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作文之没有白费的学习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的学生大概是世界上学得最苦最累的学生,但却又缺乏创新精神,投入产出比不高,这就是中国学生学习的失败必须革命。

  既然是革命就要有革命的表现,要有学习主体量的扩大和质的转变,在学习的理论、方法、内容、形式、目的、标准、工具等方面的也都要有革命性的变化。

  现在主客观已经具备了革命的条件。

  我们要以学习科学化、学习民主化、学习网络化、学习全民化、学习产业化、学习国际化等来促进和实现中国的学习革命。

  学习革命在中国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一、学习科学化

  中国的学校(亦即“教育”)如前所述,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因而其所学的内容和方法也都是成问题的需要大力改变的。

  专制僵化的中国教育中国文化有着虐人自虐的内在本性,中国教育中国文化化简为繁故弄玄虚,用最复杂的内容最专制的形式最昂贵的代价让人们学了许多(不是全部)最无用的东西。

  有充分证据说明,现在学校所教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是虚的甚至是错的不科学的东西(数理化的繁琐抽象尽人皆知,文史哲问题更大),大而无当华而不实,教的学的是“御龙术”而不是“御马术”,御龙术也是用最笨的方法教的。

  结果是使人不成才晚成才成虚才难创新,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让人们早成才成实才会创新成大才。

  有两点我们要明确:一不是教材越深越虚越有学问越有用处,而是教材越实学得越活才越有学问越有用处;二是要让学校、教师为社会为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相反。

  现在恰恰是在这两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必须明白:知识无限而人生有限,人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所有领域的所有知识的专家,知识是人的工具而人不是知识的工具。

  绝大多数人上学的目的只是掌握这种工具而不是制造这种工具。

  打比方来说吧,现在很多人都是汽车和电脑的使用者,它们只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饭碗,绝大多数人会开汽车会用电脑会排除简单故障就行了;而另外一些人是汽车和电脑的维修者,它们是他们的职业和饭碗,他们肯定比我们要懂得多,但我们并不需要像他们那样;至于汽车和电脑的制造者,他们懂得就更多,发动机的原理电脑的程序材料的性质等等他们都一清二楚,但这决不是我们普通的汽车驾校电脑培训班所应讲授的。

  如果这样讲授不是愚蠢就是别有用心。

  中国学生教材之深奥的原理与此类似。

  当然,“教育者”们总是抽象地讲这重要那重要所以要人们学这些东西,他们可以在任何“知识重要”“社会需要”的口号下强化这个增加那个(比如最近关于加强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规定),这个借口还没有被人们所识破所批判。

  我们要问:知识学得多了就有用吗?知识有用就要学吗?很显然,有用没用不能从知识不能从教者而应从学习者角度来看。

  在汽车驾驶学校我们如果开设所有有关汽车的课程能使学生永远不能毕业,这对吗?中国学生学了这么多的这么深奥的东西根本成不了知识分子而只是人们戏称的“知道分子”。

  许多知识根本没学懂,根本用不上。

  中国那么多的硕士博士毕业后热爱难找工作而中国合格的技工甚至合格农民都很缺乏就是证明。

  这些东西对谁有用处不是一目了然了吗?实际上,教师也没有这样做,官员自己也没有这样做,教师不也只是一个专业的教师吗?官员自己也并没有把四六级考试作为晋升的标准吗?他们不过是这样来为难学生弄权误民罢了。

  教材深奥的理由根本不值一驳,也只是仗恃他们的垄断权才这样祸国殃民任意为之。

  因而学校、老师、教材不应在如何使学习更难更虚更繁琐而应当在如何更易更实更精炼上下功夫。

  深入浅出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是学问,浅出深入故弄玄虚地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不是学问是无能和害人的表现。

  爱因斯坦曾说简单性是世界的根本原则之一,认为简单的就是美的反之亦然。

  我们深信这才是知识、科学、学习的本质,绝对存在着这样的东西。

  我们当前既要对其原有的内容和方法彻底审视,又要创造适应新形势的内容和方法,其任务十分繁重。

  信息时代人们所要学习、掌握、加工、运用的信息空前增多,尤其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学习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一方面,必须要学的东西一定要学好,而且要研究最简捷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不需要学习的、过时的东西则一定要勇于放弃。

  应对这种挑战人们现在多是做加法(这实际上是一条看起来很勤奋很聪明其实也是最懒惰最愚蠢的道路),即投入更多时间更多内容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而很少做减法——精简内容改变方法,结果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学得最苦的而成效不大,中国的种种考试大概也是世界上最多最滥的。

  世界上总是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在学习什么之前,要先问该不该学,该学的东西也有个如何学的问题。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我们应该毫不留情地用“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审视现在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人们都在探讨“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其实,精简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超常方法和跨越式发展。

  社会总是在不断前进的。

  人类几百万年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在学校十几年就可以学到,同样这十几年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还有继续改革的必要和可能,相信现在中国人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不是无懈可击最优的,可改进之处一定甚多甚多。

  简单性是世界的原则,也是学习的原则。

  中国的“教育”和课程设置集中国传统社会和苏联影响之大成,把课程理解为少数人研制、多数人实施、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指令和目标,而为了维护这种指令和目标的权威性,又从不允许对之研究和反思。

  一切由教育者他们自己决定。

  现在人们改革和改变学习还多是遵循原有思路的线性思维,在增加时间内容物力财力形式上下功夫,而在根本性的课程设置、内容改变、方法创新上下功夫较少,学生的负担不见减轻反而加重,创新能力更没有提高。

  需要特别指出,人民群众是知识和文化的创造者,但中国文化中国教育本质上就不是为人民为实践为社会服务而是为统治、欺骗、愚弄群众服务的,它充满了特权主义霸权主义伪精英主义和神秘主义贵族化气息,有意无意地教人御龙屠龙术而不是御马杀猪术,过去就很复杂繁琐有意隔离群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官学”“设租”和商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则又变本加厉愚弄群众,使中国人用最笨的方法最昂贵的代价学了许多最无用的东西。

