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儿童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元宵节相关内容推荐↓↓↓
元宵节文艺晚会策划方案
元宵节闹花灯作文
喜迎元宵节现代诗歌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五年级元宵节日记400字
儿童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
1、性情躁烈爆,常批黄皮袄,山中称大王,我说那是猫(打一种动物)老虎
2、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打一种动物)猫
3、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角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後拖着一丛毛。(打一种动物)狐狸
4、小小坛子,装满饺子,吃掉饺子,吐出珠子。(打一种水果)桔子
5、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打一身体部位)手
6、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打一种动物)羊
7、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打一日常用品)肥皂
8、幼儿园猜灯谜大全及答案大全
9、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打一种水果)西瓜
10、小时四只脚,大时两只脚,老时叁只脚。(打一种动物)人
11、小小年纪,却有胡子一把,不论谁见,总是大喊妈妈。(打一种动物)山羊
12、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打一种动物)鹅
13、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打一种昆虫)知了
14、一座七彩桥,雨后天上挂。彩虹
15、千万根线细又长,上下能把天地量,地有多厚天多高,小小银线它知道。雨
16、黝黑身子黝黑头,晚上出门陪你走,你想和它说说话,它总沉默不开口。影子
17、小小孩儿人不爱,水儿见它皱眉头,树儿见它直摇头,云儿见它忙溜走。风
18、用手抓不住,用脚踩不穿,用刀砍不烂,用桨分不开。水
19、一个娃娃冬天生,全身上下冷冰冰,你叫它也不吭声,太阳一出就化水。雪人
20、云中有面鼓,躲在最深处,平时它不响,雨前它先唱。雷
少儿猜字灯谜以及答案
1、夫子不出头(打一字)——谜底:天
2、南望枝头李子落(打一字)——谜底:琳
3、两堆土旁一张皮(打一字)——谜底:鞋。
4、汪汪流水今犹在(打一字)——谜底:琴
5、一千零一夜(打一字)——谜底:歼
6、一撇一竖一点(打一字)——谜底:压
7、给一半,留一半(打一字))——谜底:细
8、半部春秋(打一字)——谜底:秦
9、日落西山(打一字)——谜底:岁
10、一口咬定(打一字)——谜底:交
11、西边挂着告示(打一字)——谜底:票
12、渭水一别月当空(打一字)——谜底:田
13、荧屏小姐(打一字)——谜底:囡
14、我的太阳(打一字)——谜底:晤
15、点点积累求广知(打一字)——谜底:痴
16、岂能舍我留残梦(打一字)——谜底:岁
17、美好的开端(打一字)——谜底:姜
18、一只狗站在四口井中间(打一字)——谜底:器
19、茶树之间除草木(打一字)——谜底:人
20、手足情深(打一字)——谜底:捉
儿童趣味猜灯谜大全及答案
1.一颗小红枣,一屋盛不了。只要一开门,枣儿往外跑打一日常用品)——油灯
2.飞燕凌空(打二字秦朝人名)——赵高
3.瑞士(打一字)——佶
4.粮食(打一字)——稞
5.包头界首(打一字)——甸
6.绊脚石(打一字)——跖
7.春末夏初(打一字)——旦
8.冬初秋末(打一字)——八
9.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日常用品)——汤匙
10.外面冷冰冰,里面热心肠,一夜到天亮,肚里还不凉(打一日常用品)——暖壶
11.古代文化(打《三国演义》人名)——史迹
12.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风寒,脱下有礼貌(打一日常用品)——帽子
13.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许
14.泥峰(打一字)——击
15.祝福(打一字)——诘
16.三丫头(打一字)——羊
17.不怕火(打一字)——镇
18.楼台接楼台,一层一层接起来,上面冒白气,下面水开花(打一日常用品)——蒸笼
19.古文观止(打一字)——故
20.画中人(打一字)——佃
有趣的灯谜大全及答案儿童
1、红艳艳,飘胸前。像火苗,暖心间(打一日常用品)——红领巾。
2、一只八宝袋,样样都能装。能装棉和纱,能装铁和钢(打一日常用品)——针线包
3、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镜
4、有面无口,有脚无手。听人讲话,陪人吃酒(打一日常用品)——桌子
5、带着平顶帽,身穿圆筒袄,虽然一只眼,暗中逞英豪(打一日常用品)——手电筒
6、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干(打一日常用品)——熨斗
7、小小东西,放在腋底。有病没病,看它肚皮(打一日常用品)——温度计
8、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日常用品)——汤匙
9、鼻子朝天,嘴巴朝地。敲它一锤,惊天动地(打一日常用品)——大钟
10、金钩吊银圈,姐妹隔座山。若要来相会,需到天色晚(打一日常用品)——耳环
11、生在山崖,落在人家,凉水浇背,千刀万剐(打一日用品)——磨刀石
12、薄薄一张口,能啃硬骨头。吃肉不喝汤,吃瓜不嚼豆(打一日常用品)——菜刀
13、外面冷冰冰,里面热心肠,一夜到天亮,肚里还不凉(打一日常用品)——暖壶
14、有硬有软,有长有宽。白天空闲,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床
15、有风吹不动,它动就生风,若要不动它,待到起秋风(打一日常用品)——扇子
16、一间小药房,药品里面藏。房子涂白色,十字画中央(打一日常用品)——医药箱
17、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风寒,脱下有礼貌(打一日常用品)——帽子
18、一颗小红枣,一屋盛不了。只要一开门,枣儿往外跑打一日常用品)——油灯
19、屋里一座亭,亭中有个人,天天荡秋千,不荡就有病(打一日常用品)——钟摆
