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通过这两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品悟文字的韵味,尝到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同学们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一起来看看名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希望大家喜欢。

  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师: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儿来?

  生:清华大学。(笑)

  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师:今天的课上,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

  他叫史铁生。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他把上帝招她回去作为安慰。

  生: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师板书:苦)

  师: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课前发给同学们的--

  生:《秋天的怀念》。

  师: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我看到,同学们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刚才拿到课文就迅速地阅读起来。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读书到了哪一个台阶。

  (课件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1:我觉得我到了“有感情”。

  师:好哇,想坐下可不行。(对着同学们说)他说他读到了“有感情”,咱就听听,

  他怎么个“有感情”。听人家读要听音儿,等一会儿我们可要对他进行一番评价的啊!(对着该同学)好,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

  生1读:“邻居们……”(略)

  师:想让谁评价?主动权给你了。(学生自己选择同学对己评价)

  生2:他读得……

  师:(提示)你对他说话,要用“你”--

  (点评:“他”变成“你”,学生第一次体验了“面对面”的评价,很真诚,很兴奋。师生之间的评价,变成了生生之间的评价。我们看到了评价的主动权在学生,看到了动态评价的价值。)

  生2:你读的很好,不过你读得太短了,不能表现你读得有感情,你应该读得长一点。(众笑)

  生1:我是因为激动的原因。

  师:也就是说,你读得太短,人家没感觉,你自己激动,人家还没感觉到。你愿意继续读下去呢,还是让别人读下去呢?主动权给你。

  生1:(继续读下去)“看着看着……”

  师:请你转过去,你看,评你的那个同学又举手了。

  生2:没错,你读是很有感情,但你有添字也有减字的现象,刚才你读的……

  师:根据你平时对他的了解,你认为他确实是激动呢,还是真的没读好。

  生2:凭着我对他的了解,我想他是太激动了。(生1频频点头)

  师: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的朗读精益求精,高标准要求呢。对他的读的感情如何,你也可以评价一下。

  生2:我觉得你把对母亲思念的感情读出来了,我想你以后可以读得更好。

  师:既然你说他“可以读得更好”,说明还有余地呀,加个“更”字。(众笑)你还有什么别的见解?同桌要说话了。好,你说!

  生3:我也觉得你读得有感情,但是你有的地方并没有把他的脾气的暴怒无常读出来,像:“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他就是--(很平淡的语气读),没有读出动作的暴怒。这就是一点不好的地方(该生“暴怒”地读了起来,众鼓掌)。

  师:怎么样?人家对你的评价,你怎么看?

  生1:我觉得你说得很正确。谢谢!

  师:你对他的态度满意吗?

  生3:满意。

  师:给他们掌声!(学生鼓掌。)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同学们对课文中出现的儿话音较多的两句读得很准。我们再读读。(读“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强化之为后文作铺垫。)

  师:你们刚才给我的启发怎么那么大呀!一下子让我觉得,平常说的这个“有感情”,怎么这么模糊!他有感情的读,是这样,可那位同学的朗读却是那样的。

  生:有人声音细,有人声音粗,有人性格深沉,有人性格外向。

  生: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

  师: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的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这真有感情,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出示课件“读出韵味”)

  师:让我们一起再大声提示一下自己。

  生:读出韵味。

  师:不信,我们先读读课题的韵味。

  师:(板书)怀念、秋天--生读这两个词语;中间加一个字“的”--生读出这个词组)。注意: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1:怀念秋天里发生的一件事,一件刻骨铭心的事。

  师:带着你的想象读课题。(读略)

  生:“怀念的秋天”,让我踏着秋天的落叶,陶醉在小路上……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出你的韵味。(读得陶醉)

  生:我的眼前出现的画面是,一个人在怀念秋天的美景,那片片飘落的黄叶,那从北向南的雁阵……

  师:好,带着你的体会读吧。(读得舒缓)

