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3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在开头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问和学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一样重要。)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相辅相成”?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勤”就是勤奋,“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自由读课文思考,交流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谁了解哥白尼。学生介绍
3、教师简介:
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4、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为什么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呢?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小哥白尼都问了些什么呢?齐读。 这些问题都是和生活有关,我们习以为常、不去思考的问题,可谓是——稀奇古怪。“稀奇古怪”?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引读第二节最后一句。 “不懈探求”?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这句是比喻句,把“问”比作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和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5、正是因为哥白尼喜欢问,敢于问,勤于问,他才能够发现科学的无穷奥秘,他才会不懈探求,最终获得成功!其实不仅仅是哥白尼他从小好问,还有许多名人小时侯也很好问。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
(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1) 朗读
(2)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我们有了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但不光要靠别人,还要靠什么?读读第4小节,
2、沈括小时侯遇到了什么问题?
结合理解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那么,沈括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1)、问妈妈。指导朗读,体会“兴许”。
2)、问了妈妈就到此为止了吗?指读。沈括是怎么解开疑团的?
“发现”一词说明什么?
4、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5、小结:(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记住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
五、学习第5自然段
师:是啊,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为什么,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1、齐读第5小节。
2、指名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指导理解:两只翅膀等
六、总结拓展: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板书 学 与 问
勤学 + 好问 + 观察思考 = 学习的主人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 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 (指名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
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4,指导朗读.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 (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7,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自由读第四段,完成练习.
出示练习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2,交流上述问题.
过渡 :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又该怎么做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 ——(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朗读
理解:什么叫"能者" (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5,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请你写一段话来说服他.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3
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学与问》教学设计
作者及工作单位
五指山市毛阳中心学校 黄海萍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指导朗读。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朗读
②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榜样。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习。
2、练习
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时期的沈括是个(),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板书
勤学好问
23、学与问能者为师
观察思考
《一千张糖纸》教学设计
上一篇:《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
下一篇:《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