  把多余的东西减下来,对该学的尽量使用简便方法,这方面大有可为。

  精简内容,改进方法,这是现阶段最易行最迫切最重要最有效的变革。

  实际上,各科各方面差不多都有革命性的方法并形成了系列,改变观念接受新事物把它们综合起来改进推广,其意义极其重大。

  这里只说我解决了或想到的一些问题,抛砖引玉,甘作前驱。

  1、让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

  我这些年致力于革教育的命研究,形成了教育革命(确切地说是革教育的命,见《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1期《教育革命论》)学习革命和识字革命的理论和成果,识字革命是前二者的体现和证明。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最简洁最丰富最成熟最优秀最特殊的一种语言,但又成了举世公认最难学的语言最难写的文字(不少大学生研究生字都很难看),这是汉语教学的失败,必须进行革命。

  而这是古代某些御用文人和官僚刻意为之(一切垄断者都有此偏好),是传统教育官方文化特权主义霸权主义专制主义神秘主义伪精英主义贵族气息的本质表现,是为其脱离实践,统治、欺骗和愚弄群众服务的。

  祖先创造汉字近乎完美,其智慧之高超、奥秘之深邃、原则之科学、构思之巧妙、内涵之丰富、前景之远大是我们远未认识的。

  它一字一音字不变形(不像外语变格变位),字多是词字再造词,字有限而词无穷。

  用不着多大聪明和过多比较,就能看出汉语的优势来。

  然而千百年来统治者政治愚民文化垄断,终于造成了这种局面。

  幸亏声音像空气一样无人能够垄断,不然群众会连说话的能力都被他们剥夺。

  他们故意对汉语学习加上四把锁: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加一把锁——中国人的言文分离、书面语言之异于和难于口语世所罕见,他们利用权力把俗言变成文言使文字变得难学难解,再用语言霸权维护他们的权力,言文一致经过近代“五四”白话文运动才基本实现,然而至今仍有人以语言和文章晦涩难懂为荣为高;从写字到成文又加一把锁——汉字笔画从左到右符合人的生理规律而行文印刷却从右往左,这除了弄脏衣袖累痛手腕之外,没有任何必要,简直是违背常识逆天行事,但是千百年来毛病当成传统,这种改变更是现代才开始的,是解放以后近几十年的事情,而且不少华人至今未变;文章写出又加一把锁:不加标点符号使得许多语句歧义连连甚至不知所云,以致后人不得不做但又做不好的加标点“句读”成为一种“学问”(中国很多学问就是这种有不如无没事找事的学问,而真正的学问即创新发展却极少),所谓“一年识字三年断句”。

  更为奇怪和荒唐的是,人都知道说话要喘气,文要加点句要断开并且辛辛苦苦地为别人为前人的章句加点,但自己却又文不加点再让后人断句,误人误己令人匪夷所思。

  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近代的事情!文人和官府怎么了?为何总是与人与己过不去,几千年就是产生不出个标点符号来?千年百年千人万人都在做着这种过河搭桥后立即拆桥的事情,客气地说这是保守愚蠢,不客气地说是故意误国害民!他们从来都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实际上是愚民误国的伪精英,对国家和人民有一点点责任心中国的“教育”就不会弄到这步田地!我对传统教育官方文化深恶痛绝,至今有人还是这种心态!打破前三把锁这看似简单的事情,非要经历五四运动那样剧烈的革命才得以实现!传统教育官方文化之顽劣于此可见一斑!从说话(字)到识字写字又一把锁——汉字极简极美字为本位,中国人认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很有学问了(任何外语总要有上万数千单词才算有学问吧),但是有人就是不让孩子早识字,识字也只能用他们的笨方法,两三千汉字非要放在十几万字的文章中、非要学习五六年甚至更多不可,而且多数人还学不好;方块字本来有难写的一面,他们非要孩子识字就要写字,写错一个罚一百遍而折磨孩子。

  什么办法笨用什么,什么办法好反对什么。

  这到今天也没有根本改变,把包括识字在内的一切学习搞得极其繁琐昂贵玄虚无用。

  这根本不懂汉语的优势和特点,非常不利于汉语的学习推广和走向世界,阻碍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更不适应家长需要和时代要求,汉语教学必须改革,必须还文化于人民,让中国人尽快地聪明起来,让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汉语是最特殊的一种优势语言,孩子多识字早识字就等于掌握了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语言丰富则知识丰富则智力发展,其意义不可估量。

  如果我们有很好的方法使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有什么坏处?让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对中国人有什么不好?不能再听某些既虚荣无能又专横霸道的文人学士者流的一派胡言了。

  但愿这种变革少一些阻力!

  诚然,识字不是学习的最终的唯一的目的,识字是为了应用语言,但识字对于识字学习来说又是第一的最高的目的,一切有利于更快更好识字的方法应当大力推广,反之都应当破除,现在的识字效果极不理想而又极难破除。

  学校、教师和主管部门并没有把如何让人们尽快地掌握知识和文化放在第一位,不自觉地保有传统观念和沿袭过往做法,研究现有各种汉字识字方法,我概括出普遍存在着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知己不知彼不敬彼,以己度彼使彼服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

  现在识字的种种内容、方法、理论都是成人强人们的意见,强加于学生的,比如认为孩子不应早识字,识字必先学拼音,要图文并茂,要有大量童话儿歌等等,这是官员、专家、教师的意见而不是学生的真实情况,实践已经证明并不正确。

  二是以教师而不是学生为主体。

  不是学生学识字而是教师教字,讲的是从字出发的东西而不是学字者最需要的东西,就像一个面包师见人就要讲面包的分子式一样,教师总有不厌其烦兴致勃勃情不自禁向学生卖弄自己知识的职业病,大讲字的来源、构造、意义、笔画等等,而这是造字者的思维而不是用字者的思维,学生不知或者少知这些毫无影响。

