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天,是阴的;清明的雨,是涩的。在今天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心请来缅怀先烈与亲人。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又到清明为题作文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又到清明为题作文1
小雨,清明。一碟祭品,一对素烛。以一种最安静的方式,将往昔的人与事,静静回忆。
一个已然走过世间的人,无论他的生前是平庸无闻的凡夫俗子,还是驰骋沙场的飒爽将军,抑或是才高八斗的风流才子,都无法摆脱在时间长河中渐渐消隐的命运。一位过世的人可以被人永久地记住却无法时时地想起,因为生者有自己琐碎的生活。在绝大部分时间中,对于死者的那一份记忆犹如一棵无名的野草,匍匐在茫茫的思想大草原上,是那样的渺小。
然而,终于有了清明。
所有过往的人与事都在顷刻被点亮。在雨中细细地回想,品味。然后怀揣一叠祭纸,撑一把油伞,来到那早已生满了青苔的墓碑前,在明灭的火光中垂泪。也许,他们在生前也有过恩怨纠结,然而数十年之后,能在对方的墓碑前冒着小雨烧一叠祭纸,又有怎样的误会仇恨是不可化解的呢?
清明是一个伤感的节日,它没有春节的欢乐,没有中秋的温馨,甚至没有一种代表性的食物。而就是这样的节日,却存在于中国几千年,它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一个“情”字。
父子情,夫妻情,挚友情……没有一种情感是清明节不可以表达宣泄的。而清明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却是最纯澈、最真挚的。因为一份对死者的爱是没有半点虚伪与造作的。
跟随着一些稍微上点年纪的老人去上坟,离坟而去之际总可以听到老人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声:“不知以后谁来给我上坟。”即使他儿孙满堂却依然会这样说。这句话并不代表他对现状的失望,这只是在人生渐渐衰亡之际感到的一种因时间流逝的沧桑,在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感到生命本质的短暂与无助。
由此看来,清明又是一个让活人感到清醒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多少古人在上完坟之后,会深感生命的短暂,争时于世。但我几乎从每一个人坟场归来的脸上都看到了平静与安详,或许他们此刻的心胸也比先前开阔了许多。也许他们只有站在死者的坟前,站在死亡的面前,才终会感到自己的愤怒与烦躁是多么地渺小,近乎于可笑。生命短暂不必为世俗之事奔波太多,还是多留一些时间思考人生,回忆往事吧。
以前,我总不知这种伤感的节日为何在盎然春日里举行,在萧瑟秋天或者寂寥冬日里不是更适宜吗?后来,我才明白,在万物开始繁盛、草木欣欣向荣的春季去感受伤感和死亡,正如在喧闹中品味寂静,在辉煌时品味黯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对人生真正的清醒。
又到清明为题作文2
在祭奠先祖的清明节,大伯给我讲起了我那慈祥的大奶奶。她是两年前的5月10日去世的,想到平常大奶奶对我的疼爱,14日送葬那天,我因为手臂摔伤手术住院,没有参加她的葬礼,我很伤心。
今天,大伯深情地讲起了大奶奶的往事,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
大奶奶一生共养育了六个子女,就是我的四位堂伯和二位堂姑。为了养活他们,大奶奶常年不辞劳苦地干活,头顶朝阳出门去,肩挑明月收工来,挣的是头等工分,吃的是粗茶淡饭!大伯告诉我,那时候,家中还有常年哮喘的太爷爷,双目失明的太奶奶,真是家大口阔。大奶奶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受到了乡亲们的敬重!
大奶奶有了孙辈和重孙辈以后,尽职尽责地抚养他们,有了什么好吃的,总是腾给后辈。有一年五一节,大伯和小伯回老家帮忙插秧,顺便买了几斤肉来包饺子,本想接大奶奶来吃个够,可是,她把几个孙子、重孙子都带来了,饺子蒸了一锅又一锅,一出笼一眨眼就没了,最后,大奶奶就吃了2个!
“大奶奶心疼儿孙,多少次,送到嘴边的美味她都不忍心吃下,真是儿多母苦!”大伯对我说,他再也找不到机会,让大奶奶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饺子了。大伯说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角挂着泪花,我心里也是酸酸的!
大奶奶不仅疼爱儿孙,而且顾全大家。大伯常听爷爷讲起甲午年发水灾的一段经历。那时,家里粮食很紧张,大奶奶娘家的父亲给了她2块钱,她都拿出来买了几袋麦麸子,让全家人度过了饥荒。在那极其困难的年月,大奶奶为我的爷爷和叔爷爷做鞋子、补衣服。这是多么难得的姐弟情啊!
