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家长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重要的不单单是抓紧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反思自己耳有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怎么做合格的家长?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故事1家长误区:包办

  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第一个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

  一位老师在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男孩并没有在画画,而是在写作业。

  这位老师马上问他:“你怎么不画画呢?作业等到你回家再写不行吗?”

  这个六年级的学生说:“我回家2天,我妈妈给我报了3个班。一个是奥数,一个是作文,还有一个是单簧管。”

  老师又问:“那你不是还有半天时间吗?”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这得由我妈妈决定。”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孩子们在周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有没有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这样的周末结束后,我们再看看周一孩子们的状态。大部分孩子们是带着满脸的疲惫与倦怠开始他们新一周的校园生活的。难道这都是学校单方面给的压力吗?

  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安排孩子们的周末时光呢?

  故事2家长误区:强求

  请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我要说的第二个故事与戏剧有关。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清华附小。清华附小在主题教学方面一直在不断尝试将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1+X”课程。其中,“1+X”课程的一个传统就是每年一次的戏剧展演,它要求全校每个班级都要参与进来,各班家长可按照个人意愿自行选择是否参与。

  有这样一位忙碌的爸爸,百忙之中好不容易来到了学校,可是排练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就提前退场了。

  究其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块一动不动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大石头”。

  事后,他给班主任发了一个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凭什么让我的孩子扮演大石头?老师回复他说:“这是您孩子自己选择的。”

  听到这个答案,他突然间有一点缓和。但是仍然和班主任沟通:“虽然是自己选择的,但是难道我的孩子就只适合做一块连句台词都没有的大石头吗?难道不能做别的吗?老师您不能给他多点台词,不能扮演主角,能不能扮演配角?”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再三与其沟通。没想到孩子回家后听到了父母之间的对话。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孩子将下面的这些话转述给老师,“儿子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你怎么偏偏选择一个大石头?老师既然说自愿选择,你怎么不选点好的?你爸爸当年可是班长!一直是班级最优秀的!你一个男孩选一个大石头,还拿一个剪子剪纸,这将来还有什么大出息?”

  老师听完后心情非常复杂。难道选择一块安静的石头,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别人演出,分享别人的精彩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吗?难道剪纸就不可以是一个男孩的爱好吗?

  故事3家长误区:忽视

  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还重要?

  第三个故事起源于一首诗。

  诗这样写道:

  每次,听到你下班回家的脚步,

  我的心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图。

  爸爸,我们这个家是一块拼图也不能少的。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特别感动,突然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爸爸总是不回家,于是我留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个孩子回家后都要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而对于这个孩子,我特意要求他要给他爸爸朗读3遍,让爸爸写出听后感。可是作业布置下去已经一个礼拜了,这个爸爸没有一丝反应,两个礼拜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那个时候,身为班主任的我发短信跟他说:“孩子给您的作业,麻烦请您写点读后感,拜托了。”爸爸说:“我知道你要我写信是什么意思。可是你怎么不问问我儿子,看看我儿子现在的表现不就行了?”

  我说:“我明白了。您能这样就说明你读懂了那首诗,理解了我布置这项作业的目的与意义。”现在回想起这个故事,我还是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那时候的家长还是有这样的教育敏感度的。

  可是当我今天成为了校长,我们的学生里又写出了类似的日记。三(2)班的一个学生这样在日记中写到:

  我的爸爸工作非常繁忙,经常半个月都看不到他的一个影子。好不容易他不用上班了,可是也总是三更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妈妈安慰我说他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但是我并没有感受到。

  终于等到我生日那天,他告诉我今天一定陪我过生日,我听后特别开心,想着终于可以和爸爸一起过一个生日了,我一定和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我有多想他。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就给妈妈发短信说今天他们要开讨论会,可能要晚回来一会儿。我就等啊等啊,可是爸爸还是没回来。后来我实在太困了,等着等着就睡着了。

  前两天的音乐课上,老师领我们唱《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虽然我爸爸不是明星,但是我特别想向电视台申请一下,让我爸爸也参加《爸爸去哪里》这个节目。这样,我的爸爸就可以不用工作,不受任何干扰地和我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让我享受和爸爸生活的幸福时光。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想想,现在的家长真的不容易啊,他们都在忙什么呢?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还重要呢?

