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暑期法院实习报告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农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十天,在这十天里,我们吃在农村,住在农村,一起感受到了农村的真实生活,这对我来说十分的新鲜,我终于感受到了其中要做的事情了,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的,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是很强,我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
 
活动主题:农民增产增收及革命老区地区经济发展

活动目的:了解农村基本概况、体察民情、提高自我、增长才干

活动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研、调查问卷

活动时间:2009年07月15日——2009年07月25日

活动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上观音堂乡陈卜沟村

组 织 者:河北化药学院制药工程系团总支

参 与 者:河北化药学院制药工程系05、06级共十名学生代表及两名陪同老师

团队名称:制药工程系暑期社会实践赴平山小分队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该村的整体概况

1、全村人口:现有70余户,人口471人

2、耕地面积:全村总耕地面积469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996亩,无水浇地,山林面积11000亩

3、特色经济: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为主,经济作物种植大量的核桃,养殖业以牛、羊为主

4、副    业:该村劳务输出每年有20人左右外出打工

5、文教情况:村中有小学一所(1-2年级)解决了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文化程度               站全村人口比例

学 龄 前                   10.6%

小    学                   18.3%

初    中                   19.1%

高    中                   17%

高中以上                   3.2%

文    盲                   31.8%

6、人均收入:450元左右,村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7、地理位置:陈卜沟村位于平山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90公里,四面环山,村民们靠从山上引水管喝山泉为生,该村位置还是相当偏僻的

二、该村的整体经济状况

(一)、养殖业

1.养鸡

陈卜沟村每家每户都养鸡,少则五六只,多则十几只,一般都是从别的村里买的小鸡仔慢慢放养长大,本村的鸡都是放养,可以说在本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鸡。这样有许多好处,主人不用每天特意给鸡拌食,可以省出时间去干别的事情,比如说农活之类的。俗话说放着的鸡比圈这的鸡肥,的确,油于天天在外面跑着,这里外面不缺水不缺食,外面的虫子也比较多,都是高蛋白的营养品,所以鸡也肥,自然它下的蛋也比城里的鸡下的蛋好吃的多,这里的鸡蛋黄特别黄不透明,说明营养价值高。

据了解,这里的村民养的鸡下的蛋很少自己吃,大多都是卖的,从老乡们嘴里得到的话是“自己吃不起”,他们那的鸡蛋3.3元/斤。因为交通不便利,到一定时候会有人专门上山来收鸡蛋,到时村民们一起卖,这些都是一些微薄的收入,但是基本上从买的小鸡后就不再有什么投入了。

2.养猪

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也是他们家庭肉类的主要好来源,一般都是年初买一头或两头小幼猪,养一年到年终的时宰掉,然后把肉腌起来供一年食用。这次我们在之书家吃的肉都是腌肉。养两头猪的人家占大多数,年终杀了吃不完的也是等着山下来收猪肉的来卖掉。这里的猪差不多人吃什么猪就吃什么,全都是五谷杂粮,没有喂饲料的,所以这里的猪肉也是肥而不腻,都是纯绿色食品。一般到年终猪差不多长到了180-200斤左右,吃不了的按市场价6.5元/斤卖掉。在这里养猪成规模就一家,也是今年刚刚开始养,养猪村里是挺支持的但没有什么补贴。养的全是瘦肉型猪。这家一开始投资6000多元买了22头大猪,后来又投资2500元买了11头小猪,这是按只算的。总体下来平均10多块/斤。买猪也不是乱买,不是相中哪只就要哪只,是一窝一窝买的,这样买回来好饲养。猪圈是占的自己家的耕地,只需要跟村委会打声招呼,不用交任何费用。猪圈花了5000多元,水管200元,饲料是一袋80斤,每袋160元,平均2元/斤。主要是以玉米和饲料为主。每月的电话费50元,养猪的学问都是自己学的或平时问问别人。配100斤饲料要用60斤玉米,20斤糠,20斤饲料。一天用一袋饲料,每天要喂四次,早上5:30-6:00一次,第二次是中午10:00-11:00,第三次是下午3:30-4:00,晚上是9:00-10:00。一天吃的东西合人民币90多元。一般这长到180-200斤就要开始卖了,如果不卖就不合算了,这时候的猪吃得多不长肉。一般喂的好了四、五个月就能卖了。一年喂两起。但是免不了会有个天灾人祸的,猪有时也得病,所以一年打两次预防针,针倒是不贵,十头猪只需花掉3块钱,到现在这家已经总共投资30000多元。共3页,当前第1页1

大致给这户人家算了一笔账,按这些猪全养全卖,一年两起的话,一头猪按四个月养,玉米按0.7元/斤,糠0.5元/斤,饲料2元/斤,最后猪肉按6.5元/斤算,第一年纯收入1.5万元左右,第二年以后就要多些,差不多XX0元左右,但是这是理想化的,第一年按现实是肯定挣不了多少钱,以后还要留下14-16头老母猪,用来生小猪,这样成本又会降低一大部分,过了第一年这个坎差不多年收入在10000元左右。

