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为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招生提供了符合新课程的依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载体,可以说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事。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理念,在中考招生改革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其目的是要彻底改变以往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惟一手段的做法。由于考试改革和评价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使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对新课程改革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努力让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现正常接轨
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标志着仅以一张试卷论成败的考试体系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与特长、运动与健康等多方面的测评,来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初三学生要拿毕业证除了通过学业成绩评定外,还需经过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变化,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实质性进展,也使“全面发展”的概念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内容。
(二)转变过于强调甄别评价的观念,建立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它强调了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来讲,就是要通过评价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努力构建有效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新课程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相呼应的,它将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首先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提高,促进课程的发展;其次是有利于高中选拔合格人才,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也有利于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
(四)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将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
既然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那么将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具体落实“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在成长过程中掌握终身发展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因材施教”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打破了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这对教师是一个激励和鞭策,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走了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真实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同时,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紧密联系、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恰恰应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因此,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机,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五)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高中选拔合格人才
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的情况下,根据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选拔是必要的。在以往的选拔中,学业考试成绩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对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却是不足的。这不仅不利于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对学生来讲是不公正的。
(六)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只用于中考招生,评价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况,这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监控教学质量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从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诊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待完善之处
(一)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的许多评价内容是难以量化的
如“了解省情、国情”、“建设家乡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抵制不良诱惑”、“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等都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东西,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作为一种旨在导向、激励、反思、调节的发展性评价措施,其本身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把这些内容的评定结果,与升学挂钩,赋予其选拔与淘汰的功能,稍有不慎,会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家长的质疑。
(二)评价的内容概念性的较多,少数内容甚至偏于理想色彩
除了少数甚至极少数的所谓的“精英”学生能出具较丰富的实证材料外,会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太多的有价值的材料可备。
(三)各方对综合素质评价重视不够
今年合肥市初中生毕业和升学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求比较低、认识不到位。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评价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影响新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瓶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材料的完整性与可信度有待加强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学生五个维度的实证材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有些实证材料较虚,如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观察记录及研究性学习情况记录等等,在短时间内学生和学校很难提供,这往往给老师和学生留下弄虚作假的空间,致使实证材料的可信度不强。另外,不少学校在具体评价时,没有按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首先对材料的可靠性进行认定,然后交流公布掌握的材料,最后再对照评价细则,对学生或同伴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是根据平时印象,直接进行评定,没有充分使用学生提供的实证材料,实证材料的使用度不高。
(五)有些综合评价等级设定值得商榷
今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合肥市制定了较科学的实施办法,评定内容全面,包括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评价方法较科学,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统一考试等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定,主要通过abcd四个等级呈现。然而,在公民道德素养这个维度评定中,等级呈现只设定ab两种,并强调没有涉及违法犯罪、没有校内处分的,一般不允许评定为b等级(即良好等级)。如全区毕业生评价结果都是a等级,不仅不能客观反映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发展情况,可能还会模糊学生的评价标准,甚至纵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正常管理和教育,影响德育教育的实效。
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制订了“改革方案”,合肥市细化了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制定了符合合肥市情、更为具体的“实施办法”。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学校最好把评定内容相对应的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分组进行研究制定,最后再汇总统审
比如,在讨论“要素”和“主要表现”的细化时,由政教部门领导牵头,思想品德课教师、部分班主任参与,研究制定“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维度的细则;由教务部门领导牵头,除体育、艺术教育以外的各学科教师(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部分班主任参与,研究制定“学习能力”、“实践与创新”维度的细则;由负责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的领导牵头,体育、艺术、部分班主任参加,研究制定“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维度的细则。他们熟悉业务、了解学生、对学校情况清楚,知道通过那些表现、怎样收集证据,能科学、公正的评价学生。
(二)制度建设和专业支撑是顺利开展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保证
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且意义重大,牵动着千百万家庭的心,因此要搞好制度建设,只能做好,不能出问题。特别是要主动争取专业管理、研究部门的支持,对综合素质评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如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的开设和评价,学分制问题,学生成长档案袋问题等,要联合开展攻关,研究开发出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案及工具,促进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艺术档案夹
因艺术作品形式不一,种类繁多,比如,书法、绘画、吹奏、演唱等,不可能象其他学科作品那样,可以装在挡案袋里,所以,建立艺术档案夹,应该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即根据每个学生作品、资料的情况,创建一个能包容所有保存内容的实物载体就行,可以不拘一格,包括把一些较大的立体实物作品拍成照片,写出说明等。强调材料能反映艺术能力的个性化,注重实用、易保存、方便评价。艺术档案夹的建立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每学期都要收集资料建分夹,到毕业时形成总档案夹。
艺术档案夹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作业。分短期作业(课堂内或家庭、校内活动就能完成)和长周期作业(在较长时间一个人或多人合作完成)。(2)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及课外艺术活动中的艺术表演、绘画、制作等作品。(3)对作品的自评、互评、反思等学生成长的评价。(4)其他反映或证明学生艺术学习能力的材料。对艺术档案夹的评价各学校要根据以上评价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在“审美与表现能力”维度中体现。
(四)关于评定中各等级比例的确定
不同初中之间、初中的不同班级之间,在等级指标的分配问题上,要把握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的关系,既要体现学校、班级之间的均衡
共2页,当前第2页2“***党建”网站五个方面亟待完善
上一篇:高中心灵者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