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与解决问题相比,提出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能带来各种可能性和创新性,能启示人们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而解决问题只是一个实验技能而已。因此在科学中,应该多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培根也有这样的言论:“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爱因斯坦还有一句名言:“在科学历史上没有一个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问题!”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就是一个想象力异常丰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1900年举行,希尔伯特应邀参加并作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后来,这些问题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希尔伯特问题”的提出,对于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希尔伯特曾经这样说: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只要能有新的问题提出就代表了学科的发展,否则就代表着中止或者是灭亡。”另外,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和现代地理学的诞生离不开黑体辐射和以大陆漂移假说所提出的问题。另外还有很多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提出问题,如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诞生就是因为提出了“宇宙热寂”和“麦克斯韦妖”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楚辞是非常受重视的。主要的代表就是屈原。他在《离骚》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问天问地、问人情伦理、问世道沧桑、问四季变化世世但没有得到世人的回答。但这至少说明了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这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善于思考,努力提出新的问题。
其实,人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运用了质疑思维法。一般来说,善于运用这种方法的人一般都敢于挑战权威,对传统理论视而不见,也从来不会对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顶礼膜拜,而是善于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来得出新的结论。他们善于学习知识、努力思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出思路,最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初中毕业之后,由于对数学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善于学习,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努力找到求解的方法和错误之处,正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成功。
人们质疑某个问题并不是跟某个人过不去,而是善于提出新观点、新看法,找到并建立新的理论。人的创造性思维分为两个阶段:质疑和立论。质疑和立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正因为人们敢于质疑,才能有正确的理论;也正因为立论的出现,才会使原有的错误的理论消失殆尽,而产生新的理论。要想质疑思维有所提高,不妨试试下面的训练:
训练1:倒推型逆向思维法
倒推型逆向思维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而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这种类型的逆向思维首先要确定或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从目标倒过来往回想,直至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从最终目标出发倒回来进行逆向思维,就能获得前进的路线图。要获得“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要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也就是说,我们思考问题的起点可以从结果出发,反向推出可能得出这一结论的条件,如果最后推出的条件实际上就是问题所给的条件,那么这条路就可能是我们要找寻的解决该问题的途径。
有两个女孩子和她们的母亲要到一个小岛上去旅游,到小岛必须乘船,但是,船只有一只,而且是一只小艇,不能让母女三人同时开往小岛,它的载重量每次最多只能运载一个妇女或两个女孩。怎样才能让她们到达小岛呢?
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结果开始思考。我们设想,如果三个人已经全部到达小岛,最后来到岛上的人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两个小女孩最后到达小岛,另一种可能是母亲最后来到小岛。如果是后一种可能,那么,母亲到小岛所乘的小艇是谁带给她的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即母亲先到小岛,两个女孩后到小岛。
但是,如果母亲直接先到小岛,也有一个问题:她上岛,她所乘的小艇怎么再去接运两个女儿呢?她要上岛,要为她准备小艇,还要考虑有人把小艇运回,因此,两个小女孩要在岛上和海岸边起接应的作用,一个给她送小艇,一个要在她上岛后帮助她把小艇运回岸边。经过这样一些分析,我们再从结果回到起点,可以理出这样的思路:
(1)两个小女孩先乘小艇到小岛上;
(2)一个小女孩守在岛上,另一个驾了小艇回到海岸接母亲;
(3)回来的那个小女孩上岸,让母亲驾船到小岛;
(4)等母亲上岛后,小岛上的那个女孩再把船驾回海岸,接自己的姐妹。
(5)姐妹两人一起乘小艇到小岛。
这样三个人都到了小岛。
像解决上述问题这样,从结果出发,通过回溯推理,最后找到解决问题途径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考方法。伽利略就是用这种逆向推理的方法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的。
逆推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很形象地用走迷宫的问题来说明。即从出口倒着走,如果走到入口,就走出了迷宫。
我们在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尤其是代数公式或几何图形的证明时,往往也采用这一方法。通过分析要证明的结论,反推需要先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再以这个条件为结论,继续反推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直到推到所需的条件正好是题目中已知的条件为止。然后你再反过来顺着写出推理过程,注意你得检查一下,看看顺着推理的过程中有没有逻辑问题,如果没有,那么你就真正找到了该问题的解法。
训练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一个问题时,由于解决同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这道题难倒了不少人,大家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转换思维方向法是逆向思维方法中的一种,特点是富于变通性和灵活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探索者的思维能够机动灵活地转移到各种不同的方向。
阿那克西米尼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生于中亚的莱普沙克维思斯,与常人相比,他有着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在一次战争中,他随亚历山大讨伐波斯,由于他害怕在战争的过程中,家乡肯定会受到残酷战争的影响,于是决心前往拜见国王。当时,看到阿那克西米尼急匆匆地跑来,想必一定有要事。所以亚历山大没等阿那克西米尼开口,就说:“你找我也没用,你的请求我是不可能同意的。”听国王这么说,阿那克西米尼说:“陛下,我请求你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结果,国王真的答应他的请求。在这件事情中,逆向思维得到了阿那克西米尼的充分运用,正因为使用逆向思维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都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时他就是采用了运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由于当时爬到缸中救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换了另一种方法,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你有一面小镜子,可是镜子的支架坏了,怎样也在桌面上立不住,这个镜子在梳妆桌上躺了近半年。有一天,你却忽然发现它立在了桌子上面,原来不知道是谁把镜子转了90度角,利用支架与镜面的角度把镜子立在了桌面上。可见,你原来的思路已经僵化了,而另一种思维模式却很容易地就把问题解决了。
