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变色龙》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了使学生清楚教学形式和内容,积极准备,提升知识储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别董大》教学实录,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董大》教学实录1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创设情境,从歌曲《送别》之中感受作者离愁别绪导入。

2.生读题,再读,读懂题目,读出感情。 3.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

3.师指导学习生字“曛”的读音及字义字形。

4.齐读这首诗。

5.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自学。

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查字典等等)

6.学生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学,读懂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概讲的意思,同桌合作学习。

7、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8.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熏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忧愁。 “知己”知音,赏识你的人。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理解了重点词语后,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读这首诗。

10.指导读好节奏停顿,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再指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师导,利用多媒体感受诗境。

2.找出诗中写景的两句诗,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再找出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4.感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生谈:凄凉悲苦)把感受带入诗中,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读。师评价指导。

7.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情。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谈)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有感情读

8.面对此情此景,董大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起来

9.(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于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会愁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资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0.再引导生体会这个“曛”另外一层意思。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引出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再读这两句诗。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人?再说董大,并利用古琴片段激发谈话。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什么话呢?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并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是啊,让我们这样安慰董大,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自信,心情变开朗。)

6.再看题目,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情,是昂扬豪壮的情啊!)(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指导总结前两句读出凄凉悲苦,后两句读出昂扬豪壮。)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师点评,再提名读。

3.生再有感情齐读。

4.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自己练习背一背这首诗。(指2-3人背。)

6.再次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

记住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莫愁

《别董大》教学实录2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读。“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读是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因此对于古诗的读可分为多个层次,大凡有五重境界:一是字正腔圆,关注文字本身;二是抑扬顿挫,关注诗的声韵;三是读出画面,关注诗的内容、意境;四是声情并茂,关注诗的情感;五是积累延伸,关注学生的积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诗的大意思能自已理解,但综合背景、作者等深一层地理解能力还要培养。表达情感的方式——朗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没有自觉吟诵积累的习惯。对于挫折,更是缺乏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先烈、英雄的怀念与赞美,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体会,在画面想象中激发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珍惜人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依依惜别的深情,我们体会过很多, 但像这样以“乐观向上、豪迈激励”的送别写法较少,我希望借这首诗带给学生“深入感悟的学习态度”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一首简短的古诗,有的寄托着诗人投身报国的壮志,有的咏叹祖国山河的壮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想要抒发的又是什么呢?读完课题,或许你就能猜到了。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3分钟)

1、板书课题:别董大——齐读课题——指名回答:你认为是什么呢?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所以“别”是什么意思?——(生:离别——师:那你补充一下题目——你发现用离别不合适了,那怎么理解更合适?——送别)理解了“别”的意思后,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为什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2、“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读过李白送别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出的是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3.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一下另一种不一样的送别深情。不一样在哪呢?一会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读准读顺,整体把握(10分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难读的字音读3遍,把难写的字写3遍 ——指名说(xun 写曛 )——齐读全诗,检查读音

2、董大,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叫董大,原名叫董庭兰,是当时的音乐高手,琴艺高超,旋律美妙动听。可是那时盛唐流行另一种音乐,能欣赏董大的七弦乐的人不多。伤心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好友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3、小组合作说说诗的大意——指名分享——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评: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补充(“曛”日光昏暗)——同桌复述 4.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意思画出正确的停顿——生朗读——补充说明:古诗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七言绝句一般是按“二二三或者四三”,这样划分更能读出声韵的悠扬——齐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13分钟)

(一)品读

1.闭眼听范读第一二句——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生1说是独雁,因为送别一般都是孤独的;生2说是一群,因为高适想安慰董大。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同的心情、不同心态的人,看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允许你们保留自已的看法。)、雪。——满天的黄沙弥漫,使得日光昏暗,你会这样读——呼呼的北风,纷杨的大雪,断雁独飞,你会这样读——这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景象?(雄浑苍凉),大地昏黄,天寒离别,让人冷在脸上,更寒在心里,你会这样读——

2.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董大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三角号把这个字标出来。

