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5篇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开讲啦,关于人才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汇聚天下英才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要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可靠可用的人才作为支撑。

“历览往迹,总之得贤者胜,失贤者败。”人才是事业的基础,没有人才,任何事业都必将衰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一向重视人才工作,求贤若渴、尊贤重士,始终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运用人才作为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一环。党的人才政策、人才工作一直以来也都富有成效,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正是如此,我们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才能稳步向前,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依然还是要以人才为支撑。唯有依靠人才,才能不断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必须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贞观政要》中李世民曾说:“用人但问堪否,岂为新故异情”“惟以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刘基在《郁离子》中说:“取其材也,惟其良,不问其所产”,这些说的都是选才之法、用人之道。唯论才识,而不论人情关系,只看干事可否,而不看背景后台,这与我们党“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原则,可谓是不约而合、异曲同工。谁能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解难,就提拔谁,谁能为党干事业、为民谋福祉,就任用谁。唯立公道,可举贤才。习近平总书记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也一再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公道正派、公在事业,坚决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看人情”的“暗箱操作”。只要用人导向正了,天下贤才必定会“如水之归下”,汇聚到党的旗帜之下。

“收其所长弃其所短,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矣。”任用人才要扬长避短,而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尽善尽美、白璧无瑕,更不能指望哪个干部永远不犯错误、不出问题。屈原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孔子说“赦小过,举贤才”,邓小平同志也曾专门指出,干部有缺点可以跟他谈清楚,但要大胆放手地用人。也就是说,任用干部要用他的所善所长、优势优点,使他在干事创业中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惟其如此,才能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工作局面,这也正是司马光所说的“使之适者,用不违其才也,仁者使守、明者使治、智者使谋、勇者使断,则百职无不举矣”的道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将每一个可用之才都用起来,这样才能让党和人民事业永葆兴旺发达。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我们党要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尊贤重士的优良传统就不能丢、不能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程中,必须要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显著优势展现好、发挥好,并使之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为党和人民事业培育造就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人才。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二

习近平同志强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和正确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形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二要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共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结合新的实际推进改革创新,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党的建设,首先就抓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建设,制定的各项党内法规都对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更高标准,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在守纪律讲规矩、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方面为全党同志立标杆、作表率。

四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五要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支部工作条例以及农村、国企、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我们要把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完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制度,并严格抓好执行,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三

2019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北京中关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调研活动。在调研中,陈希同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重要论述,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将我党的初心使命和人才发展进行有效融合。

初心使命在谋经济发展的历程中

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经过70年的风雨兼程,不断摸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新中国也从当时的风雨飘零、温饱得不到满足的状态发展到现在的经济强国,人民幸福指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大力发展中国现代化发展,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济基础。历程再艰辛,也要步履坚定,这就是初心使命!

初心使命在广纳贤才的政策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人才意识。陈希部长在此次调研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同志强调对待人才要做到“求贤若渴、引而不竭;重视成功,宽容失败;不拘一格,善用奇才;居高望远,广揽搏用”。采用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是我国不断践行的“人才观”。宽政策,聚人才,其根本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保证。为民族复兴,制度宽容,这就是初心所在!

初心使命在不断深入学习的征程中

俗话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官的事情做好了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我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和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专题活动都是督促落实学习制度,将深入学习向长期化、常态化推进。陈希部长在本次调研中指出“要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基层干部作为党在基层群众中树起的一个个旗帜,我们代表党的形象,更是践行我党初心使命的关键环节。首先我们要尊重人才、为本地人才的引进建言献策、营造良好氛围;其次要自身坚持学习,做到德才兼备。立足实践、坚持学习,这就是初心担当!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四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着力集聚人才,全面激发人才活力,最大化发挥人才作用,需念好“引、育、用、爱”四字诀。

