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攻略 许多家长都愿意配合老师搞好庭教育,如何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论题。下面是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关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的信息,欢迎阅读。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攻略: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意义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一个人的一生要受三个重要的环境的影响,那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家庭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启蒙式、基础性、也是最有效的环境;学校教育是大众化的;社会教育是实践性的。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功成名就的人在回忆录中经常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而很少说出自己的老师。
老师时经过了专业教育的群体,而父母就没有得到过专门的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家庭的问题往往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出来,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就很有必要指导好家长对学生进行成功家教。
大部分家长都愿意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但目前为止班主任和家长的交流并不十分完美。我们经常见到好多家长刚开完家长会是那么的信心十足,发誓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又回到原地;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在家长会上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那眼泪很快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尽管很多家长想培养好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苦于没有窍门不知该如何去做。所以这个重担自然就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攻略:巧妙地指导家长家教
(一)正确认识家长的不同特点
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家庭的家长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家长们的人生态度,与人交往的习惯往往受在单位里影响,表现出或这或那的特点,我们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握整个过程,既要创造平等的交流平台又要能掌握整个交流,使我们的交流既不是老师对家长的一言堂,更不是家长对老师的审讯和谴责堂。
因此在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多种渠道了解家长及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家庭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家长对孩子的看法和期望值等等,从而确定我们开家长会的首要目的和谈话方式。接着通过学校了解学生家长的特点和要求,不能使自己解释不了家长们提出的问题而被挂在讲台上下不来。也不要自己把家长当成自己的学生一样让家长们过不去,从而对老师敬而远之,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辨证分析家长的家教模式。
我们根据家长在管教孩子的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将家长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粗暴型的家长:特点就是管教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理性。他们只管限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而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不或很少倾听孩子的心理话,甚至认为父母的命令即使是错误的也要无条件的服从。胆子小的孩子敢怒不敢言,身心受到伤害和摧残。胆子大的孩子就会产生与父母对抗的行为,甚至发生悲剧。在这种粗暴型父母管教下的孩子,比较胆怯,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易于激动,攻击性强;在与他人交流中表现为比较疏远、悲观、性格冷漠、缺少热情,对他人存有疑心;在学习上也往往不是很好,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2、溺爱型的家长:这种家长一般不对孩子提具体的要求,也不对孩子做具体的限制。对孩子的要求环境比较宽松、自由。父母对孩子要求没有什么事必须去做和什么事一定要做的,只是随孩子们任意发展,没有一个目标。这是一种要追求孩子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潜力的教育方式。他们对自己孩子要求太低,甚至没有要求,那么孩子们就很难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目标,就更谈不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了。所以孩子对学习和工作成绩的要求也低,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令人满意了。
3.、权威型的家长:权威型父母能够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行为,比较关注孩子的表现,能正确、及时而且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惩罚。父母会在必要时帮助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自己首先作到。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换意见。这样环境培养下的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对什么事物都有激情、有自信、成熟、理性、乐观向上,善于交往、经常在前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三)、选择采用合适的交流和指导方式
1、重视与家长的首次见面,要树立起威信。
班主任一定要重视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给家长留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无论在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方面都要给家长们一种把孩子交给你就感到特别放心的感觉。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下一步听从我们的指导和安排。如果没有很好的第一感觉,家长们会因不信任班主任而应付老师。
班主任最好根据家长们的知识层次水平考虑自己的穿衣打扮,给知识水平较高的家长一种彬彬有礼,是孩子们学习榜样的感觉;给普通人一种踏踏实实干工作,能够带好孩子的感觉。总之让家长们一见就信任你。