培根也有这样的言论:“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爱因斯坦还有一句名言:“在科学历史上没有一个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问题!”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就是一个想象力异常丰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1900年举行,希尔伯特应邀参加并作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后来,这些问题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希尔伯特问题”的提出,对于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希尔伯特曾经这样说: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只要能有新的问题提出就代表了学科的发展,否则就代表着中止或者是灭亡。”另外,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和现代地理学的诞生离不开黑体辐射和以大陆漂移假说所提出的问题。另外还有很多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提出问题,如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诞生就是因为提出了“宇宙热寂”和“麦克斯韦妖”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楚辞是非常受重视的。主要的代表就是屈原。他在《离骚》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问天问地、问人情伦理、问世道沧桑、问四季变化世世但没有得到世人的回答。但这至少说明了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这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善于思考,努力提出新的问题。
其实,人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运用了质疑思维法。一般来说,善于运用这种方法的人一般都敢于挑战权威,对传统理论视而不见,也从来不会对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顶礼膜拜,而是善于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来得出新的结论。他们善于学习知识、努力思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出思路,最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初中毕业之后,由于对数学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善于学习,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努力找到求解的方法和错误之处,正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成功。
人们质疑某个问题并不是跟某个人过不去,而是善于提出新观点、新看法,找到并建立新的理论。人的创造性思维分为两个阶段:质疑和立论。质疑和立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正因为人们敢于质疑,才能有正确的理论;也正因为立论的出现,才会使原有的错误的理论消失殆尽,而产生新的理论。要想质疑思维有所提高,不妨试试下面的训练:
训练1:倒推型逆向思维法
倒推型逆向思维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而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这种类型的逆向思维首先要确定或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从目标倒过来往回想,直至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从最终目标出发倒回来进行逆向思维,就能获得前进的路线图。要获得“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要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也就是说,我们思考问题的起点可以从结果出发,反向推出可能得出这一结论的条件,如果最后推出的条件实际上就是问题所给的条件,那么这条路就可能是我们要找寻的解决该问题的途径。
有两个女孩子和她们的母亲要到一个小岛上去旅游,到小岛必须乘船,但是,船只有一只,而且是一只小艇,不能让母女三人同时开往小岛,它的载重量每次最多只能运载一个妇女或两个女孩。怎样才能让她们到达小岛呢?
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结果开始思考。我们设想,如果三个人已经全部到达小岛,最后来到岛上的人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两个小女孩最后到达小岛,另一种可能是母亲最后来到小岛。如果是后一种可能,那么,母亲到小岛所乘的小艇是谁带给她的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即母亲先到小岛,两个女孩后到小岛。
但是,如果母亲直接先到小岛,也有一个问题:她上岛,她所乘的小艇怎么再去接运两个女儿呢?她要上岛,要为她准备小艇,还要考虑有人把小艇运回,因此,两个小女孩要在岛上和海岸边起接应的作用,一个给她送小艇,一个要在她上岛后帮助她把小艇运回岸边。经过这样一些分析,我们再从结果回到起点,可以理出这样的思路:
(1)两个小女孩先乘小艇到小岛上;
(2)一个小女孩守在岛上,另一个驾了小艇回到海岸接母亲;
(3)回来的那个小女孩上岸,让母亲驾船到小岛;
(4)等母亲上岛后,小岛上的那个女孩再把船驾回海岸,接自己的姐妹。
(5)姐妹两人一起乘小艇到小岛。
这样三个人都到了小岛。
像解决上述问题这样,从结果出发,通过回溯推理,最后找到解决问题途径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考方法。伽利略就是用这种逆向推理的方法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的。
逆推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很形象地用走迷宫的问题来说明。即从出口倒着走,如果走到入口,就走出了迷宫。
我们在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尤其是代数公式或几何图形的证明时,往往也采用这一方法。通过分析要证明的结论,反推需要先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再以这个条件为结论,继续反推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直到推到所需的条件正好是题目中已知的条件为止。然后你再反过来顺着写出推理过程,注意你得检查一下,看看顺着推理的过程中有没有逻辑问题,如果没有,那么你就真正找到了该问题的解法。
训练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一个问题时,由于解决同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这道题难倒了不少人,大家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转换思维方向法是逆向思维方法中的一种,特点是富于变通性和灵活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探索者的思维能够机动灵活地转移到各种不同的方向。
阿那克西米尼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生于中亚的莱普沙克维思斯,与常人相比,他有着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在一次战争中,他随亚历山大讨伐波斯,由于他害怕在战争的过程中,家乡肯定会受到残酷战争的影响,于是决心前往拜见国王。当时,看到阿那克西米尼急匆匆地跑来,想必一定有要事。所以亚历山大没等阿那克西米尼开口,就说:“你找我也没用,你的请求我是不可能同意的。”听国王这么说,阿那克西米尼说:“陛下,我请求你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结果,国王真的答应他的请求。在这件事情中,逆向思维得到了阿那克西米尼的充分运用,正因为使用逆向思维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都了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时他就是采用了运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由于当时爬到缸中救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换了另一种方法,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你有一面小镜子,可是镜子的支架坏了,怎样也在桌面上立不住,这个镜子在梳妆桌上躺了近半年。有一天,你却忽然发现它立在了桌子上面,原来不知道是谁把镜子转了90度角,利用支架与镜面的角度把镜子立在了桌面上。可见,你原来的思路已经僵化了,而另一种思维模式却很容易地就把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