聚焦需求念好“引字诀”。不拒细流,方成江海。引进人才已然成为各地发展的必备技能,广纳四海之气,集聚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为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坚持需求导向,是引进人才的首要原则,遵循“缺什么人引什么、差什么人引什么”,保证人岗相适。精准需求才能精准引才,因地制宜是关键,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引进人才亦是同理,这就要求在引进人才时既要看“帽子”,也要看“底子”。“帽子”指的是引进人才专业能力、文化层次,“底子”则是自身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区域特点等因素,聚焦需求引才,不惟“指标”,不惟“数量”,才能有效解决人才“水土不服”的问题,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聚焦发展念好“育字诀”。“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新时期人才培育的总目标。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发展都需要人才支撑,高精尖的技术人才、专业化的技能人才都不可或缺,培育什么样的人才,都要坚持以发展为中心。把高校、科研院所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让人才具备丰富理论水平和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发展持续输送新鲜“血液”,把企业、基层作为培育人才的练兵场,让人才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专业精神、工匠精神。同时,聚焦人才自身发展需求,“量体裁衣”制定育才计划,突出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实现人才本领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聚焦实际念好“用字诀”。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王充《论衡》一文中谈到“且骥一日行千里者,无所服也;使服任车,与驽马同。昔骥曾以引盐车矣,垂头落汗,行不能进。伯乐顾之,王良御之,空身轻驰,故有千里之名。”意思是对于千里马,只有给合适的人驾驭,才能发挥千里马长处,如果让一个蹩脚的车夫驾驶,或者让它去驼重拉车,那它只能是“垂头落汗、行不能进”,最终白白埋没。人才使用依旧如此,因岗用人、因才设岗,将人才“长处”和地方的“短处”有机互补,提供技术、平台、资金等要素保障,拓宽“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视野,通过建立“候鸟型”用人模式,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聚焦服务念好“爱字诀”。爱才惜才,服务人才,是解决人才干事创业后顾之忧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服务人才保障水平,因地制宜,推进“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政策具体化长效化,让人才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受实惠,严格落实好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人才安家补助、特殊人才津贴补助等政策。不断改进人才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打破论资排辈藩篱,让青年优秀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树立强烈爱才意识,建立完善符合实际发展的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让引进人才稳定留下来,本土人才作用发挥出来,实现“内外兼顾、内外互补”,形成强有力的人才发展动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入。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五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北京中关村调研时强调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烧旺人才聚集的“大熔炉”。

添加识才爱才之柴。欲使熔炉旺,需是柴火足。烧旺人才大熔炉,首要的是有人才。古语云,“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文王渭水访贤,开周朝八百年基业;刘备三顾茅庐求贤,奠定三足鼎立之势;萧何月下追韩信,厚植了汉朝逐鹿的根基……都是穿越历史留下的美谈。然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我们在看到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先贤们识才爱才的本领。首要头脑清,练就识才慧眼。伯乐相马重在知马,精准识才重在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在识才过程中做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次要身段低,彰显爱才诚意。狮子型干部杨汉军半夜接机,促使小米武汉总部仅用5天落户。爱才就要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以学高而自大、不以位右而凌人、不以财大而奢靡。

生好用才容才之火。欲使熔炉旺,需得有巧劲。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用才就是要做到人尽其能。以史为鉴,唐太宗非常重视选官用人,从他所用的人来看: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魏征敢于直言、大将李靖能征善战。容才就是要做到知人善任。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曾先后选用了三四位堪称完美的将领,却屡战屡败;而后大胆使用了嗜酒贪杯的格兰特将军却扭转了战局。这就启示我们要用好人才的辩证法,抓好人才工作的两点论和方法论,善于发现放大人才的闪光点,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并以一颗宽容的心态包容人才成长的烦恼。

保持引才安才之热。欲使熔炉旺,还需下功夫。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期,华为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短讯刷爆了朋友圈。各级政府在引才安才过程中也要做到因才施策,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要全面落实好人才生活、子女、住房、教育等待遇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加大对科研院所、孵化器、科研团队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人才成长发展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好人才的葡萄串效应,落实好“包干制”改革试点的有关要求,开创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盛景。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教育,促使其将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做到求功,要求百岁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当口,唯有各级做到精准识才、大胆用才、诚意安才,不断烧旺人才汇聚的“大熔炉”,厚积中,迸发迈入新时代的源动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六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这是在中国古代经史典籍中关于人才的名句,道出了人才至于国家至于兴盛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才之于当今中国也是举足轻重,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近日在中关村调研时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合作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精种精收培育各类人才的同时要热忱热心汇聚人才,更要善识善驭有效用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精种精收让“生才有道”。“立人先立德;德不立,终不能立人。”古往今来的成才和用人经验都说明,培养人才既要重视对才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品德的培养,而且要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对于广大青少年,要像栽小树灌培育,让他们向阳而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者;对于广大党员,要将初心转化为使命和动力,以不变的恒心推动苗一样,精心浇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当前,一些年轻人缺少实践经验,遇到大风大浪就摇头害怕,缺乏斗争精神。因此,要进一步推动改革,让年轻人到基层一线去锻炼,经风雨、见世面,在攻坚克难中增长胆识和才干,不断优化本土人才的培育。

热忱热心让“聚才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正定当县委书记时,就指出“人才是发展经济、翻番致富的根本”。他曾亲自向全国各地发了100多封联系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给正定当顾问,组成了有50多人参加的县顾问团。同时还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广招人才,出台了广为人知的正定“人才九条”,登在了《河北日报》头版头条,招揽了大批有志之士到正定实现抱负,为正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见,要把方方面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上来,必须要以热忱之心,敢于打开视野、不拘一格,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求贤若渴般寻觅人才,如获至宝般发现人才,真正把人才作为支撑当地发展的第一资源。

