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 姜春霞
本学期学校教研课开展了主题式教学研讨活动,旨意在学校创设一种教学模式,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个可学习,可模拟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第一课时,为教师们示范了怎样将识字教学与解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高效地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语文第一课时,我们常常以识字、解词,了解文章内容为主要目标。这节课我也不例外。我以识字与读文为主要目标,以理解词语为主线,贯穿着识字,读文,了解主要内容,明确文章体裁,使识字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更主要的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成功之处:
1、在理解“司空见惯”一词时,我结合自己备课时的体验(司空是什么意思?后来自己查字典找到了答案)设计问题。我猜测学生也许能说出词语的意思——见多了就不觉得奇怪,却并不一定知道司空的意思。因为在这个解释中并没有司空的意义,理解司空还要了解成语背后的典故。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司空”是什么意思?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给四个班上了这节课,竟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它的含义,于是我借助这个问题讲述了其背后的典故,学生方恍然大悟“司空“竟是古时候的一个官名。在探究中他们又学到了理解成语的方法,即了解成语的出处,演变过程和现在意思等等。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会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在理解“追根求源”时,我以生字“械”“域”“玫”为媒介,一边探寻这些字的演变过程,造字特点,一边理解“追根求源”的含义,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词意,还学会一种做事方法,做事态度——追根求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另外我还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学习态度的重要,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
2、学习“见微知着”一词时,我让学生用书中的话来解释这个词语,一来使这个深奥的词语变得通俗易懂,二来也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为读文做好铺垫,尤其是后来我让学生通过了解“三个故事中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来理解见微知着的内涵时,又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这堂课的教学虽然以识字解词为主,但我不忘与读紧密结合,且不说理解词语时我结合文本完成教学,单说读出词意这一方法既理解了词语,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例如在检查学生对生字掌握的情况时,我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在理解了词语后,我又要求学生带着理解和感受再读词语,这时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了,再读课文时,有了对词语的语感,课文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果我们坚持这样的训练,从细节上下功夫,从基础抓起,无论是字词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无论是理解词语还是朗读文章,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回答“文中讲了哪些关于科学家发明的故事?”时有些费力,如果我能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学习“见微知着”时体会的“谁看到了什么现象想到了什么”来思考,效果就会好多了,就会减小问题的坡度,当时我以为这样做会有牵出答案的嫌疑,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智慧,真实聪明反被聪明误,错失了对学生的引导,成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教研活动结束了,不管这堂课会得到怎样的评价,我却在备课中增长了智慧,在查阅字典的过程中追根求源,品味着研究的滋味,如同品尝着香醇的美酒;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丰厚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为自己能用汗水和心血设计出一堂语文课而感到高兴,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将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