  相反知道的越多,认识的字就越少运用效果就越不好。

  三是教师对书本内容讲得过多过细,在他们那里,一个字讲一天两天也不为多,因而授人更多的是“鱼”而不是“渔”。

  对一个字的理解深刻不是靠初遇时的多讲细讲而是在其后的多次境遇中接触达到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靠阅读书上有限的文章而是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实现的。

  多识字才能多阅读,多阅读就能有大提高。

  汉语变成世界上最难学难写的语言原因不在汉语不在学生而在教者不得其人不得其法。

  鉴此,我以让汉语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工具而不是研究对象为目的,综合各家特点,依据四个原则,实现了识字革命:一是集中识字减少重复,(有《千字文》的成功经验),二是读写分开识字第一(《千字文》即是如此,新教材课标也承认识写不必完全同步),三是阴文描红写练同一(描红几百字的课文中的字,就解决了孩子和外国人初写方块字的困难)四是卡片拆分自主组合(学生即学即用自主组词组句,加快识字加深理解。

  在他只识而不会写的情况下就能自主地组词组句,形象地说,玩字于股掌之中),再加上快速阅读(在学习本书不久就可酌情选读各种文章,字不认识可以跳过。

  )我编写的2870字的《爱我中华识字歌》内容统一主题集中,琅琅上口好记好懂,包含2560多个常用字,相当于小学六年的识字量。

  个人和学校都可以教学。

  学校家庭齐参与,师生亲友共同学。

  手脑口共用,识写用并举,音形字义一体,识写听说兼顾,变平面学习为立体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字的主人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六岁孩子五六个月掌握一般没有问题。

  如果说传统教育对知识和学习故弄玄虚上锁加密,那我这就相当于开锁解码还学于民,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也不难写的语言,识字(甚至写字)像说话一样几乎成为中国人的本能,在学前(至多一年级)就能解决,汉语的优越性将很容易地使我们做到文盲率为零。

  汉语难学难写难理解的问题不复存在,实现了学习的多快好省,大大开发了中国人的智力,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创造力。

  汉语如此简单如此美妙,这样学下去想不学好都困难,想不写好字都困难——如同只要不是哑巴想不说话都困难一样。

  汉语是美的,学习汉语的过程和方法更美,汉语和如何学习汉语的美共同构成汉语文化美文明美的一部分,这种美本身就是灿烂辉煌的汉语魅力和优势的表现,识字革命是对传统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变革,并以此革教育的命推动学习的全面变革。

  变汉字学习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这既是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根本变革,更是立场和态度的根本变革,教者对自己对学生对汉字立场和态度的根本变革,过去的问题也正出在这里。

  现在人们都重视孩子有没有学上而不关心不了解学什么怎么学,其实这才是更为重要的。

  一切节省归根结底都是时间的节省!学习效率提高五倍十倍,这也是有效的扶贫开发,而且适用于一切人并不只限于贫穷的孩子!变革的时代需要革命性的方法,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汉语文明也必定有着最有特色的学习方法。

  汉语是我们引为自豪值得向全世界推介的无价之宝,实现学习革命人人早成才成大才成实才更是我们应对世界挑战,使中华民族居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前列的最光彩最正常最可行的唯一道路!任何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基础都存在于文化、学习、学生之中,魂有多高人就能走多远。

  改革开放(甚至千百年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中华民族复兴的振兴崛起的出路在于革教育的命,具备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以识字变革以起点的学习革命也许会成为我们改造国民性格、建设三个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中最美丽的智慧花朵。

  但是中国的语文教学数典忘祖少慢差费卖弄自己为难学生,使汉语变成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这是损人害己愚蠢错误的。

  对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是我们批判中国教育并给以解决的一个典型(其他问题我有所考虑但没有成熟想法,这需要更多朋友的参与,相信会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汉语走向世界的问题。

  多年来我们教中国人学汉语尚且如此,教外国人学汉字就更加荒唐了,方法是把汉语外语化:教人家学习汉语中并不存在的“词”和“句型”,把汉字单词化两千多个字变成上万个词,再一句一句地教人家说话,半年认识不到一千字,语法讲得不胜其繁,连中国人也很难通过这种HSK考试(这种考试在有的地方更堕落成为捞钱的工具,出现了种种现象)。

  这真说不上是害了人家还是害了我们!

  我们根本不相信这种方法有什么科学性。

  几十年几百年用的方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法!让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汉语难学,这本身就是汉语教学的失败。

  问题也不难改正。

  这种集中识字一揽子解决的教学方法,应该也适用于外国人学汉语。

  据说美国当年就是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培养对华工作人员的。

  成年人学汉语,一年以内绝对可以过关。

  现在重要的是组织试点,验证一下新方法。

  2、让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输入的语言

  很长时间内人们认为:汉字与电子计算机是不相容的。

  汉字的输入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现在它已不再是问题。

  几千年来汉字成功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社会更显示了它的优势和魅力,现在有多种编码方法,有的效果很好,比如五笔输入法。

  五笔快的原因一是重码率低,二是能输入词组。

  这抓住了汉字的根本特点,符合中国人的书写习惯。

  用五笔打字最快最熟的一分钟能打近300字!相信外语输入再快也是永远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输入而不能一次输入一个单词!这是汉字的又一个优越性,汉语是世界上最好输入的一种语言!在信息化学习型的社会里,上网换笔用计算机是一个必然趋势,年轻人不用说了,就是成年人也要适应这个趋势,也能适应这个趋势!五十岁不学六十岁也要学,六十岁不学七十岁也要学!晚学不如早学,早学早得利!而输入是一个必须要过的关,也不难!虽然我们一般人不需要那么快的速度。

  但太慢了也不行,太慢就使人只是一个电脑阅读者而不是使用者。

  五笔很简单很好学,设计很巧妙,经过改进后更加科学,但是使用者却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年轻人很少使用,科技人员也很少使用。

