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也体现出我国计划体制的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教育作为我县经济社会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时机、规模与速度既要满足不同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满足社会上更多人求学的需要,使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要科学定位未来几年我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在全面了解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争取把我县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教育强县。
一、“十五”简要回顾
1、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06 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职教中心、特教中心、成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民办中专1所,初中40所(国办初中1所,民办初中2所,乡镇中初中37所),小学154所(国办小学5所,民办小学1所,农村小学148所),全县共有高中在校生 人,初中在校生 人,小学在校生 人;另外还有各类幼儿园114所,在园幼儿 人;全县共有教职工 人。
“十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预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2001年完成了一中的整体搬迁,二期工程如期完成,三期工程正在运作,为玉田一中争创国家级重点中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二中、三中的分离和三中寄宿制招生,二中、三中及其它普通高中成功扩建,全县国办中学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03年实现了实小的整体搬迁,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的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十五”初期,我县有各类农村中小学268所,目前有185所,五年来共撤并学校81所,提前完成了预定工作任务,实现了规模办学,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2、主要特点
(1)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尽管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财政十分困难,但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县一中、实小的迁建,二中、仓中的改扩建以及三中、实小寄宿制招生方面,给予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使我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2)深挖内部潜力,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县接受了两次“普九”复查,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教育投入已明显不足,为弥补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系统深入挖潜,广辟筹资渠道,通过建筑商垫资、向村队、社会和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集资等方式,共筹集资金 万元,保证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3)大胆尝试新的办学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方借鉴办学经验,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在实小、三中成功招收寄宿制学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十五”期间,民办教育在我县迅速兴起,先后有育英小学、银河中学、极光中学、新世纪中专以及玉花园幼儿园、金色童年幼儿园、烨南幼儿园等多所民办学校在我县成功招生。我们把民办学校同公办学校共同考核,共同奖励,为公、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公平的发展平台。全县民办教育形成了幼、小、初、高、中专共同发展的局面,成为我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存在问题与差距
(1)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相对薄弱。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差异较大,人民群众择校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2)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受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提高普及程度。
(3)布局调整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撤并学校导致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群众确有困难,所以对布局调整工作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在2011年前后,我县小学又有一个新的入学高峰,所以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要考虑以上因素,撤建并举,以满足新的入学高峰要求。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1、国际形势分析研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随着国际局势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教育事业的也得到迅速发展,新的教育结构正在形成。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人才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把促进教育进步与创新当作其基本国策之一。目前,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教育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安排教育发展战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竞争力。
2、国内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和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教育发展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面临着如何发展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的问题,面临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对人才的总体要求,适应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
3、优势条件
(1)办学条件全面改善。除完成了国办中小学重大建设项目外,以2004年的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全县校园环境建设有质的提高,80%以上的学校实现了学校的硬化、绿化、美化;图书、仪器器材以及专用教室建设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继续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到目前基本消灭了校园内的D级危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十一五”期间教育的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普九”“普三”工作居全市先进水平并于2004年6月、10月我县顺利省“普九”复查和“普三”验收。我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超过了丰南、迁安等经济好的县区。省、市领导对我县的“普九”和“普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先后有数十个外县区单位赴我县学习经验。
(3)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小学逐步开设了外语课,等级评价在全县全面推开,素质教育得到较好推进;初中由重点抓优秀率向抓合格率转变,中考合格率逐年提高;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我县高考成绩连续 年保持在全县的前3名,连续 年被评为高中工作先进县。
(4)教育现代化装备工作全市领先。 年我县启动教育装备现代工程以来,学校教育装备进展迅速,目前我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均配齐了微机室和多功能教室,全县计算机总数达 台, 所学校有自己的网站, 所学校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 个, 所学校实现了教师微机备课。从2005年开始又有计划地启动了校园网建设和多功能进教室工程,我县现代化装备工作居全市前列。
4、不利因素
(1)资金短缺,教育欠帐严重。“十五”期间,我县教育装备现代化、两次迎接省“普九”复查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共投入 万元,其中 万元为欠帐, 年农村费税改革后,许多乡镇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几年来,总欠帐在 万元。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在全市还处于下游水平,2000年以后,小学、初中没有分配新教师,导致教师年龄偏大(小学尤为明显),“十一五”期间,教师的梯队衔接将成为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另外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县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尤其在近几年,我县有 名教师辞去公职,到私立或其它地区任教,急需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3)人事制度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三、“十一五”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县”三大战略,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三个“面向”,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全县教育事业的适度超前发展,把教育大县建设成教育强县,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发展目标