  师:注意:把这两个词语调一下,再读。

  生:秋天的怀念。

  师:有什么变化?最后一个男孩,虽然你在最后,但是我注意到你了。

  生:词语位置变了,我觉得秋天的某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变成了深深的怀念。

  生:或者怀念秋天里的给自己留下感慨的一片叶子或者一片花瓣……

  生:我明白了,这秋天的景啊,人啊,事啊,沉淀成了一种感情就是怀念。

  师:读出你的理解了哟,这题目的韵味儿就出来了!(拍该学生肩膀,众笑。)

  师: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品品课文中文字的味道。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

  生:两次。第一次没有去成,第二次去了。不过是和妹妹去的。第一次母亲要推着他去,没去成。

  师;这是为什么?

  生;他双腿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根本没有心情的。

  师:是的,作为21岁的年轻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读读课文,让我们体会他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的心情。

  生:“双腿瘫痪后……”(学生读的好)

  师:(引读课文,进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

  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作者觉得活得没劲。课文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作者又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生1:……我会想起小时侯像落叶一样尽情飞舞的情景,可是现在再也不能像落叶一样飘飘洒洒了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2: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不禁暗暗流泪,我的命运就像那落叶一样唰唰啦啦落地死去。

  师:“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回扣一下“苦”字),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面对他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做?

  生1:我是他的妹妹的话,我会劝他说,人人都有苦,但不要随便发泄这苦,这会更伤你的身体的。

  生2:我会安慰他,人不一定没有双腿,就会变得懦弱,人没有双腿,还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生3:我可以告诉他,你可以练一项体育技能将来参加残疾人奥运会,说不上能拿大奖呢。

  生4:虽然你的腿瘫痪了,但是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用心灵去感受。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爱心让大家感动。不过我想采访你们,你们讲得道理很对,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想想,他能听进去吗?(学生停了停,开始议论,有的摇头,有的说听不进去。)

  生:嗯,他也许听不进去。

  师;是啊,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更合适一些?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母亲的动作中看出她劝儿子要好好儿活。

  师:感谢你,让我们大家跟这名同学一起讨论讨论母亲的做法。

  (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老师点示“扑”)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信念。

  师:啊?“信念”?把其中的一个字换一下意义完全不同了。

  生:是念头。

  师:好。其实,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呢,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去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

  师:那么,我还要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生:母亲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我,怕我轻生。

  师:就把你的体会送进去,读。

  生;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生读。掌声)

  生;我想补充,母亲抓住我,也是让我必须具有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再读)

  师: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

  生:我明白了,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没有告诉儿子。

  生:“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生:邻居把她送到医院时她是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生:她病已经进入晚期了。

  师:用医学名词说,这是--

  生:肝癌。

  师:肝癌什么症状?除了课文的说明,还有哪位同学或听课的老师知道吗?

  生:(该生哽咽)自己的老爷就是这种病死去的。(他说不下去了。听课老师站起来接着讲,自己的父亲就是得这种病去世的。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来越大,还吐血,不是一个痛字了得……)

  生: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

  师:母亲她活着很苦啊!(回扣一下“苦”字)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无法用语言描述,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是这样的母--亲!那么这样的一位得绝症的母亲,有没有“看着看着北归的雁阵,突然把玻璃砸碎”?

  生:没有。

  师: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把东西摔向墙壁”?

  生:没有。

  师:有没有大声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生:没有!

  师:母亲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生:为了儿子!

  师:送她一个字。

  生:爱。

  师:这爱就是--

  生:忍。

  师;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这句话。(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请再读课文,琢磨琢磨,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

  生:母亲还忍住了儿子的病给自己带来的打击。

  师;谢谢你的发现,请具体讲讲。

  生:对这样的打击就像天塌下来一样,但这样的痛苦不能让儿子知道,她还要让儿子坚强起来。所以,面对这样的双重打击,母亲让儿子去看花:“听说北海的菊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吧”。

  师:继续谈,我可不评价。

  生:母亲想让儿子看花,让心情变得愉快一些。

  生:母亲也是一个爱花的人,所以母亲让儿子去看看花儿。

  师;母亲几次要求推着儿子到北海看菊花?

