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的变化建立新的平衡——美国部分著名高校教育考察报告
余寿文/张玫/袁德宁/张再兴
1994年4月6日至26日,清华大学考察团赴美国进行了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考察。先后访问 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5校,其中重点在MIT 深入考察访问1周。这次考察受到各校的热情接待。特别是MIT,对考察访问作了十分周到、紧凑的安排, 正副校长、教务长均安排了会见与交谈。这次考察除与各校有关领导(如 MIT 正副校长、理学院院长,哈 佛大学常务副校长及文理学院院长,密西根大学常务副校长、文理学院及工学院副院长,斯坦福大学工学院副 院长等)会见外,活动重点放在基层实地考察:听本科生大课,参加各种讨论课,和学生一起用餐,参观实验 室、注册及选课现场、图书馆,访问各方面教授、学生及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这段时间正值清华校庆,大Bost on地区校友会为代表团举行了盛大的83周年校庆聚会及欢迎会,我们还会见了波士顿地区、安阿伯(Ann Ar bor)、旧金山等地各个时期的校友(包括新竹清华)100余人,与他们的接触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和教益。此 外,我们还应硅谷地区Tandem电脑公司、Lattice半导体公司的邀请,参观访问了Tandem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和L attice公司设计部,初步考察了公司的科技产业与教育结合的问题。
一、主要印象
各校本科教育印象较深的几点:①每所大学都有明确的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自然科学、 数学、人文、技术、写作等,约占本科学分的一半。②教学上的灵活性、多样性,鼓励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特 长的发展(系科选择放开,专业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兴衰起伏;各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思想)。③教 学科研结合比较紧密,师资水平高,教授都要既搞研究又必须上课,没有不上课的教授;相当比例的本科生参 加各种研究工作。④教学、科研设施充裕先进,经费投入比较充足,保证了学分制与自由选课和各种教学研究 与实验的实施。具体分述如下。
1.学分制实施与导师指导。
各校都实行学分制。其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理工、人文、医、法等各个大类都有其共同的基础,在此基础 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修专业并比较容易地转换主修系科,当然,要在上述各大类之间转换是允许的,但不 容易。选科和选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按照自己选定的系科,选修每学期的课程,又通过各个学期的选 课最终实现选系科的目标。
例如,MIT本科4年总学分380,其中院、系必修课占75%,限定性与非限定性选修课占25%。 第一年不分系,主要完成学院要求的必修课程,包括:物理、微积分、化学、生物、人文社会科学限选课(共 8组每学期选1门);自然科学限选课;实验室工作要求;写作要求。第一年末选系科,基本学制4年。每个 学生完成规定学分的时间不限。中途可以改选其他系科课程,除互相承认的共同课程外,需重新开始累计学分 ,因此转系意味着学生拿到学位将花费更多时间,交纳更多学费。根据历年统计,约有1/3学生换过一次系 科,也有少数更换两次。这些名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在4年内毕业的。
各学院各系学生选课人数不固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就业的需要和个人志趣选择,学校对热门专业人 数既无上限,也无下限。MIT的EE&CS(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现在最热,每届300人左右(约占 每届学生的1/3),该系系主任说,大课没问题,实验可以上、下午及晚上全天安排,还没有遇到人数过多 应付不了的局面;核工系每届只有10人左右主修;海洋工程选课学生只2人,而正副教授有20人,但研究 生有100人。
导师的设置:每届1000余名新生中的85%按1:7的比例设置导师,他们同时指导新生Seminar,开 展各种小组活动,有请来的报告,有实验室小题目,有实地考查,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选系选课。15%要 求有更多照顾的住校新生,导师学生比例为1:2~3。导师总数207人,其中117人是教师,80人是 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10人是研究生。同时还有300名高班学生担任副导师。
最早实行学分制的哈佛大学,与早期的学分制相比,现在已经有许多改变。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领域 ”(Concentration)。但各个“专业领域”要求的课程、学习期限及每学期应修的课程门数均有较严格的规定 。新生第一年学习共同要求的课程,第二年开始按“专业领域”选课,如文理学院目前设有41个“专业领域 ”,每一个“专业领域”都有规定的课程。约有25%的学生改变他们的Concentration选择,或在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内部转换,或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间转换。每年约有25%的学生暂时离校,或到其他地方求得学分, 或工作、旅行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注册一些无学分的课程。规定正常修课速度每学期4门,不能少于3门 ,超过5门者必须经过批准。不满8个学期提前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属于认定的优秀生,或者属于具有转学学 分的转学生,或者是经特许每学期修课超过4门的学生等。注册的8个学期内未获得学位者,可以经有关部门 批准增加一个“第九学期”,但第九学期内不提供住房和奖学金。关于学分制的利弊,校方认为这种制度本身 是有弊病的,如有的学生选容易的课、“混学分”,好在哈佛大学多数是来搞学问的,而且学费昂贵,混的只 是很少数,可不予计较,另外,学分不能区分课程的难易,也不尽合理。
