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初一格列佛游记优秀读后感800字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一写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写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1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动的想象,斯威夫特用最平淡的文字,却将最深的讽刺刻入人心。 千百年来,寻寻觅觅,人们似乎一直生活在漂浮里百般摇动,举棋不定。那样的社会,那样的动荡,不知有几个清高雅士,怀着世外桃源的梦想。 小人国、大人国、勒皮他、尼尔泥巴比、拉格奈格一个个国度,一篇篇游戏,一幅幅异色的风情。那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世界,却又如此真实的感觉。贵族、大臣、王者间,阿谀奉承,机关算尽彼此。是,格列佛是个倒霉的角色。在那种世界里,贪婪、伪善、妒忌、野心 小说的童话性是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主要灵魂。 这句评论真是一针见血。或许让我去评论,我无法字字句句斟酌,去见证故事鱼现实是多么的吻合,笔风是如何的精湛,是怎样的字里行间都透着讽刺。但是,显而易见,有些荒唐。

在这时,人们都会有如果世界都想慧因国多好的感慨,没有欺骗,善良、优雅、纯洁的交往,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嬉戏。两者对比,小人、大人国等似乎成了黑白的无声画面,再也比不上如此唯美的画面。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没有风烟,只有和风细雨。不用尔虞我诈,不用费尽心机。 只是,对于斯威夫特来说,梦想有多远? 看一看自己,在如此和平的生活中,却要如此不满,是在可悲。 我们所追逐的梦想,是如此渺小。我们心中填不满的渴望,是如此不可饶恕。 真正的梦想在何处呢? 小时候,我非常爱看月亮,看着玉盘似的月亮闪着白光。那柔软的月光倾斜下来,落入我的瞳孔,倒映着树影婆娑。这一年,好多朋友相继离开,一直在感觉心中的空洞不断扩大,需要东西来填补。整天钻在书堆里,心中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也不知道再相见时,他们会不会嘲笑我那已超越500度的眼镜,肆无忌惮地大声说我是书虫。 也似乎寻觅了很久,这是个举棋不定的年龄。

看到格列佛置身于不同的国度,手无举措的像个孩子,不禁眼角湿润,好像自己也是这个样子,只是相对于作者的胸怀大志,自愧不如。 好像,我变得愈来愈消极了。 他说的没错,人性是贪婪的。我明明生活在如此和平安宁的世界却又总是抱怨过的不好梦想总是很遥远。很贪心,且颠覆黑白。 其实,少想一些,少忙一些,我们会过的很好。比起那战火不绝、烽烟四起、动荡不安的社会,我们是幸福的。 现在,你说。梦想在何处呢?

初一写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2

当双手和上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时,我的思绪已飘向那遥远的印度洋,在海上跟格列佛乘风破浪,经历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旅行。

莱缪尔格列佛是一个英国人,他是一名随船医生,更是一名勇敢机智的探险家。他曾多次远渡重洋,周游列国。他去过很多地方,如团结友善的小人国,热爱和平的大人国,信仰占星学又有点忧天的飞岛国,品质高尚的慧因国……每去一个地方,他都会遇到很多危险,但他最终总能够化险为夷。格列佛的一生是精彩的!他的生命充满着冒险与挑战,尽管生活也有冷酷的一面,但他却勇敢地将命运的重担挑了起来,让其尽情绽放生命之花!

诚然,我们的生活没有格列佛那般离奇﹑刺激,但我们却不能没有格列佛的勇敢精神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记得去年暑假,我们全家来到了上海东方绿舟,我们去走刺激的“勇敢者道路”。由于我身材瘦小,很快挤过人群,成了“勇士们”的“头领”。在走独木桩时由于没掌握好平衡,重重地摔了一跤,原本就受伤未全愈的左脚又被磨掉了皮,血水不断地往下流,我疼得眼泪都快掉出来了。在我想放弃时,我的脑海壁纸怎么的想起了格列佛,我仿佛看到了他在孤岛求生的那种情形。于是,我忍着疼痛,走完了全程,成为一名真正的勇敢者。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歌。让我们像格列佛那样,笑对困难,笑对生活!

初一写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3

读完这本书,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做了一场奇妙的梦,却突然被人叫醒了。

在那里,有不到6英寸的小人,他们渺小却勤劳,成百上千的仆人为巨人一样的自己制衣、做食,他们十分热情大方,丝毫不怕“我”吃完他们的食物,用完他们的布料;在那里有许多的巨人,“我”只有他们手掌般大小,被他们当作玩偶,准确来说是会说话的玩偶,为他们表演,逗他们开心;在那里,有一群外貌奇异的人,他们的交通工具是吊车,他们偏爱音乐与艺术;在那里,马被视作主人,“耶胡”视为仆人,没有战争,只有真诚。当然,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慧骃国,那是一个和平的世界,没有战火销烟,没有明枪暗箭,只有一群单纯、善良,不知谎言与欺骗的马,还有一群好吃懒做,形似人类的“耶胡”。那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是人人都向往的,导致后来的格列佛成了憎恨、厌恶、鄙视人类的人,脑中只有高贵的慧骃们的美德和思想,只愿与慧骃们长相厮守。

是啊,人心险恶,勾心斗角,可是格列佛竟忘了自己也是一个“耶胡”!这本书具有童话色彩,但充满了讽刺意义,使人不得不赞叹作者写法之高妙。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等级制度的不公,人们的狡诈虚伪,无一不令人厌恶,却又让人无可奈何。无止尽的战争、侵略又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许唯有用幻想,才能使作者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和片刻的安宁。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曾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它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或许这本书没有过多华丽的字句,但是它奇特的幻想与生动的情节一定会使你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你的手边恰好有这本书,就去阅读吧,你定会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初一写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4

