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_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
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悲夫(语气助词)
二、虚词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3)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
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终期于尽(期: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是日也(是:指代词“这”)
茂林修竹(修:长)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信可乐也(信:指确定)
向之所欢(向:指过去)
列坐其次(次:指旁边)
及其所之(及:指等到)
《赤壁赋》
——苏轼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
(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凌:古:超越今:欺凌)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人)
(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儿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
①歌窈窕之章(唱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③下江陵(攻占)
④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4、一词多义
①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如诉如泣(副词,像)
(3)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4)白白露横江(白色的,adj)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
(5)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6)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ady)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而卒莫消长也(增长,v)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
(7)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8)歌歌窈窕之章(唱,v)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歌曰(歌词,n)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n)
二、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
(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于
(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
(3)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句式
l.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
4.倒装句
①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
②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③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④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
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四、其他重要词语:
客亦知夫水与月夫:(夫:那,代词)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趣舍万殊(通“取”。教材注释为:趣,趋,趋向,取向。)
2.一词多义
(1)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一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年)
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
所以兴怀(使……兴起)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爱的事物)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一、字
1、传道受业解惑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小学而大遗
3、今之众人
4、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
3、吾从而师之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其出人也远矣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乎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学于余
4、于其身也
5、不拘于时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择师而教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句读之不知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三)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而耻学于师
3、小学而大遗
4、位卑则足羞
5、吾从而师之
6、吾师道也
三、句
(一)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不拘于时,学于余。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师不必贤于弟子
2.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二)语句翻译: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同步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郯子(tán)苌弘(chánɡ)
老聃(dān)李蟠(pán)
B.句读(dú)渎职(dú)
穷兵黩武(dú)买椟还珠(dú)
C.六艺经传(chuán)传记(zhuàn)
传说(chuán)传宗接代(chuán)
D.贻之(yí)春风骀荡(yí)
心旷神怡(yí)甘之如饴(yí)
【答案】A(B项“句读”应读dòu;C项“六艺经传”应读zhuàn;D项“春风骀荡”应读dài。)
2.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答案】D(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C.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3.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答案】C(均为“学习”之意。A.出:超出/出自。B.惑:疑难问题/糊涂。D.道:道理/风尚。)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犹且从师而问焉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恣其所为不问朝夕遣人候问武
C.或师焉,或不焉云霞明灭或可睹而或长烟一空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其出人也远矣蜀山兀,阿房出农不出则乏其食公拆袄,出珠授之
【答案】A(惑:①疑难问题;②糊涂;③疑难问题;④迷惑。B.请教/寻找/询问/问候,C.有的/或许/有时/有的人,D.超出/出现,指建成/出工/拿出。)
5.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辍耕之垄上
B.郯子之徒
C.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B(B中“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相当于这些,这类;其余皆为动词,到、往)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整理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点归纳
★ 高中语文必修2基础知识总结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知识点
★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词知识点知识归纳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上一篇: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下一篇:高二语文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