善识善驭让“用才有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一些地方、一些官员往往因为私心、私事、私利而没有做到公平公正,经常随意性的调动调整,造成专业人才的荒废。比如在公务员招聘时设定了专业限制,但是在具体安排岗位时却没有因艺授任,出现小材大用或大材小用的情况。“用人以公,方得贤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长,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对党、对人民、对干部的责任心公正用人,才能识人之明、举贤之胆、容才之量,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充分盘活资源,把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共同实现中国梦。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七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北京中关村调研时强调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更好地凝聚人才智慧,引导人才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要进一步用活、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强化人才幸福感、认同感,努力打造人才“聚能环”,为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新动能”。

做优引才留才硬环境,下好“先手棋”。“家有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坚持“党管人才”,通过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整合部门优势,凝聚部门合力,夯实人才工作根基。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讲起来重视,实际工作力度不大。要通过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促使领导干部对人才工作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围绕当地实际集聚人才。要帮助各类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打通人才科研、创业、居住、就医、出行、康养、休闲等绿色通道,建设“人才之家”,解决人才实际困难和问题。

落实招才引智好政策,练好“组合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充分运用政策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工程,从企业落地、人才培育、激励等方面着手,多角度审视人才发展方向,助力人才健康发展。眼下,部分地区在做实人才激励措施上存在“缺斤短两”的情况。各地应从做实人才奖励举措做起,聚焦人才政策短板,着力落实各类政策,“真金白银”吸引人才,打造人才“洼地”。坚持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以政策为引领,依托当地重点企业、项目及园区,高标准建设一批人才工作站、科研中心及人才产业园,推进产学研结合,带动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围绕乡村振兴,以好政策助力乡土人才培育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产业培育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提升落地人才“心”服务,当好“勤务员”。坚持以事业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怀,为人才建好“大后方”,让人才吃上“定心丸”,以“心”暖人。推动人才住房(公寓)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开通人才服务专线,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升人才精细化服务水平。坚持做好走访慰问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典型选树和人才服务宣传工作,服务好人才在返乡工作、医疗保健、教育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工作。持续创新人才服务模式,真心实意当好人才“勤务员”。江西石城县启动的“红娘行动”人才关爱服务工作探索,体现了当地在做实、做优人才服务上下足功夫,通过“搭台唱戏”让落地人才能在工作之余用心追求真爱,促进人才在当地成家立业,助力人才立足当地创新创业。

强化政治引领新常态,打好“主动仗”。在广大人才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教育活动,宣传表彰爱国报国、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探索加强人才政治吸纳的具体措施办法,持续增强人才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推进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坚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人才,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俯下身子为民族复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健全人才荣誉制度,推动人才国情研修学习,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八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近日在中关村调研时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合作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精种精收培育各类人才的同时要热忱热心汇聚人才,更要善识善驭有效用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精种精收让“生才有道”。“立人先立德;德不立,终不能立人。”古往今来的成才和用人经验都说明,培养人才既要重视对才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品德的培养,而且要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对于广大青少年,要像栽小树苗一样,精心浇灌培育,让他们向阳而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者;对于广大党员,要将初心转化为使命和动力,以不变的恒心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当前,一些年轻人缺少实践经验,遇到大风大浪就摇头害怕,缺乏斗争精神。因此,要进一步推动改革,让年轻人到基层一线去锻炼,经风雨、见世面,在攻坚克难中增长胆识和才干,不断优化本土人才的培育。

热忱热心让“聚才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正定当县委书记时,就指出“人才是发展经济、翻番致富的根本”。他曾亲自向全国各地发了100多封联系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给正定当顾问,组成了有50多人参加的县顾问团。同时还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广招人才,出台了广为人知的正定“人才九条”,登在了《河北日报》头版头条,招揽了大批有志之士到正定实现抱负,为正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见,要把方方面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上来,必须要以热忱之心,敢于打开视野、不拘一格,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求贤若渴般寻觅人才,如获至宝般发现人才,真正把人才作为支撑当地发展的第一资源。

善识善驭让“用才有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一些地方、一些官员往往因为私心、私事、私利而没有做到公平公正,经常随意调动调整,造成专业人才的荒废。比如在公务员招聘时设定了专业限制,但是在具体安排岗位时却没有因艺授任,出现小材大用或大材小用的情况。“用人以公,方得贤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长,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对党、对人民、对干部的责任心公正用人,才能识人之明、举贤之胆、容才之量,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充分盘活资源,把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共同实现中国梦。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九