3.养牛

这个村里养牛的的确不多,总共也就是十几户,全都是养的黄牛。每户也就是两三头,没有成规模养牛的,但是放牛实施一群一群的放。据了解像这样成群放养的牛往往是三四户人家的牛,差不多就是十几头牛,也就是说相当于这几户人家共同投资养着十几头牛,这样才能成规模养牛。如果不这样,单靠一家是没有这么多钱一次性购买十几头的,像这样的牛群在陈卜沟村也就是三群,但是也是养了不到一年,一开始是贷款买牛,一次性买了六头共投资1XX元,然后开始养,生了小牛继续养成大牛才达到现在的规模,听乡亲们说到现在还未还清贷款,一般都是卖小牛,大牛要怀孕九个月才能生一胎小牛,时间也是相当长,每头小牛要卖XX多元,是按头卖,看牛的成色,看牛健康程度,膘肥,精神状况。买大牛就不值钱了,一般也是XX多元一头,但是大牛一般要长12-13年,这时也就老了,没有奶也没有肉,生不了小牛了,像这样的就是300-400元不等。乡亲们说养牛挣钱太慢。

放牛也是非常的辛苦,牛一般主要吃玉米等粮食作物,不买饲料,因为饲料很贵这样就赔钱了。夏天的话一般天气好的话从早上出来开始在山上放,一直要放到天黑才回家,因为吃得时间短了不长膘,夏天一般晚上就不喂了。冬天的话得提前打好草,留着晚上喂,因为白天又没有好草晚上夜长,如果不喂就瘦了。但是恰恰到八九月份时才有人上山上来收牛,所以这时一定要保证牛的体膘。

4.养羊

陈卜沟村养羊的就一户,养的全是绵羊,还是在后陈卜沟村,要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这户人家养羊已经有三四年了,总共养了七十多只,这里一带草比较好,也是每天要放养,早上出来,中午就回去,小羊按只卖,200多元/只,大羊按斤卖,3.5元/斤,大羊一年要生两只小羊,据了解,养羊业是不怎么赚钱。我们当时看到的这户人家比平常的人家要贫穷得多,由于这户人家比较排外,再加上语言不通,要不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隐私说出去,我们几乎是跟着她放了半天的羊才得到了上面这点信息。

(二)、种植业

陈卜沟村不用缴农业税,而且国家给农业补贴,每亩20元,平均到村里每人每年18.13元。这里主要作物是土豆和玉米。

在这里,土豆和玉米只要种下后,除了打药、施肥以外不用管其他的事务,偶尔下地除草,这里无水浇地,都是靠下雨来维持作物的生长,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靠天吃饭。这里的村民的主要收入和生活来源就是种地,按每户人家的情况不同,每人基本上是六分到七分地不等。每年这些作物只是种一季,冬天地里就是荒着。好的时候一年每亩地可产土豆XX斤左右,产玉米600-700斤左右。但每家的地都是一半种玉米一半种土豆,土豆行情好的时候0.25元/斤,玉米0.75元/斤,除去种子5元/斤(一般需要七八斤),化肥、农药一共500元左右,还有出去自己吃的,每亩地的收入也就是500元左右。

一般地边上空出来的地方每家都种上豆角,来自组平常饭桌上的菜。

(三)、该村的其他收入和支出情况

1、种树卖柴

陈卜沟村与其他山区村落不同的是这里的树非常多,大多数都是八几年种上的,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这里有不少砍柴卖柴的,不是把整个树都给砍掉而是把树上的枝条砍下一部分。这样也有利于树木的生长,这里的柴是一毛钱/斤。每天砍上一千斤柴就是100元,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外出打工

陈卜沟村平常只能看到一些老人,中年人和青少年非常少见,因为除了在外面上学的,大多数都是出去打工去了。本村的青壮年外出到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打工的非常多,差不多都是跟着建筑队的短工,每天工资在20-30元不等。

3、子女教育

据调查,在本村子女上学支出占家庭支出的重头。上小学本村就有,就是用品费的支出,花不了多少钱,因为学费、书费是全免的。初中比小学稍高一些,因为有住宿的费用,但高中一个学生每学年学费、书费、杂费用品及其费用约在1500元左右,一个大学生费用每年约在10000元。一般家庭供自己的孩子上完初中就不再供了,但现在农民的思想也在转变,即使家里没钱也愿意让孩子继续读书。

4、医疗支出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就是不可避免的。感冒着凉头疼脑热谁都都躲不过去,所以医疗支出亦是经济支出的一个方向。据调查,该村每户都有合作医疗,这个每人每年10元。

5、种药材

该村曾经试验成功种植一种菌类——猪苓。这种药材种上以后就不用管了,两年以后直接收就行,一般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有一户人家种了一分地投资1500元收入4000元,好好经营这是一个很好的经济来源。