  其实这是不得要领造成的。

  主观方面是学习者思想懒惰有畏难情绪,客观方面则是书籍编写者规则讲的太复杂太繁琐了。

  这些书的编撰者重复着中国教育的祖传毛病:故弄玄虚繁琐哲学,把简单事情复杂化。

  其实规则并不存在于字之外而存在于字之中。

  抓住主要的讲清,以后的关键就在于练。

  交给人们方法和诀窍练习几天就会了。

  常用的就那么三两千个汉字,绝大多数都是规则的,知道规则以后练练很快就熟了,根本用不着想和选就打出来了。

  人们会用电脑以后就会如虎添翼,尝到甜头以后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就会再也离不开它了。

  当然如果有比五笔更好的方法那就更值得提倡,总之汉语的输入问题中国人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要下功夫把它推广好。

  3、走出全民学外(英)的误区

  外(英)语在中国的地位被拔得越来越高了,中国的学生中国的知识分子学外语所消耗的物力财力和精力绝对超过了包括汉语在内的任何一门学科,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着,但其意义和价值却要打很大的折扣。

  用不上也要学,越不用越要学,没有任何人论述过其必要性却被赋予如此重要性真是不可思议,荒唐透顶!学习越搞越繁琐,只讲考试不讲科学,只为实利不为实践,用知识(英语)来整人为难人,让人成为知识的奴隶,用学习和考试来拼命地为自己争权捞钱,缺乏民族自尊和自信心,盲从跟风崇洋媚美……:中国教育中国社会自卑自虐冷酷无情等弊端在英语学习上得到了比较集中的体现。

  针对英语学习出现的问题,有人指出:“由于英语考试,浪费大量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使中国现在的大学教学质量与日俱下,已经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

  ”还有人指出:“由于英语地位的重要,中国人疯狂学习英语的结果是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已经超过美国。

  当然,我们的应用并不多。

  ”现在许多中国学生英文竟比中文好,他们的翻译意思正确但是缺乏文采非常拗口。

  我们在这里首先要提请国人考虑,我们的外语(其实就是英语)学习是不是陷入了误区,是不是自投罗网无意甚或有意地为竞争对手消耗、削弱和奴化中国效力!从幼儿园到博士后都在“抬英压汉”,自觉殖民,把自己的文化看作劣等文化!世界上难以找到任何国家这样自觉做文化帝国主义的俘虏,把别国的语言当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语言当做别国的语言,学英语把中国的人力物力消耗得太苦太多而必要性并不大。

  如果说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就需要中国人人人要有很高的外语水平,这是站不住脚的。

  这就像说改革开放就需要人人到外国参观(不少权势者倒是真正这样做了,不过很多人是去游山玩水转移黑金)废除汉语(值得注意的这真正成了主流思潮)一样荒唐!人人都要算帐难道人人都要成为数学家?数学家就一定会算帐?人人都要有个好身体难道人人都要成为动员?运动员的体质恰恰不一定是最好的!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英语水平高与知识创新和才能发展有什么联系,更与解决中国的问题没有任何联系,中国和世界上都找不出这样的例子来。

  如果真这样,中国的翻译就应该是最有创新能力的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创新需要特殊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它与外语水平几乎没有多少关系。

  因此我们看到,外语水平提高的同时是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水平整体在下降,在许多场合事实上是外语一票否决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要想外语过关并能长期保持,他要下多大的功夫,他又有多少功夫能用于学习和学术?中国知识分子的能力和价值要靠解决国家的困难现实的问题,而不是靠故弄玄虚,靠说洋文唬人来体现来衡量。

  但中国人用英语来卡中国人、官员用英语来卡知识分子越来越厉害,心理都变态了。

  知识分子卡知识分子也毫不逊色!不论什么人晋升职称都要考外语,外语在考研在晋升高职中是比专业水平更重要的硬杠杠!这简直是甘作洋奴,祸国殃民!三年考一次五年考一次,四十岁五十岁了也要考,教数学教历史教中文的也要考外语,大学教授要考中小学老师也要考,要一直考到退休,许多工作招工本与外语没大关系也都要设置外语门槛,谁来讲讲必要性是什么?考外语究竟是为了谁为了什么?中国人最缺乏的是外语能力还是专业能力?纵让中国人废弃汉语使用英语就能创新吗?有的学校搞什么双语教学,有的对内的医院也搞什么用英语查房,难道中国人与中国人说话都要用英语?难道学好英语就自然地能创新不落后?世界上用英语的国家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多的是,不过这对其发展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职称晋升与其考外语倒不如考高等数学考体育有用呢!英语就是一门与数理化一样重要的一门课,它的作用和考试方法也应该与数理化一样,要求全民学英语就像要求全民都来考数理化一样荒唐!学生学外语考托福等已经成了一种邪教!这里肯定有着极大的盲目性。

  任何单位和部门、任何个人在提出学习英语之前是不是首先应该问一下要不要学,要不要这样学,这样的要求是否合适是否必要,这样的学习是否适合自己。

  决不能说在中国人人都需要具有相当的英语水平!不需要就不要学,不需要那么高就不要提出那么高的要求。

  英语就是英语,工具就是工具,不必附加过多的东西!(现在高校的英语考试与学位挂钩,迫使许多大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英语学习上,而只是应付专业课程。

  有感于此,某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评论说:“四六级就像法西斯!”)如此盲目的外语学习不仅极大地消耗了中国人的精力,而且弱化了民族自尊心和认同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极其不利。

  其实世界上的其他几种主要语言(如俄、法、德等)都十分注意纯化本民族语言,以国家的力量防止英语入侵,而唯独中国某些人对英语入侵敞开大门,毫不设防,听之任之,甚至推波助澜主动殖民,做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洋奴买办也做不到的事情。

  英语学习已经动摇了国本,消耗了中国的无尽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削弱了民族文化基础淡化了民族意识销蚀民族凝聚力,培养和助长着媚美畏美的心态情绪,国内有些著名大学早已成了留洋预备班。

  谁造成的这种局面谁就是民族罪人!必须批判和追究责任者!我们提请人们高度警惕深长思之。

  中国人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要把中国文化学好,把中国的事情做好,外语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职业而不是所有人的工具和职业,外语作为一门课人人都要学一点,但决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永远都要保持多高的外语水平。

