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法系源于夏、商、西周三代,尤以西周为甚,这一时期是中国奴隶制法比较发达时期。由于先秦法制史料的匮乏、零散和古籍鉴别工作的艰巨,国内外尚无此方面的系统专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1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节课,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第一节课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殊性,并逐渐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本课在初一上学期中曾简单介绍过分封制,因而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着一些基础性的了解,所以教学时对基本史实不需讲解过多,重点还是在制度的内容上。 本课的课表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⒈知道西周政权的建立。
⒉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⒊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㈡能力目标
⒈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用图形表示宗法制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⒉通过分析史料,是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自己归纳总结。 ㈢情感价值目标
1.明白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知识重难点
重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图示法、提问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
五、教学资源 教材、网络媒体
六、课型 复合课
七、课时 1-2课时
八、教学设计 ㈠导入新课 《三字经》: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首三字经表现了夏、商、西周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㈡讲授新课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⑴启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⑵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世袭,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⑶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 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①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
占卜。那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敬自然鬼神,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统治者利用天的意志欺骗人们,这样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②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的内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我们知道商纣王成天歌舞宴乐、成谜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残杀人民,从而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开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㈠ 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1) 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或实行分封制度? 武王、周公旦。
(2) 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 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 主要是同姓子弟。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明白了周初分封制是因周武王为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而建立,其分封的诸侯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那分封制包含哪些内容和特点呢?请同学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以临近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归纳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 ⑴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⑵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⑶被分封的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生:
特点:分封制的执行一般是天子分封诸侯,然后诸侯在分封卿大夫。再由卿大夫分封士,由高到低,严格的层层分封,所以他的特点就是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㈡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瓦解
原因: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内容 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②大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大小宗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他妻室所生为庶子。
⒍原则: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释义:有嫡立嫡,立嫡立长。若正妻无子,则依据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继承人,而不是依据年纪大小。
提问:⑴如果一母生三子,两个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妾,老三出生时母亲为妻,那么谁有继承的资格。有妻的儿子在,妾的儿子就不能继承,即使母亲是同一人。 ⑵周天子把王位传给了嫡长子,那么其他诸子怎么办? 其他嫡子和庶子分封地方为诸侯。 ⑶诸侯的爵位谁来继承 诸侯的嫡长子
⑷那么诸侯其余诸子呢 被分封为卿大夫。
⑸卿大夫死后权力和财产谁来继承 嫡长子。
⑹其余诸子呢 被分封为士。
7、大小宗关系: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但是周人施行同姓不婚,姬姓的贵族只能取异姓的老婆,异姓贵族也多娶姬姓贵族的女子,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团结了起来,整个国家如同庞大的家族,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
提问:大小宗是绝对的吗?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士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8、影响
初期,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从长久看,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联系
学习了宗法制,请同学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⒐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请同学们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史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相辅相成:分封制和宗法制共同作用实现了西周的繁荣鼎盛 小组合作:用图形表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九、课堂小结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请同学们思考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基本的国家管理制度,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武王周王的分封,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内容。
2)能力提高:理解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度并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直接影响;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运用历史唯物观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辨证方法,客观的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宗法制
【教学法】
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材料一:很多同学都听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禹治水。传说禹改变了其父亲阻塞的办法而改用疏导的办法,加上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成功以后禹的个人威信大大增加,
其权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为迟到而被杀。可见,禹已经不是部落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材料二: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个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同学们,阅读这两则材料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了解材料背后隐藏的制度原因吗?下面进入本课的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教师解释“约”:夏朝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无法准确的推导出哪一年,所以只能用“约”。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禹死后,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把王位传于舜的儿子伯益,但却在暗中增加自己儿子启的实力,最终启得到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商朝的王位世袭并不固定于一种形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对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教师可用蒋介石与蒋经国、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事例来解释这一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
2.夏商官制
商朝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教师带领学生看《戴冕冠的夏禹》和《殷墟出土的牛骨》两幅图。在第一幅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禹头上戴的叫做“冕”,是古代帝王的专用礼帽;手中拿的是“圭”,是古代帝王举办活动所持的玉器,从而向学生说明,此时的禹已经不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是一位帝王。观看第二幅图并结合图右的注释,向学生说明夏商的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教师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右面的问题: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阅读完后教师提问1-2个学生让其尝试总结,然后教师加以整理归纳:相是商代中央的最高官吏,他参与改定政治制度,主持政务,辅佐甚至废弃商王。
【教师过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牧野之战,商军倒戈,
周军大获全胜,纣王逃回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周朝地域广袤,据说有1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上千万。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当时没有电报、传真,更没有电视电话会议,甚至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条政令从镐京传达到边疆可能要几年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周王该怎样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呢?请同学们预习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并找出分封的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等知识点。
