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部分高中2016届高三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湖北部分高中2016届高三期中联考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345678910111213ACDCAABCACBB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ADDBCCBBBDDB 【解析】
第1题,华山、庐山、泰山是断块山,富士山、长白山主峰是火山。故选A。
第2题,该题是对判断背斜方法的考查。判断背斜的方法可以依据岩层弯曲的形态,也可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相比而言,后者是最可靠的依据。故选C。
第3题,“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故选D。
第4题,地壳运动使地形隆起,阻碍了水汽前行,背风坡(或雨影区)逐步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故选C。
第5题,这种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
第6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故在南半球观察花朵在水面做顺时针运动,北半球逆时针,赤道上不旋转。故选A。
第 7题,从题中所给信息可得,①处流速高于②处,①处附近为河流的凹岸,②处附近为河流的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甲处的流水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 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也可以修筑港口。乙处的流水慢,沉积作用显著如果能确保不被洪水淹没,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如仓储用地、住宅用地等 等。故选B。
第8题,由图可知北坡自然带比南坡同类自然带海拔高,说明北坡得到的热量多于南坡,因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另外图中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所以为南半球温带地区。故选C。
第9题,该山地所属自然带应为温带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而南半球并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故可推断出该山地所在的地区是终年受西风影响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选A。
第10题,三角洲附近的泥沙主要来源是河流在上中游搬运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的结果;沿海地区晚间多吹海风,是形成沙丘的主要动力因素;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泥沙在干旱季节,更容易露出水面,形成沙丘;而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或者降温减湿的作用,对沙丘增高没有直接的影响。故选C。
第11题,河床沉积物粒径大小取决于水流的侵蚀搬运能力,水流急,侵蚀搬运能力大,沉积物粒径大。故影响因素是侵蚀—般运作用。堆积作用与沉积物粒径大小来源关系不大。题干未提及风化、固结成岩作用,故选B。
第12题,石灰岩在水体沉淀形成,地壳抬升为陆,流水溶蚀形成地表景观,继续溶蚀形成地下景观如溶洞、暗河等,流水堆积形成地下景观如石笋、石柱、钟乳石等。故选B。
第13题,参考选修6《环境保护》,降水集中+不合理的农业活动→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层薄易侵蚀,基岩裸露形成石漠化。地表径流缺乏是喀斯特地貌地区的一种表现。故选A。
第14题,沉积岩一般是越老越在下,岩浆岩是被侵入的岩层老于侵入的岩层,断层会使岩层发生错位。故选A。
第15题,从图中可判断①岩浆喷出,②流水溶蚀,③断层使岩层错位,④水平挤压使岩层弯曲。故选D。
第16题,①处为背斜,②断层是内力作用,③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形成的,④图中岩层倾斜是地壳运动所致。故选D。
第17题,该地有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植被,四个选项中只有武夷山符合。故选B。
第18题,图中a为喷出岩,b为侵入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甲为背斜,乙为向斜。故选C。
第19题,煤炭是化石燃料,与N沉积作用有关;a处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增强大气吸收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大气受热过程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与M外力作用有关,故选C。
第20题,石灰岩是在深海中形成的,砂岩是在浅海中形成的。I→III代表该地海水越来越深,即海平面上升(或该地下沉),为海进;III→V即该地海水越来越浅,即海平面下降(或该地上升),为海退。如下图所示,故选B。
第21题,云南路南石林为图中岩石类型中石灰岩。故选B。
第22题,甲大陆主要自然带①温带荒漠带,②温带草原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种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因水分不同造成的。故选B。
第23题,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及①⑤自然带均是温带荒漠带,其中①自然带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造成的;⑤自然带是地处山脉背风坡,降水少造成的。故选D。
第 24题,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远,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 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故选D。
第 25题,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 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故选B。
二.综合题(共3题,共50分)
26.(12分)
【解析】(1)河口是否形成三角洲及其大小,首先是看河流携带泥沙情况,其次是河口河流的流速,再次看海陆相互作用。据上题分析,甲河流域主要是以林业为主,说明植被茂盛,覆盖率高,所以河流含沙量本来就小,再仔细观察,在甲河中上游,湖泊众多,有泥沙也大部分在湖泊沉积了,到河口泥沙已经很少。从海陆相互作用来分析,与乙河口相比,甲河口,海域较开阔,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
(2)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来分析。经济效益有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社会效益有增加就业,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1)甲河以林业为主,植被茂盛,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甲河地势起伏较大,流速较快,泥沙不易堆积;与乙河河口相比,甲河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甲河流域城镇少,人类的破坏作用小。(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等。(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7.(20分)
【解析】(1)雅鲁藏布大峡谷谷底到山顶由于海拔差异形成垂直气候分布,植被变化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植被变化从谷底到山顶依次为A→F→C→E→D→G→B。
(2)大峡谷地区的热带山地环境较北半球其他地区向北推进5-6个纬度,是因为大峡谷受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水汽,深入峡谷内部,水热条件相较较好。
(3)水能蕴藏量主要从水量大小和落差大小两方面考虑。大峡谷地区接纳上游巨大来水,且本身又有降水、融水补给,水量巨大,另加上该段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故水能丰富。
(4)主要从能源需求小,开发成本高,工程技术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展开回答并不可行。其目前首要任务是科学考察、研究,逐步制定保护性开发策略。
【答案】(1)① ①~⑦:A→F→C→E→D→G→B(2分)
② 气候条件(2分)垂直地带性(2分)
(2)D(2分)
(3)大峡谷地区接纳雅鲁藏布江中上游丰富的来水,峡谷地段本身又有充足的冰川、降水的补给,水量巨大;(2分)加上峡谷地段坡降陡,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蕴藏量丰富。(2分)
(4)雅鲁藏布大峡谷位 于我国边陲,周边地区人口稀少,尚没有发达的工农业,能源需求并不迫切。(2分)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活动频繁,加上交通闭塞,工程技术难度大。(2 分)从生态角度看,这里地质灾害频繁,加上这里是巨大的水汽通道,水热因素活跃,因而生态环境脆弱,若建立巨型水库,有可能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还会诱发 严重的地质灾害。(2分)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广泛地对峡谷进行科学考察、研究,逐步制定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规划。(2 分)
28.(18分)
【解析】(1)从地形类型、分布及地势起伏方面描述,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或中部高,东北、西南两侧低),沿海有狭窄平原分布。
(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活动。火山活动会给生产生活方面带来危害,同时火山灰带来肥沃土壤,火山泥、温泉、火山等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3)从纬度位置和垂直差异显著两方面进行说明。该地纬度低,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垂直带谱复杂,故物种丰富。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东北、西南两侧低;(2分)沿海有狭窄平原(东北部海岸线平直,西南部海岸线曲折)。(2分)
(2) 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2分)火山爆发威胁生产和生活;(2分)火山灰土带来了肥沃的土壤(火山是重要旅游资源)。(2分)
(3)纬度低,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地形复杂多样;相对高差大,垂直差异显著;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模拟试题4
上一篇: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模拟试题5
下一篇: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模拟试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