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井喷” 需强化政策导向 导读:从今年的金融工作大局看,十三五开局之年,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才是正道。所以,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和在信贷需求方面的引导作用,把握好信贷资金的投向,尽最大可能让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以下是由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银行信贷井喷 需强化政策导向,欢迎参考阅读。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很大、实体经济对信贷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刚刚过去的2019年1月却出现了银行信贷井喷 现象,这种现象不太正常,需要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1月银行信贷井喷警示管理层仍需强化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信贷政策是央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主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投向不断科学合理,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换言之,国家的产业政策通过鼓励、限制或禁止某些产业、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合理配置、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而信贷政策作为实现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主要着眼于解决信贷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从 2019年信贷政策执行情况来看,主动的宏观调控与货币信贷政策的预调微调,使得银行业的贷款投放相对审慎,信贷结构已有了显著优化。
根据日前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增信贷资金11.2万亿元、理财资金8.5万亿元、债券投资6.1万亿元、信托资金2.3万亿元,通过资产证券化、不良贷款处置盘活存量贷款1万多亿元,并将新增和盘活的存量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
支持中资银行完善境外布局,大力支持 走出去积极探索逆周期监管措施,将存贷比由监管指标改为监测指标;支持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和铁路发展基金;对棚户区改造软贷款收回再贷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困难企业出台一企一策指导意见,避免简单不恰当地压贷、抽贷、断贷。
截至2019年末,基础设施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同比分别增长9.4%、8.8%、58.8%。同时,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通过减费让利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1家全国性银行收费项目大幅减少。
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着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更加注重调整结构,为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另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央行分支机构以信贷资产质押方式向3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计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49.73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然而,新年伊始,却在2019年1月出现了严重信贷井喷现象。数据显示,仅上半月银行业就形成了1.7万亿元的信贷投放,而在去年1月,新增信贷为1.45万亿元,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最严峻的2019年1 月,新增信贷也不过1.65万亿。这种信贷投放规模的确是有些过大了。
在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实体经济对信贷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这么大的信贷投放不太正常,历史罕见。如果再不控制,全月很可能突破2万亿。同时,1月信贷井喷,还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紧张。1月20日,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最高成交价飙升至5%。
一位股份行同业金融部人士反映,收不到钱,提价之后,还是收不到钱。而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流动性紧张受外汇占款下降影响较大。据某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测算,新年以来,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加速贬值等因素影响,预计1月份外汇占款仍将大幅减少,且主要集中在中上旬。
而央行的职责,就是维持银行间市场适度流动性,以保持银行向实体放款的能力。不过,从1月份央行流动性管理所采取的政策工具看,虽然银行间市场存在流动性波动,但央行的降息、降准工具已经连续3个月缺席。在不降准的情况下,央行选择通过逆回购、SLO、SLF、MLF等流动性管理工具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将流动性管理与新型货币政策引导机制结合起来。
1月26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36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再创近3年最大单日投放。而自1月15 日开始至26日,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已经达19825亿元,接近两万亿。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流动性管理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场资金面明显好转。
但从今年的金融工作大局看,十三五开局之年,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才是正道。所以,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和在信贷需求方面的引导作用,把握好信贷资金的投向,尽最大可能让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第一,信贷政策要根据产业政策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适度调整,逐步完善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间的动态协调配合机制,更好地发挥综合调控作用。同时,信贷政策应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二,信贷政策要落到实处并富有效率,就必须将信贷政策与具体的金融产品紧密结合,将方向性的信贷政策与具体的数量性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结合起来,即推进信贷政策的产品化。
通过信贷政策产品化,既可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提高信贷政策实施效果,降低政策实施成本,促进信贷资源不断优化配置,还能尽可能地尊重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自身存在的盲目和失灵。
第三,要进一步做好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增强各金融机构对央行信贷政策的响应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是提高信贷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完善相关制度。尤其要加强对涉农信贷政策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的评估,让不同部门出台的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措施更好得到贯彻落实,并收到预期效果。同时,鉴于央行从2019年起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条件允许的话,可将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与MPA绑定,通过建立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机制,在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还能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涉农信贷投放比例,真正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缺乏制衡导致高校评教制度“走样”
上一篇:普惠政策须发力 小微提高生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