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考察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市政府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鹤壁市农业考察团一行18人在张俊成副书记、马方建副市长的率领下,就现代农业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模式,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农业名、优、特、新品种,尤其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林果业等方面,于2002年8月16日至24日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重点考察了上海市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浦东益益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联华村蔬菜园区、市级千亩绿化苗木基地、上海市葡萄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深圳市保安区公明镇的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化奶牛示范场、楼村万亩荔枝园、布吉镇南岭村、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广州市芳村区花卉博览园、广州市农科所等。在考察中,通过观看录像、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现场咨询等形式,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看到了都市农业的光明前景,目睹了大市场、大流通的繁荣场面和万亩无公害蔬菜的规模化基地建设,感受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探求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宝贵经验,思考了我市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考察,大家深深感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信心更加坚定,决心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市农业结构调整。
一、外地的主要经验
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上海等地农业结构调整较早,城乡一体化进程快,农业发展十分迅速。面对新形势,他们仍然高度重视农业,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没有农村但不能没有农业,把农业真正当作国民经济的基础,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上海市抓住 开发浦东的历史机遇,将农业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城乡一体、联动开发的原则,于1994年9月建立了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经过7年多的开发建设,已形成9.5平方公里的规模,入驻企业40多家,现已将规划面积调整到12平方公里。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已成为高科技农业的一个缩影,现代农业的一个示范样板,农业观光旅游的一大胜地,科普教育的一个基地,吸引了200多万国内外宾客前来访问、考察学习,展现出都市现代农业的风采。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联华村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1998年村委会作出了《全村土地全部实行有偿转让的决定》,采取代种口粮田的形式,将全村土地全部集中起来,由村统一管理,发展高效农业,已建成1000亩市级绿化苗木基地,除种植部分速生杨外,还有桂花、香樟、银杏等30多个品种;已建成600亩市级有机蔬菜基地,建有260座标准大棚,种有20多种优质蔬菜、瓜果。广州市芳村区发挥当地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的优势,大力发展花卉种植,总面积已超过9000亩,正在建设中的花卉博览园占地260公顷,集展销贸易、技术开发、信息交流、旅游观光为一体,前期3000多亩的花卉品种展示工程已完工,徜徉其中,使人流连忘返。上海农科院探索出以资产重组和技术入股为基础,通过科企联合,走科技产业化之路,共建立科研生产基地159个。
(二)农业发展标准高、起点高
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坚持建设高标准、发展高起点的原则,积极采用现代工厂化生产设施、自动化控制、无土栽培等高新技术,把现代生物研究成果诸如基因技术、良种繁育、无土栽培等,现代工业的高科技产品如滴灌、温室等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创出一种“绿化工厂”式农业生产流水线,把对土地、空间、时间和人力的利用发挥到极致,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生产量大质优的农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很难说清它们究竟是设施农业,还是绿色食品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但毋容置疑的是它们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上海市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从荷兰引进了3公顷自控玻璃温室,采用了温室自动化控制、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施肥、收集雨水灌溉、蜜蜂与人工辅助授粉、补充输送二氧化碳等高科技。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育苗温室引进成套的法国菲勒克莱连栋温室,配设电动控制外遮阳系统、水帘降温系统、移动喷灌系统等设备;温室大棚采用绿鸭公司现代化大型温室和以色列“肥滴佳”水肥灌溉控制系统。
同时,上海、深圳等地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出一大批绿色农产品。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立足市场需求,从选育品种入手,经过工厂化、设施化栽培、饲养和生产,已开发生产出黄瓜、甜瓜、南瓜、番茄、甜椒、生菜、美芹、绿色豆芽、保健鸡蛋等数十个品种的绿色食品,经严格的检测检验,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颁发绿色食品证书,允许使用绿色食品的标志。目前,产品已打入航空公司、涉外宾馆、大型超市,其中黄瓜、卷心菜等无公害蔬菜已运销日本,开拓了农产品出口创汇渠道,并与日本的两家株式会社签订了长期稳定的蔬菜出口协议。深圳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相继颁发实施了3个地方性标准 1个法规,极大地调动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产品产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严格了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加大了农产品产中与产后的检测检验,所生产的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证书,获得了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推行标准化和绿色安全消费方面,探索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推行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制度,加大农药检测力度,促使农产品经营从追求量的增长转到注重质量与效益上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三)坚持科技兴农,把科技融入农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高科技农业,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集结。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坚持科技进步,注重技术创新,用科技作支撑,把农产品作为商品,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行工厂化种植、养殖的模式来生产;用科技武装农业和农民,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实践中,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注重对引进成果的消化、吸收,并不断创新,搞好示范与推广,把科技真融于农业,促使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他们的实践再次证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是一个地区迅速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上海市葡萄研究所先后引进38个鲜食品种,利用现代科技筛选出近20个适宜于江南规模种植与设施栽培的品种,并研究总结出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管理技术。其中以早熟葡萄8611(无核早红)、中熟葡萄“森田尼无核”、晚熟葡萄“秋红”(圣诞玫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良品种在当地规模种植。他们不仅实现了葡萄的“计划生育”,提高了葡萄产量,改进了葡萄品质,而且实现了时间上的差异生产,均衡上市,提高了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上海市农科院、广州市农科所依托技术与人才优势,利用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培育了上海“青花菜”、“春丽”、“宝玉”等一批蔬菜、瓜果、花卉等新品种,辐射带动周围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通过自身选育和从国内外引进优良品种,已开发生产出黄瓜、甜瓜等数十个品种的绿色食品。
