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名驰中外的嵩山少林寺,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少林寺以武功名扬天下是在明清时期。由于少林寺广泛汲取了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又学习了福建的棍术和四川的枪术,在本寺武功的基础上加以融会提炼,终于形成了内容博深、技艺精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同时,由于少林武功的名气越来越大,北方的不少拳派也托名少林以自重。这样,少林拳系实际上就涵盖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武术门派,少林武术也就成了中国北方地区武术的总称。目前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多数拳种,如梅花、炮拳、洪(红)拳、功(弓)力、劈挂、通臂、短打、燕青(秘踪)、拦手、螳螂、七星、朝(昭)阳、关东、八极、戳脚、鹰爪,以及长拳、猴拳、苌家拳、岳氏连拳等等,都被认为属于少林拳系。上述每一拳种都又分别拥有若干拳械套路和功法。据少林寺弟子讲,目前仅少林寺内秘传的拳路就有234种,器械套路137种,合计371种,另外还有许多功法,可谓集中原武功之大全了。少林拳多走刚猛一路。中原人身高体壮,伟岸多力,性格憨厚,所以拳路多是大开大合,劲力迅猛,充分发挥臂长腿长的优势,放长击远,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中原人重心较高,因此特别注意发挥腿击的优势,主张“手打三分,脚打七分”,又有“手提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之说。少林拳质朴无华,很少搞花架子,其编排完全从实战格斗出发,来去一条线,起横落顺,即横身而起,顺身(侧身)而落,在击敌的一瞬间,使自己身体的受敌面积变到最小。少林拳要求“拳打卧牛之地”,意思是与敌接战,或进或退,不过是两三步之间,套路编排要合乎这种实战需要。在清朝,少林寺公开的传习内容是易筋经、八段锦,以及一些传统的导引健身术。由明末清初至清咸丰年间,少林拳术由外家拳参合内家,内外技法融溶,由原来重练外刚、主于搏人,向“内外交修”演进。少林拳发展到近现代,运动特点表现为拳禅一体、神行一片,硬打快攻,齐进步齐退。少林的套路一般都教短小,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往返。少林拳的动作姿势要求,头端面正;眼注一点,兼顾上下左右;头竖不偏,随身变转;开胸直腰,不能松塌;裹胯合膝,微扣脚尖,不能敞档开膝外摆脚尖;间要下松,手臂击出要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以便曲防时含有攻意,直攻时含有守意。身法注重控制重心,动则轻灵,静则沉稳。步架要求进步低,退步高,动作整体表现为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动作时,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见功夫。少林拳套路很多。包括有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罗汉拳,昭阳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等,对练套路有扳手六合、咬手六合、耳把六合、踢打六合等。此外,还有“心意把”等散招练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