  故事4家长误区:替代

  给予老师一些关怀与体谅

  我要讲的第四个故事和年轻教师有关。

  我们学校有一位比较年轻的一年级老师,她们班的孩子刚上学,家长们都相当谨慎,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需求特别多。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位年轻老师遇到了下面的情况。

  家长早上8点左右给老师打电话,提出一些特殊需要。比如说请老师照顾一下孩子上厕所的问题;亦或是和老师“讨价还价”——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写了那么多字,可是到咱们班就显得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了呢?您能不能给他一个位置,让他当个小组长,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能不能让他表现一下自己。不然的话,我的孩子好像到您这个班就一无是处了。

  这些还不是最让老师“头痛”的。这个老师还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到期末,我们的老师就会接到家长对他的各种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他把所有孩子的情况都跟各自的家长叙述一遍。因为老师白天不能打电话,所以她只能在晚上一一与各位家长沟通,每次一打起来就要打个一小时左右。粗略算下来,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的话,这位老师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她至少要打四十小时的电话。

  所以在一次家长会上,这个班的副班主任说话了:“这个老师才23周岁,请各位家长想一想,你们23周岁的时候在做什么?现在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做什么?这个老师就坐在教室里,从早到晚都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孩子走了以后要打扫一个小时的卫生。如果孩子拉肚子,这个独生女要给他擦屁股,发生在教室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这样一个23周岁的年轻小姑娘去面对的。大家能不能给予班主任一些关怀与体谅?”

  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吗?难道教育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吗?家长难道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转嫁到老师身上吗?

  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反思。

  故事5家长误区:溺爱

  爱的误区,让孩子失去了自我

  下面我要讲的最后一个故事也许有点极端,但是确实发生过。

  现在,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很早。故事中的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每天早上是不来上学的,因为他要睡到自然醒。

  自然醒的概念是什么呢?家长给出的答案是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可是学校的时间安排是早上八点正式上课。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得和家长坐下来谈一谈。谁曾想,家长的态度也很明确:之前的晨诵不会参加,让孩子睡觉是家长的权利,但是如果孩子落课则是老师的错误。

  谈话并没有起到作用,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了一个学期。在这中间,这个小朋友还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我们的趣味运动会上,上场以前家长拿着水瓶,让他喝口水再去。孩子因为怕耽误班里的比赛成绩,并不想这样做。在家长再三地要求下,孩子无助地哭了。

  因为他不知道该往前跑,还是听家长的话喝水。还出现过这样一个情况,按照学校的时间安排学生需要在学校吃午饭。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一些声音。有的家长反复强调——我们的孩子不能吃辣的,一点点辣味都不能放。

  当班主任苦恼地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课题分析的时候,我选择直接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我们宝贝的孩子,万一将来当了省长和副省长,去了外地,那咱们孩子怎么办?还需要您每天的照顾吗?”

  也许,这五个故事不能全面地代表目前教育出现的问题,从教育学上讲可能也不一定对。但是至少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与困惑。大多数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知道要配合学校,或者说和学校一起来做。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到底该怎么办?是一味地推卸责任、放任不管还是盲目跟从?我相信,这些都是值得各位深思的。家长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转变!首先要把观念改变,变成理解,变成你和孩子一起成长,变成你跟着国家,跟着这个社会的脚步一起去转变,变成信任,更多地变成合作。

  给家长的建议

  一年级的学习任务,父母撒手不管是不行的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是需要家长参与的。

  幼小的孩子刚刚暂别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进入严肃规范的小学校园开始学习,不适应是必然的。

  这时候,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也是他们进入人生新阶段所迫切需要的。

  都说万事开头难,在一二年级的时候。

  如果家长能和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养成学习的习惯、找到学习的方法。

  那么孩子以后会越学越轻松,爸爸妈妈更是会越管越轻松,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一年级伊始,我们就要警惕不要和孩子一起在学习上陷入被动。

  很多低年级家长都会自然而然地放手,不太用心引导孩子的学习。

  因为一年级的功课对于成年人来说太简单了。但是一年级的知识,真的只是课堂上随便听听就会了吗?当然不是。

  一年级核心的学习任务根本就不是课本上那些知识,那是什么呢——

  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学生;

  是了解并且全然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

  是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生活,最好还能够乐在其中;

  是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关于这样一个任务,我们有多大把握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爸爸和妈妈,谁来管孩子学习比较好?

