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西江月》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西江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词。
过程与方法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上阕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进行景物描写,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词的意思。
难点 根据上阕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进行景物描写,体会词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诗与词有什么区别?
3解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2)你们在夜间走路有什么感受?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看投影,听课文朗读,注意重音和停止的地方。
2自由练读上阕词,并在书上标出重音和停顿的地方。
3指名读并评议。
4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上阕词的意思。
1复习学习诗词的方法。投影:学习诗词的方法:字 词 句 诗意 体会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2默读词的上阕,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参照老师提供的一些词的意思先自学,投影词意。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上阕词的意思。
4交流上阕词的意思。
(1)指名读第一句,并说说这句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并说说这句的意思。
(3)齐读三、四句。讨论:
A.是什么送来一阵阵稻花香?
B.是谁听取蛙声一片?
C.是谁在说丰年?
D.指名说说三、四句的意思。
5把上阕词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 体会上阕词的意境。
1在上阕词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板书:看 听 闻 想)
2上阕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3小结:上阕词主要写了黄沙岭夏夜月光下的清丽美景。(板书)
这些景物美吗?有这么多的美景陪伴着作者夜行,他孤独吗?4、上阕词中,作者从看、听、闻、想着几个方面来描写乡村夏夜月光下的清丽美景,你从中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板书)
(五)指导朗读。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词,用心体会景物的美丽。
2指名读,齐读并评议。
(六)拓展:观察图画,想情景写一段白话文。
1出示图。
2投影。小练笔:根据上阕词,图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写了那些景物?把作者看、听、闻、想到的补充进去,写一段白话文。提示:可抓住“明目”、“清风”、“稻花香”、等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描写。
3生练笔,师巡视。
4展示,交流,修改。
《西江月》原文和译文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诗歌鉴赏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七年级下册语文《春望》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西江月》教案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