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小说结局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作者是沧溟水,一个水瓶座的女子,七十年代生人。

  内容简介:

  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她是大唐三百年历史隐秘而最富传奇的一页。 她是一位皇帝的母亲;而据说,另一位皇帝,为她虚悬后位十七年。是爱,是悔,是虚,是实?

  历史的真相渺若云烟。而我只是想,追寻千年以前,她灿若流星的步伐,她千折百回的爱恨流转于...

  沈珍珠出身名门,被选为广平王李豫之妃,生下长子唐德宗李适,后被李适追封为睿真皇后。她只是一介江南女子,内心善良,心存社稷,与人为善,在安史之乱之时只愿留在长安与百姓共同进退,被长安百姓所尊重。

  离散之中虽有大将默延啜对其追求,但仍坚守对李豫的爱。唐朝收复长安后,流散之人不得入宫,但李豫一心要接珍珠回来,珍珠以李豫太子前程为重,重回民间,后李豫多处寻找,珍珠始终不愿入宫,只愿成全李豫。

  她凭着达礼知书的才识,和德才兼备的优良品质,赢得李豫一生对她无法忘怀,而她又不事奢华,以一个和字协理后宫,知民间百姓疾苦。一代才女沈珍珠为唐朝中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书评:

  一开篇,确实惊艳到了我,一个秀外慧中的人中龙凤,加上一个深情厚意的凤子龙孙,这一场婚礼将会开启怎样的传奇故事?沈珍珠初进广平王府,那般意气风发,那般不求得失,结果到她发现了独孤镜的存在,剧情就崩了。我以为会像《越江吟》那样,这两人会携手掀起莫大的风浪,终比肩于顶峰。然而小说的重心,竟然放在了儿女情长,与皇室凉薄,一个一个的陷阱与过于密集的卧底事件,让整部小说看上去像sinx=1的函数图像,保持着上下相平的振幅,无限循环,或许能让处女座十分舒服,然而对于大多数读者,只觉单调疲累。

  作者的构思是很好的,想集悬疑、夺嫡、言情于一体,弄出一个精彩而凄婉的故事。然,悬疑为何?悬疑就是威夷所思却又在意料之中,但在文中,卧底总是早早就暴露了身份,尤其是通过一种神奇的方式——珍珠的预感。对这种剧透,说实话,我完全没有好感,悬疑讲究的就是出其不意,作者硬要在虐之前来个预警信号,反倒让人不胜烦,一滴眼泪也榨不出来了。且没有暴露的卧底,丝毫不存在杀伤力,最后都被强大的男主牢牢逮住,不得超生。再说夺嫡,看点在于计谋,少不得谋士,少不得男子间的你来我往,机关算计。在此就不得不说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力欠火候,或许是大唐奇特的历史背景所致,太子竟然要和皇妃夺嫡,这也就罢了,然看皇妃的招术,她实在没出过什么妙主意,手下亲信一个个被翦除,感觉上虽然作者喊得响亮,但从文中看来太子像是没费什么大力气。而且神奇的是张妃不直接对广平王下手,而是频频针对珍珠,甚至连珍珠的姐妹也不放过,这种做派,我还误以为张妃与广平王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夺嫡,竟然没有广平王的兄弟参与,不过倒也有三个男人争夺一个女人的戏份,让这场夺嫡变得有些不伦不类。军事方面作者更是毫无建树,两军交战只写战况,这样节约文墨,意欲何为呢。

  最后,本文最大的看点也是最大的败笔,就是言情。老实说,感觉作者并不会写情,尤其不会把握历史小说中的情愫流动,不妨看看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桥段:

  小乔:养伤期间,将军何苦奏此忧郁之曲?

  公瑾:此次兵败,心中十分愧疚。近日养伤,深感人生之艰难,就像那不息之长河,虽有东去大海之志,却流程缓慢,征程多艰。哎...然江河水总有入海之时,而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令人抱恨终生。

  小乔:将军之心,妾能理解一二。将军英才盖世,辅佐明主,渴求统一大业,确属鲲鹏之志。然涓滴之水汇成江河,已属不易,奔流向前,汇入大海之时,更会倍感自身之渺茫...

  公瑾:妻之言,确如金石,令我宽解许多。

  这几句话,描绘出一幅夫唱妇随的恩爱场景,虽然短,但却比文中诸多的赘述胜上许多。甫一开篇,广平王对珍珠的爱护之心,珍珠的夫君的仰慕,都写得很妥帖,然而一到珍珠怨恨李豫,一切就变了模样,仿佛珍珠不是什么奇女子,只是一个耽于儿女私情,可望而不可求的伤心人。这种伤心人,历史上并非没有,然并不多见于夫妻之间,古人常常是先结婚后恋爱,所嫁良人,自然喜不自胜,然而所嫁非人,也只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珍珠的爱情观,其实更符合现代人的观念,追求爱情和人身的双重自由,这种设定也就主动了小说无法成为一篇好的历史小说。且珍珠一会儿说信他,一会儿又不信他,从来没个准信儿,估计作者写着写着也搞不清楚了。对于广平王也是,一会儿信珍珠,一会儿又恨她决绝,从来都不会自己去主动争取,矛盾异常,也搞不清究竟是想抓住还是想放手。还有葛勒单于,一会儿要,一会儿不要,一会儿温柔一会儿霸道,实在让人觉得,这都是神人啊。有人会说,这正是人心无常之处,然人心虽然无常,人缺不是傻子,尤其是这几个人精,不可能花恁么长时间去考虑到底爱不爱,到底是留还是放还是走,整本小说陷入不该纠结的地方,作者也在这场闹剧之中无法自拔,想必在传输皇室凉薄的价值观时心中快意非常,但这剂安利,确实让人难以下咽。