选课方法上,各校目前都还没有建立学生直接使用的计算机选课系统,而是由学生事前填好选课单,教务 人员利用计算机,指导协助学生选定课表。如密西根大学选课中心设有26个终端,配26名教务人员,每位 学生每次选课15分钟左右,共11天时间,在人工干预下,完成下一学期课表的选定。为提高效率、方便学 生,该校下学期开始可以用电话选课,学生无需排队选课了。有的学校计划未来几年内建立学生直接使用的计 算机选课系统。
2.激励首创精神、培养动手能力的各种专门计划。
学校为本科生广泛提供参加研究工作的机会,设立各种教育研究项目,这些项目体现了许多新颖的、有特 色的教育思想,如跨学科的教学,自学、研究、讨论,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学生各自按一定的步骤主动 发展等。例如,MIT这类专门计划包括:
(1)UROP(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即为本科生提供参加研究工作的机会, 这是MIT在本科教育中一项有大面积意义的计划,每届学生的3/4在4年中参加过UROP,它已有24 年历史。每个系和每个跨系实验室都向学生开放,科研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允许学生介入,包括立项建议书的书 写、总体方案设计、研究试验工作、数据分析、成果总结汇报等。参加UROP有三种方式:取得学分,获得 报酬,自愿无偿参加。大量的是二、三年级的学生,春秋季10~12小时/周,夏季10周,一年级有少数 学生参加,四年级还留少数做论文。1982年有40%的参加者为求学分,50%的为取得报酬,10%为 志愿者;1992年,为求学分者变为20%,求报酬者变成80%。1993年全校UROP经费开支共4 00余万元,其余大部分出自科研经费,UROP办公室掌握一部分学校的经费支持经费困难的项目。
(2)Concourse program属工学院,每届收一个班60人,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来自各系及哈佛大学,大 多数是资深教授。如Program的带头人是化学学科的资深教授,他把普化、固体化学结合起来教授。物理、微积 分、化学、人文各门课程都采取和大面上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在较小的范围里,教师与学生面 对面地交流、研讨,也有讲课,有的课配合参观博物馆,写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非常广非常强,如1 992年1月份的独立活动中,一组学生新改写了化学课的讲义。
(3)ISP(Integrated Studies Program)属文史学院,一个班学生40人。其宗旨是科学加人文,思考 加动手,文化加技术,理论加实践。主持者认为“只有学生理解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他们才能成长为有责任 感的工程师”。ISP人文课单独上课,由历史、物理和电子技术有专长的三位教师组织学生对美国汽车史、 通讯史、纺织史的自学和讨论,而物理、化学、数学等参加普通大班的教学,但由于ISP教师组织讨论,有 专用教室,学生要参加技术学习(包括烹调、编织、打铁、做钟表、装配内燃机、通讯设备等)。ISP特别 欢迎爱动手的学生参加。
(4)ESG(Experimental Study Group)属理学院。Group带头人是生物学方面的资深教授,这个组的生 物课从普化跨到分子生物学,很有特色。收1个班,学生40~45人。班里各门课程强调自学。学生可以在 小组里学习和讨论,也可和教师单独讨论。班里开设高档次的选修课,如狭义相对论、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有机化学等。学生自己如果有新的想法,ESG帮助找导师,找资料,找经费,师生关系极为密切,甚至学 生对Professor直呼名字,每周一次共进午餐。组里还有许多研究生和高班生做TA。
其中,(2)(3)(4)是专门针对新生的三个教学研究项目。
3.加强与工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近年来各校的工科教育及研究,开始强调面向工业界,重视工程实际。这与目前美国的科技政策强调技术 为经济发展服务有很大关系。这方面密西根大学的动向引人注目。该校与工业界关系日益密切,主要的结合形 式是校厂联合申请并承担工程研究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目前工业企业中非常实用的技术。由与研究项目有 关的若干企业与校方共同向政府申请立项,经费由政府部门与参加企业各出资50%,企业部门也派人和学校 一起参加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厂校共享,项目完成1~2年内,该项技术为参加企业享有的专利。学校按收益 的一定比例提成。1~2年后可以向社会公开或转让。研究过程可以在校厂双方交叉进行,充分利用校、厂双 方的仪器设备条件。例如,机械系与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及Detroit地区共10个企业,按上述方式正在开展一 个“2mm工程”项目的研究。要求通过此项技术,汽车车体各部分装配缝隙不得超过2mm。这是一项涉及 无接触测量、计算机控制、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技术。参加这项工作的教授、研究生等人员中,有一半 在工厂开展研究工作。承担这项任务的机械系实验室,因此也获得了充足的研究经费,整个工学院此类研究项 目的经费为700万美元,该实验室占350万。这种研究项目的形式,在目前美国大学中是比较特殊的,但 它反映了一种新的动向。
上述面向工程实际的趋势虽然还没有直接对面上的本科教育发生重大影响,但已经有所反映。例如,在厂 校合作的工程研究项目中,已经有少量高年级本科生参加工作;密西根大学教学计划中不要求工厂实习,但本 科生中途可以去工厂工作半年,再回校继续学习,一方面通过实习接触实际,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学生、工厂互 相了解、双向选择,为毕业后就业打下基础。学校设了一个专门的办公室,为学生联系去工厂实习半年的各种 事宜。此外,工学院各系都设有URE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即“本科生研究实践” 计划,利用每年暑假工作10周时间,研究一些工厂企业提出的实际课题,经费由各系的课题组及州政府有关 部门提供,除本校理工科各系的本科生参加以外,也吸收其他系学生及本州其他院校学生参加。参加的学生每 人都要做出总结并报告成果,做得特别好的学生,下次可以优先参加此项计划,每年学校编印一本“成果报告 集”,选出优秀的成果参加全国交流,有的学生工作10周可以挣2500~3000美元。有这种经历的学 生,就业时聘用单位很乐于接受。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MIT及哈佛大学有一支精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两校教师与学生比例均为1:10左右。MIT5个学 院(工、理、人文、建筑、管理)1993-1994学年度学生总数9798(其中研究生5278),本 科生:研究生≈1:1.2;教师966人,其中教授616人,副教授182人,助理教授168人,助教 全部由流动的TA担任,所有教授在担任研究工作的同时都要教课,一般每周上课6小时。教授薪水一半来自 科研,一半由学校根据承担的教学工作支付。低年级基础课大课一般要求由资深的高水平教授担任(大课规模 可达300~400人)。不少学校教授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除非自愿退休。有一些资深教授,在年老停止 研究与论文工作以后,致力于各种教育研究项目(如前述的Concourse、ISP、ESG等)。选聘教授的主要标准是 现在的成就,重视“最近一篇好论文的水平”,重视研究活动,并放手让年轻人成长。
