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位置》教学主要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在此基础上认识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认位置》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认位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
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评: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1 “想想做做”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 B C),请小朋友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
说明:说B在右边是相对于A来说的,即B在A的右边;说B在左边,是相对于C来说的,即B在C的左边。因此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评: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
一个物体而说的。所以在描述某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它在谁的左边(右边);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应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慢慢读题,学生跟着操作,摆好后同桌学生相互检查,帮助摆错位置的同学纠正。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即它在谁的左边,它在谁的右边,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位同学或某一个物体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评: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位描述物体位置。由于学生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说法、摆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对不同的说法、摆法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若学生有疑问应及时组织讨论予以解答,通过说说教室里某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与其他小朋友同向),2号站他的左边,3号站1号的右边,4号站3号的后面,5号站2号的前面,6号站3号的右边,7号站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
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举右手,用右手摸你的鼻子;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用左手摸你的左耳等。
[评: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巩固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一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评:在图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就此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评]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开始认识左与右,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 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并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认位置》教学设计3
确定位置
(上下、前后)
教学要求:
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 讨论交流。
(1)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 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 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 总结评价。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1 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 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
《认位置》教学设计4
一、教材 分析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新教材新增设的关于空间概念发展的教学,是符合学生日常生活需要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位置感的的形成、观察力的培养以及对小学中、高年级表格的后续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
以前学习的相关知识 本课知识点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第一课时掌握用数组表示平面中位置的基本方法 …… 描述具体位置 感受位置描述方法 体验坐标思想 感受空间观念 …… 仔细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可以将教材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材首先给出教室中学生座位排列情况,目的是为了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描述在教室中自己座位的位置,以一列为一组描述‘谁是(?)组第(?)个’,形成一个初步的位置概念。
第二层次: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呈现学生生活情境,如电影院、走方格游戏等。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合作交流体会位置的描述方法。
第三层次:通过对位置的描述,以及对位置的描述方法的体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二 、 学情 分析 学生是 7-8 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完位置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所学方位以及行列确定、描述具体位置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会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位置感知能力以及小学后续表格、坐标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 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所学方位以及行、列确定找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完整清楚的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物体位置的确定。
五、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问答法 学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六 、教具准备 座位号、空白课程表、第 8 页第 4 题和第 5 题的图片、第 9 页第 7 题图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以“列” “排”为单位,在“说” “看”中感受位置;在“动” “静”中找位置,并学会找位置的方法。
数学思考 能够从“组”的概念抽象出“列” “排”,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归纳方法,体会分组的思想。
问题解决 在找位置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能归纳、总结在找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概括出找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 感受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用本节课的知识找电影院、报告厅等的座位,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会“位置”在生活中运用的妙处, 相互支持相互支持 有机统一有机统一
七 、教学思路 八 、教学 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联系身边物,畅言温故联系身边物,畅言温故 【导入】我们认识了哪些方位?结合我们身边的事物用方位词说一句话。
【导入】说反话,做反动作。示范:(师)我说前(生)我说后。
【导入】谁能像我这样提要求? 【导入】大家方位掌握的真不错!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与方位有关的知识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边说边做 多个学生提要求,其他同学配合 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既生动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做好与本课时的有机衔接。