主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普、职、成、幼、特协调发展,继续保持各类教育在全市的先进水平,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到2010年,进一步形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大力提高全民受教育的程度,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力,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到202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到2010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0%;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5%、98.5%。到 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取得更大发展。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在校生总体规模达到6500人左右,新增劳动力全部接受职业教育或技术培训。2020年,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逐步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中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06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所有普通高中学校达市级示范性学校以上标准, 85%以上的学生在省级示范高中以上学校接受教育。2020年,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健全。2010年,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基本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的需求。2020年,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育培训网络,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指导原则
(1)坚持稳定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把维护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妥善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发展经济从教育抓起,提高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为我县从人口大县迈向人力资源强县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坚持类别协调,城乡协调的原则。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对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引导、扶持力度,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结合,使我县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以及其它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4)坚持突出重点,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同时,抓住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和推进高水平学校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内容,突出重点任务、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5)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改革的原则。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把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结合起来,消除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障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加大对教育的宏观调控,由偏重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来。
四、“十一五”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1、发展方向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到2010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级示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2006年前,新建一所国办幼儿园,以解决城内人口不断增加、学前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到2010年全县建成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一类园10所,市级二类标准以上园达到65%,学前三年入园率均达到90%以上。使全县国办园达到4所,农村幼儿园达到110所,200名幼儿以上的较大园达到20所。同时,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周岁幼儿延伸。继续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全省的领先地位。
(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办好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抓好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以2007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努力提高普及程度,重点抓好初级中等教育的控辍学保学工作,认真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到2010年,初级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达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在99.5%、98.5%以上。
2、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继续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2005年,全部消除我县学校现有危房,以后,随时对新出现的危旧房屋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快图书馆和实验室建设,到2008年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分期逐年实现图书馆借阅一体化和微机管理模式。到2010年,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要达到国家标准,各类实验室全部达到一类;有能够满足音、体、美教学需要的数量充足的器材和设备。
3、加大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制。结合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本着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有助于规模办学的原则、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打破学区界限,重新调整乡镇小学中心校的区域范围划分,形成合理的学校服务区域。到2010年,全县小学总数由现在的154所减少到110所左右,校均覆盖人口达6500人以上;农村初中保留22所(除玉田镇、鸦鸿桥镇保留两所初中外,其余乡镇均保留一所),校均覆盖人口达2.7万人。
4、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按照因地制宜、分层推开的原则,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逐步建成一批寄宿制学校。首先在地理位置优越、社会声誉和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实行寄宿制试点,然后在鸦鸿桥、窝洛沽等大乡镇和经济较好的乡镇推行。力争到2010年在各乡镇各建成占地90亩的九年制寄宿学校1所,建成占地80亩的县城寄宿制初级中等教育学校2所。
5、加大示范校建设力度。以省市中小学校等级评估为契机,建成一批代表玉田教育最高水平的示范校,创玉田教育的新品牌。到2010年建成省级示范校6所,市级示范校15所,县级示范校50所。
6、抓实特色校建设。为拉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从2005年起,在全县小学范围内率先开展特色校建设工作,在我县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特色校建设工作向初、高中推进,带动全县水平的提高。到2010年,建成在县级特色校38所,建成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校10所以上。
