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煤矿优秀区队长发言材料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南安市延平中学   黄长顺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大力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们唯一可走之路。本文想就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与当前学校德育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的理解,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中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关键?】优秀传统道德  德育工作 文化认同感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含的精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内涵应该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这五个方面的文化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反映着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中华传统美德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至今仍有积极作用的一些“行为原则的总和”[1]。它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道德对于培养青少年基本人格和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学校德育的发展,仍然应以积极的态度弘扬优秀传统道德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教育工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出的新的重要部署。中央明确指出,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要对年轻一代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使年轻一代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感到失落和迷茫。这就给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正确处理好优秀传统道德与当前学校德育的关系?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我们必须去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本文想就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与当前学校德育的关系谈几点粗浅的理解,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中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是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效果,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的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新时期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离不开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当前学校德育必须承担起积极地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甚至相反的人生观,为了有效地纠正目前我国社会中青少年存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从实践到理论上的危害,除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原则外,还必须发掘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中人生价值方向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并使两者融会结合。在我们优秀传统道德中人生价值观的积极因素十分丰富,诸如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民族自尊、自信的爱国主义深厚情怀和为此不惜献身的无畏精神,勤劳朴素的品格,重伦理、讲道德的自觉精神和见利思义、崇德尚义的价值取向。而激发道德责任感是当前优化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有了良好的道德责任感,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坚持民族气节,强化民族自尊,激发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就必须加强道德责任感的德育机制。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计划而有系统地大力宣传从古到今的中华儿女坚持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的感人事迹,引导青少年一代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升华民族情感,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振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塑造青少年的民族性格,提高人生观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民族传统人生观的精华,在于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在于心系国家命运,尽力为民族和他人造福,即儒家所称的“仁义”。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指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正是这一人生价值观在今天的继续和发扬。在人生态度上力求积极进取,不屈从命运摆布,一向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主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都体现了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今天的新形势下,许多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道德观念的侵害和影响,错误地形成了个人主义至上的道德观。因此,我们要很好的挖掘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是加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只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今天时代变化了,没有必要重视传统道德教育,只要加强人格意识培养就可以了。毫无疑问的是培养现代人格,现代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必须清楚一个现实事实,它并不是当今时代条件下道德教育的全部与根本。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彻底地脱离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被历代所推崇的美好伦理道德。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风尚,伸张了社会之正义、公正,标榜了美好的品德,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社会显然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人生意义,将它运用于当今社会,有利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培养,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亦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因此,弘扬继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必须加强各种途径的道德修养,就学校德育教育来说,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倡导勤俭的美德。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不乏勤俭的格言和例子,如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时期,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勤俭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素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有人人就认为勤俭美德教育过时了,因此也不必要要求青少年节俭了。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节俭精神并不矛盾。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要求对资源实行最有效、最优化的配置,这就是这样要求提倡节俭精神。勤就是要求从小树立起只有勤劳工作,才有权利享受的思想品德。

2、培养公德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有“义以上为”、“先义后利”,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人民的思想,不乏为社会的公正而不懈奋斗的英雄业绩,有许多为国为民牺牲自己的仁人志士,这些都值得人们认真地加以学习。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应怎样?做怎样的人?是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一个根本的做人准则问题。一个人如果不能自觉地去面对这个问题,也必然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行为去回答这个问题。我国是一个崇尚教育的民族历来主张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无数民族脊梁无一不都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利益连结在一起,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范围越来越大,交往也是越来越复杂,如何处理好人际之间的道德关系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公德心的问题,而公德心需要从小抓起。培养这些公德心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特别重大意义。

3、培养爱与荣的意识。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推荐“仁者爱人”、“和为贵”,强调互相尊重、以诚待人。正如孟子所说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敬之。”设想,一个孩子不知道如何去爱与尊重别人,就不会真正懂得被人爱、受人尊重的意义和价值,决不会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因此,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爱人与尊重别人的意识。另一方面,社会、家庭、学校要尊重爱护学生,只有受到真正的关怀,人格受到尊重,学生才能“以礼存心”,当他们长大进入社会后,才会真正懂得爱人与敬人。

4、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古往今来,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所向无敌、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以身报国。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诸如屈原自沉汩罗,以身“死国”,岳飞“仰天长啸”,屈死风波亭,“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图维新成仁的谭嗣同,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所以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要突出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尤其要从小立志,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祖国利益紧密相连。

三、新时期学校德育必须体现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并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执着目标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就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必须对年轻一代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这就要求新时期学校德育必须体现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并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执着目标。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根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传统美德教育日益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复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进行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十六大的召开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因此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要进一步深化传统美德教育,使民族精神融于德育教育,把优良传统传承给学生,实现“培养学生高尚人格,修炼学生健康性格”的德育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就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对国家、集体、家庭和自己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责任面前立得正,挺得住,担得起,有“梁骨”的人,堂堂正正地做人。修炼学生健康的性格,就是做一个在群体中可近、可亲、可信、富有性格的人。要实现这一德育目标就必须处理好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结合。现代意识是提倡符合于时代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集中体现于现代社会意识中的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之中。如何使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养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品质,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道德与德育问题呼唤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必须体现中国传统道德精神。当今时代、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精神资源的认识理解、价值判断不容乐观,不仅仅是“倒脏水连孩子一起倒”的问题,而是“以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反传统”的问题。当前中国人最大的危险是自卑和崇洋媚外的心理,这种危险导致中国人不是中国人。21世纪的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发展中国家,它与发达的国家之间的物质文明落差还将必然存在,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优秀道德精神却是完全可以自豪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放眼看世界,在越来越小的地球村里,日本人已经敏感地把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世界中的日本人,中国的新一代学生也应成长为世界中的中国人。21世纪的中国的学校德育虽然必须借鉴与的德育精华,却绝不能舍弃中国物色,中国优秀道德精神应成为学校德育的执着目标。

    四、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把传统道德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起来,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功能的内在要求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主要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只有对学生进行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才能够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完整的道德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文以载道、教书育人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寓中华传统美德于各学科教育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抓住课堂的主渠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努力研究德育目标与中华传统美德条目的结合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美德揉和在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春风化雨般地把美德的甘露浸润到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逐渐内化为学生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同时,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寓美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发挥专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动地开展德育工作,让教育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似水到渠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龙其是要“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对于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小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需要从教育观念、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观念上要体现时代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要树立效益意识,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时把握青少年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对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在教育内容上要体现层次性。要根据年龄层次,开展分层教育,要把握好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立足于“先做人、后成长”的德育观点,强调“三观”,强调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注重中小学生的基本道德观教育。要分阶段,当前要着眼于我国国情来明确现阶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标,让大多数的普通中小学生具有爱国、正义、自立、创新的价值观念,有进取和责任心,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地发展。在教育途径上要体现整体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主体教育网络,力求取得结合整体效应。一要发挥学校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各学科的渗透为主,以深入活动为辅,相互促进。二要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加强学校联系与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三要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功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结合、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为中小学生接受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提供阵地资源、智力资源,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今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吸收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更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道德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其中之一就是未能正确梳理传统道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对此需要我们进行深刻反思,只有这样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温故知新,获得新的更强的生命力。

 

【注   释】:[1]参见《哲学大字典·马克思主义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916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

2、《中华美德书》,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年版。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10月24日。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