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高考生物试题:群落
一、选择题
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的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下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数量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3.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
4.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
B.在一定范围内,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
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
D.甲、丙物种竞争剧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
5.下列关于顶极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顶极群落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顶极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输出
C.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的顶极群落是北方针叶林
D.地球上现存的群落都处于顶极状态并将永远保持原状
6.(2013·江苏高考)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 处理
方式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8.从光裸的岩地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③灌木更高大,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9.右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10.已知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
B.②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
C.③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
D.④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
11.(2015·绍兴一中期末测试)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测量浑浊度的同时,并不需要每次镜检计数
B.计数时酵母菌的芽体都应作为个体计入在内
C.种群数量达到值之前呈“J”形增长
D.种群数量达到值后,会在该值上下波动
12.(2014·宁波市一模)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1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上的差异
D.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
13.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
(4)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主要是由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14.(2014·四川高考改编)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_形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15.草履虫和吸管虫是广泛分布在水沟、池塘等淡水环境中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吸管虫主要以吞食草履虫为生。某同学尝试设计实验以探究“当吸管虫存在时,草履虫的数量将如何变化”。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广口瓶、滴管、含草履虫的培养液、含吸管虫的培养液、清水等。
实验步骤:
①取2只洁净的广口瓶,编号A、B,并分别加入5 mL ________。
②向A广口瓶中加入2 mL________;向B广口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吸管虫的培养液作为对照。
③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24 h统计草履虫、吸管虫的数量,连续观察5 d。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请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2)本实验除了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空白对照外,还在时间上设置了________的自身对照。
(3)实验中将采用________的方法统计草履虫、吸管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在计数前需要将广口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需要统计培养液中草履虫、吸管虫的初始数量,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选A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选D 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
3.选A 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
4.选B 浅海区阳光较充足,有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随着海水深度增加,光照减弱,藻类减少,因此最有可能是藻类的是丙物种;从图中分析,甲物种种群的大小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呈正相关;在深海区四个物种的种群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丁,而不是呈现垂直结构;图中呈现的是甲、丙物种在深海和浅海的种群大小不同,不能得出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
5.选C 顶极群落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同,能量输入基本等于能量输出。顶极群落只是相对稳定,若环境发生较大改变,仍然会发生改变。
6.选B 移栽植物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移栽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的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预期的结果;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群落演替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一直逐渐加剧。
7.选C 水平结构应该是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8.选A 题中①②③均是灌木能迅速取代部分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而④是灌木阶段形成后的特点。
9.选D 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10.选B 在各图中,a的生物量都大于b,可确定a、b间的捕食关系为a→b,故可肯定a的增加会导致b的增加。
11.选A 浑浊度只需要镜检一部分估计总体,并不需要每次镜检计数;芽体相当于是酵母菌的一个部分,并不能算一个个体;种群数量在资源空间有限情况下不可能呈“J”形增长;因为这个空间资源有限,达到值之后因为呼吸产物的毒副作用、资源不足等原因,其种群数量会下降。
12.选B 根据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原生演替;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
13.解析:(1)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来自人为输入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湿地中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应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大量排放污水,使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远离稳态,这是正反馈。(4)顶极群落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垂直 (3)反馈 (4)次生 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
14.解析: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用样方法。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图中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可能成为优势种。
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 样方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15.解析:(1)本实验研究吸管虫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故实验的自变量是吸管虫的有无,因此需要设置2组:A组中加入一定量的吸管虫,B组中加入等量的不含吸管虫的培养液作为对照。(2)本实验中除了设置用不含吸管虫的培养液代替含吸管虫培养液的空白对照,还设置了自身对照。(3)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进行显微计数。计数前需将广口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广口瓶中生物分布均匀。(4)在实验之前有必要统计草履虫、吸管虫的初始数量,便于实验前后进行比较。
答案:(1)含草履虫的培养液 含吸管虫的培养液 (2)用不含吸管虫的培养液代替含吸管虫培养液 前后之间
(3)抽样检测 使广口瓶中生物分布均匀 (4)有必要,便于实验前后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