7、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完善示范校和北部山区、南部低洼地区学校的手拉手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北部山区和南部低洼地区从教,奖励扎根边远地区从教的优秀教师;制定有力措施,严格依法执教,加强学籍管理,保证相对薄弱学校的生源质量;加大对这些地区干部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教育现代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从2005年起,每年改造薄弱学校4所,有效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三)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加快普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确保2006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并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90 %以上。根据我县未来几年高中生源情况,加大普通高中调整、改建、扩建工作力度,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预留土地150亩,拟建规范性高中一所,不断满足高中入学高峰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高中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全县高中生源变化(预计2006—201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将分别达到19600、21300、22000、19100、15900人左右)和学校容量,逐年撤并彩亭桥中学、亮甲店中学、鸦鸿桥中学三所普通高中,扩大林南仓中学、窝洛沽中学的办学规模,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到2010年,使全县高中学校减少到4所,以达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3、积极争创高中示范校。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引导各高中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一中在成为省示范性高中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仓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沽中争创市级示范性高中。到2008年,使全县所有高中生都能在市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学校接受教育。
4、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发展的意见》要求,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依靠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积极扶持民办职业学校,根据我县高中生源实际,引导部分民办学校适时向职业教育转轨,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使职中在校生逐年递增。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预留土地120亩,拟建规范性职业学校一所。县职教中心在保持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基础上,随着市场的需求,开设新的专业,并努力做强机电、财会、微机、汽修、农林牧等10个骨干特色专业。鼓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到2008年逐步形成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立交桥”式办学模式。
(四)构建适合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成人、特殊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以扫除科盲为重点,专业适当增加,办学层次较快提高,能更好的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县成教中心努力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开办专、本全脱班、远程教育研究生班,实现与邻近大中城市高等院校、国家名牌大学联合办学;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每个乡镇预留土地20亩,拟建规范性农职中一所,充分发挥乡镇成人职业教育学校的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到2010年,乡镇成人学校建成省级示范校3所,市级示范校7所。
逐步做到残疾儿童和少年有同健康儿童、少年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逐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一些简单工作的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充分发挥县特教中心的辐射、指导作用,努力提高三残儿童的入学率,到2010年,确保随班就读率达到95%以上。争取在2005—2006年实现县特教中心的整体搬迁,建投资200万元、建筑面积2040平米的高标准综合楼,各种软硬件达到省标准。2009年前投资20万元,在县特教中心建福利厂一个,使特教毕业的学生能够在本校就业,真正实现特殊教育康复、教育、职技、就业一条龙的格局。
(五)构建灵活开放的民办教育体系
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发展与管理并重,继续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全县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形成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制定《玉田县民办教育管理办法》,积极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或参与公办学校建设;积极引进社会投资,保障社会力量办学举办者的合法收入;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创造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政策环境;健全联合办学机制,依托公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 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把联办学校做大、做强,确保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根据未来几年我县生源逐渐减少的实际,引导民办学校向职业教育转轨,确保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把我县的优秀民办学校打造成市、省乃至国家级品牌学校。
2、重点任务
(一)现代装备教育装备工程
1、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启动班级多媒体教室试点,2007年,所有初中和中心小学的一个年级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全县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并把信息技术考试列入小学毕业考试范畴。到2008年,所有学校全部建成高标准的微机室,学生上微机课全部达到一人一机。2010年,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40%,全县中小学平均10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人均拥有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2、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2005年,50%的中学,20%的小学建成校园网。2007年,建成与唐山市信息网相联的玉田教育教学网。加强教师办公用微机与学校电子备课室建设,所有初、高中和国民办中小学及60%的乡镇小学全部建成电子备课室并逐步增加教师办公用微机。2008年,全县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建成全县教学系统的办公网络。2010年,教师平均3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基本实现网上办公、无纸办公,全面实现电子政务;校园网建成率达100%,基本实现“班班通”。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2007年启动教育资源库建设,系统开发教育软件,并形成规模,使县局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达到2000G。2010年建成集各类教育于一体的开放式远程教育体系。为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提供软件资源。
(二)干部教师队伍培训工程
1、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核心,以评估为手段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完善师德评价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开展新时期师德规范和师德建设的课题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2、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按照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的双重目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把教学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构建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一支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有创新、学术上有价值、成果上有特色的高素质科研队伍。到2010年,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有整体提高,达到全市中游水平。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各项要求,特别是加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提倡教师学习英语。
3、推进“名教师”工程。到2010年,培养400名校级骨干教师,200名镇级学科带头人,100名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0名市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名在全市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型、学者型名师;造就一支10名以上在全省有影响、20名获得市级荣誉称号、50名在全县及学校起示范作用的专家型教师,充分发挥各级“名师”的作用,带动全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构筑起玉田教育的“人才高地”。
