

  (7)承天寺在城北西边,挨近运河。城北的大寺共有三座。一座善固寺,庙产 甚多,最为鲜明华丽,就是小说《受戒》里写的明海受戒的那座寺。一座是天王寺,就是陈小手被打死的寺。天王寺佛事较盛。寺西门外有一片空地,时常有人家来 “烧

  房子”。烧房子似是我乡特有的风俗。“房子”是纸扎店扎的,和真房子一样,只是小一些。也有几层几进,有堂屋卧室,房间里还有座钟、水烟袋,日常所 需,一应俱全。照例还有一个后花园,里面“种”着花(纸花)。房子立在空地上,小孩子可以走进去参观。房子下面铺了一层稻草。天王寺的和尚敲着鼓磐铙钹在 房子旁边念一通经(不知道是什么经),这一家的一个男丁举火把房子烧了,于是这座房子便归该宅的先人冥中收用了。天王寺气象远不如善固寺,但房屋还整齐, ——因此常常驻兵。独有承天寺,却相当残破了。寺是古寺。张士诚在这里登基,虽不可靠,但说不定元朝就已经有这座寺。

  (8)一进山门,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的颜色都暗淡了。大雄宝殿的房顶上长了 好些枯草和瓦松。大殿里很昏暗,神龛佛案都无光泽,触鼻是陈年的香灰和尘土的气息。一点声音都没有,整座寺好像是空的。偶尔有一两个和尚走动,衣履敝旧, 神色凄凉。——不像善固寺的和尚,一个一个,都是红光满面的。

  (9)大殿西侧,有一座罗汉堂。罗汉也多年没有装金了。长眉罗汉的眉毛只剩了一只,那一只不知哪一年脱落了,他就只好捻着一只单独的眉毛坐在那里。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

  (10)罗汉堂东南角有一口钟,相当高大。钟用铁链吊在很粗壮的木架上。旁边是从房梁挂下来的撞钟的木材。钟前是一尊地藏菩萨的一尺多高的金身佛像。地藏菩萨戴着毗卢帽,跏趺而坐,低眉闭目,神色慈祥。地藏菩萨前面点着一盏小油灯,灯光幽微。

  (11)在佛教的菩萨里,老百姓最有好感的是两位。一位是观世音菩萨,因为他(她)救苦救难。另一位便是地藏菩萨。他是释迦灭后至弥勒出现之间的救度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的菩萨。他像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他是地之神,是一位好心的菩萨。

  (12)为什么在钟前供着一尊地藏菩萨呢?因为这钟在半夜里撞,叫“幽冥 钟”,是专门为难产血崩而死的妇人而撞的。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以为血崩而死的女鬼是居处在最黑最黑的地狱里的,——大概以为这样的死是不洁的,罪过最深。 钟声,会给她们光明。而地藏菩萨是地之神,好心的菩萨,他对死于血崩的女鬼也会格外慈悲的,所以钟前供地藏菩萨,极其自然。

  (13)撞钟的是一个老和尚,相貌清癯,高长瘦削。他已经几十年不出山门了。他就住在罗汉堂里。大钟东侧靠墙,有一张矮矮的禅榻,上面有一床薄薄的蓝布棉被,这就是他的住处。白天,他随堂粥饭,洒扫庭除。半夜,起来,剔亮地藏菩萨前的油灯,就开始撞钟。

  (14)钟声是柔和的、悠远的。

  (15)“东——嗡……嗡……嗡……”

  (16)钟声的振幅是圆的。“东——嗡……嗡……嗡…”,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就像投石于水,水的圆纹一圈一圈地扩散。

  (17)“东——嗡……嗡……嗡……”

  (18)钟声撞出一个圆环,一个淡金色的光圈。地狱里受难的女鬼看见光了。她们的脸上现出了欢喜。“嗡……嗡……嗡……”金色的光环暗了,暗了,暗了……又一声,“东——嗡……嗡……嗡……”又一个金色的光环。光环扩散着,一圈,又一圈……