  生;两次。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二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师:我听出来母亲的“央求”,谁再读读这句话,再体会体会母亲的央求。(读略)

  师:注意,母亲还是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生;母亲不仅仅自己的病让自己憔悴,为儿子操碎了心,更会让她憔悴。

  师:所以啊,是一副憔悴的脸上现出的央求般的神色--再读!(读略)

  生:母亲是个爱花的人,就是说母亲热爱生活,也要让儿子像她那样接受现实,热爱生活。

  生:当儿子有去的意思--“什么时候?”的时候,母亲就--“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儿子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生:当儿子说--“好吧,就明天”的时候。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可我又不耐烦的时候--“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竟然笑了,还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生:母亲把所有的苦都藏在自己心里。她还笑着--你看,儿子的话让她“喜出望外”,让她高兴得坐立不安。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让他学会快乐,面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好,带着你对“忍”的理解再读一读。(咱娘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谢谢你们,让我们在这个“忍”中体会又一层韵味。那么,再请同学默读课文。看看母亲还忍住了什么。

  生:忍住的还有儿子的抱怨。因为母亲对儿子特别的理解,所以她能忍受儿子的摔东西,砸玻璃等暴怒无常的脾气。

  师:好!会读书,请再细读读,看看母亲又是怎么“忍”的呢?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师:这里重复用了一个词,那就是说,母亲的忍体现在--

  生;“悄悄地”。还有一处,也是“悄悄地”--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母亲这“悄悄地”忍的细节被你发现了,感谢你给大家的启发。请任选一句读一读。(学生读,随机课件出示: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师:把“悄悄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任意选择一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谈第三句。因为母亲一说“跑”和“踩”,就会想到儿子的脚瘫痪了,不能走了,不能跑和踩了。所以,母亲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地”就是说母亲在儿子面前说话特敏感。

  生:这个“悄悄地”体现了对儿子的歉意,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粗心,说话不注意呢?

  生:这“悄悄地”也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

  师:还能把关心再具体一点吗?

  生:母亲对自己的话很敏感,就连说话都那么小心。就是怕儿子伤心,她在儿子面前特别小心。

  师:用个成语,那就是--

  生:就是小心翼翼!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请你读读这句话,让我们跟着你体会母亲的“小心翼翼”。(生读。掌声)

  生:我谈第二句。不用上“悄悄地”呢,就体会不到母亲的苦心。她想让儿子尽

  情地发泄一下,就又悄悄地进来,这就更体会母亲非常耐心,不忍心打扰儿子。

  生:的确,母亲出去了又回来,回来又去,一遍又一遍,眼圈红红的,说明刚哭过,可是在儿子面前还要忍,一句话,就是为了儿子。也就是同学说的耐心无比啊!(生读得很慢。)

  生:我说第一句。悄悄地躲出去,又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动静。如果母亲不是“悄悄地”,就那么随便的出去,根本就体会不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心。

  师:把“关心”再具体些,就是对儿子特别的--

  生:无微不至,也就是特别细心。

  师:是啊,她的心比针尖还细啊。把你的感受送进去再读。(生读得较轻)。

  师:母亲的脚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生读得很好。掌声)

  师:你们真会读书呀!由于你(握住该学生的手)的启发,引领着大家体会到母亲痛心中还要细心、耐心、小心--因此,这“忍”中透着的是看不见的爱。

  师:经过同学们的品味,我们感到这“扑”,这“抓”后的“忍”--除了忍住对儿子的抱怨。还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这是一位怎样的忍啊。

  生:母亲太理智了,太坚强了!母亲的忍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生:这忍中,我感觉到了母亲所忍住的巨大痛苦!

