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意愿低迷,二孩政策遇冷怎么破 导读:全面两孩放开后,相比于生育一孩,生育两孩的产检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相同,但部分地区的生育津贴额度却有所减少。以下是由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二孩政策遇冷怎么破,欢迎参考阅读。
11个省份完成地方计生条例修改,均延长了产假
目前,全国各地已进入地方计划生育条例修改高峰期,“全面两孩”政策更成为近日密集召开的地方会议关注热点。截至28日,广东、湖北、天津、浙江、安徽等11个省份人大常委会已完成地方计生条例修改,明确“全面两孩”的具体实施政策。记者针对 “全面两孩”落地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了追踪。
生育意愿
两孩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各种压力令不少家庭举步不前
在“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的第二年,本该出现的出生人口增长却没有如约到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655万,甚至比上年还少32万。因此“全面两孩”实施后,各地实际生育水平能否达到预期,引发不少地方会议代表委员热议。
“国家卫计委分析去年出生人口减少的原因,认为是猪年生肖选择与育龄妇女数量减少所致。但我个人分析,近年来越来越低迷的生育意愿影响更明显。”浙江省人大代表汪恩峰说,过去孩子只求吃饱带大,现在还希望能养好成才,“各种压力让家庭对生育两孩更加犹豫,或者直接放弃。”
2019年,全国29个省、区、市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已有一个孩子的单独家庭,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比例约为60%。国家卫计委表示,“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后,2019年初再对同样人群做调查,只有39.6%的人希望生育两孩。
实际生育行为其实更会远低于生育意愿水平。山东威海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家庭中,70%明确表示愿意生育两孩,但实际申请量不足6%。
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学院教授张原震认为,从“单独两孩”的实施效果来看,“80后”年轻群体的生育意愿已显著降低。
产妇权益
11个省份明确产假相应延长
有地方两孩津贴减少,职场容易受阻
已完成地方计生条例修改的11个省份明确,女方产假在国家规定的98天基础性产假基础上,增加30天至60天。不少地区在修改后的计划生育条例中明确,增加的产假,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据介绍,生育保险包括产检生育医疗费用报销与生育津贴等组成部分。女性完成生育后,社保部门将根据其个人生育保险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来计算。比如产前每月工资为5000元,产假为128天,则总共可获得2.1万元左右的生育津贴。
记者采访发现,全面两孩放开后,相比于生育一孩,生育两孩的产检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相同,但部分地区的生育津贴额度却有所减少。
天津、武汉两地社保工作人员介绍,两孩计算生育津贴产假天数仍只能按98天计算,“两孩增加30天产假是计生部门的政策,社保部门尚未做出具体调整”。同样按每月缴费基数 5000元标准计算,两孩生育津贴要少5000元左右。
相较于生育补贴额度减少,职业女性关注的就业与晋升等方面的权利保障,在生育两孩中所受影响更大。一位浙江省政协委员说,他在调查中发现,有15%受访女性担心生育两孩会导致职位变动或影响职务升迁,生育加剧原本就存在的隐性就业歧视。
“到底是‘生’还是‘升’?”湖南省政协委员张琳说,生育是社会和家庭赋予女性的职责,因就业权利无法得到平等对待,很多女性正面临着比生第一胎更艰难的抉择。
生育政策
如果总和生育率下降明显
可能出台鼓励生育措施
从2019年实施“单独两孩”到启动“全面两孩”,中间间隔仅两年。因此,计划生育政策短期是否还会继续进行调整引人关注。
业内专家表示,判断生育数量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总和生育率1.8——即一对夫妇平均生育1.8个孩子,或将成为重要参考指标。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表示,1.8是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中根据基本国情确定的目标。
“‘全面两孩’放开后五年内总和生育率预计将有所提高,但此后将随着受教育程度与城市化水平提升等因素缓慢下降。”翟振武说,如果此后总和生育率下降明显,就可能随之调整计生政策,甚至出台鼓励生育措施。
多次参与国家人口政策咨询的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人口政策调整执行成效要有相当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十三五”期间对生育数量限制的政策调整可能性不大。
杠杆基金:风险测评不清 交易制度监管待完善
上一篇:政策桎梏凸显 O2O行业烧钱趋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