20、不是点心不是糖,软软凉凉肚里藏,不能吃来不能喝,每天也要尝一尝(打一日常用品)——牙膏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谜及答案
1、门外汉(打《论语》一句)——未入于室也
2、为储户保密(打《四书》一句)——慎言其余
3、洪湖歌声融暮色(打《滕王阁序》一句)——窜梁鸿于海曲
4、回归洛阳(打《前出师表》一句)——还于旧都
5、科举制度(打《前出师表》一句)——试用于昔日
6、人家在何处(打《前出师表》一句)——以咨诹zōu善道
7、子游(打《聊斋志异》一篇名)——鼠戏
8、使女择焉(打《孟子》一句)——决汝汉
9、易之而教之(打《孟子》一句)——选宾为主
10、齐楚燕赵皆降服(打《史记》一句)——四国顺之
11、口道恒河沙复沙(打《史记》一句)——不可胜数
12、故(打《史记》一句)——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13、坚持到底(打《史记》一句)——虽死不易
14、死而轻于鸿毛(打《史记》一句)——故无贵无贱
15、好读书(打《论语》一句)——学而不厌
16、尖(打《论语》一句)——小大由之
17、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戒之在色
18、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19、测鼠(打一词牌名)——卜算子
20、休得多言(打一文学名词)——歇后语
21、何谓状元(打一文学名词)——第一人称
22、平等待客(打一文学名词)——主人公
23、天女散花(打一新兴词语)——高消费
24、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感谢
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
拜年。 (打一作家名) 贺敬之
除夕守岁数钟声。 (打一商业用语) 年终盘点
年终岁尾,不缺鱼米。 (打一字) 鳞
除夕夜守岁。 (打一歇后语) 辞旧迎新
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 —— 谜底 红萝卜
弟兄五六个,围着圆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 谜底 大蒜
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 —— 谜底 藕
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峰,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 —— 谜底 藕
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 谜底 蕃茄
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汤,豆子是它爹和妈,它和爹妈不一样。 —— 谜底 豆腐
一(打一成语)。 谜底:接二连三
无底洞(打一成语)。 谜底:深不可测
爬竹竿(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上升
纸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外强中干
飞行员(打一成语)。 谜底:有机可乘
打边鼓(打一成语)。 谜底:旁敲侧击
笑死人(打一成语)。 谜底:乐极生悲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谜底:斤斤计较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谜底:不识大体
清浊合流(打一成语)。 谜底:泾渭不分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谜底:头头是道
双手赞成(打一成语)。 谜底:多此一举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谜底:同甘共苦
单方告别(打一成语)。 谜底:一面之词
照相底片(打一成语)。 谜底:颠倒黑白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公用毛巾(打一成语)。 谜底:面面俱到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谜底:高朋满座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谜底:自力更生
千里通电话(打一成语)。 谜底:遥相呼应
多看无滋味(打一成语)。 谜底:屡见不鲜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寅吃卯粮
不考虑中间(打一成语)。 谜底:瞻前顾后
没关水龙头(打一成语)。 谜底:放任自流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 谜底:迎刃而解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 谜底:皂白不分
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 谜底:言而无信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 谜底:四分五裂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谜底:半路出家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谜底:不言而喻
娄阿鼠问卦(打一成语)。 谜底:做贼心虚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 谜底:一毛不拔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 谜底:如狼似虎
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 谜底:当机立断
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 谜底:见机行事
惊蛰节气的温度是多少
上一篇:儿童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
下一篇:中国的元旦来源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