哈佛大学10个学院(文理、商学、设计、神学、教育、政府管理、法学、医学、牙医学、公共健康、应 用科学分部)学生总数18694,正副教授1990人。选聘教授的原则是:广泛征集、高薪聘请各个领域 的名人。
5.比较充足的经费投入。
尽管各校都声称面临经费紧张,抱怨经费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毕竟目前的经费投入还是比较充足的,保 证了相当优越的教学和研究条件。
MIT1993年总经费11.3亿美元,如按10000学生平均,人均约为10万美元。哈佛大学1 993年总经费13亿美元(其中薪金支出占39%,设备供应12%,奖学金8%),按19000学生平 均,人均约为7万美元。密西根大学全年总经费25亿美元,按35000学生平均,人均约为7万美元。斯 坦福大学全年经费24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公立或私立院校,学生学费收入均在总经费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如哈佛大学(私立 )1993年总投入中,学费收入占31%,科研收入占25%,捐赠基金占20%。该校历届校长发动了多 次集资运动,至今学校已集资固定基金50~60亿美元。现哈佛为全美学费最高的院校之一,每生每年收学 费在2万美元以上,法学、医学收费更高。密西根大学(州立)全年总经费25亿美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及医学研究)收入7亿,占28%;学费3.5亿,占14%;科研4亿,占16%;政府拨款3亿,占12 %;其余为校友捐赠、社会捐助及其他。学费每生每年4800美元,外州学生每年17000美元,医学院 学费20000美元以上。
6.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是当前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超越学校各个系科、部门,超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甚至超越国境的全球共享信 息的关系正在形成。美国一些先进的高校和公司教育中心,已经或正在采用综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计算机 、控制、声像、图书、多媒体通讯、电视教学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例如密西根大学正在建立信息集成研究中心 ,采用计算机、声像、图书、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将全校各个学院的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及其他信息部门 联网。MIT建有一些容量400人的大教室,包括各种计算机控制的电教设备、活动黑板和彩色无尘粉笔, 并能实时录像,某些重要课程的录像带,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用。硅谷Tandem电脑公司教育中心设有先进的多 媒体教育信息网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教育电视频道调用斯坦福大学等高校有关的课程及教材内容, 以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关的技术资料和信息。各国经济向全球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必将进一步深 刻地影响教育的结构和教育方式。
二、几点看法
综合考察的印象,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适应新的变化,建立新的平衡。MIT校长认为,“美国高等教育处于变化的时代:冷战结束,经济 竞争的挑战更加突出;少数民族及女生比例增加(MIT前者占44%,后者占1/3);科技发展速度加快 ,知识经常出现‘突然的变化’。适应变化,需要寻求知识结构和组织结构(分析与综合)新的平衡,要更加 强调综合的重要性。”上述变化很多是全球性的、共同的。MIT研究和教育都强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哈佛研究工作更强调长远,不强调依赖眼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变化。美国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 潮》一书中写道:“我们今天是站在一个新综合时代的边缘”。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本 科学生培养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变化的需要。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系科的组织结构, 要更加注意多种学科交叉、多方面知识综合,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跨学科的教学,拓宽专业面。教学 上要更多地强调联合,有条件的可以调整组织结构(如建立学院),有的也可以先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共同性 课程打通,按大类开设通用性课程,扩大课程互选。逐步地向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过渡,专业方向要进一步淡 化,并应由学生选择。