  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是两个人都在全职上班。

  在开学伊始的时候,通常会默认:

  父母中谁的工作时间更灵活一些,谁在工作之余的精力更多一些,就由谁来主要管理孩子的学习。

  有可利用的时间和精力固然很重要,不过,在我这么多年接触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沟通方式的家长以后。

  我认为这件事最好的选择标准是:谁更愿意管孩子。

  让更有意愿来管理孩子的那一方来管理,因为有意愿,他会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会花更多时间观察孩子。

  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总结规律技巧。

  如果不巧的是,更愿意做这件事的一方工作比较忙碌、没有时间每天监督和沟通。

  那么双方可以在充分讨论后,协商好,好好分工。

  譬如,提前分配好课后作业中新知识、复习、预习,课外延伸阅读,兴趣课的时间安排;

  遇到孩子不懂不解的问题的时候,如何引导;

  面对孩子反复做错的题,如何训练……

  制订好计划之后,由时间比较充裕的一方来执行。

  并且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互相不断地反馈调整,直到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家庭学习节奏和形式。

  在一些家庭中,可能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妈妈能够体恤孩子的情绪,对待孩子比较宽容,对待孩子的学习做不到严格或者坚持。

  但在孩子一时的成绩不理想,或者好的学习习惯迟迟没养成的时候,妈妈往往会感到无助

  ——自己提供了支持、陪伴和努力,还能为孩子做什么?能替代他吗?

  其实,这时候可以考虑把学习上具体的问题交给爸爸来负责。

  爸爸来制订具体的战术,和孩子一起坚持习惯,解决问题。

  譬如孩子考试不及格,自己也很沮丧,这时候,我们不要指责。

  妈妈可以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共情,告诉孩子你能够理解他的感受,虽然自己也愿意看到他考出好成绩,但是更愿意他开心。

  当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之后,爸爸可以和孩子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

  找到孩子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或者导致丢分的小习惯,和孩子一起攻克难题。

  制订改正坏习惯的计划表,并且坚持下去。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妈妈全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长,还要应付孩子各种各样的事情。

  很容易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失去耐心,不能忍受在自己看来如此简单的题目,孩子就是不会!不会!不会!

  其实,自己会是一种本事,能教给别人是另外一种本事。

  如果碰上这种情况,在日常的育儿生活中参与比较少的爸爸会是承担这个任务的优质人选。

  曾经,我的学生里,有一个叫章一诺的孩子。

  他的妈妈在养孩子以前就看了很多养儿育儿的理论书,所以妈妈平时照顾一诺特别温柔,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连接都非常好。

  但是,一诺上小学后,妈妈每次一辅导孩子的功课,就开始抓狂。一诺哭,妈妈也哭,妈妈又愤怒又后悔。

  当时,我就问:“有没有试过,让爸爸来负责孩子的学习?”

  但是,一诺的爸爸长期驻外。“那试试电话和QQ(那时候还没有微信)呢?”妈妈无可奈何地决定试试。

  结果,爸爸居然做得很好,虽然要把作业拍图片传来传去,但是爸爸看到以后往往三言两语就给孩子讲明白了。

  因为爸爸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参与比较少,对孩子抱有的感受不像全天照顾孩子的妈妈那样多层次,所以就能够就功课论功课,简单直接解决问题。

  如果看顾孩子的课后学习需要委托给祖父母或者校内校外的辅导机构,我也仍然建议:

  在孩子正式的学习生涯开始的最初一段时间,父母之中最少有一位,无论如何都要拿出时间来亲自管理总结。

  再拜托给别人就会好很多,这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月的时间,抵 3 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 6 年级以后1 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

  相比以后叹着气花更多的时间,何不欢欣鼓舞地早花时间,大人孩子都早受益。


怎么做合格的小学生家长相关文章:

1.优秀小学生的家长评语

2.一年级小学生家长寄语

3.小学生学习家长评语

4.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5.小学生家长家教心得4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