(四)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生产领域转到了流通贸易领域,市场机制已成为调节农业发展的基础机制。农业生产的效益不仅取决于农产品的品种、质量等生产环节,而且越来越取决于流通和贸易环节。一个地区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同该地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而这种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培育大市场、提高大流通。产品形成市场,市场促进流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市场,产品难以流通;市场容量小,限制产品流通;只有大市场,才能搞活流通。深圳市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天光场和花园式停车场1万多平方米,是由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该公司坚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向生产、零售领域两头延伸;坚持以资本运营和管理创新为重要手段,兼并业务关联度强、资产质量高、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延长了农产品的流通链条。该公司开创的“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布吉模式”,首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之先河,使批发市场的物资集散、价格生成、信息发布、标准化建设、商品促销、服务引导、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构建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产地批发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直接控制或间接引导了上百万亩果菜基地生产,带动了200多万农户进入市场,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公司坚持“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出农产品拍卖交易方式、肉菜市场超市化的连锁经营模式等经销方法,逐步实现了批发市场与连锁零售、直销代理与物流配送、有形市场与网络市场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全国性、多层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五)发展农业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引导,给予必要的扶持。上海、深圳、等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抓龙头、建基地、抓大户,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倾斜、信息与技术支持等来扶持他们发展壮大,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让他们去带动农户,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增加了农民收入。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经济高速增长,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是量的增加,而且是质的提高。如何使上海的农业与建设一流国际大都市相匹配,摆在了上海市政府的面前。上海市抓住开发浦东的历史机遇,建立了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在资金投入、土地征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开发区规模迅速膨胀,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农业的龙头。深圳市政府拔款投资7000多万元征用了农民部分土地,又以每亩8000元的租金租用农民部分土地,建成了万亩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农业的认识。农业是安民心、安天下的产业。我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其发展速度快慢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只有壮大农业规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才能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市实行的仍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分散经营,一家一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矛盾十分突出,加之我们对农业研究不够,指导不力,致使农业发展较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尽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已摆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面前。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认识,学习外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经验,借鉴外地现代农业的科学模式,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下几种意识:一是机遇意识。用敏锐的目光捕捉机遇,用敏捷的反应抢抓机遇,用超常的工作创造机遇,用加倍的努力把机遇变为现实。二是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永无止境。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勇于探索,勤于钻研,锐意进取,谋求突破,与时俱进。三是市场经济意识。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工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经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品牌意识。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品商标注册,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名牌实力、名牌形象、名牌认知,积极培育自己的名牌,市场认可的名牌。打造一批名牌农产品,加快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五是绿色食品意识。绿色食品是满足市场消费者不断追求食品安全的“绿卡”。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严格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产品质量检测检验,逐步形成一个新兴的绿色食品产业。
(二)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去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路,既符合鹤壁的实际,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唱响这个主旋律,按照这个工作思路抓下去,抓出成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分散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科技创新、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外地的实践证明,没有龙头企业牵引的农业难以实现产业化经营者,而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因此,要把龙头企业的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方面,畜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以畜牧业为龙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种植业基本属于传统农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可以带动一大批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在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要突出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对具备这些条件的龙头企业要实行政策倾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扶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优先、科技投入、信息帮助等多方面,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挥其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在经营主体上,要鼓励和支持多层闪、多形式、多成分的龙头企业发展,以辐射带动能力强弱作为龙头企业的重要标准。