  (19)夜半,子时,幽冥钟的钟声飞出承天寺。

  (20)“东——嗡……嗡……嗡……”

  (21)幽冥钟的钟声扩散到了千家万户。

  (22)正在酣睡的孩子醒来了,他听到了钟声。孩子向母亲的身边依偎得更紧了。

  (23)承天寺的钟,幽冥钟。

  (24)女性的钟,母亲的钟……

  (——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集《受戒》)

  【注】汪曾祺对小说的看法:戏要夸张,要强调;小说要含蓄,要淡远。……因此,要把小说写得像戏,不能有太多情节,太多的戏剧性。如果你写有太多戏剧性的小说,那不如干脆写成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别人怀疑“夜半钟声”,作者通过“我”的角度来说明无须怀疑,不仅如此,在“我”的故乡,白天听不到钟声,只有晚上夜半才有。

  B、本文前半部分写了家乡的传说和历史,全部是男人的世界,“我”充满着无限的自豪感,深为故乡的历史和人文折服。

  C、第(9)段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与善固寺和天王寺进行对比,表现承天寺的荒败。

  D、本文写法上采取“图穷匕首见”的方式展现主题,一句“正在酣睡的孩子醒来了,他听到了钟声。孩子向母亲的身边依偎得更紧了”,表现了孩子夜半听到钟声的害怕,从而谴责这钟声,起到了凸显母爱的作用。

  E、本文能够反映作者对小说的观点态度,没有夸张的戏剧成分,含蓄悠远地反映了小说的主题。

  (2)请具体指出本文的对比手法,并指出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14)段后作者着力描摹钟声,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和别的小说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本文,指出本篇小说的特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社会的完美典范

  (美)亨利·亚当斯

  英美之间的外交形式主要是非外交性质的,而且这种外交形式产生了一种异常古 怪的效果,其在传授一种在伦敦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毫无用处甚至恶意破坏的外交惯例,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像伦敦一样可以让人如此不专业地去担当一种角 色。这位年轻人再也不知道自己承担的是什么角色了,早晨是秘书,下午是儿子,晚上是一位在城里闲逛的年轻人,他没有担当的角色是外交官,除非他需要一 张名片去参加重大活动。他的外交教育终结了。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社交圈,而且,不管做什么,他的下一次教育一定是有关英国社交生活的教育。

  亨利·亚当斯没有能够获得任何一种有用的教育,但至少他应该获取了一些社交 经验。奇怪的是,他在社交上也很失败。从欧洲人或从英国人的角度看,他毫无社交经验可言,事实上,他也从未获得什么社交经验。英国宫廷中包括女王在内都毫 无风格可言,人们可能会因为衣服上面的珠宝饰物而眼花缭乱,但那些都是传家宝,如果有哪位女士穿着合适,他要么是外国人,要么是个“随意的人”。时尚到了 伦敦就不时尚了。

  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年轻的亨利·亚当斯从来都没有得到这种现今仍然存在的 社交风格的完整训练。最开始的几个季节中他觉得很尴尬,这摧毁了他的社交生活。由于缺乏社交经验,他没有请人把自己介绍给那些统治社交圈的女士;由于缺少 朋友,他无法知道这些女士都是谁;如果自告奋勇,他极有可能遭白眼。然而这样感性早已被英国人抛弃,年轻的亚当斯是儿子,同时也是一位私人秘书,他不能像 英国人一样脸皮厚。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如此,每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和多数年长的外交官一样,都会在英国人的家里感到尴尬,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在那里是可有 可无的,甚至有时就会有人这样告知你。究竟该融入还是该摆脱社交圈,这个问题让年轻的亚当斯觉得非常困扰,在经过三四年的痛苦揣度之后,这个问题竟自行解 决了。社交圈没有团结可言,人们如同蛆虫一样在奶酪里游荡。他当然去过一些大型的聚会,也出席过一些重大的活动,就跟任何一个拿到入场券的人一样,但是, 即使在这些活动中,能够让他保持兴趣,或者有助于他的教育的社交也是屈指可数。在七年的时间里,他只记得有两次社交活动似乎于他有意义,但却不知道其意义 到底是什么。那两次聚会都不是正式的,关注的焦点也不都是和英国相关的,两次聚会对这位哲人来说简直是个耻辱,对于那些深谙世事的人也没有什么启发性。

