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社会调查报告3篇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调研报告是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调查报告简介范文。以下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调查报告”,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

  调查报告1

  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困扰学校的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许多老师在工作中颇感头痛。我校也不例外,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敷衍了事甚至抵触厌倦学习,它既损害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周围学生的学习,老师苦口婆心,但常常见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办法。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35人。其中小学男生67人,女生68人,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设计了问卷,分别由三个年级学生完成问卷调查。下面对调查问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小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1、选择题分析 

 (1)、不喜欢写作业的约占35% 

 (2)、每次考试心情焦虑的约占27%,紧张害怕的约占15%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约占11%

  (4)、认为作业量大、作业难的约占22% 

 (5)、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的约占24% 

 (6)、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的约占3% 

 (7)、老师因为你成绩差而看不起你的约占2% 

 (8)、遇到困难没有同学帮助的约占10%

  (9)、觉得在班上过得不开心的约占4% 。 

 (10)、回答错误时,被同学嘲笑的约占3% 。 

 (11)、考试没考好,被同学瞧不起的约占2% 

 (12)、厌学英语约占 14%、数学约占13%。 

 (13)、喜欢的原因:觉得有趣的占45% 老师讲的生动的有 34% 

 (14)、迷上电视、游戏而不写作业的有 

 (15)、教师对学生态度一般占2%。 

 (16)、有不喜欢的任课老师占53% 。

  (17)、有过放弃学习想法的人约占1% 。 

 (18)、考试成绩不好家长打骂占22% 

 (19)、你喜欢的作业形式认为是动手操作的占10% 

 (20)、不完成作业是因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约占46% 

 二、在问答题中写出你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包括: 

 (1)、认为作业多 

 (2)、认为老师讲的没有趣味性

  (3)、最不爱学的科目

  (4)、认为题目太难 

 (5)、是自身没有兴趣  

(6)、自己太贪玩  

三、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法与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最好的方法。在这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感觉教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面无表情,说话生硬,照本宣科,没有激情。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教学手段陈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教师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不能从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实际情况出发,过高的要求每位学生,使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求教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有计划和阶段性教学目标。

  2、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 

 本次调查中,有很多学生在考试不理想后,回到家遭到了家长的训斥和体罚。而在训斥体罚中没有给学生作心理疏导,没有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更没有提出提高成绩的方法和措施。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与家庭环境与教育密不可分。学习不好就打骂,或不去关心和帮助孩子,不去寻找影响孩子学习的原因;家长不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要求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思想理念与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法不太得当。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掌握学生家庭环境定期做好家长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途径。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啰嗦,没激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导致的。怎么提高教学能力呢?必须做到“三勤”。即:  (一)勤学习。一个人要想在某些领域有所进步,获得发展,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勤学习。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教师要勤于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论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勤钻研。刻苦钻研业务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后,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 

 (三)勤反思。“精益求精”是勤于反思的精髓所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只是相对而言的。

  4、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现行社会复杂多变,外界的诱惑太多,网络盛行,孩子的思想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自控和辨别能力还不够,尤其周围朋友同学有厌学的和容易使学习受到影响。及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沟通工作,也是避免厌学途径之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校的学习比较单调容易产生疲劳,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的生活,还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建立自信心,也是严肃学习的精神调节。所以课外兴趣班的开展,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能减少学习不良情绪的产生。  

6、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次学生厌学情绪问卷调查,我们从根本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知道问题所在,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学习。

  调查报告2

  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 

 有很大影响的占2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46%;认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这一方面说明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 

 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仅有1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 

 最后,在没有任何组织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动去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从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应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或参加展览了解电子商务,有目的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系统全面的学习。在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贸易主要手段的趋势下,电子商务的普及与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层楼,将会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壮大。

  调查报告3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