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及联户、联营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目前,我市农业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只是龙头的雏型,需要加强培育,扶持壮大,尽快制定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和认定办法;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有能力扶持谁”的原则,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从而形成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法人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注重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是连结农户的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才能保证农产品的批量供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当前,要突出抓好现有园区的管理,努力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以园区为龙头,突出特色,膨胀规模,充分利用园区先进的品种和技术,带动更多的农户,创建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要按照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区域布局的原则,尽快调整完善规划,形成资源特点与市场需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在基地建设中,要注重发挥专业村、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要集中财务、物力、人才,加强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基地的集约化水平;注重科技投入,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培育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加规模的发展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完善和创新运作机制。要推行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连接农户合同制,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格局。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三)坚持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邓小平说:“中国农业最终要解决问题要靠高科技”。传统的农业技术,就要是与解决温饱问题相适应的高产技术,重量轻质,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坚持科技进步,注重技术创新,用科技来支撑农业的发展。一是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下乡创办科技园区、经济实体。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积极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合作,借助外力推进技术进步;通过完善利益机,能够把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留得住,从而使技术依托单位变成我们真正的合作伙伴。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先进实用技术。继续搞好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常规农业技术普及方式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努力提高科技普及的广度、速度和效果。电台、电视台、报刊要开展专题或专栏,适时传播农业技术。五是加快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能力。六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的投入。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要把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的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发展。参考外地有关标准,尽快研究制定我市农产品质量标准。分品种建立生产技术规程,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农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促进货畅其流。一是健全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采取扶持与引导,加快农村合作总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政府的意志通过总会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加强对农民经纪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高经纪人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交易行为,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传递、科技交流、资金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二是要按照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原则,尽快培育并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功能齐全、机制有效、布局合理、交易有序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体系,并遵循市场规律,加强监管。三是加强对外联系,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与外地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流通企业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农产品销售,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和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方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为客商和农民提供服务。一是市级“绿洲农网”、两县信息平台建设要抓紧改版,完善功能,增加信息量。三区和没有建站的12个乡镇要加快建立县区级信息平台和乡级信息服务站,新区周围三镇年底前要建成。二是尽快制定方案,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市县级农业园区、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经纪人以及种养大户要先行一步,实现信息连网。三是积极筹备,尽快开通“168农信息热线”,大力推广普及“农信通”,拓宽农业信息传达渠道。
(五)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机遇,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加强督查力度,严格考核标准,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真正把这项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作为评定干部政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采用有效措施,尽快完善规划,制定和落实具体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办法,切实加强对调整农业结构的引导。要及时调整同级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充实农调办工作人员,保证农调办必需的经费,认真听取农调办的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农调办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协调行动,加强对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积极支持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农调办要加强业务协调和工作指导,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具体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各级党委、政府的督查办公室,要协助农调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于工作好的通报表扬,工作差的通报批评,使农业结构调整见成效,见实效。?