2.大力加强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清华大学教学严谨,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雄厚,这是我们的长处 和优势,也是几十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积累。但同时我们的弱点也恰恰隐含在这个长处之中。总体而言,我们 的学生创造性不足。美国的社会(包括高校)鼓励发明创造,重视青年首创精神的培养,很值得我们借鉴。我 们应该扬长补短,在加强基础、严格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和条件。因材施教的 重点也要放在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上,不能单纯地靠上课、做题、读书、考试。要完善培养本科生创造意识和 动手能力的各种实践计划,并形成制度。如学生参加研究工作、课外科技活动、创造性设计课、几个设计大奖 赛等,也可以组织一些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式的试验性小组,这些环节要加以总结整理,使之成为一种“机 制”。这项工作可以聘请一些有志于培养学生的资深退休教授来主持。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有新的变化,相 应的教学改革也要有新的导向。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强调个性发展的美国高校,现在也提出要加强学生 社会责任感和群体意识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对学生集体主义的培养教育是有特点有优势的,在实 行学分制的条件下,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要在“推行学分制,保留班级制”这一新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德育,实现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3.稳定本科,协调发展。美国几所研究型大学中,科研和研究生比例较大,研究生培养要求及水平较高 ,本科教育相对薄弱一些,“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校方采取各种措施(如规定大课 必须由高水平资深教授主讲、教授必须上课、教学经费投入比较有保证、教学设备充足等)保证本科教学。我 校本科教育的规模和地位更重要一些,只有把本科教学这个根本稳定住,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水平、发展科 学研究,使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稳定本科,是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
4.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美国高校在校期间不强调专业训练,其重要背景是:经济结构中私有企业封闭性 很强,公司有很强的专业培训机构。我国国情不同,企业的主体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并且大都不具备专业培 训条件。在校期间需要进行一定的专业才能训练。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较窄的对口专业教育,使学生 知识面窄、适应性较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受 到今后“下游”(人才需求)状况的制约。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既不能固守原来意义下的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 模式,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转为“通才”的建议,而应该在保留宽广基础上加强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工 程实践与科学实验训练。教学上应坚持拓宽知识面。今后清华各系是否原则上应不再划分专业,可设若干专业 方向,同类(如电子、水土、机械)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进一步打通,专业方向课组要淡化。加强教学上的联合 ,利用学分制造成的灵活的环境,实现学校的资源共享(包括教师、设备等),提高办学效益。
5.完善学分制,增强灵活性。美国高校学分制的重要特点是选系(选课)放开,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和 手段,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志向。这一点我们目前还不能做到。当前只能在系和拓宽后的专业已定的前提下选课 ,用很大的力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抓好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同时,进一步开通第二学位、辅修学 位、辅修课组、跨系选修课,作为学生专业选择上的一种补充措施。学校要采取措施,切实增加一些经费投入 ,保证热门课程(如计算机、信息、经济管理等)能扩大容量、满足学生要求。一年级公共基础课程,在多大 程度上引入选修机制,还有待通过实践进一步总结改进。
6.按新的思路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的实施,要求教师队伍有相应的结构和工作机制。美国高校选 系选课之所以能放开,充分满足学生需要,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学上所需教师是有保证的,其基本结构是精干的 、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固定队伍(正副教授),加上相当数量流动的助教。我校要满足科研和研究生发展及本科 开通学分制的需要,总体上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采取按现有结构模式“延长与自相似放大”的办法,而应有新 的思路。教研要结合,教授要上课,要聘请名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上讲台,并尽快让年轻人上来,逐步 改革教研组体制,分别形成固定和流动两支教学队伍等,这些都需要在新的思路下认真研究。
余寿文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
张玫 清华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教授
袁德宁 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张再兴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余寿文/张玫/袁德宁/张再兴