一个自幼喜欢旅行的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随船周游世界。然而他这一去,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暴,大多数水手丧身了。最后他又到了一个杳无人迹的海岸。从那以后,他遇到种种不可思议的困难。然而再一次偶然中他终于重返久违已久的故乡。他就是---格列佛。

读过这本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本讽刺性的小说。不过,我也深有体会。

格列佛在开端是一个乐观,纯真的人,但是从他从兽马国回到英国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偏执狂,整个脑子都是人类的邪恶的人。读到这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是决定他性格的关键。格列佛的改变是在他两个不同的国家受到的影响不同。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我们生活环境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呢?为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改变。

在这本书中,揭示的很多现象还是当今社会的一种这是写照,对人性的探讨就愈发愈值得现代人去思考了。

在这本书中还暗藏着教导我们学习荣誉,正义,真理,节制,英勇,贞洁,友情,仁爱以忠实第一原则。在我们人类的大部分语言中都保存着这些道德名词,古今作家们都写出这样的名词;我将借助我浅陋的知识去拥护这些道义。

这本书真正写的是英国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讽刺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败,但流露出悲观的情绪。这种讽刺膝形象地写出了英国与他国的战争的失败,这让我明白了一个国家的胜负在于他的社会是否有封建与腐败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本书中不仅有教导人们的内容,还有许多暗藏在语句之中的讽刺。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现在还缺什么道德,我也知道了如何去弥补。

初一写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5

格列佛,一个多么勇敢的人啊!奇遇再多,艰险再多,沉着冷静,仍处变不惊。有君子翩翩风度 ,亦客观看待天下事,作者应是想把他塑造成18世纪一个十全十美的男同志吧!

我并不知道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但我从书中的介绍便可以得知,他是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家和政治家。我对写作背景一无所知,读不出当时读者的那种心中的澎湃之感, 处处“影射”,借此说彼,讽刺的味道弥漫在书中的每一处,我却只能淡淡地闻到些许,也许“不在其中,不解其味”吧。所以,我把它当做儿童读物来读,体验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到各国的奇妙之旅,不也是饱含着期待和惊险吗?不也能从中找到颇具教育意义的东西来吗?

无论是从极力的讽刺、批评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儿童读物的角度来说,此书都精湛不已。我不太会用华丽的辞藻给它形容一番了,因为后世的精彩点评不断涌现,已是成千上万,不计其数了,我又怎会胜过他们呢?所以我还是要好好地讲讲我阅读的感受了。

我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似乎被带上格列佛(主人公)的船,跟随他闯荡着,我却殊不知该书的内容是虚构的,只是越到后头,越不可思议的时候,我才越怀疑自己,越对内容的真实性怀疑。这类书和之前了解过的《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一样,把故事记录得很真实,和生活联系性很强,《格列佛游记》更是在文中反复强调自己的旅途是真实的,只是世人不会愿意相信罢了,与我读过的许多儿童冒险的读物对照,相差甚远。但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我想就只有我们这种孩子会留意的吧。但我认为,故事里的人“真实感”越强,那么后面发生的那些事件的讽刺味道便越浓。

这一篇“游记”分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去四个不同的国家,给了他们国家及其君王很长很难记的名字,但无非就是小人国、大人国,和最后一个由马统治的国家。你肯定会问:“第三个国家去哪儿了?”而关于这个国家,里面夹杂着太多故事,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题,只能说是个漂亮的讽刺小品。

小人国的人身高是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他以一种巨人的形象出现在身材矮小的人前,那股威风劲,人们哪个不畏惧?哪个胆敢不从?作者享受了一番“至高无上”的滋味,在那儿看到了党派纷争,奋力争宠,毫不讲理的战争,也就看到了自己那个引以为豪的国家。小人的勾心斗角愈演愈烈,难怪是“小人”国。

在大人国面前,他只能做讨好人的工夫,他由“俯视天下苍生”转为“仰望头上百姓”。他的身高是当地居民的十二分之一,他顿时沦为不折不扣的“小人”。他在介绍自己国家时,被连连质问,那不就和作者对国家,对政府的连连质问不是一样的吗?作者敢如此大胆变相批评一个国家,一个自己所生活的国家,不是值得我们对他连连敬佩吗?

印象最深的,最有意思的便是在马国的生活,用一种凶残的受“慧骃”(当地对“马”的叫法)奴隶的动物“耶胡”(外表、陋习像人的虚构动物)影射人,“人”和马的地位彻底地翻转了。马儿们善良、正直、单纯、有理性,正像一位位隐退的高人,能够平平静静、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在那种强烈对比的环境中,聪明的马儿们就像是上帝,品德至高无上,不存任何私欲;而人类呢,微不足道,残忍邪恶,只为私利。在那儿的生活使格列佛厌倦了自己,是不是说作者厌倦了自己生存的国家了呢?

作者在书中看似反国家、反人类,其实更像是上帝派来提醒国家,提醒人类的。人们只喜欢被别人对自己或本性的优秀之处大力赞美冲昏了头脑,而不愿意理性地听一听别人客观地批判自己身上的不足。我想,之所以这么强烈地抨击国家,自然最看不惯的就是当时人们的这种“只看到长处,看不到短处”的想法,还有为了“私欲”不顾后果的人。但我相信,只有后者能孕育出“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这些令人感到十恶不赦的果实;也只有后者能教唆人们成为“金钱”忠心耿耿的奴隶,爆发那些不该有的战事,搅乱天下太平。或许,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要我们引以为戒的呢!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当年那些因“私”而出现的那一幕幕令人感到罪恶的事情,让我懂得何为堕落的人性,更让我明白了讽刺小说的真正意义何在!难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读了不下六次,还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中,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可见这本书在名作家的心里占据了不少的位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