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月,按照教教体局的安排,我们黄土梁子学区的九名校长前往杭州、上海等几个城市,对那里的小学教育进行了一周的考察学习。这次考察,使我们黄土梁子学区的小学校长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通过参观学习和相互之间的讨论,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把学习的先进理论与教育实际相结合,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考察概况:
我们先后参观了行知小学和浦东小学,给我印象最深的行知小学。行知小学早已久闻大名,今走进校园,虽是管中窥豹,却也留下深刻印象: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简雅、大气,与周围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校园文化设计充满人文色彩,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传承实践先进的陶学理念,20多年的奋斗发展历程,一所体现着科学育人、科研开发、服务示范、形象宣传、自我造血等多功能的中国新型乡村小学正在崛起,在校长杨瑞清的带领下,行知小学创造了一个中国式的乡村教育童话。
二、考察感悟:
行知小学作为一所乡镇小学能办得如此有声有色,我感悟颇深:
1、执着的追求是成功的前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高扬的校长旗帜——有好校长才会有好学校。这次名校考察给我们首当其冲的感觉就是:每到一所名校,我们都能发现一位难得的校长。我们考察的2处小学,都有自己的好带头人——他们有思想、善思考、勤学习、敢创新。我们不由感叹: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2、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创特色学校之本。
一所学校的崛起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我认为,行知小学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的办学思路的成功,弘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办学理念,首先获得了人气;再者依托本区域本校特色,坚持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勇于创新,先后开展了“小学不留级实验”、“村级大教育研究”、以及“赏识教育研究”,形成了“学会赏识、爱满天下”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活力的“村级大教育”的办学模式,使理念有效与实践对接,打开了办学的天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大力打造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在参观考察中,我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行知小学大力打造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之所以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就是因为杨校长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做到了人无我有,打造特色,从而实现了学校的根本转变,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4、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确,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主导着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行知小学就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整个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的安
排。每间教室、每个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熏陶,不仅展现已有的艺术、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还给了学生展示才华的一席之地,充分挖掘学生群体中优秀的人力资源,用学生自己的成功经历来感染更多的学生,激励全体师生,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人文素质都得到提升。
三、考察后的反思:今天,我们的农村学校应该怎么办?应该解决哪些问题?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值得思考。
1、思想观念。学校的发展,思想是指南,观念是关键。首先是校长的思想观念要解放、开放,要建构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思想体系,要能准确地把握教育的规律,要能站在乡村大教育的高度,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逐步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个性化的办学思路,并切实用以指导自己的管理行为。其次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创新,要建立学生成长中服务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要确立自我发展目标,要看到自己的努力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和发展,体会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然后是农民的观念。农民也许不需要读书,也许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知识,但他们需要文化,需要精神生活,也和师生一样需要成长。要利用好孩子这一媒介影响家长,让他们在得到精神文化食粮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校,关心我们的学校,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
2、运行机制。行知小学的运行机制是开放的,是紧密与社会、与生活连在一起的。而我们的农村学校是封闭的,与社会隔绝,与生活脱节,大都是关起门来办学,没有活力,质量不高,效能低。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行
知小学的发展模式,学会依靠,依靠农民的力量,依靠当地政府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学校环境。学会联合,要学会开放办学,和企业联合互惠互利;和教科院校联合,保证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当地的名校联合,扬长去短,扬长补短;和农民联合,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像行知小学那样,小学校办大教育,小学校做大文化,小学校创大事业。
3、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校发展最头疼的问题,首先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且没有流动机制,职业倦怠感严重。再是教育教学思想陈旧落后,大部分农村教师前身是民办教师,他们往往固守陈规,很难面对新课改,新教育,不愿突破,不想创新。有些老师想改革、想发展,但由于文化底子薄,理论知识少,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大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怎么办?是等?还是靠?我想我们既不能等,也不能靠,如果没有新生力量补充进来,我们就不改革了,就不发展了?我们应该借用行知小学的赏识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的活力,唤起教师的自信,发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发展教师的专业。用青年教师的朝气和活力影响老教师,用老教师的敬业和严谨感染青年教师。实现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资源最优配置。
4、全面发展。即学校要全面发展,教师要全面发展,学生要全面发展。学校全面发展,首先要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外延和内涵共同发展的转变。目前,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楼拔地而起,窗明几净,现代化的教学装备基本齐全,如何发掘当地的人文资源,创设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育人环境,提高办学的品位应当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重要
的工作。教师要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道德修养、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要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生要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学生不能再是灌输的对象、考试的工具,要全面发展,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要特别重视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格培育,要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让学校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
5、凸显特色。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特色,因此,农村学校要实现由公共型向特色型的转变。行知小学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学习并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把“赏识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我们要发展地方特色,发挥学校优势,挖掘自己个性的东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不反对借鉴,不反对移植,但借鉴要有取舍,移植要有创新,要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念、自己独特的东西融进去。大的方面可以成为特色,小的方面也可以成为特色。我们没有能力搞“某某教育”,可以搞“某某实践”“某某阅读”“某某运动”,只要搞起来,搞活它,搞深它,坚持搞下去,搞出成果,搞出效能,同样也是特色,也可以带动学校全面发展,成为名校。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把我们农村学校办成有思想、有质量、有文化品位的学校,有特色、有效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学校,最终成为充满浓郁田园特色的文化名校。
2010年×××月,我有幸参加了×××组织的特色名校学习考察活动,现在静下心来回顾,这几日之行真是受益非浅,尤其是在如何创建名校方面感触颇深。虽然各校的文化底蕴不一样,校园布局不一样,学校的管理办学理念不一样,但它们在打造学校“名气”方面,却有着共同点:即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教育质量。
一、直观感受
生活教育的践行者——行知小学
行知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20多年来,行知小学始终坚定地走“行知之路”,发扬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奉献、创造精神,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使昔日落后的村办小学成为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阵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成为中国农村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学校的宣传牌上有陶行知先生的这样一条名言: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行知小学从这里得到了启示,他们敞开门办学,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建立了行知实践基地,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乡村大教育”办学模式。近几年,行知实践基地每年要接待上万名学生,香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也有学生来此体验生活。在行知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大田作物、蔬菜水果、苗木花卉、野生植物、家禽家畜、能源气象 …… 可以了解到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就业、乡风民俗、环境保护 …… 可以体验到粗茶淡饭、集体住宿、简单洗浴、田间漫步、营火晚会、烟花爆竹、轮流帮厨、野外生存。农民向学生介绍农村生产生活情况,指导学生干农活,安排学生食宿,学生给农民讲述城市里的变化,辅导农民孩子的功课。农民成了城市学生农事辅导员,又成了城市文明的受益者。行知小学真正做好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篇大文章。
走在改革前沿的浦东小学
浦东小学是一个具
赴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考察感悟
下一篇:大鲵产业发展学习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