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龙抬头又被称作踏青节。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为什么二月二要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注意事项

龙抬头吃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这让天上的玉帝很生气,于是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

从那之后,人间连续的干旱,田里的庄稼也都快枯死了,河里的水也几乎干涸的可以见底了。

田里面没有了收成,村里面闹起了饥荒。大家都没有粮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

这时,龙王的小儿子青龙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着人间的老百姓受灾挨饿。于是他趁着玉帝赴宴的时候偷偷地给人间降了一场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后大发雷霆,他下令把青龙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下还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龙受罪,大家的心里都十分着急。但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让金豆开花的方法。

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的这一天,农人们从家里拿出许多的黄豆和玉米种子进行翻晒,准备播种,有个老人忽然发现,这些金灿灿的黄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让他的妻子到锅里去炒一炒,看看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变化,炒了一会儿,黄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差不多都被炒干了,都爆了开来,只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锅里传出。

老人一看,"呀!金豆开花啦!金豆开花啦!"这个消息立马在村子里传了开来,老人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全村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地支起锅灶,炒起了黄豆和玉米。炒好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子,点上了香炉。大家把炒熟的黄豆和玉米供了起来。

龙王得知了此事,把玉帝请到南天门观看。

玉帝见人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龙,将他召回凌霄殿。让他做辅佐龙王给人间行云布雨。

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黄豆,爆玉米花吃。这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然后,青龙冲上了云霄,翻腾了几下舒展身子。突然天上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青龙在老百姓们的头上盘旋了几圈,感谢人们的搭救之恩。百姓们抬头望着青龙,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从天空倾泻下来,百姓们都乐开了花。他们任凭雨点打在自己的脸上,感受着雨水的滋润。

瞬间大地又复苏了起来,几天后稻田里,山间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机勃勃的样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过的好了。

随即,天空一声霹雳,把大山劈成了两半,只听见"啪"的一声巨响,青龙冲破山石,抬起头长啸一声,腾空而起!

<<<返回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返回目录

为什么二月二要理发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说法二】

“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传说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们习惯赶在春节前做个新发型,到了二月二,一个多月过去了,头发长了不少,也是时候理发了。

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旧时民间还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还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可见二月二龙胎头,这一天人们理发,一是延习这一习俗,另外也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返回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注意事项

二月二这一天的时候,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

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祭拜土地神。土地公又被叫做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方,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还有放鞭炮等相应的活动。

<<<返回目录

龙抬头吃什么

1、饺子(食龙耳)

饺子是中国北方最好的美食之一,不接受反驳!无论北方人走到哪儿,最难忘的就是饺子,而且最难忘的是母亲包的。思乡有时吃顿饺子会化解很多愁。北方的农村重大节日都要吃饺子的,二月二也不除外的。“好吃不如饺子”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这饺子有很多形状,元宝形的、耳朵形的,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2、炸油糕(食龙胆)

北京、天津等地: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这个小米可不是那种普通的我们见到小米,是那种糯小米,一般用来做年糕和面食中包上做蒸包。

3、春饼(咬龙鳞)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4、麻花(啃龙骨)

这个是河北地区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河北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这个毒蝎,就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5、山东地区:面旗子

农历二月二,山东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发面之后,然后再跟擀面条一样,擀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样。我小时在农村时,我母亲做得会加鸡蛋,颜色黄金色,一般是用沙子炒或者直接放大锅中炒。小时候最爱的食品之一,嘎嘣脆,又不硬,香。可惜很多年没吃到了,一直在外地。

6、山东青岛地区:除了吃棋子、糖豆,还在二月二摊煎饼吃。

那个年代,白面金贵。我小时在家最爱吃的就是老妈摊得煎饼,里面加点油、鸡蛋、葱花。但是我自己做总是做不出那个味道。

这个煎饼不是临沂、淄博地区那种,也不是现在流行的煎饼果子,但是做法差不多,只是相对软。

7、北方:龙须面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8、爆米花(金豆开花)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9、甘肃: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山东地区除了吃面旗子外,也吃炒豆子,只不过同甘肃的略有区别,是用面加糖然后调成稀状,把黄豆裹起来,然后再炒,更美味。

10、吃猪头

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家家户户吃猪头等各种食物,以示吉庆。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11、北京: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12、安徽黄山: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与肉丝、油豆腐丝、春笋丝、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

13、江浙沪地区: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有把腰撑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14、浙江温州:芥菜饭

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返回目录


精选图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