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第I卷(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A、政权借助族权 B、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
2、“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3、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B、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C、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4、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称:“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材料表明罗马法
A、巩固罗马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为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C、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D、是私有制社会法律的总结,推动法学研究
6、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斯多亚学派认为:“在世界和宇宙理想面前,一切民族、国家和个人都是平等的;理性是人类追求幸福的重要基础”,还提出了人人皆兄弟和世界公民的政治主张。据此判断斯多亚学派想要解决的命题是
A、“我是什么” B、“人应该做什么” C、“人与人的关系” D、“什么是幸福”
7、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确定为14人刻写。可见“陶片放逐法”
A、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B、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C、是打击民主政敌的手段 D、臣民已上升为社会公民
8.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他疏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9、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伏尔泰、罗伯斯庇尔这样做的意图是
A、反对特权,维护人权 B、加大东西方文化交流
C、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 D、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
10、14-19世纪上半叶,英国规定,不准在海岸线五英里范围内剪羊毛,为的是遏制原料输出;1721年的禁令规定,凡使用或展示任何进口棉布的一律课以高额罚款。材料所能说明的贸易保护政策
A、是英国始终严格执行的经济政策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
C、解决了工业革命中原料不足的问题 D、是保护基础薄弱的民族产业的不得已之举
1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 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是1875年法国 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D、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13、“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4、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15、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6、“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 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17、1964年,法国在西方阵营中率先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撤离法国;1966年6月,戴高乐访苏时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设想。这表明
A、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B、法国力图突破两极格局
C、中苏关系日益恶化 D、欧共体力量的壮大
18、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分类 年份总量(吨)商品分类比重(%)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8171315.681.82.6191059333739.841.418.8192084386040.139.420.5A、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B、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八倍
C、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D、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手工制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
19、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
A、 社会生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
C、近代工业发展促进政治变革 D、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剧烈冲突
20、《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B、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21、“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22、“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C、*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D、*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23、“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 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D、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24、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25、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指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C、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26、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27、据毛里和子所著《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记载:中日正式谈判时,高岛益郎……进行说明,其中有一条……“因为《日台条约》已经放弃了赔偿请求,所以要求删除‘中国放弃请求权’的‘权’字。”高岛的这一说明触怒了周恩来。周恩来被触怒的原因是
A、日方将台湾与新中国相混淆 B、日方并不尊重新中国政权
C、日方不承认过去侵略过中国 D、日方无视中华民族的智慧
28、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D、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2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样写道:这156个核心投资项目是“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这些项目几乎吸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部工业投资的一半。”这表明新中国
A、急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经济结构失衡
C、变革经济增长方式 D、脱离国情搞“一五”计划
30、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
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