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市政府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鹤壁市农业考察团一行18人在张俊成副书记、马方建副市长的率领下,就现代农业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模式,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农业名、优、特、新品种,尤其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林果业等方面,于2002年8月16日至24日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重点考察了上海市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浦东益益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联华村蔬菜园区、市级千亩绿化苗木基地、上海市葡萄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深圳市保安区公明镇的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化奶牛示范场、楼村万亩荔枝园、布吉镇南岭村、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广州市芳村区花卉博览园、广州市农科所等。在考察中,通过观看录像、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现场咨询等形式,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看到了都市农业的光明前景,目睹了大市场、大流通的繁荣场面和万亩无公害蔬菜的规模化基地建设,感受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探求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宝贵经验,思考了我市农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考察,大家深深感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信心更加坚定,决心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市农业结构调整。
一、外地的主要经验
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上海等地农业结构调整较早,城乡一体化进程快,农业发展十分迅速。面对新形势,他们仍然高度重视农业,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没有农村但不能没有农业,把农业真正当作国民经济的基础,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上海市抓住 开发浦东的历史机遇,将农业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城乡一体、联动开发的原则,于1994年9月建立了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经过7年多的开发建设,已形成9.5平方公里的规模,入驻企业40多家,现已将规划面积调整到12平方公里。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已成为高科技农业的一个缩影,现代农业的一个示范样板,农业观光旅游的一大胜地,科普教育的一个基地,吸引了200多万国内外宾客前来访问、考察学习,展现出都市现代农业的风采。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联华村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1998年村委会作出了《全村土地全部实行有偿转让的决定》,采取代种口粮田的形式,将全村土地全部集中起来,由村统一管理,发展高效农业,已建成1000亩市级绿化苗木基地,除种植部分速生杨外,还有桂花、香樟、银杏等30多个品种;已建成600亩市级有机蔬菜基地,建有260座标准大棚,种有20多种优质蔬菜、瓜果。广州市芳村区发挥当地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的优势,大力发展花卉种植,总面积已超过9000亩,正在建设中的花卉博览园占地260公顷,集展销贸易、技术开发、信息交流、旅游观光为一体,前期3000多亩的花卉品种展示工程已完工,徜徉其中,使人流连忘返。上海农科院探索出以资产重组和技术入股为基础,通过科企联合,走科技产业化之路,共建立科研生产基地159个。
(二)农业发展标准高、起点高
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坚持建设高标准、发展高起点的原则,积极采用现代工厂化生产设施、自动化控制、无土栽培等高新技术,把现代生物研究成果诸如基因技术、良种繁育、无土栽培等,现代工业的高科技产品如滴灌、温室等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创出一种“绿化工厂”式农业生产流水线,把对土地、空间、时间和人力的利用发挥到极致,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生产量大质优的农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很难说清它们究竟是设施农业,还是绿色食品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但毋容置疑的是它们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上海市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从荷兰引进了3公顷自控玻璃温室,采用了温室自动化控制、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施肥、收集雨水灌溉、蜜蜂与人工辅助授粉、补充输送二氧化碳等高科技。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育苗温室引进成套的法国菲勒克莱连栋温室,配设电动控制外遮阳系统、水帘降温系统、移动喷灌系统等设备;温室大棚采用绿鸭公司现代化大型温室和以色列“肥滴佳”水肥灌溉控制系统。
同时,上海、深圳等地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出一大批绿色农产品。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立足市场需求,从选育品种入手,经过工厂化、设施化栽培、饲养和生产,已开发生产出黄瓜、甜瓜、南瓜、番茄、甜椒、生菜、美芹、绿色豆芽、保健鸡蛋等数十个品种的绿色食品,经严格的检测检验,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颁发绿色食品证书,允许使用绿色食品的标志。目前,产品已打入航空公司、涉外宾馆、大型超市,其中黄瓜、卷心菜等无公害蔬菜已运销日本,开拓了农产品出口创汇渠道,并与日本的两家株式会社签订了长期稳定的蔬菜出口协议。深圳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相继颁发实施了3个地方性标准 1个法规,极大地调动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产品产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严格了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加大了农产品产中与产后的检测检验,所生产的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证书,获得了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推行标准化和绿色安全消费方面,探索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推行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制度,加大农药检测力度,促使农产品经营从追求量的增长转到注重质量与效益上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三)坚持科技兴农,把科技融入农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高科技农业,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集结。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坚持科技进步,注重技术创新,用科技作支撑,把农产品作为商品,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行工厂化种植、养殖的模式来生产;用科技武装农业和农民,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实践中,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注重对引进成果的消化、吸收,并不断创新,搞好示范与推广,把科技真融于农业,促使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他们的实践再次证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是一个地区迅速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上海市葡萄研究所先后引进38个鲜食品种,利用现代科技筛选出近20个适宜于江南规模种植与设施栽培的品种,并研究总结出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管理技术。其中以早熟葡萄8611(无核早红)、中熟葡萄“森田尼无核”、晚熟葡萄“秋红”(圣诞玫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良品种在当地规模种植。他们不仅实现了葡萄的“计划生育”,提高了葡萄产量,改进了葡萄品质,而且实现了时间上的差异生产,均衡上市,提高了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上海市农科院、广州市农科所依托技术与人才优势,利用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培育了上海“青花菜”、“春丽”、“宝玉”等一批蔬菜、瓜果、花卉等新品种,辐射带动周围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通过自身选育和从国内外引进优良品种,已开发生产出黄瓜、甜瓜等数十个品种的绿色食品。