  师:大爱无形。儿子的得病,自己的重病让母亲苦上加苦--然而母亲依然是苦口--生:苦口婆心。(教师再次回扣“苦”字)

  师:也是母亲的良苦--

  生;良苦用心。(教师再次回扣板书“苦”字)

  师:那么,“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好好儿活”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生1: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

  生2:现实已经这样了,未来还长着呢,儿子,你一定要好好活。

  生3:正值壮年,你的路还长呢,更要坚强起来啊。

  生4: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一起好好儿活。

  生5:她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发脾气,要找到一条好好活的路,让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压倒。

  生6:她要告诉儿子面对生活的打击要学会忍受。

  师;母亲没有你们说的那么精彩,那么丰富。母亲的话不是豪言壮语,只有那万箭穿心的“忍”哪!但你们所说的都含在了这句再简单不过,再朴素不过的话里--

  生:“好好活”!

  师:所以,这“好好”两个字的韵味、复杂的情感都蕴涵在这里--母亲告诉儿子怎么去面对有残缺的生命的理儿,真是意味深长啊。同学们在下面好好读一读。(生自由品读。)

  二、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师:可是,母亲就这样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

  生:邻居们把她……(教师引读,让全班同学把课文写母亲临终的话读出来。直到最后一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师:(出示课件:“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省略号里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

  生:好好儿活!(学生异口同声)

  师:我们送进去,一起把这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完。

  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要好好儿活。

  师:你们懂了,儿子和女儿也懂了,所以课文最后一句才说--

  生:“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同学们,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

  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生讨论很热烈,之后发言)

  生1: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可以的。

  师: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独特理解,这就是创造。好,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读略)

  生2: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啊等等,不管怎么说,每一个阶段不一样的,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掌声)

  师:那你就泼泼洒洒地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读略)

  生3:我想补充,不管有多少秋风萧瑟,有多少风雨打击,人活着就要泼泼洒洒地笑对人生。就是说,要活出自己的尊严。

  师:好,让我们感受你的尊严。读吧。(读略)

  生:我觉得“高洁”就是说人活着要高尚、纯洁、善良。

  师:多么独特的理解啊--“善良”,我看到了你那柔软的心。

  生4:我看,因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点,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灵里、在人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美丽的花,也就是母亲让儿子选择自己的人生。(热烈的掌声)

  师:母亲没有告诉儿子,你就得是这样的花,母亲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活出自己的个性。淡雅也好,高洁也罢,热烈而深沉也行,总之,要活出自己的……我不说了,你们说。(笑声)

  生:活出自己的个性。比如“热烈”--就是对生活充满阳光!

  师: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读这句话。(读略)

  生:我还想说,像丑菊一样活。(众笑,议论。)

  师:我知道了,你是想说跟菊花一样,秋风萧瑟,菊花给你的感觉可能不如另一些花那样五彩缤纷?但你的心里--

  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众大笑)

  师:哎哟,那就不说,读!(该生读。笑声、掌声)

  师:你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好好儿活,文中的兄妹俩也正像你们一样,懂得了要好好儿活。

  师: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所以,33年之间,他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用怎样的行为走出这“好好儿活”。回过头来,看吧--

  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还会把玻璃砸碎吗?(出示课件: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我----。)

  生:不会!

  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墙壁吗?(出示课件: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生:不会!

  师: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课件出示:此处让学生再次创造,和前面内容形成对照。)

  生: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会想到母亲微笑着在窗前和我说话的情景。

  师:原来母亲挡在窗前,是要挡住什么?

  生;挡住儿子看到落叶想要死的心。现在,儿子终于知道母亲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所以,他知道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他想象母亲是微笑靠在窗前的。因此,这回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会想,我绝对不会像这落叶一样死去,我已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掌声)

  师:就这样,儿子不再暴怒无常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那句话,就这样,直到今天。前两天,我们采访了史铁生,他说,文字更能表达他的心,我们就来默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

  (出示课件: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生:他终于懂得了活着,好好儿活着,就是一种满足。

  生:现在,在史铁生叔叔的眼里,活着就是一种幸运。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超然,这是怎样的对生命的敬畏。如果说最初生病对他来说是痛苦的,那么,现在的他对“好好活儿”怎么一个“苦”字了得?