3.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你认为还愁什么?——指名回答?(结合写作背景是理解的一种好方法。)——谁来读一读三四句——你体会到了作者的用意吗?——想一想,写一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劝董大?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师:是啊,面对失意的朋友,我们给他点力量,所以,诗人豪迈地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师:嗯,自信的语气也能带给朋友自信,所以,诗人乐观地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4、现在我们回头想想课题《别董大》,此刻,高适希望董大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真棒,你不仅读懂了诗的大意,你还读懂了作者的内心。

6、说到这,再来感受这首诗,我们除了感受到景色苍凉,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作者的?乐观向上——正像冰心奶奶说的“文章常读常新,让我一起带着新的理解齐读——

(二).小结吟诵(8分钟)

1、学完这首诗,哪几句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为什么呢?——所以这首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2、如果你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3、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快50岁了才受到重用。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吧!

4、让我们同桌合作吟诵这首诗,看谁背得最快最有感情。

5、默写

四、小结学习方法:(5分钟)

1、读准字音——理解大意——反复品读——感悟诗情——吟诵积累

2、用小结的方法自学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五、作业: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试着创作一首诗,并配上插图。

板书:

别 董 大

送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雄浑苍凉

深厚的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慰激励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节课围绕课题,设计“读准字音——说说大意——反复品读——感悟深情——吟诵积累”来一步一步进行朗读的指导。

2、通过教师过渡启发的语言创设朗读情境,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劝劝友人来创设情境,来实现“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朗读指导,效果不错。

3、对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的争论,能够机智、合情合理地处理。学生也在这样的启发、冲突下,对诗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很欣慰。

不足:

1、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准确,为了体现“初读——品读——诵读”的过程,低估了学生朗读的能力。一开始学生就读得很有感情,以至于后面的朗读就体现不出品读指导后学生朗读能力的变化。

2、前面说诗的大意时花的时间多了些,以至后面的“吟诵积累”目标没有实现。

3、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太少。

《别董大》教学实录3

长沙县黄龙学校

王敏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黄云、曛”等字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特有的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珍重友情、乐观豪迈等思想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古诗背景资料,即高适和董大当时的境遇,理解古诗内容。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珍重友情、乐观豪迈等思想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

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背景,理解高适和董大“怀才不遇”的境遇、心情是本诗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CAI出示寓意深刻的古诗名句(配乐《送别》):

A、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晚唐)王贞白 B、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我国历来被称作“诗的国度”,众多的优秀古诗文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几年来,大家课内外学习了不少古诗,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A.动物回家需引路,谁来帮它找家门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桃花流水(鳜鱼)肥

但爱(鲈鱼)美

(刚才大家把各种动物送进了诗句。) B.世上颜色千般好,该填哪种为最妙?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下我们填的都是什么词语呢?) C.古诗名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但愿人长久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

③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千里共婵娟)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片冰心在玉壶)

(希望大家把这些古诗名句熟记于心。)

2、小结,引入课题: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都努力成为一个“满腹诗书”的人。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板题,提醒注意“董”字写法,齐读课题,问:你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预习情况:A、检查朗读(指名读、齐读)

B、交流相关背景资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资料作相应的补充、解说

4、小结:提前预习、了解背景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大家预习工作做得这么好,我相信,接下来你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首诗。

三、想象朗读,深入探究

(一)想象场景,体味离愁

1、自读理解:读读古诗的前两行,用笔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并边读边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遇到难点还可以找同学讨论。

2、汇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置疑: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 (理解“黄云、曛”等字词。)

3、边读边想象: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看到的画面。

4、汇报:指名描述想象看到的画面。

5、赏图进意境:请看,这就是当时情景的再现(CAI出示动画图):北风呼啸,黄沙遮天蔽日;大雪纷飞,唯见遥空断雁,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啊!(板书:渲荒景抒离愁)

6、谈感受:置身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7、指导朗读:好朋友就要走了,你的心中有千般无奈、万般不舍,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才更能抒发你心中的离愁别绪?指名读、齐读

8、小结:从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也和这对即将分别的好朋友一样,胸中已被这离愁别绪堵得满满的。

(二)想象练说,感悟豪情

1、共话别: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高适或董大,你最想对好朋友说什么呢?(CAI示高适或董大话别图)

2、析诗句:诉不尽的离愁,道不完的祝福,但最能表达诗人心意的、最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舞的只有一句:CAI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A、理解“君”:君是古诗词里面用得最多的一种人称代词,这首诗中指代谁,还有哪些诗里有呢?

