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的难度与改进一直是大众讨论的焦点问题,那么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哪些改进措施呢?
小学数学需要的改进措施
①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②注意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回答。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所以,老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从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③恰当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封闭性问题是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而开放型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封闭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关调查表明,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佳比以6:4为宜。
④利用鉴别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沉默率。衡量课堂提问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的沉默率做出判断。
所谓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是指课堂提问后学生沉默的次数与提问的总次数之间的比。沉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问题信息以后,学生由于信息接收不畅、信息理解出现困难、偏差或者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做出判断等而出现长时间的“无语状态”。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低龄孩子学习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在于对全脑的开发。
就像小孩子早期学习舞蹈一样,并不是每个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都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成为舞蹈家。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习舞蹈的孩子的体型、气质就是和没有受过训练的孩子不一样。
同样的道理,学习数学思维能力也是这样,并不是每个家长让孩子学习数学思维都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成为数学家,而是因为数学的学习可以利用到全脑。
它要用到左脑的数学逻辑、分析归纳能力,还要用到右脑来分析图形、形状、颜色、大小、重量、远近。除此之外还会运用到左后脑的计划安排、右后脑的理解沟通,所以说学习数学思维能力是全脑的一个训练。
很多学习数学思维能力的孩子在校内的表现都非常积极,思考的速度和能力与没有参加过思维训练课程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区别。
早期学习数学思维,有助于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学6年的学习,是一个逐级递进的过程,一年级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入口,只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才能为后续的学习蓄势,越学越轻松。
学习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要通过阅读充分理解题意,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仔细地思考解题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到最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因此,在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学习起点,通过学习数学思维能力来培养严谨、仔细、求实的学习品质,这是孩子将来成功的保证。
低年级学习数学并不简单
家长们也许觉得一二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一二年级的数学思维开拓题并不简单,即使是成人也未必会做。
比如:你也许不知道,按照教科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100以内的数,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数数。
数数谁不会啊?所有的孩子听到这个内容都会自豪地说:老师,我早就会数了!老师,我都能数到1000了!
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咱们以为的很简单的数数,都会怎么出题呢?
按顺序数数:从1开始数到32有多少个数?从30开始数到40有多少个数?是10还是11?从45开始数到67有多少个数?倒着数从90数到78有多少个数?2个2个数:从40开始数到70有多少个数?
很多成人不经过思考也不容易想到,但是这些不同的数数方法对于一年级孩子是绝对可以学会的。
因此,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能帮助孩子更理性的处理问题,慢慢地,拥有数学思维和没有数学思维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好的篮球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哪些改进措施
下一篇:调皮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