1994年4月6日至26日,清华大学考察团赴美国进行了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考察。先后访问 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5校,其中重点在MIT 深入考察访问1周。这次考察受到各校的热情接待。特别是MIT,对考察访问作了十分周到、紧凑的安排, 正副校长、教务长均安排了会见与交谈。这次考察除与各校有关领导(如 MIT 正副校长、理学院院长,哈 佛大学常务副校长及文理学院院长,密西根大学常务副校长、文理学院及工学院副院长,斯坦福大学工学院副 院长等)会见外,活动重点放在基层实地考察:听本科生大课,参加各种讨论课,和学生一起用餐,参观实验 室、注册及选课现场、图书馆,访问各方面教授、学生及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这段时间正值清华校庆,大Bost on地区校友会为代表团举行了盛大的83周年校庆聚会及欢迎会,我们还会见了波士顿地区、安阿伯(Ann Ar bor)、旧金山等地各个时期的校友(包括新竹清华)100余人,与他们的接触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和教益。此 外,我们还应硅谷地区Tandem电脑公司、Lattice半导体公司的邀请,参观访问了Tandem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和L attice公司设计部,初步考察了公司的科技产业与教育结合的问题。
一、主要印象
各校本科教育印象较深的几点:①每所大学都有明确的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自然科学、 数学、人文、技术、写作等,约占本科学分的一半。②教学上的灵活性、多样性,鼓励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特 长的发展(系科选择放开,专业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兴衰起伏;各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思想)。③教 学科研结合比较紧密,师资水平高,教授都要既搞研究又必须上课,没有不上课的教授;相当比例的本科生参 加各种研究工作。④教学、科研设施充裕先进,经费投入比较充足,保证了学分制与自由选课和各种教学研究 与实验的实施。具体分述如下。
1.学分制实施与导师指导。
各校都实行学分制。其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理工、人文、医、法等各个大类都有其共同的基础,在此基础 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修专业并比较容易地转换主修系科,当然,要在上述各大类之间转换是允许的,但不 容易。选科和选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按照自己选定的系科,选修每学期的课程,又通过各个学期的选 课最终实现选系科的目标。
例如,MIT本科4年总学分380,其中院、系必修课占75%,限定性与非限定性选修课占25%。 第一年不分系,主要完成学院要求的必修课程,包括:物理、微积分、化学、生物、人文社会科学限选课(共 8组每学期选1门);自然科学限选课;实验室工作要求;写作要求。第一年末选系科,基本学制4年。每个 学生完成规定学分的时间不限。中途可以改选其他系科课程,除互相承认的共同课程外,需重新开始累计学分 ,因此转系意味着学生拿到学位将花费更多时间,交纳更多学费。根据历年统计,约有1/3学生换过一次系 科,也有少数更换两次。这些名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在4年内毕业的。
各学院各系学生选课人数不固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就业的需要和个人志趣选择,学校对热门专业人 数既无上限,也无下限。MIT的EE&CS(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现在最热,每届300人左右(约占 每届学生的1/3),该系系主任说,大课没问题,实验可以上、下午及晚上全天安排,还没有遇到人数过多 应付不了的局面;核工系每届只有10人左右主修;海洋工程选课学生只2人,而正副教授有20人,但研究 生有100人。
导师的设置:每届1000余名新生中的85%按1:7的比例设置导师,他们同时指导新生Seminar,开 展各种小组活动,有请来的报告,有实验室小题目,有实地考查,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选系选课。15%要 求有更多照顾的住校新生,导师学生比例为1:2~3。导师总数207人,其中117人是教师,80人是 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10人是研究生。同时还有300名高班学生担任副导师。
最早实行学分制的哈佛大学,与早期的学分制相比,现在已经有许多改变。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领域 ”(Concentration)。但各个“专业领域”要求的课程、学习期限及每学期应修的课程门数均有较严格的规定 。新生第一年学习共同要求的课程,第二年开始按“专业领域”选课,如文理学院目前设有41个“专业领域 ”,每一个“专业领域”都有规定的课程。约有25%的学生改变他们的Concentration选择,或在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内部转换,或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间转换。每年约有25%的学生暂时离校,或到其他地方求得学分, 或工作、旅行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注册一些无学分的课程。规定正常修课速度每学期4门,不能少于3门 ,超过5门者必须经过批准。不满8个学期提前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属于认定的优秀生,或者属于具有转学学 分的转学生,或者是经特许每学期修课超过4门的学生等。注册的8个学期内未获得学位者,可以经有关部门 批准增加一个“第九学期”,但第九学期内不提供住房和奖学金。关于学分制的利弊,校方认为这种制度本身 是有弊病的,如有的学生选容易的课、“混学分”,好在哈佛大学多数是来搞学问的,而且学费昂贵,混的只 是很少数,可不予计较,另外,学分不能区分课程的难易,也不尽合理。
选课方法上,各校目前都还没有建立学生直接使用的计算机选课系统,而是由学生事前填好选课单,教务 人员利用计算机,指导协助学生选定课表。如密西根大学选课中心设有26个终端,配26名教务人员,每位 学生每次选课15分钟左右,共11天时间,在人工干预下,完成下一学期课表的选定。为提高效率、方便学 生,该校下学期开始可以用电话选课,学生无需排队选课了。有的学校计划未来几年内建立学生直接使用的计 算机选课系统。