B、理解“知己”:“知己”是什么意思?对董大来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他的知己?董大现在正处于人生最不得意的时候,他最需要知己朋友给他什么?所以高适说——

3、悟共勉:其实,现在处于人生低谷、需要安慰和鼓励的不只是董大一个,还有谁?所以说,他这句话不仅是在对董大说,同时也是在对自己说。

(板书:歌豪言以共勉)

4、练朗读:虽身处逆境,却不悲观失望,可见诗人是多么乐观、多么自信!我们该怎样读这两行诗呢?指名读,评价,再读(要读出昂扬、豪壮的气概)

5、学运用:这句诗后来成了千古名句,人们经常吟来自励或勉人,那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或别人呢?

6、励董大:董大是个人才,他才华出众却无人赏识,而今只有远走他乡。但我们坚信,只要他不灰心、不沉沦、振作起来,他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所以让我们再次鼓励他,也鼓励天下所有有才华的人——生再读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朗读指导:“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董大就要走了,让我们和高适一起吟诗与他作别吧!

教师指板书再次作全诗朗读指导:这首诗感情跳跃性很大,前两行语调应——低沉缓慢,后两行语调则应——昂扬激越

2、师配乐范读

3、自由练读、齐读,再齐读或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拓展阅读: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别董大》以外,古人还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CAI相机出示几首配画各种书法体送别诗。

2、课后作业: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学背古诗的热情很高,但课堂四十分钟毕竟是有限的,希望你们能把学古诗的热情投入到无限的课外学习中去,比如,课内我们学了《别董大》,课外你想完成什么作业呢?学生自主布置作业,教师随机编辑。

五、师生话别

板书设计:

渲 荒 景 抒 离愁

歌豪言以共勉 (高适)

《别董大》教学实录4

师:同学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一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可以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大家愿意接受我这个大朋友吗?

古代诗人总是以诗会友,既然我们已成为朋友,那咱们也来以诗助兴,来一个背诗比好吗?咱们来背一背与“朋友”有关的古诗。(生自由背)

刚才大家背了不少关于朋友的古诗。的确,友情是一个从古到今永恒不变的话题,我们的语文书中的第六单元就是以“朋友”为话题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单元的古诗诵读,这是唐代诗人高适写的一首诗。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别董大)谁能说说这“别”是什么意思?

生:分别

师: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 谁知道董大的身份?

生:董大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琴师,与高适是好朋友。

师:高适曾写过两首《别董大》,但几乎所以的教材选用的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这首《别董大》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现在大家赶快放开声音朗读全诗四遍,前两遍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要求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努力把全诗读通顺,注意朗读的节奏。(生自由读)

师:读好了吧,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大家可要听清楚了,看看是否把字音读准了,把诗句读通顺了。

生:(读)

师:你读得很自信,“白日曛”的“曛”读得非常准,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吗?(生领读,然后问:谁还想读这个词?点几名学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这首诗?

生:(读)

师:你读得很流畅,“北风吹雁”的“雁”咬得可准了,谁也来试试读读这个词?(点几名学生读。)

师:这个词谁会读?(出示“莫愁”,点几名学生读。)

师:“不愁不愁,”你们表现得这么好,这么快就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我“不愁”啦。

师: 一首古诗不仅要读得通顺,而且要读得有味。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古诗,注意读的时候要抑扬顿挫)

师: 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学生谈感受)

师:是呀,要读出诗味,就应读出诗的节奏,声音要有高有低,语调有轻有重,语速有快有慢。能学着老师读一二行诗吗?(师读后让生读并评价。)

师:1、云够黄,也够多,足足有千里。

2、好猛烈的北风啊,在呼呼地刮着。

3、好一个“北风吹雁”,冷冷的北风吹走了一只只大雁。

4、“雪纷纷”,太突然了,下起了好大的雪呀。

师:谁再读三四行?(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在问天下谁“不识君?”

