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最新大全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1年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有哪些?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OK了”一起来看看2021年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总结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

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总结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静、快←→慢、方向改变) 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

,符号是 N; 2 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 1N。

6.力的表示法有

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

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

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 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

F=k x 其中 F:弹力; 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 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 就是根据这个 原理 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 G=m 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 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 [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

(f) :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与动摩擦,其中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3)f 滑= μN。

其中f滑: 滑动摩擦力; μ :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 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 =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 f 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 f 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

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 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力的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

18.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 实验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

(2) 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 F 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 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9.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m有关,与物体 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 等

无关。

(3) 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 由于惯

性或者 具有惯性

20.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初二物理的知识总结

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称重法测量浮力: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ρ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m船+m满载时的货物

(2)潜水艇

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①称量法:F浮=G-F拉;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④平衡法:F浮=G物(悬浮或漂浮)


精选图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