  其中一次聚会是在“德温夏尔之家”,那是一次并未经过精心准备的普通晚宴, 当然接到宴请的每个人都出席了。那天晚上,房子里挤满了亨利·亚当斯常见的那些人。这位私人秘书站在人群中,不一会儿,第二帝国的美人德·卡斯汀罗林 小姐进来了。亚当斯从来都不意识到她有多漂亮,或者说,属于美的那种类型,可在场的人立刻形成了一条通道,大家列队盯着他看,后排的人站在椅子上,越过前 面的人的头看过去,这群人可都是属于世界上最有修养的贵族啊!于是,那位女士从这群乌合之众中走过,受宠若惊,立即“逃离”了那所房子。情况就是这样!

  亨利·亚当斯早已厌倦了作为旁观者审视社交圈,开始讨厌看到有人穿宫廷装, 听到有人宣布举办宫廷舞会就会唉声叹气,也害怕正式的晚会邀请。他认为参加盛大的社交晚会还不及花上十先令去歌剧院听帕蒂演唱庸俗的曲调,因为后者能给他 更大的快乐和教育意义。他认为人类社会完美典范所要求的就是:一个人进入会客厅,虽然在那里自己完全是一个陌生人,也应站在炉前的地毯上,背对着炉火,带 着可以预期的慈爱神情,没有任何新奇感,就跟他参加音乐晚会一样,和善地为表演者鼓掌,忽视表演者的不足。

  也就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他的朋友米尔恩·加斯科尔,这次相遇影响了他的一 生。加斯科尔是约克郡人。约克郡和英国的其他任何一个郡比起来,更多地保留了一种脱离伦敦的社会独立性。约克郡人不大喜欢伦敦,而且对此毫不掩饰。在某种 程度上,约克郡人也许愿意这样描述:约克郡不是英国的,或者说,约克郡就是整个英格兰,对此他们心照不宣,这一定是年轻的亚当斯被约克郡而不是别处深深吸 引的原因。只有蒙克顿·米尔恩不嫌麻烦地吸引了他,也许米尔恩是一位让亨利·亚当斯当时有机会在其面前可以不强迫自己入乡随俗的人。无论在剑桥牛津还 是亨波河以南的任何一个地区,没有哪个大型聚会愿意把一个年轻的美国人当作朋友来邀请。米尔恩·加斯科尔家境殷实,跟许多政治领袖联系紧密。他拒绝公职, 而不是费尽心力怕失去权力;他是个求知若渴的读者,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评论家,他熟知四十年的议会传统;他健谈,也善于倾听;他喜欢诙谐幽默和奇闻异事: 对这个美国人来说,他是一位与众不同而且让人万分着迷的人物。

  米尔恩·加斯科尔先生做了三十年议会成员,1857年他购买了温洛克修道院 及其地产,包括修道院的老房子。修道院的房子是15世纪迷人的建筑样式,很久以来都被当作农舍闲置在那里,任其慢慢腐朽。米尔恩·加斯科尔把房子修葺一 新,在1864年的秋天去那里小住了一阵儿。年轻的亨利·亚当斯是他最早的客人之一,还与加斯科尔一家游历了温洛克周边和莱津一带,了解了这个美妙乡村的 可爱之处。那是一种新奇迷人的生活,是让人极为艳羡的经历——完美的所在和莎士比亚式的乡间宁静。他只需要在那里生活几年就可能完成他的教育,并使他准备 好在生活中做一个相当有用的英国人,一个担当神职的乔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英国的亨利·亚当斯有时甚至迷失自我,而在英美特殊的外交关系中,亨利的外交教育也终结了。