2.激励首创精神、培养动手能力的各种专门计划。
学校为本科生广泛提供参加研究工作的机会,设立各种教育研究项目,这些项目体现了许多新颖的、有特 色的教育思想,如跨学科的教学,自学、研究、讨论,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学生各自按一定的步骤主动 发展等。例如,MIT这类专门计划包括:
(1)UROP(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即为本科生提供参加研究工作的机会, 这是MIT在本科教育中一项有大面积意义的计划,每届学生的3/4在4年中参加过UROP,它已有24 年历史。每个系和每个跨系实验室都向学生开放,科研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允许学生介入,包括立项建议书的书 写、总体方案设计、研究试验工作、数据分析、成果总结汇报等。参加UROP有三种方式:取得学分,获得 报酬,自愿无偿参加。大量的是二、三年级的学生,春秋季10~12小时/周,夏季10周,一年级有少数 学生参加,四年级还留少数做论文。1982年有40%的参加者为求学分,50%的为取得报酬,10%为 志愿者;1992年,为求学分者变为20%,求报酬者变成80%。1993年全校UROP经费开支共4 00余万元,其余大部分出自科研经费,UROP办公室掌握一部分学校的经费支持经费困难的项目。
(2)Concourse program属工学院,每届收一个班60人,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来自各系及哈佛大学,大 多数是资深教授。如Program的带头人是化学学科的资深教授,他把普化、固体化学结合起来教授。物理、微积 分、化学、人文各门课程都采取和大面上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在较小的范围里,教师与学生面 对面地交流、研讨,也有讲课,有的课配合参观博物馆,写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非常广非常强,如1 992年1月份的独立活动中,一组学生新改写了化学课的讲义。
(3)ISP(Integrated Studies Program)属文史学院,一个班学生40人。其宗旨是科学加人文,思考 加动手,文化加技术,理论加实践。主持者认为“只有学生理解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他们才能成长为有责任 感的工程师”。ISP人文课单独上课,由历史、物理和电子技术有专长的三位教师组织学生对美国汽车史、 通讯史、纺织史的自学和讨论,而物理、化学、数学等参加普通大班的教学,但由于ISP教师组织讨论,有 专用教室,学生要参加技术学习(包括烹调、编织、打铁、做钟表、装配内燃机、通讯设备等)。ISP特别 欢迎爱动手的学生参加。
(4)ESG(Experimental Study Group)属理学院。Group带头人是生物学方面的资深教授,这个组的生 物课从普化跨到分子生物学,很有特色。收1个班,学生40~45人。班里各门课程强调自学。学生可以在 小组里学习和讨论,也可和教师单独讨论。班里开设高档次的选修课,如狭义相对论、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有机化学等。学生自己如果有新的想法,ESG帮助找导师,找资料,找经费,师生关系极为密切,甚至学 生对Professor直呼名字,每周一次共进午餐。组里还有许多研究生和高班生做TA。
其中,(2)(3)(4)是专门针对新生的三个教学研究项目。
3.加强与工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近年来各校的工科教育及研究,开始强调面向工业界,重视工程实际。这与目前美国的科技政策强调技术 为经济发展服务有很大关系。这方面密西根大学的动向引人注目。该校与工业界关系日益密切,主要的结合形 式是校厂联合申请并承担工程研究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目前工业企业中非常实用的技术。由与研究项目有 关的若干企业与校方共同向政府申请立项,经费由政府部门与参加企业各出资50%,企业部门也派人和学校 一起参加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厂校共享,项目完成1~2年内,该项技术为参加企业享有的专利。学校按收益 的一定比例提成。1~2年后可以向社会公开或转让。研究过程可以在校厂双方交叉进行,充分利用校、厂双 方的仪器设备条件。例如,机械系与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及Detroit地区共10个企业,按上述方式正在开展一 个“2mm工程”项目的研究。要求通过此项技术,汽车车体各部分装配缝隙不得超过2mm。这是一项涉及 无接触测量、计算机控制、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技术。参加这项工作的教授、研究生等人员中,有一半 在工厂开展研究工作。承担这项任务的机械系实验室,因此也获得了充足的研究经费,整个工学院此类研究项 目的经费为700万美元,该实验室占350万。这种研究项目的形式,在目前美国大学中是比较特殊的,但 它反映了一种新的动向。
上述面向工程实际的趋势虽然还没有直接对面上的本科教育发生重大影响,但已经有所反映。例如,在厂 校合作的工程研究项目中,已经有少量高年级本科生参加工作;密西根大学教学计划中不要求工厂实习,但本 科生中途可以去工厂工作半年,再回校继续学习,一方面通过实习接触实际,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学生、工厂互 相了解、双向选择,为毕业后就业打下基础。学校设了一个专门的办公室,为学生联系去工厂实习半年的各种 事宜。此外,工学院各系都设有URE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即“本科生研究实践” 计划,利用每年暑假工作10周时间,研究一些工厂企业提出的实际课题,经费由各系的课题组及州政府有关 部门提供,除本校理工科各系的本科生参加以外,也吸收其他系学生及本州其他院校学生参加。参加的学生每 人都要做出总结并报告成果,做得特别好的学生,下次可以优先参加此项计划,每年学校编印一本“成果报告 集”,选出优秀的成果参加全国交流,有的学生工作10周可以挣2500~3000美元。有这种经历的学 生,就业时聘用单位很乐于接受。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MIT及哈佛大学有一支精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两校教师与学生比例均为1:10左右。MIT5个学 院(工、理、人文、建筑、管理)1993-1994学年度学生总数9798(其中研究生5278),本 科生:研究生≈1:1.2;教师966人,其中教授616人,副教授182人,助理教授168人,助教 全部由流动的TA担任,所有教授在担任研究工作的同时都要教课,一般每周上课6小时。教授薪水一半来自 科研,一半由学校根据承担的教学工作支付。低年级基础课大课一般要求由资深的高水平教授担任(大课规模 可达300~400人)。不少学校教授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除非自愿退休。有一些资深教授,在年老停止 研究与论文工作以后,致力于各种教育研究项目(如前述的Concourse、ISP、ESG等)。选聘教授的主要标准是 现在的成就,重视“最近一篇好论文的水平”,重视研究活动,并放手让年轻人成长。