  如同不能要求各级干部都要达到什么外语水平一样,就是知识分子也不是人人都要这样。

  用得着的人要多学,对用得着的人应提出相应的要求。

  向外国学习与外国交往只会增加永远需要,但并不等于人人都要达到直接看外文书精通外国语。

  要求人人都要达到能当翻译家的水平,真那样的话中国人就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科学家也就不是科学家而是翻译家了。

  中国不是美国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是中国人的外语课程而不是国家的第二语言。

  除非心甘情愿地废弃汉语做殖民地,除非承认中国人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否则没有必要这样做。

  客观地承认英美科技发达需要我们好好地学习借鉴是一回事,主观地屈服于英美语言文化的霸权又是另一回事。

  中国拜倒英语脚下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应该加强外语人才的培养,追踪世界科技的最新发展,更多更好更快地翻译最新的知识并使其他人更好地利用这种成果。

  《老宣放言录》中说的不错:“研究科学是要明白它的理论,并非研究外国语可比……有些教员,为使学生高看起见,必要选择用洋文原本……学生读一章书,须翻字典三小时……应采定最好的洋文课本,设立专局,聘请有名且懂中国文的本科学者,分门译出,交由书局印行,按最廉的价钱责成学校采用。

  如此,非但使学生节省购买洋文原本之费,更可免中国的金钱流入外洋。

  ”(P347)外语这个东西,应该不学则已,学则学好。

  人人手中有根“鸡肋”是最大的浪费,变成今天中国人的“郑国渠”那就更是一种民族灾难。

  从根本上从长期来说,中国的科技中国的发展还是应该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和借鉴决不可以代替自己的创造。

  个人主动学习外语,个人愿意出国谋生,国家决不干涉,但是国家的倾向和导向不应忽视,政策不是无能为力的,不是发挥正面的作用就是发挥负面的作用,而现在的外语学习已经有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应该认真研究解决。

  一个国家和一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情。

  让不该多学的人不多学和让该多学的人多学一样重要,一样需要决心勇气和政策导向。

  在这一点上,有关部门已经误导人民严重失职,必须深刻检讨予以纠正。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人民的愤慨和谴责声中,英语四六级考试反倒被教育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千夫所指而岿然不动,这正是他们强权弄权既善于民意又善于真理(教育部门能证明一个错误的高考题没有错,中国义务教育的崩溃他们从来没有认为有什么错相反认为是他们的政绩)的又一表现。

  他们说,中国人的外语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所以要加强。

  这话本身就有不少问题。

  不适应什么需要?主要就是指出国和为洋人打工吧?《老宣放言录》有几句话说得不错,我直接引用就不必多说了:“中国的教育是要造就合于中国目下需要的人材,不是造就一些合于外国的人材。

  是要造就一些能为中国谋利的人材,不是造就一些善为外国推销洋货的先锋。

  现在中国学生,入了学校,学级高一层,为外国人销货的能力增一倍。

  全国若全受了教育,中国货就无人肯用了。

  ”如此对英语情有独钟主要是为洋人招兵买马的。

  再说,就算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不应该由你“设租”把关而应由用人单位和本人来解决,用不着你“教育部门”来插手!那么爱美国干什么?你们拿出爱美国精神的十分之一爱中国就足够了!中国人的数学知识就适应需要了?中国人的体质就适应现在的需要了?中国人的化学物理知识就足够用的了?是不是你们也都规定人人都拿到由你们颁发的很高的体育、数学、物理……等级证书?你们发了证书能保证安排工作吗?否则你这就是不负责任的。

  不过级不让毕业,过级了却没有什么用处,这是只有权利没有责任!说穿了,他们之所以对此感兴趣,就因为这是他们弄权捞钱的途径。

  这就是垄断要人们付出的代价!如此而已,岂有他哉!学习是人民的权利是民间的事情,这在发达国家早已是现实,在中国这种趋势也非常明显了,要还学于民,“教育”部门应该为人民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不是设置障碍。

  4、掌握学好外语的关键

  外语作为一门课程,现在的外语教学也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

  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关键在于说,发音要准确,而现在的外语学习方向不对,应当改正。

  人只能熟练地听懂自己讲得出来的话。

  如同唱歌一样,人们会唱了觉得歌手唱得特别准确清楚,反之则认为他咬字不清。

  学外语同此道理。

  外国人说汉语,他说得结结巴巴南腔北调不连贯不合逻辑,(比如“大大的好,你的快来”等日式汉语)我们知道他的意思。

  但我们即使用正常语调说很标准很简单的汉语,他却常听不懂。

  我们听自己的老师听我们的广播员讲外语,听得很清楚很舒服,因为我们说的是“中式外语”,但是我们很难听懂真正外国人说的外语。

  中国人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人词汇量都在六七千以上,早已超过了必要的水平。

  人们总以为是词汇量少,从三千到五千到八千,一万多词汇掌握了,还是听不懂人家的话。

  其实关键不在于词汇量的多少,而在于语音语调不准。

  汉语与外语发音时舌头的用法、位置、语音、语调、情感、速度等差别很大。

  不理解这些差别就不能真正地学好外语,不能很好地与外国人交流。

  语言首先是一种有声的东西,因而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发准语音上,而不应放在词汇量和语法上。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现在的问题不是外国人听不懂我们说的外语而是我们听不懂外国人说的外语,(我们说外语外国人听懂没有什么困难,语法错点不要紧,你就是堆砌单词人家也差不多能听懂你的意思,就像我们听外国人说汉语一样),重点和难点要放在听懂人家的话上,我们的发音要准听力要高而不是语法要准单词要多。

  国内很多人成功的实践和体会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样外语的教与学要发生很大变化,也不难!许多地方的外语教学也已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对外语教师发音的具体要求和培训,这是正确的。