师:看,这么短的时间,咱们朗读古诗就能字正腔圆,一板一眼,把握节奏了。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大家对这首古诗中的字或词也读懂了不少。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

生:我知道“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发愁。”

师:能告诉大家你怎么理解出来的吗?

生:“莫”就是不要,“愁”就是发愁。合起来就是“不要发愁。”

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理解,这个办法好。还有读懂的地方吗?

生:“雪纷纷”就是雪下得很大。因为有“大雪纷纷”这个词。

师: 不简单,能用熟词理解新词。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我不知“白日曛”是什么意思。

生:“前路”指的什么路?

生:“君”指谁?

师:要读懂这首诗的意,读出这首诗的情,就必须弄清楚这些字词的意思。同学们,除了朗读这种方法学古诗外,平时你们还有哪些方法学古诗?

生:查资料,借助注释,借助插图,发挥想象……

师:现在你们就运用这些方法默读全诗,弄懂你们提出的字词的意思,弄清全诗的意思,如果大家读着读着,一幅幅清晰的画面能在脑海里浮现出来,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是那送别的人,那就说明你进入了诗中的情景,说明你在用心读,用情读。(生默读)

师:全诗主要写高适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送别董大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高适是在傍晚时候,在大漠里送别董大的。诗的第一行中的“白日曛”的“曛”就是说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文中的插图表明是在大漠里送别董大的。

师:你运用借助注释和看插图的方法读懂了“白日曛”的意思,知道了诗人送别的地点。了不起!那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谁来读读诗的前两行?大家认真听,从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黄沙满天,黄云密布,看到了大雁南飞,大雪纷飞。

师:天空中不是洁白的云彩,而是下雪前昏黄昏黄的云笼罩着,没有璀璨耀眼的红日,只有被风沙遮挡后那种黯淡无光的白日。这“黄”与“白”看起来是如此地令人伤感。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

生:我好像还听到了大雁的鸣叫声。

师:你与众不同,发现了这南飞的大雁,想象它们飞行时也会发出叫声。现在,我们就把目光集中在这大雁上。看着课件,你能把下面的这句话补充完整吗?

看,一( )大雁往南飞,现在虽然( ),但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到达( )的地方。

生:(个性表达。)

师:我们的目光集中在这群南飞的大雁上,董大一定也听到了雁叫声。天上,大雁成群结对地飞,地上,董大将独自一人行。触景生情,我想董大会为自己独自一人远行而伤心,为自己孤独的人生经历而伤感。

(课件出示董大的简介:董大,善于弹奏古琴。因盛唐时流行胡乐,懂得古琴的人不多,欣赏董大琴艺的人更少,所以董大是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只好浪迹天涯。

师:看来,董大的一生,是孤独寂寞的一生,是无人欣赏的一生,是四处飘泊的一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位知音,又要分开。望着雁群,想着自己,董大会在心里默默地对大雁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大雁大雁,你( ),可我( )

生:大雁大雁,你有同伴一起,多快乐,可我却孤苦伶仃一人前行,我不如你。

生:大雁大雁,你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可我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什么地方。

生:大雁大雁,远行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你们会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可我呢?谁来安慰我,谁来鼓励我?

生:大雁大雁,你的未来是充满温暖,充满幸福的,可我呢,除了高适会欣赏我,还会有人欣赏我吗?

师:千情万绪汇成一个字,那就是——

生:(忧、愁)

师:对!愁。那董大愁什么?(板书:愁)

生:愁天气不好,愁风沙太大,愁一个人寂寞难熬,愁不知前途如何,愁无人赏识……

师:是啊,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重逢?今日一别,不知还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位知音?,就要告别好友高适,董大本来就伤感,再加上黄云沉重地压,北风凛冽地刮,大雁结队地飞,大雪纷飞地下。这一切对于董大来说,真是悲上加悲了,愁上添愁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种“愁”吗?(生读)

师:1、你走进了董大那忧愁伤感的内心。

2、你读出了那份凄凉,那份忧伤。

师:董大内心的那些痛苦、忧愁,高适怎不知?因为他是董大的好友,是董大的知音。高适怎忍自己的好友带着如此悲凉、痛苦、忧伤的心情离去?想一想,望着南飞的大雁,望着忧愁的董大,高适会说些什么呢?