6、生活支出

该村虽在生活上大方面自给自足,但柴米油盐也是不可少的,厨房调味品,电话费(20元/月),电费(7-10元/月),家人衣服鞋袜等下来也是一个的数目。共3页,当前第2页2

7、其他

该村有商店一家。属于国家的干部的村干部、教师有固定工资。

三、几点建议

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事件或对陈卜沟村整体经济状况提出的一些个人建议。

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非农产雅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的就业门路,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陈卜沟村一带属于山区,想种地就得开辟山地,平整农田。这要费很大力气,根本就没有大面积的种植区,所以发展非农产业是陈卜沟村致富增收的一个有效手段。

3、长远看,应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

其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尽快实现农业结构的转换升级。

其二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城乡的差距实质是知识的差距,信息的差距,教育的差距,体制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差距。

其三是,立足于城乡开通,加快城镇化进程。

其四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五是,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4、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程度

通过对陈卜沟村村民文化程度的数据分析,该村村民的文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外出找工作就会很难,即便他们能找到工作也使大多数是一些体力活,可想而知,工资也是比较低的,养家糊口很难。造成之一原因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贫困,是大多数人无法完成学业,所以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5、解决交通问题

陈卜沟村的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要在内外资源,信息交流便利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虽然通往陈卜沟村的路面已经硬化,但是也仅仅是可以通过一辆车,若是两车并行都不行。走的车多了堵车就是大麻烦。还有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按说信息不会是很闭塞,但村民们看不看又是另外一件事啦。村民们家里的电费每月7-10元/月。家里主要的用电器就是电灯和电视,为了省电村民们很少看电视。这样一些外界信息就很难在这里传播。再加上本村也没有报纸一类的杂志。如果交通便利以上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这样就现在陈卜沟村的资源,肯定会有人到这里来做买卖。用不了多久就会带动这里的经济发展。

6、借鉴其他村的发展模式

最近泰宁显朱口镇着墨出这么一个新路子,“联五建一”拓福路。几年前在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这个镇开展了“联五帮一”活动,即每位有能力的党员或京津能人,联系五户群众,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使全镇农民率先脱贫,基本上实现了小康。去年这个镇在实践“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在总结开展“联五帮一”活动的经验上,又探索出“联五建一”这一活动载体,即每个有能力的党员或经济能人,联系五户小康户,创建一个经济实体,发展规模经济。这样陈卜沟村多借鉴借鉴其他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再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发展本村经济。

4、应多在本村做一些实验

由于陈卜沟村的地理位置因素,在这里只适合种植土豆和玉米作物,以前也试种过其他作物但都失败了。但是“猪苓”菌在这里几经失败最后还是成功培养,一分地两年投资1500元收入4000元。可见无论是一些农作物还是一些经济作物,一旦试验成功,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啊。

7、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增收

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要大力发展和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贮藏、保鲜等技术,特别是在陈卜沟村“种子工程”和抗旱作物节水农业技术,会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保障。

四、此次实践活动的所感所想

通过这次到陈卜沟村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这个对农村生活不甚了解的学生对农村的生活现状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对整个农村有了大体了解。

首先感谢学院,感谢系团总支给了我这么一次宝贵的机会来锻炼自己,在这里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无论是走访还是位老乡们服务都体现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大家互相协作,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直至最后顺利完成任务,这都是团队的力量。这次活动的支柱力量是大衣的学生,活动中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积极向前。作为我一个大二的学生感到非常欣慰,有了更好的接班人以后系里的工作会更好地完成。

在这十天里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老乡们的纯朴和憨厚,也体会到农民家长们对子女以后长大成材,将来走出山村的希望。这次实践活动该村村委会为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在这里我们的吃住都很好,大大减少了我们这次活动中的困难。当然,村民们也是非常热情,我们从与村民的广泛接触中了解到在这个村子里并不缺乏胸怀大志的人,这些人包括青年和儿童,这也让我们感到这个农村的未来是美好的。就我对养牛得其中一家的采访了解到,家里有两个老人,俩个孩子,两个老人都有病常年吃药,孩子都上学,生活负担非常重,该村像这样的家庭情况的很多,在采访中有许多的村民由于不了解情况都把我们当成了他们的救世主,让我们把这里情况反映一下,其实我们也都帮不了什么大忙。能给他们的只有鼓励和信心。当然我们看着乡亲们充满希望的眼神,我们只好答应它们,不让他们感到失望。

我感觉他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雪药,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学要教育,需要科技,需要科技。想要富得靠自己,永远不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没有用的,最后还得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命运是把我在自己的手中,最终还是靠自己。

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 ,只有给农民讲好了政策,让他们快速的发展,走上致富的道路,才永远是最真实的,我相信我们的农村明天会更好!

共3页,当前第3页3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