(四)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生产领域转到了流通贸易领域,市场机制已成为调节农业发展的基础机制。农业生产的效益不仅取决于农产品的品种、质量等生产环节,而且越来越取决于流通和贸易环节。一个地区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同该地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而这种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培育大市场、提高大流通。产品形成市场,市场促进流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市场,产品难以流通;市场容量小,限制产品流通;只有大市场,才能搞活流通。深圳市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天光场和花园式停车场1万多平方米,是由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该公司坚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向生产、零售领域两头延伸;坚持以资本运营和管理创新为重要手段,兼并业务关联度强、资产质量高、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延长了农产品的流通链条。该公司开创的“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布吉模式”,首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之先河,使批发市场的物资集散、价格生成、信息发布、标准化建设、商品促销、服务引导、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构建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产地批发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直接控制或间接引导了上百万亩果菜基地生产,带动了200多万农户进入市场,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公司坚持“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出农产品拍卖交易方式、肉菜市场超市化的连锁经营模式等经销方法,逐步实现了批发市场与连锁零售、直销代理与物流配送、有形市场与网络市场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全国性、多层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五)发展农业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引导,给予必要的扶持。上海、深圳、等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抓龙头、建基地、抓大户,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倾斜、信息与技术支持等来扶持他们发展壮大,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让他们去带动农户,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增加了农民收入。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经济高速增长,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是量的增加,而且是质的提高。如何使上海的农业与建设一流国际大都市相匹配,摆在了上海市政府的面前。上海市抓住开发浦东的历史机遇,建立了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在资金投入、土地征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开发区规模迅速膨胀,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农业的龙头。深圳市政府拔款投资7000多万元征用了农民部分土地,又以每亩8000元的租金租用农民部分土地,建成了万亩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农业的认识。农业是安民心、安天下的产业。我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其发展速度快慢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只有壮大农业规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才能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市实行的仍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分散经营,一家一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矛盾十分突出,加之我们对农业研究不够,指导不力,致使农业发展较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尽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已摆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面前。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认识,学习外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经验,借鉴外地现代农业的科学模式,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下几种意识:一是机遇意识。用敏锐的目光捕捉机遇,用敏捷的反应抢抓机遇,用超常的工作创造机遇,用加倍的努力把机遇变为现实。二是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永无止境。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勇于探索,勤于钻研,锐意进取,谋求突破,与时俱进。三是市场经济意识。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工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经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品牌意识。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品商标注册,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名牌实力、名牌形象、名牌认知,积极培育自己的名牌,市场认可的名牌。打造一批名牌农产品,加快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五是绿色食品意识。绿色食品是满足市场消费者不断追求食品安全的“绿卡”。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严格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产品质量检测检验,逐步形成一个新兴的绿色食品产业。
(二)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去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路,既符合鹤壁的实际,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唱响这个主旋律,按照这个工作思路抓下去,抓出成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分散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科技创新、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外地的实践证明,没有龙头企业牵引的农业难以实现产业化经营者,而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因此,要把龙头企业的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方面,畜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以畜牧业为龙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种植业基本属于传统农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可以带动一大批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在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要突出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对具备这些条件的龙头企业要实行政策倾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扶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优先、科技投入、信息帮助等多方面,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挥其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在经营主体上,要鼓励和支持多层闪、多形式、多成分的龙头企业发展,以辐射带动能力强弱作为龙头企业的重要标准。