源于源于生活生活中,自主探究中,自主探究 1 1、 、 分组 以“列”为单位,将学生分组。
【提问】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你们是第几组?你们呢? 2 2 、在“说”“看”中感知位置 【引导】昨天我向一位同学借了一只铅笔,他在第三组,猜猜他是谁? 【追问】除了知道他的位置是第三组以外,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 【追问】那么谁能把老师借铅笔的同学的位置表达完整呢? 【提问】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看看同学们知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3 3 、在“动”中找位置 【组织】请在卡片上写上你的座位位置。(教师收齐) 【组织】教师随机将位置卡片分发给学生,先看,音乐响起就做到座位上。
(随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教室宽敞则每人一张位置卡,如果人数多教室小,可以给几个同学分批进行) 【提问】说说你现在的位置。你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 学生明确自己在第几组 ( 板书:除了组我们 还 应 知 道 什么? ) 学生猜想,答案各异,从而质疑。让学生发现除了第三组还应知道是第几个,才能猜出是谁。
找几个同学试着说并让同学们纠正 ( 板书:还要找到哪一个? ) 小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多位同学发言 充分利用教室里现有的座位排列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选择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
让学生在“动”与“静”中找位置,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熟练,深刻的理解、感受如何找到位置,在头脑中感受“排”“列”,学生找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方法的感知。
【组织】同位相互瞧一眼,看看谁找对位置啦,举手展示。(课后奖励一只小红旗)找错的同学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再找一次(只要改对,下课同样奖励一只小红旗) 4 4 、在“静”中找位置 【组织】出示课件图片 【引导】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二排第一个猜猜是什么? 【引导】评价一下他提问的怎么样? 【追问】我们怎么说出这些小动物的位置的? 全体同学参与,相互帮助学习,帮助找错的同学把自己的位置卡对应的位置找到。
师生互动 学生纷纷说出是什么。
师生共评价 学生小结:先说第几排,再说第几个。
(板书:先找 ()排 , 再找 ()个 ) 众多学生反馈找新位置的信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面反馈,及时纠正。(让学生帮助找错的同学找的正确的位置,并说说错在哪里?你又是怎么找的?)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的方法。
在“静”中找位置其实就是对先前,学生具体操作并在头脑中内化的寻找位置的过程,转化为应用。并找出应用的方法。
联系生活,活学活用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引入】大部分同学都上过电影院看电影,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电影院和位置的关系。
出示课件:电影院座椅排位图 【组织】观察下图说说你的发现。(有指引性的引导学生看) 【引导】试着说说坐着的小朋友的位置 个别同学回答 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第几组第几个的概念,转化为,第几排第几号运用与生活,让学生体会概括的思想方法。
【引导】想一想他后边的座位和前边的座位是几号?你发现了什么? 【设问】在图中任选一个小朋友帮他找到他电影票上的位置吧。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设问】如果你是电影院座位的设计师,你觉得这么设计合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同学说出发现前后座位号一样(先独立思考,再个别说) 学生回答 多位学生谈想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方法,先看排,再找单双号 (板书:先找()排,再找()号 ) 这里运用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情境中,自然地将“组”转化为“排”,使学生们初步体验平面坐标的思想。
让学生畅所欲言,加强师生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能力。
服务与生活服务与生活,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设问】今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总结) 【引导】那你愿意用这些本领为大家服务吗?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班级的课表该换了,课后大家可以以小组形式重新为我们班级制作一个课表好不好? (留作业) 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体会谈感受。并给予指导。
师生共同回顾,感受数学应用的奇妙,以及为我们生活所创造的便利。
七、作业布置、课外拓展 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班级制定一个课程表。
八、板书设计 位置 多媒体课件 只有组,能找到位置吗? 关键是还要找到“哪一个” 找位置的方法:
先找()组,再找()个 找电影院座位的方法:
先找()排,再找()号
开始 教学流程图 情境创设 激趣导入 -导入的同时复习旧知加强与新知的联系 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探索自己的位置 练习:说出自己、朋友、同座的位置 在“动”中找位置 讨论、分析描述位置的方法 学生分析讨论小结 教师引导 学生综合练习 教师指导 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结束 感知“位置“的概念 感受描述位置的方法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
《认位置》教学设计5
上《认位置》这一节课时,我先通过游戏导入: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伸,再摸后脑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孩子认识自己的上下,前后,并通过提问:刚刚回答的时候是举哪只手,引出右手,通过了解右手的功能,加深对右手的认识,然后引出左手,再通过找身体上其他的好朋友(右脚和左脚,右耳和左耳,右眼和左眼),进一步认识左和右,然后通过游戏二: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握右耳,右手握左耳,在加深学生对左和右的认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图,弄清图片的意思,让学生判断练习本和课本,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并让学生看图再说一说。接着讲解想想做做。
我教两个班,两节课是紧接着的,对于自己来说,明显感觉后上的那节课相对比较顺,这一点不仅仅限于《认位置》这节课,我想这个是我接下来要思考的:能不能把前面的那节课上的和后面那节课一样比较顺,能不能在给孩子上课之前,自己就把课理顺弄清。不然,总感觉先上那个班的孩子比较吃亏。当然,在先上的那个班,会出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在课前是想不到的,那样也是很好的,也可以有机会给后上的班新的引导,新的启发,我想这也是同一节课上两次的好处。
在《认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先上的那个班,发现了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分清上下,前后,但是,要分清左右,对于一部分同学很困难,甚至有的孩子还没有学,就已经对自己有左右不分这样的观念,这对他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后上的那个班级,我只能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来解释,以及添加一些技巧的动作示范。比如说,在解释左右手的时候,说明右手是我们的好帮手,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举手,写字,画画,吃饭等等),是勤快的手,而相对于它,左手就是很懒的。在判断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时,先帮助学生找到“参照点”,当然不说明参照点这三个字,然后以参照点为中心,让学生说谁在谁(参照点)的哪边,先伸出手,是左边就伸左手,是右边就伸右手,伸出了手之后,再让学生根据伸出的是哪一只手,来判断左边还是右边。
本节课,本来打算上课时的,后来还是觉得来不及,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上了两课时。而且,我在上这两个班的课时,都没有做到让学生很好的用:谁在谁的哪边的句型来表达。这让我希望能在有第三次上这节课的机会,可是这一节课毕竟已经过去了。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一篇:小学《认位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