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翻译及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原文

  野外罕人事17,穷巷寡轮鞅18。

  白日掩荆扉19,虚室绝尘想20。

  时复墟曲中21,披草共来往22。

  相见无杂言23,但道桑麻长24。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注释

  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穷巷:偏僻的里巷。轮鞅(yāng):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白日:白天。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时复:有时又。墟曲:乡野。曲,隐僻的地方。

  披:拨开。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但道:只说。

  霰(xiàn):小雪粒。

  常恐霜霰至25,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翻译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