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① 定义:封邦建国
教师解释“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之处:“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才引入的,在古代,“封建”一词指的就是封邦建国。
②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王后代
周武王在周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有40国,占绝大多数。对于分封对象的分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分封示意图》来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把各国归类;教师可让3个同学来分别归纳哪些是王族,哪些是功臣,哪些是先王后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③ 内容: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被分封诸侯国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就是诸侯国得到了土地和人民;义务有四点,不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朝觐述职做扩展:向学生发问“如果诸侯不来朝觐述职,周天子该怎么办?”教师补充:如果诸侯一不朝,削其爵,就是周天子把诸侯的爵位降低或者削掉;二不朝,夺其地,就是削减甚至剥夺封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就是周天子派兵来打他。
④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⑤ 作用:积极: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形成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延绵数百年强国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造成割据势力
对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可以引用典型事例来说明: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天子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也不履行各项义务。至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在位时,郑庄公不去朝觐,桓王觉得颜面尽失,大为恼怒,于是带领陈、蔡、虢、卫四国军队前
去讨伐郑公,郑国部队力克四国联军,周桓王战败。最为可耻的是周桓王自己也被郑国将领射伤了肩膀。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分封制,我们再来学习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在学习宗法制之前,请同学们做一回法官,为周代的这个家庭处理爵位和遗产纠纷:在周代有一位官员,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位小妾,小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此后他的妻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官员十分高兴。很不幸,此时这位官员殉职了,请问,该由谁继承他的爵位和遗产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才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该由谁继承遗产从而引入本目内容。
2.宗法制
①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教师补充: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对于宗法制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一遍,然后教师结合书本示意图加以讲解。 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④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互为表里关系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后呢,是不是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呀。对了,西周的统治者们也是这样想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统治者还推行礼乐制度。请同学们看一下《学思之窗》预习礼乐制度。
3.礼乐制度
①定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一定的音乐。 ②作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对这块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礼乐制度的资料,包括礼乐制度具体有哪些制度,以增强学生搜集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2.宗法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
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 ;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教学预反思】
1.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图片、历史资料引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
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每目之间的过渡应该更加顺畅自然。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逐层设计问题,层层推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可以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夏朝的延伸知识,让学
生体会到研究无止境、历史无定论。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
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能”。 设问: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继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提供两段材料给学生,可比较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级社会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为例说明。在中央,最高统治者为王,设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在地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这里可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国的文王被赐封为西伯侯为例讲述,学生更易理解。)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西周控制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设置:对于如此庞大的王朝,作为周王,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 1分封的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巩固统治)
情境设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结合《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说明分封的对象,能认识到分封的主体是同姓分封,同时可结合地图说说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举实例说明,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
3分封制的影响
设问:当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后,他们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用此设问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分封制带来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认识分封制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设问: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室贵族?
同姓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关系最亲。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而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1宗法制的含义
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大的特点)。
3影响: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早期国家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用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禄制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本课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4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2、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学时) 第一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教学要点: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体系
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教学要点: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时间、对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③分封制的历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教学要点:①西周宗法制实行的目的;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则;③宗法制的主要内容;④宗法制的作用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问题设计:①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②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和原来的部落联盟有何区别? ③国家产生早期,人们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呢?
1.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物。
王位世袭制,是把“王位”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顾名思义,就是王位由父系家族成员继承,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其实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最初形成的氏族就是一种血缘组织。而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王位世袭制是从夏朝开始实行,不过夏、商两代与后来的西周不同,还没有完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嫡长子继承和“兄终弟及”并行。 王位继承制的确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公天下”终于变成了“家天下”。
①阅读课前提示,得出尧、舜、禹禅让制的特点。
②创设情境:通过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启发学生得出:通过治水过程中对人民的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长并开始具备雏形。
③结合“戴冠冕的夏禹”图片,说明: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通过禹传位给儿子启,启发学生得出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
④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通过“学思之窗”和甲骨卜辞图片,引导学生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到底设置了哪些职官?
