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橘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 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 “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3
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 ,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4
教材简析: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刘少奇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刘少奇的优秀品质。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刘少奇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而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刘少奇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在学习第1小节时,通过对刘少奇的生平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习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由此,来理解刘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习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刘少奇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刘少奇优秀品质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2、4段,知道刘少奇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jú
1、出示词语:橘子。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分橘子?把橘子分给谁?怎么分?……)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分给谁?
shào
出示:刘少奇。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刘少奇照片,简介刘少奇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刘少奇的年龄,刘少奇读书的地方。原来孩子们不是到学校读书,而是到老师家里去读书的。)
2、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指名回答。
3、朱老师是怎么评价刘少奇的?从课文的哪一节看出来?(第4小节)
出示: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2段。
1、朱老师夸奖刘少奇是个好孩子,那刘少奇好在哪里呢?我们来学学课文的第2小节。
自由读该段,同桌讨论,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从哪里看出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3、看看橘子生长的地方(朱老师的房前)橘子就长在朱老师的房前,刘少奇却从来不摘。是橘子不可爱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出橘子是很可爱的?(讨论,交流)
(1)黄澄澄。这是橘子的颜色。(看图,黄澄澄的橘子)这黄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时间是--秋天。看图体会橘子的可爱。
(2)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为什么说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看图,挂满橘子的橘子树)体会"像一盏盏小灯笼",并理解"挂在枝头"。
(3)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出橘子是可爱的,用句子中的词说,就是--真惹人爱。
这么可爱的橘子,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谁能换种说法?句式练习:
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4、橘子这么惹人爱,刘少奇却从来没摘过一个,是他不爱吃橘子吗?那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5、学到这里,你知道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了吗?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说说。
谁能把朱老师的话说得具体些?
出示: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注意语气)
六、复习巩固。
1、因为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朱老师要夸奖他。可是朱老师夸奖他还有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2、读读这几小节中出现过的生字,说说怎么记。
重点:惹:上中下结构,下面是"心"。生在作业 本上写一个,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完成课后第3 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朱老师的()有棵橘子树。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在枝头,像一盏盏(),真()爱。
填写,校对。
板书设计 :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5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分”。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要求:(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地词语。
(2)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3)教师巡回指导,了解读的情况,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检查自学。
(1)课文讲了谁分橘子?分给谁?
(2)简介刘少奇的生平(刘少奇爷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发全国人民的尊敬,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个好孩子。)
(3)教师出示卡片,读读词语,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读书枝头灯笼惹人爱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读熟课文。
3、读熟课文,再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当场解决的,让学生自学解决,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细读课文时解决。)
三、写字指导。
1、借助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学生细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自己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读、灯、惹”其余生字,指导学生自己看田字格,照样子学写。(完成课堂作业 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抽读生字词,并用“灯、屋”口头扩词。
2、学生做课后练习2。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1自然段,读后做练习。
(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刘少奇在()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刘少奇()
2、朱老师是怎么夸刘少奇的,齐读第4自然段。
(1)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刘少奇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2、3两个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二)学习2、3两个自然段。
1、交流、讨论同学们划出的词句。体会刘少奇小时候的好品质。
(1)出示句子:刘少奇从来没有摘过一个橘子。
a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b 是橘子长得不可爱吗?(引导学生读第2句话,读后口头填空课后第3题)
出示投影变换句式练习: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c 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d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刘少奇是一个懂规矩,守纪律,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2)出示句子:朱老师奖给刘少奇三个大橘子,他没有自己一个人吃。
a 刘少奇是怎样把橘子分给同学吃的?
b 三个大橘子,朱老师是奖给刘少奇一个人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c 刘少奇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刘少奇是一个爱同学,有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3段。
三、总结全文。
1、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呢?(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用不同的句式说。)
2、出示句式:朱老师高兴地说:“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四、作业
课堂作业 3、5两题。
《花钟》教学设计赵国敬
上一篇:《分橘子》教学设计及课件
下一篇:《飞吧海鸥》重点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