(若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后,教师相机引导:你们的想象合乎情理,诗中高适是怎样说的呢?你能学着来劝慰董大吗?)

(生轻声读)师:你轻柔的劝慰透露出高适对朋友的关爱。谁还想读?

(生读)师:我听出了你对董大高超琴艺的欣赏。

(生读)师: 你激昂的语调饱含了你对董大的鼓励。

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乐观、自信、令人振奋的话应该出自人生得意的成功者之口。高适的一生是一帆风顺、春风得意的吗?我们来看一看高适的经历。

(课件介绍: 高适,年轻时能文能武,有真才实学,有远大抱负,认为会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但现实和理想相差很远。高适仕途失意,无人赏识近30年,大多时候只好到处流浪,常常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

师:发现了什么?

生:(高适命运悲惨,高适一样无人赏识……)

师:原来,高适与董大一样无人赏识。但就是在这失意落魄的时候,高适却真诚地劝慰着董大,深情地祝福着董大,动情地激励着董大。这种境界不是每个人能达到的。我们再来看一首送别的诗,在比较中你会被高适的乐观精神所感染,被高适对朋友的真情所感动。

(课件: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本诗对比)

师:你发现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吗?

生:王维的诗是说元二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更别说有知音了。而《别董大》中却是说“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西出阳关无故人”会使离别的人心情怎样?

生:愁上加愁。

师:“天下谁人不识君”呢?

生:由愁变为不愁。

师:是呀,高适在自己失意落魄时想到要激励朋友,要好友“莫愁前路无知己”,相信好友会“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何等深沉的感情啊,这是何等真挚的友情啊!(板书:莫愁)

师:让我们代替高适再次送别即将消逝在茫茫风沙中的董大,动情地说——(生齐读后两句)

让我们代替高适再次祝福才华出众的董大,坚定地说——(生齐读后两句)

师: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会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好友的话一定能使董大受到鼓励,他不再担心自己的琴艺无人赏识,天下之大,只要有真才实学,一定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的。他一定会满怀豪气的说——(生齐读后两句话)

师: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表达,想象董大对高适的感激之情,想象董大也会以此诗句来激励高适。)

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体现了乐观与自信的精神,歌颂了深沉与真挚的友情,这是这首诗与众不同之处,也是那么多的教材选用它的原因。让我们在凄婉的音乐声中,再次来吟诵这首千古绝唱,(生个人背,齐背。)

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得多好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即将下课了,咱们也要分别了。现在,咱们也用这句诗来激励双方,好吗?让我们都记住:(师生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实录5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沉浸送别的氛围。

一、陈述导入,引入新课

师: “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是歌、是画,是泪水。在诗人高适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别董大(课前板书)

师:、对于董大,你有哪些了解?

生1董大原名叫董庭兰。

生2在家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

师:课前老师也对董大这个人进行了了解,读读看,你对他又有哪些全新的认识?(学生自由谈)

生1唐朝著名的七弦琴琴师。

生2曾得到宰相的赏识,受到奸人所害,被迫离开家乡。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我们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诗境,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更深地走进诗的意境,课前让学生搜集董大的资料,深入了解了董大,才能体会到董大的心情,真正走进诗的意境。)

师:有了对董大的了解,相信读起来诗来会更有感觉。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古诗,看看能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大声地读诗。

师:刚才看大家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谁也想读(指生读)评价孩子的读诗情况。

生1感情朗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

生2:有节奏韵味的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有节奏韵味。

生3读。

师:你读出了天气的凄凉之感。

生4读。

师:你读出了朋友之间的鼓励,劝慰之情。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为了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故设置了教师示范读这一环节,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一步步走进诗中。)

二、研读深入,品评感悟。

1、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送别情境:

师投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指2—3生读。)

师:请大家结合注释,想一想,董大是在怎样的天气里离开的?