  师:对这样一位校友,因他对生命的理解,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师:有谁知道,史铁生目前的身体状况吗?(学生沉默)

  师:由于长时间的坐在轮椅上,他患上了肾衰竭,每个星期必须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换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会死去。但他还是要拿起笔来,尽管拿笔已经非常困难,但是他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他是用笔表达他自己33年来是怎么个“好好儿活”,母亲在九泉之下会含笑九泉的。(擦掉“苦”)

  师:越是懂得该怎样好好儿活,他就越是愧疚和自责啊!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能知道他已经趟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啊,获奖,成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越是体会到这一点,他就深深的怀念着她啊,告诉她自己是怎么“好好活”的啊--

  伴随哀伤抒情的音乐,让学生阅读文章片段--

  片断1: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有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片段2: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师诵读此段。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啜泣……)

  师:这个梦一直伴随了我33年,我只好在梦里念着她,在文字中写着她,在一个又一个秋天里,让妹妹陪着我,到北海去看--她!端起书,读--

  生:“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到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全体学生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生1:不尽的怀念,这深深的怀念,这刻骨铭心的怀念--秋天两个字化作了母亲。

  生2:他怀念的秋天的菊花,就是他母亲啊。(该生泪流满面)

  生3:其实,怀念的是母亲和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怀念的就是母亲给他的--“好好儿活”啊。

  师: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学生个别读,最后齐读。韵味已和课前大不相同)

  三、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师:通过这两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品悟文字的韵味,尝到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同学们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我相信,同学们今天回去,肯定会跟家里人说今天的学习体会的。也许就跟老师看电视剧一样,抹着眼泪,“这电视剧,太感人了!”那么,他们家这件事,跟我们有没有关系?

  生:有关系。个别学生说“没关系”,有的若有所思。

  师:(来到那个说“没关系”的同学面前)你说说看,怎么个没关系?

  生:(沉吟一会儿)有关系吧。(笑声)

  师:有时我们听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样,听完了,抹完眼泪了,过后该干什么还

  干什么。不过你又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生:面对生命,珍惜生命。我们这些健康人更要好好儿的活。

  师:为自己喝彩吧。(掌声)我们到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里去走了一趟。不光是读出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还读出了自己的思考!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课件出示:读出韵味--读出思考)

  师:因此,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课件: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个“俩”应该变成--

  生:我们!

  师:连起来读这句话。(生读“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生:就是说,面对自己的母亲,要好好儿活。

  师:面对自己的家人要--

  生:好好儿活。

  生: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要好好儿活。

  师: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不同,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我想问,今天走出这语文课堂,“好好儿活”这句话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笑对人生,乐观面对所有的一切事!

  生:凡事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好好活。

  生: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活出自己的坚强。

  师:面对曾经煎熬过你的困难,你痛苦过,请把这一家人送给你的“好好儿活”铭记在心。

  生:每天,当我们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这就是幸运。因此无论如何要好好活。

  师:泰戈尔大致说过这样的话--每次,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这本身就是奇迹。你的思考和他不谋而合。(笑声)

  生:上帝要你怎样活,你就要怎样活呗。

  师:上帝要你怎样活那是你的“命”,该怎样好好活那是你的“运”。命和运是分不开的,所以叫命运。用你的“命”走好你的“运”就是你的“好好活”走出的“人”字一撇一捺。(掌声)

  生:身体健康本身就是幸运,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健康。因此,我们的一些打击啊,苦恼啊,在史铁生面前不值得一提。

  生:怎样才是“好好儿活”?该怎样“好好儿活”?我一时还说不准,让我再想想吧。师:亲爱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这也确是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因此,“好好活”给我的思考是什么呢?愿意说出来和同学们共勉--世界上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面对“好好活”,我要说,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却是我们的心理残疾。下课!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