  B、在本文中,作者批评了伦敦的社交圈,作者认为这种交际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启发性。

  C、作者举出“德温夏尔之家”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伦敦名流缺少审美的眼光。

  D、作者厌倦伦敦式的社交圈,以致于他拒绝参加任何类型的社交活动,他认为这些活动不值得一哂,还不如去听听帕蒂演唱的庸俗曲调。

  E、约克郡米尔恩·加斯科尔给了亨利·亚当斯巨大的帮助,使得他最终得到了人格的完善。

  (2)请具体指出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指出其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一篇特色极浓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如何完成“人类社会完美的典范”的塑造的?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该如何和完善自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军舰闯入中国南海岛礁十二海里一事真让人感觉________,一个号称遵守国际公约的国家,如此行径,真让人心寒。

  ②夫妻关系紧张,小王认为丈夫真是________,不但固执己见,蛮横无理,而且稍有争执,便莫名其妙玩失踪。

  ③海市蜃楼之美,美得________,但不管它在海中,还是在沙漠中出现,都是一种幻觉。人若相信,跟着踏美得脚步,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A、不可理喻不可思议不可名状 B、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名状

  C、不可名状不可理喻不可思议 D、不可思议不可名状不可理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DNA提取项目通过对酵母某类微生物的改造探索,更加透彻地了解机体的生命系统,将有助于解决人类生存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

  B、作为首席《儒藏》专家,这位八十七岁的老人汤一介依然笔耕不辍,计划在2025年完成这部卷帙浩繁的典籍编纂工作。

  C、赣江垂钓、青原听禅、浒江赏景……吉安自然和人文的景观,就如同一串珍珠项链,让吉安倍添风采有加。

  D、日本京都大学对复旦大学高招宣传片抄袭一事发出*后,复旦大学又重拍新片。媒体对新片的情节是否抄袭,复旦大学予以否认。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活着时,在劳作,在创作,在奋斗,最需要扶持和支持,然而,劳作、创作、 奋斗又对人们构成“威胁”,因此,人们又尽可能贬抑他,轻蔑他,甚至作践他,一旦他化为鬼魂远走飘渺之乡,有了无穷尽的距离,倒无须害怕,自然也就可以放 下心来回忆他的种种好处,进而还可以为他树碑立传。可惜此时死者即使是被作为旗帜,也只不过是傀儡而已。可见__________。

  A、人类社会还很幼稚,世界的眼睛还很势力。

  B、距离产生美,无限距离无限美。

  C、最重要的是活着的人,是活生生的思想着、歌哭着的人。

  D、人的悲哀不仅是生前被践踏,而且是死后被利用。

  16、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过15个字(6分)

  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然而无论是运动期间还是运动之后,______________。前者以北京大学胡适等人的“文艺复兴”的基本观念为代表,呈现出“积极”的导向;后者以南京东 南大学“学衡派”成员的文化观念为代表,与前者相比显示出“消极”的一面。综观民国学人的不同观念,“积极”也好,“消极”也 罢,_______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变迁,________________,使得中国文化既有张扬的进取精神,又有固守民族文化内涵的保守 状态,这就为民族文化找到了折中的出路。

  17、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图画,表述其内容和创作者的意图,字数不超过60字。(5分)

  江西吉安一中2016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答:

  六、(5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传统价值中,总是鼓励人们贡献所能,分享所有。但两人间的爱情承诺不容第 三者分享,一向符合世道舆情;有些商家只让会员独享优惠,也有合理目的。此外,有些生活中的趣味本来就不需要、甚至无法与别人分享,例如:一杯啜饮咖啡的 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都可能如王维所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请根据上诉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论说、记叙、抒情皆可。(2)题目自拟。(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得暴露自己个人信息。

