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重的乞讨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庄重也是一种态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庄重议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重议论文1
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飘渺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庄重议论文2
庄重之庄,即庄严,重即敬重。庄重就是一种态度,对于前人馈赠的庄严与敬重,对于文化和个人事业与自我价值的庄严与敬重。
诗经中有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描写天子祭祀的场景,场面可谓庄重。其实无论皇室还是民间百姓的祭祀,除了祈求国泰民安,没有灾难,更是为了传承前辈的敬重之精神与态度,即所谓的追养继孝,民德厚望,这其中不仅囊括了对于自然与万物的庄重,也带有对前人优良品质继承的庄重。庄重,是对美好品德传承的责任感。
东周出仲尼,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中国文化流传数千年,成为中国不朽的符号,靠的是一代代人庄重的继承与发扬。我们现在能看到四书五经,唐宋元明,少不了历朝历代文人呕心沥血夜以继日的编撰与抄写,甚至付出生命。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这是唯一的办法。正是靠着他们对历史文化庄重的态度,中华文明血脉的流淌才得以延续。这也是我们现在应有的一份庄重,诵读一首古诗,了解一段历史,体会那种发自内心的敬重,不要让文明的河流断流。庄重,就是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庄重,放之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霍去病的匈奴不去何以家为中有着他对抵御外敌事业的庄重,司马迁受宫刑后,忍辱负重成一家之言中,有他对于身为史官责任感的庄重。于是在庄重精神隐约有匮乏趋势的现在,工匠精神这个词应运而生。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便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演绎的最高级庄重。只要在自己的这份事业中,保有对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庄重,即使身份卑微,也是对职业的庄重。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庄重之精神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庄重还是对个人事业的责任感。
现代人着实应当将庄重纳入到个人素养当中,学生要庄重的对待学习,政府要庄重的对待民生,学者要庄重的思考,科研工作者要庄重的探索。使之成为我们骨子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那么国家的各个领域距离伟大复兴就真的可计日而待了。
庄重议论文3
观看阅兵仪式,整齐的队列,庄严的敬礼,我感受到了庄重;拜访鲁迅故居,幽静的小路,凝神的倾听,敬慕的眼神,我感受到了庄重;参加成人仪式,盛大的场面,真情的拥抱,感恩的眼神,我感受到了庄重……在朱以撒看来,庄重的含义是对某些场景怀揣庄严和深重的心情,而在我看来,庄重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态度。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幻想过自己在成人时穿上高跟鞋或穿上西装的那一刻?那时的我们,仅仅是对成人礼的一种向往、一种期待,但当我们真的穿上西装、系好领带的那一刻,那是我们对成人的一种敬畏,一种庄严。当我们即将踏入成人门之时,内心的庄重感油然而生。走过成人门,我们的肩上又会担起一份责任。接过老师手中的花和家长手中的信,我仿佛感受到了责任的重量。当我们举起握拳的右手,面向国旗庄严的宣誓,心中对生命的敬畏更甚。在这郑重其事的仪式中,心怀敬畏,便是庄重。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文化是立国之本,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一直流淌在这片土地上。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应有的庄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民族只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奴隶之邦。当今社会,信息发达,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愈加频繁,我们并不反对文化间的交融互通,而一些年轻人却厚今薄古,或一味的去追求西方文化,崇洋媚外,甚至恶搞自己民族的文化。我们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文化,重新学习我们的文化,热爱它的同时去传承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现代生活当中,这才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庄重。安静地翻阅一本本经典,朗声吟诵一首首古诗,用心传承灿烂的中华文化,便是庄重。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心浮气躁的时代,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便是工匠对自己手中的产品演绎的最高级庄重。当今这个时代,企业都在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这些热衷于“圈钱,做死某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企业,是无法与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相提并论的。工匠们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产品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以一种虔诚享受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工匠身上,更体现在各行各业中。他们敬业,乐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工作时永远一丝不苟。他们在完善工作的同时,也在完善着自己,这是一种对职业的庄重。
有时庄重并不需要多么盛大的形式,而是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庄重让我们懂得铭记,懂得敬畏,懂得传承,让我们学会去追求生命最本质的东西,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
初中快乐的课堂议论文600字
上一篇:庄重议论文中学优秀作文
下一篇:高中科技改变生活议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