生1大雪天。读出雪大。

生2北风呼啸的天气。读出风大。

生3天气骤变。读出变化之快。

(现在的天气是北风呼啸,大雪纷纷,通过读“千里黄云白日曛”你知道之前的天气怎么样?青天白日,突然就变得大雪纷纷,可见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就象( )的人生变化?请你读。)

师:本来被奸人所害,被迫离开家乡就是一件很无奈的事,看到现在的黄沙满天、大雪纷纷、断雁独飞,你能感受到董大的心情吗?

生:凄凉!孤独!悲伤……

师:一想到要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孤独前行,董大不禁感慨:

生:(缓慢、感伤地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一看到那被狂风吹散的断雁独飞,一想到他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命运,他不禁感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茫茫沙漠,日尽黄昏;纷纷白雪,寸步难行,这是何等的悲壮而凄凉啊!一个“曛”字,对于董大来言,仅仅意味着眼前的天气昏黄一片吗?还有什么?

生: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多让生结合着背景说)

生:还指董大的前途迷茫。

师:一想到自己悲惨的命运,一想到以后自己也许再也找不到可以懂自己的知已,在董大心中悠悠回荡的只有什么啊?

生:愁。

(设计意图:强调“曛”字,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董大本遭奸人所害,被迫离乡已很无奈,而景的凄凉更让董大倍感伤感,由此引出“愁”。)

师: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人高适了解董大心底的这份愁吗?你从哪看出来?

引导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多读)

师:深情地读。

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豪情地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自信地读:

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君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

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众多的诗人都愿意与他有交往,并在很多诗中赞美了他的琴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李颀称: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四周的树叶都会被震落下来,他的演奏简直就是“通神明”,他的乐曲不仅能惊动人间,更连深山老妖也会悄悄地来偷听。真可谓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坠瓦。(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师:你觉得董大的琴艺怎样?

生1董大的琴艺高超,连深山老妖都来偷听。

生2董大的琴艺高超,众多的诗人都愿意与他交往。

生3董大的琴艺“通神明”。

师: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些什么?

生1你的琴艺高超,会有人赏识你的。

生2不用担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3董大你的琴艺高超,连深山老妖都来偷听,你会找到知音的。

生4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你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要灰心。

师:所以,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这样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以,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这样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以,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以,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以面对渐渐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来吟诵这首诗。

师: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诗人的激励才变得壮美动人,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

生:试背,齐背。

师: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拓展。

师: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你最喜欢哪首就背诵哪首。

生:自由背诵。

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会忘记这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心的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学会赏识,激励创新,永攀高峰。

——《别董大》教学反思

初次面对这麽多的教师讲课,我真有点紧张,担心。但当我看到孩子们张张笑脸,领导的鼓励的眼神时,我便调整好了情绪,鼓足了勇气走向了讲台。在孩子们的积极配合下,我充满激情地上完了这节课。然而,一节课下来,我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是什么呢?

“别急,慢慢来!”我已不知多少次的被这句话所感动,特别是在课堂上,我每每听到有老师这样说并这样做的时候,在心底那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新课程理念让我们给孩子创造空间,促使学生经历一些过程,“别急,慢慢来!”我们是否留下这样的过程和空间了呢?当有同事告诉我,“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在这个一直留意的地方做的还是不够好。在课堂上急于求成,担心时间不够,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空间,故而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去尽可能多地发散思维。这正是我的老毛病了,应该彻底摒弃,以后我会努力改正。。

保持清醒的头脑,每时每刻都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孩子们又说了什么?从而,适时给予孩子评价,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享受到乐趣,从而激发兴趣,鼓励创新。这也正是我的不足之处。例如当孩子读的非常棒的时候,我往往会忽略对他们的评价。还有一点必须把教材挖透,深入其中。在处理“曛”字,体会“愁”这一环节时,我做的还是不够好,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课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努力攀登顶峰。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