当然班主任跟家长们交流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学生来开展。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选择谈话的内容和方式,目的就是要使家长们产生你不同于其他的班主任老师更不同于以往班主任老师的感觉。
2、巧妙地阐明家教的重要性,艺术地给家长们指出问题。
家长都是成年人,所以提问题时要含蓄、微妙。如果以幽默的小故事的形式提出来,就会使家长们很愿意接受。因为一般的班主任老师的年龄比家长的年龄小。只有用特殊的方式才能使家长们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妨以成功的家教实例来激起家长们重视家教的激情,如: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宏将自己聋哑女儿培养成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生;以孩子就是一支最有实力并不断看涨的股票来引起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使家长们转移一部分精力来教育和管理孩子。这样就使家长们很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和主张。
给家长们提意见时说话的口气一定要婉转。如要让家长关注孩子的衣着打扮,不要穿奇装异服时,在很多家长面前要说我们学校提倡什么,而不要说我们禁止什么。首先要把家长拉到我们老师这边来,让家长们愿意协助我们,万万不能把家长推到我们的对立面,更不能像对待学生那样对待家长。做这些目的就是让家长们愿意接受班主任,并非常愿意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攻略:指导家长做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培养教育下的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对什么事物都充满了激情,这些有自信、成熟、理性、乐观向上,善于交往、经常在前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1、指导粗暴型家长改变方式,变控制为引导。
对于此粗暴型的家长的指导一定要单独进行,不能成批进行,因为很多谈话内容涉及到家长和学生的个人隐私以及面子问题。因此可以很婉转的提出问题,用因果推导方式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以列举孩子在得到管教之后的表现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要引导家长学会关爱孩子,学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家长形成有在孩子面前表达爱的意识。
不妨向这些家长推荐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论,使家长们树立信心,重新用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的精神来教育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受到表扬而不愿意接受批评。受到表扬的孩子会加倍努力争取更多的表扬和赏识;而受到批评的孩子更多的是产生逆反心理,越是不听从大人的说教。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过座谈、家长会、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们愿意接受赏识教育理论,并跟班主任老师一起进行赏识教育实验,逐步改变粗暴型家长的不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
2、指导父母加强对孩子的目标引导
根据溺爱型的父母一般不对孩子提具体的要求,也不对孩子做具体的限制的特点。单独跟家长们交流,在孩子的学习目标上达成一致,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指导家长们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多关注孩子的表现,一定能正确、及时而且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惩罚。一定帮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作为父母要自己首先做到。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换意见。
指导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和错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积极改正,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可能导致孩子错误的认识和扭曲的心理,不能正确区分是非曲直。
如果孩子取得成绩,家长们要大加赞赏,明确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愉快,使孩子们更愉悦,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去取得下一个成功。
3、指导家长如何让孩子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佩服自己的父母。孩子佩服谁就愿意跟谁学,就愿意听谁的。家长要让孩子佩服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孩子的佩服心理来自于家长的生活表现、工作表现,来自家长的言谈举止,来自家长的各种能力和成绩,来自亲友、同事、邻居对家长的肯定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年幼的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父母身上如果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的行为必须检点,必须严格自律。
其次要让孩子同意父母的教育观点及内容。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认真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教育内容是否合乎情理,孩子会不会认同,如果孩子提出问题,应该如何向他解释。经过思考的教育内容成熟,孩子也就愿意接受。
最后要让孩子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合适往往会引起代沟。家长不愿意孩子随心所欲的学习,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榜样,一定思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不能一生气什么都不管,只是一味的抱怨或训斥会使孩子心里不舒服,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有时会产生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就是不愿意改正错误。甚至明知故犯,跟家长故意作对。例如,周末孩子做完了作业,要求出去玩一会儿,一种是微笑着说:真乖,玩一会吧,但不要时间太长。孩子兴高采烈地玩去了;一种是很严肃地说:你就知道玩,做完作业不会再看看书!孩子听到肯定不高兴。以后再做作业,孩子就想:反正也不让出去玩,慢慢做算了,以后逐渐就形成了拖拖拉拉的习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始终感觉到父母跟自己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对立的,这样工作就好开展多了。其实孩子是否听话,关键还是在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