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文中强调要完善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制度、科学开放的人才制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时代要如何形成人才的“虹吸效应”?要以取“才”之方,使人才惟器是适。

取“才”应以“上下求索”之方,得千里之马为用。“上下求索”之“上”是要在落户、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人才更多更有利的保障,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他们发展和成长更高远的“天空”。“下”是要以“产业”丰富的土壤和养料让人才的枝叶更为繁茂,通过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互为作用,让产业的根须扎得更深,让人才发挥其作用、彰显其价值。“上”给予了人才更好的环境、更多的空间,“下”给予了人才更好的成长、更多的可能,只有把“上”和“下”更好地结合,铺垫愈实、发力愈足、人才方能愈盛。

取“才”应以“校短量长”之方,以知人之材为辨。如何用好人才?唯有比舍其短,方能取其所长。诚如棋中俗语“马踏斜日,炮打翻山”所言,棋子落于棋盘不同的位置,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却以各自所长能攻能守,正是因为每一枚棋子在棋盘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而赢得全局胜利。人才亦如是,要对人才的使用规律进行科学把握,以用人艺术用好用活人才,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充分的考量,才能够量才适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之处,激发出人才的内生动力。

取“才”应以“不拘一格”之方,以人才之振为念。《世说新语》中有一言:“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吸纳贤才,既要有“周公吐哺”海纳百川的胸怀,还须有“三顾茅庐”求才以诚的态度,不拘一格地招纳贤才、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不仅让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彰显了组织选贤用能开放包容的姿态,在“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下形成人才的“虹吸效应”,汇聚四面八方的人才,有力推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关键性作用。

取“才”应以“如琢如磨”之方,以伏枥趋远为期。社会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人才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现实进行反复、精心的雕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就像雕刻“璞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让其“潜能”之貌得以凸显,要用极大的精力和耐心为人才“打磨”和“雕琢”出更出色的能力和特质。“如琢如磨”让人才成为可“伏枥趋远”的千里马,以达达的马蹄奔向人生的如画春景!

以取“才”之方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定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使人才人尽其用、惟器是适。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观后感1000字范文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当前,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问题仍很突出,难以适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意见》的印发,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有利于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对此,各地各部门应认真思考,如何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点亮人才“聚光灯”。

擦亮识才的慧眼。“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要引进人才,精准识才是前提。如果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容易任人不当、用人失误,贻误事业的发展。要用好“显微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既看其能力、比其成绩,更观其行、察其德,不让“无德无能”之人浑水摸鱼;要用好“放大镜”,坚持多方评价、多方考核,广邀上级、同事、服务对象、群众参当“裁判员”,并及时将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把关。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不能“一套方案管到底”,开辟人才“绿卡”,让人才心有所属、才有所施。

饱含爱才的诚意。“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只有把人才当“宝贝”,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动事业的不断发展。要革除僵化思想,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拆除人才流动藩篱,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不断释放人才活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不能既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要为人才的生存发展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锤炼用才的胆识。“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的最终都要落实到“用才”。如果只是把人才当“花瓶”摆设,利用人才的名声“造势”,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古人云:“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不能终,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所以,汇才是学问,用人更是学问。要综合考量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将人才科学合理地放到匹配的岗位上,确保岗得其人、人岗相适、人尽其用;要将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磨刀石”,给人才压担子、交任务,让人才在“吃劲”的岗位接受“打磨”,进一步激发人才的潜能,形成人才与岗位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

涵养容才的雅量。“为人上者,最怕器局小,见识俗。”领导干部对人才的态度和评价,关乎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的状态,关乎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成败兴衰。要集聚“容长”的内在能量,特别是很多方面比自己突出,某些领域的比自己见识,能力和威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不能耍“官威”、摆“架子”,甚至“揪辫子”,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要撑起“容短”的宽阔肚量,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对人才的短处有所包容,切莫以“小肚鸡肠”对人才的细小不足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要积淀“容错”的厚实分量,对于非原则性的错误,不能“一棍子打死”,既要委以重任,又要予以信任;既要压担子,又要卸包袱,不急于下结论,不忙于出成果,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的价值与能量。

开好聚才的良方。“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时下,“人才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等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各地纷纷亮出各具特色的人才新政开展“抢人大战”。把人才引进来,把人才用起来,还要把人才留下来,事业、待遇、感情就是栓心留人的“三大法宝”,在事业上,除了给平台,还要帮助扫清“绊脚石”,不能处处制肘。在待遇方面,开出的政策不能先热后冷,沦为“空头支票”,要做好人才服务“后半篇文章”,真正礼遇人才,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愉快生活、追逐梦想。在感情上“厚爱一分”、平台上“多搭一片”、政策上“高看一眼”,形成良好用人“生态”,给人才以持久的温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