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强化岗位聘任,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职工聘用合同制,逐步实行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在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的同时,适当引进新教师,到2010年,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有一定提高,解决目前我县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从2005年起,按省、市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凡在边远山区和南部边远洼地工作的教师上浮一档职务工资,3年后巩固,满5年后再上浮一档,调离工作岗位后,不再享受以上待遇;三是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和任用机制。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培训制度,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校长制度。形成由20名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校长组成的名校长群体。逐步推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四是完善分配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高中学校结构工资由县教育局有效监控,使学校结构工资与办学水平相匹配,教师结构工资与工作数量、质量相适应,建立健全自主灵活、优劳优酬的薪酬制度。
(三)素质教育工程
1、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多形式教育活动。同时根据教育形势发展,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式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同时,积极探索、逐步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估考核机制。
2、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制定并不断完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强化评价的导向功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规律,把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主动发展,使以高考为标志的整体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置。
3、加强体育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县城建成一所不低于2000平米的少年宫,为课外、校外教育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重视体育工作,加强艺术教育。使学生具有1-2项体育运动特长,80%的中小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为学生主动发展特长,和学生特长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科研兴教工程
坚持以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全县教育的发展,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理顺科研体制,聘请兼职教研员,形成畅通、高效的教育科研网络,完善科研先进单位优秀成果的奖励制度。加强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深入推进以“发展教育”为主导性课题的实践研究,继续深化学习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教育、中学职业指导教育等课题的实践研究,每年学校都要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实现由参与型向自主型研究的转变。在事业发展、素质教育推进等方面确立前瞻性、应用性、实践意义较强的科研课题,并争取纳入市级、省级重点课题系列,形成较完善的教育科研体系,取得一批在全市、全省领先的教育科研成果。重视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育决策与教育行为的科学化。
3、重点项目
“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重点项目共有5项,共需资金14813.8万元。
(1)高中改扩建工程。一中三期工程体育馆建设及征地约2000万元;二中餐厅工程 450万元,新建教学楼100万元;仓中扩建工程,建教学楼两栋400万元,餐厅工程240万元,购置操场40亩,160万元,建学生宿舍楼一栋300万元;沽中扩建工程建综合办公楼一栋350万元,教学楼一栋300万元。
(2)中小学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有16所乡镇初中、14所中心校、9所完小、21所分校的撤并任务,共需资金4193.8万元。
(3)2007年“普九”复查。根据“普九”标准的提高,学校软件硬件建设,包括绿化、美化校园,学校改扩建,购置教学设备,专用教室建设等约需资金2100万元。
(4)现代化教育装备。为实现“十一五”目标,全县需购置微机 台,建微机室 个,多媒体教室 个,电子备课室 个,校园网 个,以及玉田县教育教学网,共需资金1800万元。
(4)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投资400万元筹建2500平方米的实训楼、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投资400万元购置数控加工中心6140普通车床、汽修实验室设备、电工实验室设备,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县政府配套资金300万元;
(5)其它。包括2008年前新建一所城内幼儿园需资金 500万元;特教整体搬迁及建福利厂260万元;危旧房屋改造 万元;少年宫建设300万元,实小新建科技馆200万元,二小、三小改造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县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确保重点工程资金足额到位
教育投入坚持“以县为主”,按照上级要求,确保教育经费年度预决算做到“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从2005年到2010年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全面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和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捐资助学,或投入并参与教育事业,形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合力;在2005年内,在财政部门监督下,建立县级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确保学校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堵塞教育资金在安排使用等方面的漏洞,确保“十一五”期间教育重点工程的投入。
(四)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队伍,继续深化执法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加大对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学校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教育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五)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加大对全县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力度
完善县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职责、办法,健全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完成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县教育局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教育评估方案,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依据《河北省学校办学水平等级评估标准》和《玉田县校长目标考核方案》,每年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并坚持督导与评优相结合,改进教育督导方式,加大教育督导随访工作力度。坚持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专项督导,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等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并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同时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
(六)加大综合调控力度,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采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完善合理的教育资源配制机制,逐渐实现办学条件的的标准化、教师队伍交流的制度化、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积极发展优势资源,鼓励办出特色;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淡化窗口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优,加强示范和辐射作用;改革招生制度,淡化升学竞争,逐步从办学条件的均衡向办学质量的均衡过渡,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附:
1、2004-2012年高中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
2、2004-2012年初中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
3、2004-2012年小学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
二00五年五月一日
一年级小朋友2019年寒假计划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年级小朋友2019年寒假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小朋友2019年寒假计划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下一篇:寒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