职官是建立国家的必要条件,凡建国家者,必有职官。夏王朝建立国家后,也同时建立了与之相应的政权机构,官制是国家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史记·夏本纪》曰:夏“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因此禹、启又分别称为夏后禹、夏后启。夏朝国家政权初创,故官制也比较简单,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夏王朝时,军事和民事还没有分开,《尚书》中所说的“六事之人” 指的是六个掌管军事的长官,这些长官当既管军事又管民事。当然,夏王朝建立之后,也随之出现了维护国家统治的暴力机构和手段,如刑罚、监狱和军队等。
但是到了商朝,中央官制就开始完善了。首先,殷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商王。内服,就是在王朝服务的官职,是商王朝廷的各部长官,即“百僚庶尹”,夏商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王,身边辅佐自己的重臣往往被赐予“相”“尹”“保”等官名,是当时最高的政务官。下面的官员可大致分为事务官(如臣、尹等)、武官(师)和史官(如卜、册、史等)三类;外服,就是殷商王畿外服役的职官,主要是侯、甸、男、卫、邦伯,这些外服官职多是指臣服于殷商王朝的部族方国首领,他们承担向殷商王朝贡纳、捍卫的义务,商王并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如周方国的首领文王就曾被商纣王册封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赐予其征伐的权力。
简单介绍夏商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第一是夏朝的公共权力,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第二是商代的内外服制度,并由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描述他们已经认识了的内外服制度。
(世袭等级制、把王权赋予神秘色彩) “这样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弊端?”,总结:商代的政治制度容易导致方国的势力加大,形成于中央抗衡的局面。这就回答了导入时的问题之一。
最后教师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其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结合图片和补充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来掌握分封制。 ① 让学生简单回顾商灭周立、周公摄政的史实,提出问题:西周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 出示诸侯争夺王位的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为西周政权的稳定,非建立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不可。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西周,在西周初期还是实行内外服制度,但是为了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统治,防止地方势力强大,巩固政权,周公大举实行分封。
②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教师补充:首先对分封的概念进行解释:分封制又称为分封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周王把过渡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诸侯国分封对象的情况。得出:对象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补充材料:《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强调周初分封的多是同姓子弟。
③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拱守在周王室周围;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实行再分封,逐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系统。
可引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关系。
⑤问题设计:通过上述分封制的实施,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分封制对于巩固西周统治、维护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补充归纳:一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二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三通过对诸侯分封土地并给予一定权力,暂时地满足了西周贵族的要求,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和作用。
①问题设计:西周在分封的同时为什么又实行宗法制?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提是宗法制,而宗法制则起到了完善和巩固分封制的作用。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原则,也就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因为在商朝,其王位继承制起初以兄终弟及为原则,但是仲丁以后,据《史记·殷本纪》载,在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呷、祖丁、南庚以至阳甲之间,一直闹着“(诸)弟子或争相代立”,形成了“九世之乱”。由于当时王位不能按照规定秩序继承,因而也就造成了王室内乱,削弱了商王国的统治力量,出现了“诸侯莫朝”的政治局面。因此,为了防止此类混乱局面在现,很有必要规定宗主权位的继承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就很好地解决了权力纷争的问题。
首先就宗法制而言,它保证了嫡长子的继承权和无比尊贵的地位,当然也保证了周天子无比尊贵的王位和权力。宗法制度与继统制度相辅相成,是巩固周代王权最有力的工具。宗法制度下,周天子既是天下共主、高高在上的国王;又是天下的大宗的宗子,尊贵的宗族长。周天子的王权大大巩固和提高。而且,宗法制作为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或权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相支持、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②展示《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简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点。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讲解图后,进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_ 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_ 构成了以血缘亲疏来维系的等级制度。
_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③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宗法制的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和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等级制度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工具。
4.小结:回顾从世袭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变,制度的进化是适应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前后相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5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行政机构
枢密院 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行政机构
枢密院 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历史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上一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法》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