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及联户、联营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目前,我市农业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只是龙头的雏型,需要加强培育,扶持壮大,尽快制定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和认定办法;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有能力扶持谁”的原则,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从而形成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法人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注重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是连结农户的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才能保证农产品的批量供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当前,要突出抓好现有园区的管理,努力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以园区为龙头,突出特色,膨胀规模,充分利用园区先进的品种和技术,带动更多的农户,创建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要按照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区域布局的原则,尽快调整完善规划,形成资源特点与市场需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在基地建设中,要注重发挥专业村、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要集中财务、物力、人才,加强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基地的集约化水平;注重科技投入,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培育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加规模的发展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完善和创新运作机制。要推行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连接农户合同制,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格局。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三)坚持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邓小平说:“中国农业最终要解决问题要靠高科技”。传统的农业技术,就要是与解决温饱问题相适应的高产技术,重量轻质,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坚持科技进步,注重技术创新,用科技来支撑农业的发展。一是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下乡创办科技园区、经济实体。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积极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合作,借助外力推进技术进步;通过完善利益机,能够把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留得住,从而使技术依托单位变成我们真正的合作伙伴。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先进实用技术。继续搞好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常规农业技术普及方式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努力提高科技普及的广度、速度和效果。电台、电视台、报刊要开展专题或专栏,适时传播农业技术。五是加快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能力。六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的投入。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要把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的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发展。参考外地有关标准,尽快研究制定我市农产品质量标准。分品种建立生产技术规程,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农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促进货畅其流。一是健全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采取扶持与引导,加快农村合作总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政府的意志通过总会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加强对农民经纪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高经纪人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交易行为,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传递、科技交流、资金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二是要按照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原则,尽快培育并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功能齐全、机制有效、布局合理、交易有序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体系,并遵循市场规律,加强监管。三是加强对外联系,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与外地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流通企业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农产品销售,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和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方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为客商和农民提供服务。一是市级“绿洲农网”、两县信息平台建设要抓紧改版,完善功能,增加信息量。三区和没有建站的12个乡镇要加快建立县区级信息平台和乡级信息服务站,新区周围三镇年底前要建成。二是尽快制定方案,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市县级农业园区、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经纪人以及种养大户要先行一步,实现信息连网。三是积极筹备,尽快开通“168农信息热线”,大力推广普及“农信通”,拓宽农业信息传达渠道。
(五)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机遇,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加强督查力度,严格考核标准,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真正把这项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作为评定干部政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采用有效措施,尽快完善规划,制定和落实具体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办法,切实加强对调整农业结构的引导。要及时调整同级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充实农调办工作人员,保证农调办必需的经费,认真听取农调办的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农调办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协调行动,加强对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积极支持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农调办要加强业务协调和工作指导,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具体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各级党委、政府的督查办公室,要协助农调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于工作好的通报表扬,工作差的通报批评,使农业结构调整见成效,见实效。?
常州市房屋委托购买合同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常州市房屋委托购买合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常州市房屋委托购买合同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人间二月春光好--巴农业考察报告
下一篇: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