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改进好方法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种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习惯的养成往往定性于学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成为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刚入学的小孩子来说,好动活泼是他们的天性,自控能力极差,往往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无法控制。

  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从点滴抓起,逐步积累。时时注意给孩子以提醒,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同时,教师也应做好表率作用,因为六七岁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如黑板上整齐规范、一丝不苟的板书;听学生发言时的姿态;说话的语气等,都是学生模仿的标本。

  二、多种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努力做到的是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只要学生真正喜欢上了语文,想不学好都难。

  1、 运用灵活多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多彩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亲切的语言,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教具,生动形象的画面,多媒体资源,有趣的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

  如:课前律动:12拍拍手,34点点头,56拍拍肩,78扭扭腰。22伸伸臂,34摇摇头,56跺跺脚,78快坐好。讲故事,做游戏,猜字谜等都是极好的激趣手段。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把学生引入课堂的轨道上来,让学生每节课都感到新鲜。

  2、 多表扬鼓励,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

  没有人不喜欢受表扬,低年级的小孩子更是如此。“你真行!”“你真棒!”“想不到你这么能干!”。这些话不需要拿钱去买,我们老师何苦要吝啬呢?教育学上的皮格马塞翁效应就是最有力的印证。说不定我们轻意的一次施舍,就能让学生从此找回自信,造就一位科学家呢!

  三、品《课标》,研《教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指挥棒,也是出题人命题的依据。作为教师,在教学之前,细细地品读《课标》,明确《课标》对该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框架,目标要求,重难点,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的教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枯燥无味,甚至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多种方法识字,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加一加,减一减;自编儿歌;谜语;自编故事等方法,让学生去主动识字。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懒”时,编了这样一个谜语:“一个负心汉,拿了一束花”。学生便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字。

  在学习“琴”字时,学生经常把“今”写成“令”,有老师就编了一则故事:“今天两个国王见面后,要弹琴奏乐。如果两个国王见面后就发令,那可就惨了”。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少再写错这个字了。

  四、家校配合,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有一个极普遍的现象,村小完小学生越来越少,中心校城里学校学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并非村完小教学质量太差,实乃外出打工,就近入学惹的祸。现在农村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

  由祖辈隔代抚养。能做好管吃、管穿、管住“三管”就不错了,学习让其自由发展吧。这对小学低年级来说也算是一大优势吧,孩子小,多数父母都要留一个人在家照管。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住机会,利用开家长会,家庭走访等方式,让家长和学校配合起来,学校布置的作业,每天争取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至少可以让家长给学生作业签字,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激起学生强烈求知心理

  导入可以说是一节课的指示标和润滑剂,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求知心理,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投入饱满的热情。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应依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从而激起学生强烈求知心理。

  比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语的:上课开始后,我拿出了一张画有小松鼠的图片,向学生说道:“小朋友们,你们认不认识这张图片上的小动物?”“认识,是小松鼠。”

  “没错,你们喜不喜欢小松鼠呀?”“喜欢!”学生声音响亮地答道,“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小松鼠非常高兴。但是,今天小松鼠遇到了一个困难,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愿意!”“好的,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松鼠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样,我通过设置悬念性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迅速进入对文本的阅读和学习中。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注意力易分散,若我们依然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可尝试变换学生的学习形式,如通过采取有效方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时,首先,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了日月潭秀丽风光的Flash课件,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出示了相应图片,如清晨时日月潭的点点灯光,中午时日月潭的清晰或是朦朦胧胧、隐隐约约。

  这样,我通过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使文中所描写的日月潭的优美意境真实展现在了学生眼前,降低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难度,同时,美轮美奂的景色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

  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

  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

  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出色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

  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

  几学期下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让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就势必只能当听众,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则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在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

  例如,我校王静校长在推荐学生学习宋美龄1943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词时,从读与写的关系讲到读与说的关系,又从课外阅读讲到抗战历史,浓墨重彩渲染抗战时的困难,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在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这篇讲演词好在哪里。

  又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设计了“你认为故事中谁最可笑,为什么?请找出有关情节,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这些问题具有目标性,问题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向学生提问的课堂。

  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从他主走向自主,使课堂的对白变成对话。在授新课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范围地预习所学的知识内容,在重点和难点中提出若干问题,以避免低水平的提问。

  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并记在书本上。鼓励学生勤用工具书。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

  (三)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

  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课堂中教学语言的准确运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充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准确掌握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不能给他们带来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能深刻、精准地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讲解“落花生”是花生的别名,不要把“落”字理解成为动词,不要未经查证与核实就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种花生”,造成错误性的理论。

  另外,还要注意语句的正确使用。如“对于这个同学的看法,有的学生非常不同意,而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就有两种相反的思路——到底是对前边同学的看法认为是对的,还是对后边学生非常不同意的看法认为是对的呢?这就是一种歧义句,但是小学生还学不到语法这一块知识,如果教师表达的模棱两可,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准确地运用语言,说出的语句是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而不是给学生造成困惑或是错误的学习。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也要抓住重点,突显精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知识,真正达到以简驾繁、以少胜多的境界。

  二、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内容繁多,可以说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从古今到中外无所不有。所以,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对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还是陌生且难以理解的。这个时候就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学习这些奇妙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形象生动地传输、再现知识的原理和物体原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知识,从而加快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速度。同时,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学习重点、难点。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方面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理解事物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个限制,它能将抽象的课文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动画,将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有几个动词的排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有这样一段话:“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这句话当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既不知道这些词的表现形式,也不知道该如果使用,这时候我就运用了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把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整个过程制作成了flash动画,重点强调了这三个动词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迎上去就是相对的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目标后方赶上,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目标物体身边。他们看完了这个动画,这三个动词的表现形式就会留在脑海里,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而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让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给他们提供独立的活动场所,使每个学生在学到知识之后还能再传播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还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让组员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理解的同时再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个环节既有竞赛意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虽然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重要了。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经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参与到探讨中来,给出积极的建议。

  四、课外的发现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热爱生活,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懂得文字的力量。所以,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如我曾经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路上的路标、商店牌匾,记住一路上都有哪些商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如果你发现哪家的牌匾写了错别字,老师会有奖励。留这个作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首先,这个做法可以上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发现并记录周围的日常生活,从中感悟生活的多姿多次;其次,这样学生能在日常学习文字字形、理解词语的运用,要比课堂中枯燥的听、说、读、写有趣得多。



小学语文教学有几种方法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老师的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有哪些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课堂有哪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语文的常见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 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采用的措施有哪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