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班级文化建设制度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危无照经营”破坏了市场准入管理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极大隐患。然而,从实际的执法成效来看,由于高危无照成因复杂、职能部门协调错位、基层执法资源匮乏等客观因素存在,造成“高危无照经营”执法成本高而行政效能低,常常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却又“灭而不绝、打而不死”的局面。如何治理这一顽疾?笔者结合**新区实情,对深化“高危无照经营”分类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对突破高危无照经营管理瓶颈、实现长效监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区 高危无照经营 分类管理 近期对策 远期思路
一、对“高危无照经营”实施分类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高危无照经营有其巨大危害性,但就无照成因、法律现状和执法实践等来看,决定了工商监管过程中很难用“一刀切”的执法方式加以根除。采取差别对待、分类管理措施,具有其一定的可行性。
1. 从无照成因分析。就**当前实际情况看,首先,大量的高危无照经营者是外来人员、下待岗职工、低保人员等弱势群体,其比例占无照从业人员的95%、在新区无照经营量最大的三林地区比例高达100%;其次,高危无照经营的行业大部分集中在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其经营场所91.3%集中在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等“草根经济”旺盛区域。这类高危无照的存在是不同层次、多元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衍生物,与受暴利驱使非法从事高风险行业无照经营有着本质区别,其以维持生计和满足低端需求为直接诱因,且对我区经济主要形式不足以构成冲击。如对他们不加区分,单纯采取取缔、清除等单一化管理方式,势必激化执法冲突、削弱监管效果、加大执法成本、增加就业压力、影响社会和谐、损害部门形象。
2.从监管实践分析。高危无照有其流动性、短期性、错时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性,**工商部门群策群力,适时采取了“白加黑、5+2”等全天候监管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实践中我们也看到,无照经营蔓延与执法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成为治理的困局所在。**新区原辖区面积572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市场主体110364户,基层工商所在编人员291人,实行网格化监管以后,处于一线责任区监管人员151名,责任区监管干部与市场主体的比例为1:731,若加上无照经营数(截止2011年底为22382户),两者比例为1:879(通常以1:200为宜)。至南汇并入**后,管辖面积扩大一倍,执法资源短缺的制约影响将更加凸现。怎样在现有的执法资源上提高工商执法效益,创新监管方式、深化分类管理为高危无照监管打开了思路。
3.从准入管制分析。高危无照经营包含的行业几乎全部涉及前置审批,而市场准入管制的不协调是无照经营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经由**新区分局与文化部门研究、协商,取消了文化娱乐行业的噪音测评前置条件,两职能部门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然而,我们也看到,这些有效调整的管制政策在众多无照经营面临的政策瓶颈前,还是微乎其微。目前,**因场地性质不符规定而无法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户,约占无照经营总数的53.19%。大量的“居改非”、违章搭建、部队用房等场地,因不符合有关文件规定,在申请办照的道路上举步维艰。部分职能部门趋利执法,在设置苛刻门槛的同时,怠于行使监管职责。对于这些因素导致的高危无照经营,工商部门不能一手包揽,“拿到篮中都是菜”,必须合理区分、分解责任、科学监管,否则就成了上接下档的守门员,劳而无功,不堪重负。
4.从经济规律分析。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逻辑假定就是“经济人”,即在既定限制条件下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高危无照正是力图突破现有社会资源和法律制度的约束,通过违反游戏规则来追求违法收益的最大化,而这正是我国现有二元结构解体、城乡差距加大、城乡加剧融合等特定背景下必然产生的社会现象,也是管制部门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发展规律也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活动都有从初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发展初级阶段,高危无照经营必然有一个规范的过程,市场竞争者最终将以合法的、经登记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更大经济利益。所以,对于高危无照经营监管,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必须采取“大禹治水”的办法,顺应规律、抓住重点、分清步骤、细化措施,才能既保障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又兼顾市场个体的经济利益,逐年逐步实现高危无照经营的管理控制目标。「 1」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