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优秀评课稿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介绍了“大熊猫、银杏树、中华鲟”三种活化石。内容浅显易懂,但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沈老师的这堂课却摆脱了这类文章讲解的枯燥,显得生动、有趣。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特色:
1、教材的处理大胆灵活。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因此本课教学,沈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重组教材,运用跳跃式教学方法先教学第三自然段,这样从学生的识知出发,将学生的生活感受与阅读感悟融为一体,使得原本显得遥远、陌生的“化石”、“活化石”与学生亲近了许多。
2、注重生活经验和课堂的语言实践,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在本课时中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猜谜语、说说识及字形的办法、组词、造句、找近义词等,使学生学得很扎实。
3、善用表演的形式融合课内外的知识。学生十分喜欢表演,在学习了银杏树的段落后,沈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银杏树,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同时要求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知识也可以是自己收集到的知识来介绍自己,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边说边表演,把其他的同学也带入了一种情景,自然而然对古生物有了亲切感。这样,对古生物认识就更容易一些,更具体一些。而老师入情入境地启发,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4、注重句子的品读和情感的激发。在重点学习第2段时,沈老师抓住描写银杏树特征的句子进行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探究了语言文字,既了解了银杏树的特征,又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5、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前,沈老师让学生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
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沈老师的这节课也一样。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沈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银杏树有哪些地方奇异?来朗读课文,再进行问题的解答,随机学习课文,但是可能对于什么是“奇异”学生不太能理解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答得不好,使得这里的教学有了个“疙瘩”,我想如果把这个问题改为: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银杏树?学生一定能比较轻松地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老师引导的也就不会那么费力了。另外在学习大熊猫这段时也应该渗透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而这点沈老师忽视了。而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的知识,还要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我选我自己的评课稿参考
下一篇:三角形的分类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