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语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语文重要知识点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二、注释
(1)伐:攻打(2)间(jiàn):参与。(3)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6)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8)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9)加:虚报。(10)信:实情。
(11)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1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3)狱:案件。(14)察:明察(15)情:实情。
(1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7)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1)驰:追赶。(22)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2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24)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25)盈:满,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26)测:估计,预料。(27)靡(mǐ):倒下。(28)虽:即使。
(2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
(30)遂:于是,就。(31)败绩:大败(32)属:类
三、课文理解
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
(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2)曹刿的答话是全文的总纲,下文就是围绕“鄙”来写鲁庄公,围绕“远谋”为刻画曹刿的(为下文作铺垫)。
2、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基础是什么?
(1)战前鲁国政治上取信于民,有广大人民作后盾;(2)在作战中曹刿避敌锋芒,养我军锐气;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有军事指挥才能,克敌制胜的本领。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战争之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使鲁庄公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争于进攻和追击,避敌锋芒,养我锐气,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大败齐师;战后总结条分缕析,入情入理表现了他在战略上远谋。
4、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本文一大“特征,请你谈谈作者塑人物使用了哪些方法?使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知识点
家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石缝间的生命
潸(shān):流泪的样子。如:潸潸。
撷(xié):摘下,取下。如:采撷。
吮(shǔn):吮吸,嘬。如:吮乳。
扼(è):1.用力掐住。如:扼杀。2.把守,控制。如:扼守。本文取此义。
瘠(jí):1.瘦。如:枯瘠。2.不肥沃。如:瘠田。本文取此义。
蔓:1.(màn)细长不能直立的茎。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2.(wàn)细长不能直立的茎。如:豆蔓儿。本文取此义。义同“蔓”(màn),用于口语。
废墟的召唤
废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凭吊,聆听,而思考,表达作者呼唤人们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的愿望,并号召人们在改造历尽每一个“我”的责任。主题的表达并非直接说明,而是借对废墟的描写、回忆、联想逐渐明朗的。
更浩瀚的海洋
卡里?纪伯伦(KahlilGibran)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逝世。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年代】:现代
【作者】:.
【词牌名】:沁园春
【题目】:雪
【写作时间】:1936年2月
【内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写作背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巨大的胜利。但是,陕甘根据地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形势。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的汇报。
同一天,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当前的军事行动。会议决定:军事工作由.负责;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领导人暂分两路: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先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准备粉碎国.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这时,蒋介石已经知道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会师的消息,重新调整了部署,调集东北军五个师的兵力组织新的进攻:在西边,以第五十七军四个师由陇东沿葫芦河向陕西鄜县东进;在东边,由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沿洛川、鄜县大道北上,企图围歼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
局势十分危急,.却指挥若定。他和周恩来、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先在鄜县的直罗镇打一次歼灭战,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军一至两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敌以打破这次“围剿”。
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边是一条小河。干部们看过后兴奋地说:“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11月18日,在直罗镇以东的东村,.主持召开西北军事委员会议,作关于战略计划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红军,扩大苏区,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会议通过.这个报告,要求两个军团分别付诸实施。
11月19日,.和彭德怀致电第一军团军团长.、政治委员聂荣臻,指出东北军第109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在发起进攻前,他又要求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团以上干部到直罗镇周围,察看地形,研究具体作战部署。
11月20日下午,东北军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孤军深入,沿葫芦河进入直罗镇。当晚,.下达命令,按原定部署,红一军团从北向南,红十五军团从南向北,在拂晓前包围直罗镇。.的指挥所设在距直罗镇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战斗打响前,他在下达作战命令时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
11月21日拂晓,红军突然从南北山上向直罗镇猛扑下去。第一○九师仓促应战,激战至下午二时,大部被歼。红军在打援中又歼灭援军第一○六师的一个团。
到11月24日,第一○九师残部在突围中被红军全歼。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用.的话来说:是“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直罗镇战役结束后,.等从前线回到后方的瓦窑堡。他和中共中央其他负责人一起,听取五人小组关于审查刘志丹等“案件”情况的汇报,指出:“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是莫须有的诬陷,是机会主义,是‘疯狂病’”,应予释放。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和陕北肃反扩大化问题的纠正,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原来面对的两个最紧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中共中央能够在这里站定了脚跟,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来考虑和处理许多带全局性的问题。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大大加快了他们企图独占中国、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步伐,并且把矛头进一步指向华北,使中华.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族矛盾急遽上升了。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以及李维汉、郭洪涛等十余人。张闻天主持会议,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的指示精神。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
瓦窑堡会议是从十年内战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中央克服了长征前一段时期内“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失时机地制订了抗日.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它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来贯彻共产国际决议,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在继续抓紧对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上。
1936年1月17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东征时中央政治局随军行动,彭德怀、张浩参加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陕北由周恩来、博古、邓发组成中央局,以周恩来为书记,主持后方工作。
会后,.、周恩来、彭德怀签署命令,要求主力红军即刻出发,.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各路红军立刻奉命秘密行动起来。
.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1936年1月底,他在这里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并作了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和巩固的关系,以解除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担心红军主力东征会影响陕甘根据地巩固的顾虑,也批评了李德所说东征是“想挑起日苏战争”的错误观点。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快了东征的战备步伐。
.第一次到山西,踏上的是石楼的土地。1936年2月21日清晨,.率红军总部从陕西清涧河口渡河,在石楼县辛关登岸。从陕北到山西,正值大雪纷飞,高原雪景激发了.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当晚宿营于义牒镇留村,.写下了一生最为快意、最为得意的神来之作——《沁园春?雪》,这首千古绝唱十年后在.赴重庆谈判时公开发表,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初三下学期语文知识点新人教版
《诗经》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好逑qiú
荇xìng菜寤寐wùmèi芼māo萋qī
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未唏xī湄méi
跻jī坻chí涘sì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逑:配偶。
(2)寤寐思服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阻:艰险。
(6)白露未已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人教版
上一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2021
下一篇:中考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