  江西吉安一中2016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文中没有指出这是叙事的民歌。)

  2、B(没有“和国外民歌采集工作相比”,这里是无中生有。)

  3、D(A、作者并未表明赞成或反对的态度;B、作者在原文中谈到了非难,但并未说要摈弃;C、原文“我们所要的是民歌,是民俗研究的材料,不是纯粹的抒情或教训诗,所以无论如何粗鄙,都要收集保存”,就是对选项内容的反驳。)

  4、C(浸:渐渐地。注意这个词是修饰“剧”这个动词,它充当的是状语。)

  5、B

  6、B(原文是“兴学自殊始”,意思是“兴办学校从晏殊开始”。)

  7、(1)因为跟着皇帝驾临玉清昭应宫,随从拿着笏板来晚了,晏殊发怒,用笏板打那个人,把人家的牙齿打断了,御史弹劾晏殊,晏殊被罢官做了宣州知府。

  (2)宸妃生下皇上做天下君主,可是晏殊曾经受诏命为宸妃墓写墓志铭,却隐瞒没有提到这件事。

  8、①点题,表现出时间之早;②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后文凄凉的分离打好了基础;ƒ引出下文的叙事抒情:所有的声音牵动了女主人公的思绪,女主人公睡不着在哭泣做好铺垫。

  9、表达了女子在和丈夫分手后孤独落寞的心绪。丈夫走后,女子独自一人看着天空的星斗,寒冷凄清,不知不觉已到了黎明;作者正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人远”后女主人公的心绪难平。

  10、(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3)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1)EA(E得3分,A得2分,C得1分。C、应该是为后文的情境做铺垫,同时使得文章具有诗性美;B、没有自豪感,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凸显后文幽冥钟;D、文章不是通过此凸显主题,而是最后这两句。)

  (2)对比:①将善固寺、天王寺和承天寺的环境状况进行对比;②将张士诚的杀戮和承天寺钟声的抚慰进行对比;(2分)作用:①环境的对比使得文章抒情性更为浓烈,为后文幽冥钟的苍凉悠远做衬托;(2分)②杀戮和抚慰的对比更好地凸显了主题。(2分)

  (3)①极力表现钟声,营造了悠远的意境,使得本文抒情性特别的浓厚;(2分)②与上文张士诚的故事形成对比,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和内涵;(2分)③极力描摹钟声投射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2分)

  (4)①结构松散:本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非常的散文化;(2分)②缺少冲突:本文连中心人物都没有,相当的自由散漫;(2分)③抒情性特别浓:不着重在 矛盾冲突上,但抒情性特别的浓厚;(2分)④语言上,前半部分叙事,如同讲故事,使人融入其中;而后半部分如诗如画,让人身临其境。(2分)

  12、(1)EA(E给3分,A给2分,C给1分)(C、本选项是部分真理,不单是为了表达伦敦名流没有审美眼光,更表达了对伦敦社交界的厌恶之情;B、“没有任何启发性”错误,作者在原文中说“几乎没有什么启发性”;D、原文中没有说拒绝。)

  (2)对比:①伦敦地区的社交圈的丑态和约克郡的温情社交的对比;②伦敦嘈杂的都市生活和约克郡宁静古朴的乡村风情的对比;③作者在伦敦的糟糕感受和在约 克郡宾至如归的美好感觉的对比。(写出两点即给2分)作用:运用对比全景式地写出了作者的在英国的生活,(1分)使得文章思辨性极强,(1分)为表现作者 “自我教育”的思想服务。(2分)

  (3)①本文是自传,作者不采取“我”这个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叙述,而是采取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叙述;(2分)②本文不重在故事的讲述,而是通过对过去生活 进行思考,围绕“什么才是有益的社交教育”来谋篇布局,故而思辨性极强;(2分)③本文语言平实,明白如话,用质朴的语言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2分)

