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二中2016届高三期中考历史试题
Ⅰ卷(52个,52分)
1. 王夫之在谈到天理与人欲时有如下陈述:“理自性开,欲以形开,其或冀夫欲尽而理乃孤行。”该思想意在
A.强调理欲皆性 B.主张理欲对立 C.否定功利主义 D.批判君主专制
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吞并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 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8. 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 …若新法有害于民主,任何公民可依“不法申述权”对新法提案人进行控告。若控告成立,提案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法律成为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B.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庄重且具有神圣地位
C.法律存在朝令夕改的随意性 D.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君主权力的制约
9.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C.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10.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①“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12.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 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13.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