哈佛大学10个学院(文理、商学、设计、神学、教育、政府管理、法学、医学、牙医学、公共健康、应 用科学分部)学生总数18694,正副教授1990人。选聘教授的原则是:广泛征集、高薪聘请各个领域 的名人。
5.比较充足的经费投入。
尽管各校都声称面临经费紧张,抱怨经费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毕竟目前的经费投入还是比较充足的,保 证了相当优越的教学和研究条件。
MIT1993年总经费11.3亿美元,如按10000学生平均,人均约为10万美元。哈佛大学1 993年总经费13亿美元(其中薪金支出占39%,设备供应12%,奖学金8%),按19000学生平 均,人均约为7万美元。密西根大学全年总经费25亿美元,按35000学生平均,人均约为7万美元。斯 坦福大学全年经费24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公立或私立院校,学生学费收入均在总经费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如哈佛大学(私立 )1993年总投入中,学费收入占31%,科研收入占25%,捐赠基金占20%。该校历届校长发动了多 次集资运动,至今学校已集资固定基金50~60亿美元。现哈佛为全美学费最高的院校之一,每生每年收学 费在2万美元以上,法学、医学收费更高。密西根大学(州立)全年总经费25亿美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及医学研究)收入7亿,占28%;学费3.5亿,占14%;科研4亿,占16%;政府拨款3亿,占12 %;其余为校友捐赠、社会捐助及其他。学费每生每年4800美元,外州学生每年17000美元,医学院 学费20000美元以上。
6.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是当前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超越学校各个系科、部门,超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甚至超越国境的全球共享信 息的关系正在形成。美国一些先进的高校和公司教育中心,已经或正在采用综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计算机 、控制、声像、图书、多媒体通讯、电视教学等多种技术于一体。例如密西根大学正在建立信息集成研究中心 ,采用计算机、声像、图书、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将全校各个学院的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及其他信息部门 联网。MIT建有一些容量400人的大教室,包括各种计算机控制的电教设备、活动黑板和彩色无尘粉笔, 并能实时录像,某些重要课程的录像带,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用。硅谷Tandem电脑公司教育中心设有先进的多 媒体教育信息网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教育电视频道调用斯坦福大学等高校有关的课程及教材内容, 以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关的技术资料和信息。各国经济向全球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必将进一步深 刻地影响教育的结构和教育方式。
二、几点看法
综合考察的印象,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适应新的变化,建立新的平衡。MIT校长认为,“美国高等教育处于变化的时代:冷战结束,经济 竞争的挑战更加突出;少数民族及女生比例增加(MIT前者占44%,后者占1/3);科技发展速度加快 ,知识经常出现‘突然的变化’。适应变化,需要寻求知识结构和组织结构(分析与综合)新的平衡,要更加 强调综合的重要性。”上述变化很多是全球性的、共同的。MIT研究和教育都强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哈佛研究工作更强调长远,不强调依赖眼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变化。美国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 潮》一书中写道:“我们今天是站在一个新综合时代的边缘”。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本 科学生培养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变化的需要。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系科的组织结构, 要更加注意多种学科交叉、多方面知识综合,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跨学科的教学,拓宽专业面。教学 上要更多地强调联合,有条件的可以调整组织结构(如建立学院),有的也可以先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共同性 课程打通,按大类开设通用性课程,扩大课程互选。逐步地向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过渡,专业方向要进一步淡 化,并应由学生选择。