  5、全面审查和改革各门课程

  中国的教材总地是偏深偏虚,尤其是中小学的课程。

  教材不是从学生从社会从实践需要出发而是从书本从理论从行政当局需要出发编写推行的,学习了大量的艰深而不必要的东西,另一方面许多急需要有用的东西却又没有学。

  学生成了接受灌输的容器适应考试的机器,学生的所谓基础知识扎实其实只是指那些虚的死的理论知识扎实,而真正的社会和时代需要实践需要的知识很少进入学校。

  学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相当多地脱离实际,其严重后果已经在高中毕业后的不实用,大学毕业后的难就业中表现出来,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需要进行大幅度的院系调整和课程设置、教材改革,学校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都要正视问题,通力解决。

  再比如,要注意培养和提高人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在探讨各门学科具体学习方法的同时,要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记忆力,总体上提高人们掌握知识的能力。

  这方面有许多理论许多做法,很多学校也都进行了这样的试验和研究,据说效果不错。

  我们要在调查和甄别的基础上择优而从,进行训练,使人终生受益。

  同再比如,学校要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学习是一个强度很大竞争性很强的事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灵活性等等,才能适应和获胜。

  创新则又有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特殊的本领。

  在学习的早期阶段,智力因素对学习发展的作用较大较明显,而稍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就愈来愈重要,意志、决心、勇气、信心、毅力、激情等对人的成长成才起着更大的作用,人们在这些方面也日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所谓素质应该主要包括这些方面,显然这样的素质很难“教育”出来。

  传统社会不关心人不尊重人,把人看作物的奴隶、知识的奴隶、统治者的奴隶,它深深地体现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中,这与自古希腊而始的西方人文传统民主精神有着极大的不同,也给我们的知识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因此要对学生对人们给以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只把他看成知识的器皿和考试的机器,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人有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

  这应该成为今后学校学习的重要内容。

  许多家长和专家都有成功的经验,应该体现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

  二、学习民主化。

  三、学习网络化

  电子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是现今信息时代的标志性工具。

  作打字机、作运算工具用,这些都没有发挥电子计算机功能和作用的百分之一,而只有互联网出现以后计算机才显示出其他任何工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其作用也才得到了较好较大的发挥,人们才算初步进入信息社会。

  中国社会信息化步伐很快,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入工业、农业、金融、通信、交通等各个领域,但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还很小,计算机和网络运用处于自发和辅助状态,没有它照样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似乎学的考的更好。

  做几个课件,放几个光盘,用电化手段把课讲的生动活泼一些,这几乎是现在学校所能做到和容许的最大限度。

  教师现在以课堂授课为主要(甚至唯一)形式的工作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是手工作坊式一对几地师傅带徒弟,没有体现运用人类科技发展的优秀成果,没有发挥当代最杰出的教师的作用,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选取和利用资源。

  在没有文字的人类社会早期,知识的传播只能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受着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文字特别是书籍的出现使前人的思想可以保存下来而为更多的后人所知所学,但知识传播还受到空间的限制,教师只能对自己身边的学生直接教授,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也就是几十几百而已,教和学的代价和差别极大,上学还是很少有钱人的事情,知识多少与贫富差别有着极大的联系,而且形成了循环。

  现代社会电视特别是网络的出现可以更进一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一个教师(应该是当时优秀的教师)可以教授全国全世界的学生,如果说电视广播学习还具有着共时性单向性的不足,那么网络则实现了历时性交互式的学习,全中国全世界的学生可以差不多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学生自身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差别对学习的影响可以很小。

  我们无法让穷乡僻壤的学生同大城市的学生过着一样的物质生活,但我们可以让二者(主要是前者)运用同样的学习资源,同样听全国最好的教师讲课和辅导,同样接触全世界的学习资源。

  人们的选择余地越大,差别就越容易弥补。

  学习革命必然导致现今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应该把全中国全世界最优秀的学习资源放在网上,让网上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更不用说成人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网络学习在非常时期(比如“非典时期”)更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和特殊作用。

  这里最重要最困难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

  中国邮电通信的发展是一个最为明显和具有说服力的例子。

  1980年,全国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为200.3万门,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为243.1万门,还不如一个香港的电话多。

  那时电话是一种政治身份的象征,是国家控制的东西。

  后来电信业放开经营跨越发展,中国的电话迅速普及,很快就通达全国的家家户户。

  十年前,手机还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今天手机已经普及,中国每年还以五六千万部的速度增长。

  电话已经成了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多大的变化啊!当我们有了某种需要的时候,就会千方百计地创造发明满足这种需要,新的工具就会不断产生,工具也许从来就不是问题。

  而如果没有或者限制这种需要,再好再新的东西也可以视而不见弃之不用甚至限制和反对其发展。

  变革传统教学方法的物质手段早已具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入课堂进入家庭成为学习的必备手段没有任何技术障碍(现在网络入户已经有了很成熟甚至很廉价的技术,比如通过电力缆线提供宽频服务的系统),甚至资金也不是问题,需要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

  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改革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各有关产业部门更要放弃暴利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让网络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进入家家户户,开辟和服务于学习市场,做好这件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的大事好事实现双赢。

  这将比电视和电话进入家家户户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网络化学习将使我们的学习发生重大变化,更是消除数字鸿沟,使后来者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一定要抓紧抓好不可耽误。

  教师方面。

  变教育革命为学习革命,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再只是讲授者灌输者。

  课堂教学这种形式还不能完全取消,但学生不再是只听自己教师一人讲解而是上网学习,在全中国全世界范围内选择资源,研究问题。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方面这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教师的作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然就教不了学生,不如学生学的好。

  在这样的具体压力督促下,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走在学生前面,是学生的榜样,永远处于学习的过程之中。

  而且教师也不一定再像现在这样固定在一门学科一个单位一干一辈子,而是在不断定位和充实中,随时会有新的发展机会,职业的转换是正常的。

  这将会激活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大精简、更新和提高教师队伍。

  有围墙的学校从没有围墙的学校中汲取越来越多的东西。

  学生方面。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明确的,学习的方式也是主动的。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使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奠定创造新的知识的基础。

  要学会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学习,即运用计算机学习、上网学习,运用计算机、网络储存知识和检索知识。

