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有比一步一个脚印更困难的了。虽然步子很陡,但只有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学习的理想。 祝你学习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一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一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问答题
问答题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有哪些?
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③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答: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怎样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齐桓公为什么能第一个称霸?
答:①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④政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我,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列举孔子的思想内容和主要教育成就。
答: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④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还修筑长城予以抵抗。
⑤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越各部,修筑灵渠,开发南疆。
秦朝在我国历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④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②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残酷和秦二世统治的逾加残暴。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①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②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③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⑤在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四,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后,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说汉语: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禁用鲜卑姓氏,改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 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
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市:商业区和坊: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唐玄宗时,将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3、画家:唐朝最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但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影响: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一、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 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P105—106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
六、雅克萨之战
北:P106—107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高中必修一历史考点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初一人教版历史下册期中总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