  (4)如何塑造:①作者在伦敦对宫廷聚会以及私人的大型聚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刻反思,得出伦敦式的交际没有什么意义;(2分)②作者在约克郡和米尔恩的交往以及游历,米尔恩的人格魅力和温洛克的乡村风情使得他获益匪浅。(2分)

  如何完善自己:①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要有思辨性,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2分)②以善人为师,择其善而从。(2分)

  13、B(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不可名状: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4、A(B、“首席”应放在“专家”前;C、“让吉安倍添风采有加”句式杂糅。D、一面对两面)

  15、D

  16、①都呈现着“积极”和“消极”的导向②其实质都在为民族寻找出路③两者观念相互交融

  17、内容:利用手铐模型来设计,一边是雕琢了很多大象的饰物,中间写着“有型?”;另一边依然是手铐状貌,中间写着“有刑”。

  意图:购买象制品,等同于犯罪。

  翻译: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遵奉遗诏暂且垂帘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自想独自参见太后,(对于这件事)朝中没有人敢决定这个建议的。晏殊提出建议说:“向太后奏事的群臣,太后垂帘听取(即可),都不能见(太后的)面。”方案就决定下来。

  因为跟着皇帝驾临玉清昭应宫,随从拿着笏板来晚了,晏殊发怒,用笏板打那个人,把人家的牙齿打断了,御 史弹劾晏殊,晏殊被罢官做了宣州知府。过了数月,改任应天府,延请范仲淹来教学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弃,(重新)兴办学校从晏殊开始。皇帝下召提拔 晏殊担任御史中丞,改任资政殿学士、兼任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任秘书监,担任三司使,又担任枢密副使,没有上任,改任参知政事,加封尚书左丞。太后 拜谒太庙,有人请求太后穿衮冕,太后拿这件事询问晏殊,晏殊用《周官》“拜见太庙应该穿”后服来回答。太后死了,在礼部尚书的任上罢免管理亳州,贬谪到陈 州,提拔担任刑部尚书,以本官的职务兼任御史中丞,又担任三司使。庆历年间,提拔担任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

  晏殊平时喜欢贤能之人,当世知名之人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自他的门下。等到他做了宰相,更加致力于 推荐贤能之人,而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得到提拔重用,甚至官职做到了台阁,增加了当时的贤能人才。皇帝也下定决心,想凭借这些人才改革政治,可是那些小人 权贵觉得没好处。晏殊让欧阳修出京担任河北都转运,谏官上奏说要把欧阳修留在京城任用,皇上没有答应。孙甫、蔡襄上奏说:“宸妃生下皇上做天下君主,可是 晏殊曾经受诏命为宸妃墓写墓志铭,却隐瞒没有提到这件事。”又上奏批评晏殊役使官兵建筑出租房来谋求利益。因为这个原因,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颖州知府。 可是,(实际上)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刚刚垂帘听政,所以,墓志铭里不敢提到;而他使用士兵,是当时辅臣例行的公开借用的情况,当时(的人)都因此认为不是 晏殊的罪过。

  贬谪到陈州,又贬谪到许州,渐渐地恢复了礼部、刑部尚书。祭祀明堂,提拔到了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职务管理永兴军,贬谪到河南府,提拔到兵部任职。因为 疾病,请求回到京师寻访医药。身体已经好了,又向朝廷请求调出京城做留守,皇帝特别留下他在经筵边侍讲,皇帝下诏五天一次和自己起居,仪仗侍从一如宰相的 标准。过了一年,病情渐渐地加重,皇帝乘着轿子将要去探视他。晏殊立刻派人骑马向皇帝上奏,说:“我老了,还生着病,您过来超越了礼法,我不值得让陛下担 忧也。”不久晏殊就死掉了。皇帝虽然来祭奠,却把没有来探病作为遗憾,特地为他朝两天不上朝,追赠司空兼任侍中,諡元献,在他的墓碑的碑首用篆体写上了 “旧学之碑”四个大字。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