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延迟退休对养老金领取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工种来分开看待。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最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按照人社部的计划,2019年将出台延迟退休方案,而2022年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记者获悉,今年底,延迟退休初步方案将会出台,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参与方案讨论人士透露,第一批退休者延迟退休的期限或将在3至4个月之间。
2019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延迟退休不会一刀切
延迟退休的方案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最晚年底前,会向社会征求意见。一位参与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讨论人士向记者表示。
此前,人社部曾对外表示,2019年将出台延迟退休方案,而2022年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
对于目前讨论最多的热点,前述人士表示,对于不同职业的人,延迟退休不会一刀切。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5%,总数超过2亿,65岁以上的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0%。到2020年,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近19%,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近13%。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记者了解到,这项退休政策制定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50岁,而目前,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
因而,人社部牵头多部委进行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
记者采访全国总工会高层领导,就延迟退休一事,该人士表示,全总目前还没有就延迟退休一事进行过研讨,但是,全总正在进行调研。
而在延迟退休这一问题上,全总的话语权有多少,该人士同时表示,延迟退休一事,还是人社部在主导。
针对延迟退休一事,社会给予了巨大关注。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社部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制定延迟退休方案中,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不同人群对延迟退休的接纳程度不一样。
前述参与延迟退休方案讨论的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延迟退休方案一直纠结的就是这个老问题。
因而,方案将考虑不同职业性质,区别对待,不会一刀切。
人社部也曾表示,这项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会广泛听取各界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这个方案。
第一批或延迟3到4个月退休
对于延迟退休启动时期的方案设想,目前讨论是3到4个月。
人社部发言人李忠曾对外表示,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立足我国国情,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
李忠表示,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但是,由于退休金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导致社会对延迟退休的积极性并不高。
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改革司人士透露,我们去调研,有的地方特别是地市一级的人,出现了退休年龄54岁的现象。
因为很多人感觉到退休以后收入更有保障,按照国家政策,退休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而政策对在职的人激励不足,所以肯定不愿意工作。
该人士透露:我们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现在养老金的增长,这对在职人员也是一个刺激。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9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
延迟退休应对老龄化
对于延迟退休的原因,人口学家有众多思考。
发改委人士透露:劳动年龄人口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下降,劳动力的成本持续上升,对养老制度提出了挑战,有关这个方面已经做出预测,现在大数是3个人养一个,2025年的时候大数是2个人养一个,到2050年几乎是1.11人养一个人,所以人口的年龄结构对我们养老制度的影响非常明显。
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临近和未来劳动力总量的减少,延迟退休成为了必然之举。
除了劳动力总量和人均寿命延长这些因素,排在第三位的因素是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一位社保专家解释目前延迟退休的原因。
西班牙政府2019年与工会组织达成协议,决定把大多数人的法定退休年龄由65岁推迟至67岁,以削减财政赤字。
英国要求养老保险要交满39年,英国现在退休年龄在欧洲也比较高,67岁退休,而且到2020年还要提高到68岁。
2019年,法国提高退休年龄,曾经引发全国大罢工,抗议政府提高退休年龄,法国延迟退休的原因是为了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参与率。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
延迟退休政策实行必要性
国内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入,养老保险基金压力日益增大,延迟退休方案可谓是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之。政府需要面对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经济发展,因此对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并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要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和法定人群的全覆盖。
延迟退休政策的利弊分析
两会期间,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延迟退休的话题时表示,作为一项大的改革来讲,总的成果不能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否则大家都反对,改革没法推进。但是不否认在其中个别群体个别人的利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个是完全可能的。
在谈到延迟退休政策遭遇广泛的社会反对时,王晓初作了如下回应。
这里有个问题,现在有一种社会风气不是鼓励大家多劳动,而是不干活白拿钱,少劳动多拿钱。这样的情况下讨论延迟退休,那就会出现你尽量让我少干活,多拿点钱的观点。是不是存在的舆论就是正确的,我觉得未必。
客观的说,作为人社部的官员,王晓初对于政策的把握以及认识无疑是相对准确的。在延迟退休是否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问题上,他明确了自己的态度,个别群体个别人的利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完全可能。其实任何事关社会全体公民的改革,都会因为改革政策的统一性而使少数人遭受到一定的利益损害,这是改革所必须付出的正常代价,无可非议,而社会大众真正关心的是,一项社会改革政策出台之后,全体社会成员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政策对应框架,增加政策选择的多样性,改革框架的丰富性,往往能更好地消除一项政策推行的社会阻力。
就比如延迟退休的制度设计,目前已经明确采取弹性退休制度,即社会成员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工作意愿来选择几个年龄段,小步渐进,逐步延迟退休,这种政策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小步慢走,社会大众比较容易接受,一下子延退五年,很多人在心理上接受不了,尤其是一些从事车间繁重体力劳动的一线工人,好不容易盼到退休了,让他再干五年,肯定不情愿,但是如果设计成延退一年或两年,而且还有职业年金或者养老金待遇的增加,他就比较愿意接受,所以弹性退休制度,是当前比较人性化的政策设计。
还有就是要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制定灵活的延退政策。比如一些需要丰富经验积累的高技能岗位,一些越老越值钱的工作岗位,比如美院老师,中医行业的专家,大学教授等,还有省部级领导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因为需要一个人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更好的发挥岗位作用,并且在现在55活着60岁的时候,这些人大都还处在工作状态最好、工作经验和能力最活跃的态势,这个时候让他们退休,着实可惜,应该对一些具备高技能和丰富领导经验的岗位采取更加灵活的延退政策。
当然,对于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还是要尊重本人意见,如果想退,也不要把延退前后的养老金水平搞的差别太大,这样更容易引起人们对延退政策的不满。
灵活有弹性是延退政策顺利推进的根本,因为在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能力不足的现实面前,每个人都能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延退政策,但关键是政策的设计要有灵活性,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各地情况又复杂,人们诉求多样化,所以政策在设计层面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必不可少。
延迟退休方案年底出台
上一篇:最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出台了
下一篇:曝延迟退休方案拟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