  这可以减大大减轻沉重的学习负担,因为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无限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学到自己希望学到的知识。

  例如,从1985年起,我国用7年时间将《二十五史》输入电脑,人们只要键入“气象”的关键词,6秒钟电脑就会在通读《二十五史》的基础上,筛选出10968段相关资料和14918个词目供你参考阅读。

  现在的网络搜索引擎都是在全世界几十亿个网页中进行搜索。

  上网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就使学生时刻都和社会和市场保持联系,头脑和眼界就是灵活的开放的。

  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选择的资源,其内容和形式一定比任何一个教师一个学校要好。

  现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已经相当丰富课件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和特色,这种虚拟教室比任何一个或多个真实的教室丰富生动深刻灵活得多,任何人都能够受到很大启发(尽管这只是这几年才开始的事情),很多人还不知道,更不会利用。

  太可惜了!这样广采博纳自主学习出来的学生必定每一个人都各有特色,每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也都会有所发现和创新,再也不是过去那种狭隘封闭环境下批量生产出来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式的学生了。

  任何一个学生都与全世界同步,与全世界所有的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学习就会成为乐事而不是苦事。

  这样一来,教师、学生也许再也不是身份不是职业,人人终身向学,人人终身作师,学习的社会又有谁不是永远具备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呢?谁说儿子不能教父母呢?现在已经有了这种趋势,多少父母在向儿女学习电脑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如果说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教师,那么儿女就是父母的第N任和最后一任教师!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说让网络化工具用于学习也是防范信息危害,消除信息污染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既然上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那就应该把人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正面和正事上来,否则网络不过是一个游戏天地娱乐工具而且有着极大的负作用。

  人的精力是一个常数,做正事就不能做邪事,反之亦然。

  而不论对于任何人来说,学习都是一个对他们的发展最重要的事情,也是需要最大精力才能从事的事情。

  这仅仅是说在校学生的学习,要尽快地实现学习网络化,让网络真正成为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不只是陪衬和辅助。

  而对于全社会的人来说,对于终身学习的所有的人来说,学习已经成为人存在的方式,网络化学习更是必然趋势和最好方法。

  网上几乎有着最好的资源和方法,可以满足我们学习的相当多的需要。

  网上资料的丰富性实用性出乎任何人的想象,有这样好的工具而不去(或不能)使用真使人遗憾。

  网络无限丰富,上网是必然趋势,上网其乐无穷。

  实现任何目标都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手段,否则就是不可能的。

  在学习型社会中终身学习的最好和必然形式就是网上学习自主学习。

  这在我们国家已经初露端倪很多人受惠非浅。

  四、学习产业化

  实现学习的革命,只靠学校不行,只靠政府不行,只靠研究人员不行,只靠商界也不行,而需要各方面全方位的合作,尤其是产业的参与和把它作为产业来做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不同于“教育”,教育是垄断是居高临下是管办一体,它不能产业化。

  而学习是自主的事情,学习和为学习服务可以而且必须产业化。

  学习成为产业将有着无限多无穷大的商机。

  学习成为全民的事情,把学习作为产业来做,它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是社会上一个市场最大技术和知识含量最高的产业。

  不说全国两三亿的在校大中小学生,也不说全国各种各样雨后春笋方兴未艾的技能培训资格考试学习班,单说全国的业余外语培训班全国据说就是几千亿元的市场!而且这仅仅是开始,是初级阶段,中国人还很不富裕,中国人的学习革命还刚刚开始就是这个样子了,学习到底是一个多大的产业多大的市场可能谁也想不到说不准!更不用说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和推动了。

  唯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它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是需要全社会动员才能适应和满足的一个无限的市场!。

  数字化鸿沟可以也必须用数字化工具来消弥,学习网络化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用武之地,是其产业的标志和归宿。

  学习产业化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和配合,也挽救和发展了各行各业。

  信息的社会,学习的中国将使中国的硬件产业有极大的发展,学习网络化将使中国的通信业发展有质的飞跃,学习软件的开发更是一个数量无限多要求无限高的工作,这些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及其竞争提供了机会,也将成为一个我们现在无法预见其意义和结果的产业。

  学习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每一个人也都可以参与。

  中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市场,中国更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资源供应者。

  人们常讲要寻找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那么学习、学习产业化将是中国永恒的、最大的、最全面的内需,包括网络化在内的学习革命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国民经济内需,加速社会信息化过程,实现跨越式增长最恰当最经济的突破口和出发点,是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中国社会最深刻最平稳最广泛的变革。

  我们应该而且可能把我们的学习革命推广到全世界去(前些年暴炒的《学习的革命》并没有给人以任何革命的启示),我们应该和可以进军世界的学习市场。

  政府办教育如同计划经济体制下办企业一样吃力不讨好,管的是自己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教育只要是教育就得由政府管,就要管得死死的,因此如果再搞什么产业化一定是的。

  而服务于学习则不同,学习而不是教育可以产业。

  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样,变教育革命为学习革命是政府归位还政于民。

  政府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办教育教学生的,如同服务于企业的生产而不是管企业的生产一样。

  而这是大有作为的。

  中国的学习市场、中国把世界作为自己的学习市场之后,这个市场太大了,可做的事太多了,这才是教育部门应该管的事。

  学生如何学、学校如何教这是学生和学校的事情而不是政府的事情,如同生产是企业的事情而不是政府的事情一样。

  哈佛、牛津一类大学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学是市场竞争民众认可社会选择的结果,而决不是他们政府作为“重点”大学培养支持的结果。

  把该管而没有管的事情管起来,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交出去,那时教育部门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产业部。

  中国的学习产业将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最有前途的、科技含量最高、知识最为密集的朝阳产业。

  现在的教育管理部门何乐而不为?