  再说说抒情手段,作者特喜欢用内心独白来煽情,然而却忽略了历史小说最忌讳的就是这种,因为容易跳戏,戏中人若是都时常处于旁观角色,那么看戏的人也就更无法入戏。不妨看看十里桃花中唐七的一段描写:

  炎华洞中迷雾缭绕,墨渊的身影沉在这一派浓雾里若隐若现,我捏个诀化出人形来,朝他所在处一步一步挪过去。

  果然是我操多了心,迷谷将墨渊伺弄得甚妥帖,连散在枕上的一头长发也一缕缕仔细打理过了,便是我这等独到细致的眼光,也挑不出什么错处来。

  只是清寒了些。

  我怔怔地在他身边坐了会儿。那一双逾七万年也未曾睁开的眼,那一管挺直的鼻梁,那紧抿的嘴唇,可笑七万年前初见他时我年幼无知,竟能将这样一副英挺容颜看做一张小白脸。

  可即便是那等倾国倾城的容颜,却在一瞬间,将一个沉静的面容定格成了永远。七万年未曾见过他的笑模样,回望处,只记得昆仑虚的后山,他站在桃花林里,夭夭桃花漫天。

  洞里静得很,坐久了便也有些冷,我将他双手抱在怀中捂了会儿,打了个哆嗦,又出洞去采了些应时的野花,变个瓶子出来,盛上溪水养着,摆在他的身边。如此,这洞里便终于也有一丝活气了。

  又枯坐了一会儿,突然想起再过几日便是栀子的花期,正可以用上年积下的细柳条将它们串起来,做成一副花帘挂在炎华洞口,彼时一洞冷香,墨渊躺着也更舒适些。于是便渐渐高兴起来。

  眼见着天色幽暗,我跪下来拜了两拜,又从头到尾将整个炎华洞细细打量一番,匆匆下山。

  这段是说白浅来到师父墨渊身体休养的山洞中照料他的情形,这也有内心独白,但加上了许多场景描写与真实可感的词句,比如"清寒了些”,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主角的内心情绪,仿若身临其境。主角在境内,观众才能在,主角都出戏开始反思了,你让观众还能怎么去体会?而且神奇的是这种手法虽然广受诟病,但是使用它的写手却仍乐此不疲,实乃遗憾。

  如果单看写作技巧、情节安排设计等,我只能给一星。之所以给三星,是因为这篇小说中却又那么几句话,说得很走心。印象最深的是慕容林致对沈珍珠说的,爱上帝王,要么放手,要么忍受,她期待珍珠能够找出第三条道路,然而她找到了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她念着他爱着他,却又选择在远处默默祝福,然而这似乎并不是一个两人都能接受的选择(沈珍珠在吴兴的两年,太子的态度太让人不解了,一会儿又是相信,一会儿又是怨恨,不是说不能善变,但是无厘头地说变就变,实在容易让人怀疑太子对贵妃的爱到底是否真,这其实很重要,读者看的就是这个,连这个都禁不住考验的话,写小说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俩,最理想的状态,要么如林致与建宁王,要么就是最后那一段相濡以沫的时光,但是他俩真的不该用那么长的时间来纠结来选择,我不知道世上是否真有这样的故事,但是作者写了,那我们就当作者是认真的,可是这太离谱了,太作了,让我感觉虐得无理取闹,没啥真正深入人心的泪点,倒是一些旁观者无意间吐露一些箴言,让人顿生敬意,比方林致。最近在看少帅,一面觉得凤至委屈,一面又觉得瑞玉可怜。正如公孙二娘说的,凭什么男人三妻四妾享齐人之福,却让女人来受苦。这似乎是个千年难解的谜题,我看着看着,也不禁怀疑起来,这世上是否真有此生一会,唯卿不许的痴恋?看《醉玲珑》的时候,觉得似乎是有的吧,毕竟能配得上四爷的,可能就只有卿尘一人,除了她还能是谁呢?在《越江吟》里,江原也说,除了凌悦,实在没有其他人能与自己同生死共进退,能让自己为之生为之死,所以就给了对方最好的。然而看这部小说,发现男女主角或许并非彼此眼中的“顶配”,没了彼此,照样有人可依,甚至活得更自在。却又都存着一种侥幸,"TA会给我最好的”,于是便由爱生恨。这种逻辑,解释起来也并不难理解,只能说,这个故事或许是真的,然而的确没有什么高屋建瓴之处,只能说中规中矩,读完了也就完了,最多一点唏嘘感叹。作者并没有想给主角一个都能接受的出路,或许是想要感怀君王未可信,但殊不知,那些敢爱敢恨的人们,也不过是求仁得仁罢了。

 

更多相关小说推荐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