2.大力加强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清华大学教学严谨,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雄厚,这是我们的长处 和优势,也是几十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积累。但同时我们的弱点也恰恰隐含在这个长处之中。总体而言,我们 的学生创造性不足。美国的社会(包括高校)鼓励发明创造,重视青年首创精神的培养,很值得我们借鉴。我 们应该扬长补短,在加强基础、严格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和条件。因材施教的 重点也要放在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上,不能单纯地靠上课、做题、读书、考试。要完善培养本科生创造意识和 动手能力的各种实践计划,并形成制度。如学生参加研究工作、课外科技活动、创造性设计课、几个设计大奖 赛等,也可以组织一些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式的试验性小组,这些环节要加以总结整理,使之成为一种“机 制”。这项工作可以聘请一些有志于培养学生的资深退休教授来主持。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有新的变化,相 应的教学改革也要有新的导向。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强调个性发展的美国高校,现在也提出要加强学生 社会责任感和群体意识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对学生集体主义的培养教育是有特点有优势的,在实 行学分制的条件下,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要在“推行学分制,保留班级制”这一新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德育,实现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3.稳定本科,协调发展。美国几所研究型大学中,科研和研究生比例较大,研究生培养要求及水平较高 ,本科教育相对薄弱一些,“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校方采取各种措施(如规定大课 必须由高水平资深教授主讲、教授必须上课、教学经费投入比较有保证、教学设备充足等)保证本科教学。我 校本科教育的规模和地位更重要一些,只有把本科教学这个根本稳定住,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水平、发展科 学研究,使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稳定本科,是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
4.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美国高校在校期间不强调专业训练,其重要背景是:经济结构中私有企业封闭性 很强,公司有很强的专业培训机构。我国国情不同,企业的主体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并且大都不具备专业培 训条件。在校期间需要进行一定的专业才能训练。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较窄的对口专业教育,使学生 知识面窄、适应性较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受 到今后“下游”(人才需求)状况的制约。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既不能固守原来意义下的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 模式,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转为“通才”的建议,而应该在保留宽广基础上加强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工 程实践与科学实验训练。教学上应坚持拓宽知识面。今后清华各系是否原则上应不再划分专业,可设若干专业 方向,同类(如电子、水土、机械)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进一步打通,专业方向课组要淡化。加强教学上的联合 ,利用学分制造成的灵活的环境,实现学校的资源共享(包括教师、设备等),提高办学效益。
5.完善学分制,增强灵活性。美国高校学分制的重要特点是选系(选课)放开,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和 手段,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志向。这一点我们目前还不能做到。当前只能在系和拓宽后的专业已定的前提下选课 ,用很大的力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抓好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同时,进一步开通第二学位、辅修学 位、辅修课组、跨系选修课,作为学生专业选择上的一种补充措施。学校要采取措施,切实增加一些经费投入 ,保证热门课程(如计算机、信息、经济管理等)能扩大容量、满足学生要求。一年级公共基础课程,在多大 程度上引入选修机制,还有待通过实践进一步总结改进。
6.按新的思路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的实施,要求教师队伍有相应的结构和工作机制。美国高校选 系选课之所以能放开,充分满足学生需要,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学上所需教师是有保证的,其基本结构是精干的 、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固定队伍(正副教授),加上相当数量流动的助教。我校要满足科研和研究生发展及本科 开通学分制的需要,总体上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采取按现有结构模式“延长与自相似放大”的办法,而应有新 的思路。教研要结合,教授要上课,要聘请名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上讲台,并尽快让年轻人上来,逐步 改革教研组体制,分别形成固定和流动两支教学队伍等,这些都需要在新的思路下认真研究。
余寿文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
张玫 清华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教授
袁德宁 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张再兴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初中校长芜湖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中校长芜湖之行教育考察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校长芜湖之行教育考察报告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澳洲教育考察报告
下一篇:印度IT教育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