  五、学习国际化

  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日益走进中国。

  网上学习本身就在相当程度上国际化了,各种学校今后也会日益加强与国外的联系。

  出国学习的人将越来越多,人们日益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源。

  对于这种学习国际化,人们都是看到和重视的,但学习从来都是双向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向周边幅射向世界扩张也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这种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对于汉语走向世界人们还认识不够准备不足。

  实际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我们在国内的人所想象不到的低估了的。

  国际上随之而来的对汉语对中华文化的需求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市场,也是我们现在不清楚的想不到的低估了的。

  语言的兴衰是民族兴衰的缩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和语言的振兴,反过来,文化和语言的振兴又促进着民族和国家的振兴。

  人们已经认识到中文已经成为一种强势语言,并且将越来越强。

  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汉语不仅是现实中的强势语言,而且是一种优势语言。

  汉语这种最古老最美丽最特殊的文字,是我们祖先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传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已经证明了汉字是最好学习也不难写而且是最好输入的文字,它的确是一种优势文化强势文化,应该而且可以向全世界推广这种我们有绝对知识产权的东西。

  一切迹象表明,中国的文化正处在变革和爆发的前夜,地理、人口和历史的因素使得中国文化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在当今世界上与其他主流非主流文化的竞争合作是不可避免。

  我们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迎接这种机遇和挑战。

  我们可以向国外派遣教师,教授汉语,那时中国的任何一位有文化的人都是“语言专家”,中学毕业生到了外国都是“语言专家”(现在许多来华的外国“语言专家”不也是良莠不齐供不应求吗?)。

  语言统治是对人最大的统治,语言这种软霸权软资源甚至比经济军事政治等硬霸权硬资源更为强大和重要。

  想想英语几百年来在全世界的传播,耗费了别国多少人的精力和财力,他们占了多大的便宜啊!简直不可胜数!简直是无声无息的掠夺!与世界实现双向的交流,汉语成为一种强势语言,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输出大于输入,这是个必然的趋势。

  中华文明在当今世界上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必要性。

  用不着多大的聪明就可以看出汉语将是越来越重要,因为几十年后中国将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总量比较中居于前一二位,传媒大王默克多就呼吁美国人要有远见快学习汉语。

  他说全世界使用法语的人有八千万,美国有一百万人学习法语;而使用汉语的人有十三亿,美国却只有四万人学习。

  太不可议了!复兴和传播中华文明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办法。

  汉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无与伦比,感谢祖宗创造了伟大的汉字。

  本来,东亚东南亚就属于汉文化圈,亚洲整合,文化先行,汉字理所当然地成为东亚和东南亚交往的通用语言。

  对此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我们现在要加速汉文化的推广并迅速推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推向全世界。

  这对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乃至对于中国人的就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我们坚信汉语的优秀和优势,我们对汉语走向世界具有无限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我们中国人我们这一代人要敢想敢做!

  六、学习全民化

  知识是人类独有的财富,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有了知识人类的经验技能和财富才能为后人所继承。

  有没有学习能力是人与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学习能力的大小则是人与人区别的根本原因之一。

  信息社会更加突现了这一点。

  一个人会学习有能力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本领,八十岁也是有前途的;不善于学习不能适应社会变化岗位转换没有为社会所需要的才能,二十岁也是难有出路的——看到年轻的文化低的农民兄弟辛劳和迷茫的样子,我们从心里为其此生的活路担忧。

  信息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校只是一个人学习的开始。

  这里我们不再重复学习对于孩子成长对于成人生存发展的意义,只是强调学习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

  学习对于成年人来说是生存和生活,带有谋生手段的性质,尽管这是他们“不得不”为之尽管他们很紧张很辛苦但很充实;而对老年人来说学习则是生命本身,是生命的第一需要!他们已经没有了生活的压力奔忙的必要,而生命还在还要生活,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岁月?人有必须应对的外界挑战辛苦些不是坏事,辛辛苦苦并不痛苦;当没有任何外界的挑战时人就必须挑战自己,无所事事才是痛苦!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也许到了老年,摆脱了功利因素以后才可以更深切地表现出体会到。

  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

  中国老龄化的步伐十分迅速,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活八九十岁一点也不稀奇;另一方面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烈,四五十岁(甚至更早)退休或下岗的人也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人退休以后如何生活,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安度晚年,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

  人脱离社会主流以后的孤独和苦闷大概是别人无法想象的,人在无所事事中度日是痛苦的可悲的。

  整天打牌遛狗逛商场,这是生命的消耗是虚度岁月,是很无奈很无聊的。

  如何使人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乐?学习是最重要最文明最可行的方式。

  学习着是快乐的幸福的。

  人只要学习着,就不会感到孤独,不会感到空虚,不会感到消沉,不会感到痛苦,不会感到衰老,不会感到无用。

  你会永远觉得世界是那么美好,永远感到生活是那样充实,永远感到你还年轻,你需要社会,而社会也同样甚至是更加需要你。

  年纪大上岁数就成了一个财富而非包袱。

  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是充实的(这也进一步说明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而不是什么终身教育的社会,说明了终身教育提法的荒谬性!)。

  创新是人类独有的特点,是文化和文明的本质。

  创新能力之有无大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盛衰荣辱生死存亡。

  不创新中国人就没有出路,永远是世界上的末等公民,发达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而且这样的“优势”也不会保持多久。

  比中国还不如的国家多的是呢!说真的,看到外资看中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同胞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劳作却只获取极少的报酬,看到发达国家不愿意在本土从事的许多高污染有毒害产业转移中国,我们心中既高兴欢迎,又难过拒斥,有一种隐隐的痛。

  人有创新能力就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反之就只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们常讲的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相当程度上是知识的调整,更确切地说,是知识的创新,其难也难在我们创新能力的不足。

  中国最大的包袱是人口太多,中国最大的财富也是有着众多的人口;使包袱变成财富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就是创新。

  中国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拒绝新的理念,没有理论指导。

  不要为中国学校的高楼大厦、多媒体、博士帽等形形色色的东西出现和增加所迷惑,如果深入内部看看其产品,学校是中国最为保守最为传统计划色彩最浓变化最少的一个部门。

  看看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很难看出和孔子时代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学生更像更是一台考试机器了!当然,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