大伯还跟我讲起,36年前,他考上了洪湖二中,大奶奶显得好高兴,说是家里总算出了一个读书人,就抱了一只母鸡送给我奶奶,给大伯熬汤喝,来奖赏大伯。大伯每当提起这事,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大伯声音颤抖地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大奶奶了……”
大奶奶,您一生勤劳简朴,您一生劳苦功高,您一生品德高尚,您是我永远怀念和敬爱的先祖啊!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你的怀里,能够永安我那慈爱的大奶奶的魂灵!
又到清明为题作文3
“清明时节雨纷纷”,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润湿的空气中飘着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着鲜花、蜡烛来到了凤凰山陵园给爷爷扫墓。
顺着石阶拾级而上,扫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独自一人站在墓前,双手合十,低着头、闭着双眼在轻声地念经,仿佛在念着什么密码,我一句也听不懂。可她看起来是那样庄严虔诚,姑姑说她是在超度亡灵,我也听不懂,我正想问,又想起妈妈给我打的“预防针”——庄严的场合不要随便说话,我只好硬生生地把问题咽了回去。
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哀痛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女士正拍打着坟墓痛哭着,边哭边诉说着什么。多可怜啊,她准是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会儿,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一群孩子跑上来了,他们急着想要放万花筒呢,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讨厌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宁静。
终于到爷爷的墓前了,站在爷爷的墓前,我小声地念着墓碑上的字,念完,我心里一震,原来爷爷在一九九八年就去世了,离现在有十五年了,遗憾的是我根本没见过爷爷。要是爷爷还健在,我遇上困难一定会向爷爷请教,因为爷爷一定有办法嘛。姑姑点燃了蜡烛、香,烧起了纸钱,她对着坟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来,拜着拜着,我发现姑姑的眼眶红了,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下来,我的心里也感到酸酸的。
爸爸告诉我,爷爷是一个勤劳、宽容又多才多艺的人。爷爷一生坎坷,生前是娄岙小学的校长,为了办好教育,他勤勤恳恳,募集资金建学校,招聘优秀的老师,把学校办得蒸蒸日上。爷爷是村民们敬仰的文化人,他经常为村民们写信、写春联,娄岙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爷爷写的对联。爸爸经常教育我,要向爷爷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人。啪嗒,啪嗒,一颗颗大大的烛泪不停滑落,仿佛是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
离开凤凰山陵园,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们又去祭拜了曾祖父、高祖父。妈妈告诉我,扫墓不光是为了缅怀、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诉先祖,我们会更幸福地生活着,让先祖们含笑九泉。山上开满了一树一树的金银花,树木抽出了新的嫩芽,远处,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嫣红……
又到清明为题作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它描写了清明节时,阴雨绵绵的景象。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传说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今天,就是清明节。
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因为今天我要和家人去扫墓。大约行了一个小时的路程吧,就到了。一路上,雾气缭绕,只能看清二十米之内的东西。走在路上,仿佛走进了牛奶浴场,又好像进入了仙境一般。道路两旁全都是树木,好像一位位绿色卫兵,指引我们回家的道路。啊,终于回到了村子里。我刚一下车,一股新鲜的空气便迎面扑来,还掺和着春天的花香、草香、树香。看,那棵树上栖息着几只小鸟,一听到大一点儿的声音,就扑棱棱的飞走了。
我们步行走去老爷爷(外公的父亲)的坟墓。到了小桥,我们顺便向左面瞧了瞧,那是一棵树,因长得像看孔雀,故名“孔雀树”。走过了小桥,就到了。我和比我小三岁的小姨走在前面“引路”(其实就是在前面狂奔)。从那一排排墓碑中找到老爷爷的。我们献上鲜花和食物,改变了以往的祭祀方式,没有烧纸放炮,而是用现代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心意。我用随身携带的小手帕擦去了墓碑上的尘土,又和家人在一旁栽了两棵树。挖坑、栽苗、培土、浇水,一系列的动作显得很熟练。前几年我们栽的树已经成活了,有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愿这两棵树也能健健康康地快乐成长吧。我拿出一封信,一封没有寄信人,没有收信人的信,也是一封寄往天堂的信,放在墓碑下面。信中写到:老爷爷,虽然您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也时常怀念您。祝您在天堂一切安好,我们这儿,也很好……不久,大家也都表达了自己的心意,我们告别了老爷爷,回到了家。
文明祭祀,礼赞生命,让我们一起用现代的方式来诠释爱与怀念吧。
又到清明为题作文5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清气明的日子里,人们沐浴斋戒,祭祀先人,我的家乡也不列外。
家乡主要的祭祀活动是扫墓,也叫“挂山”,这也许是先人的墓葬大都在山上的缘故吧。扫墓的时间很讲究,一般要求前三后四,即是清明前三天和后四天的时间段内,否则就不为敬了。不像上海人提前半个月就扫墓了。而且还看黄历,如果在要求的时间段内有不宜的日子也不行。在此期间清明节那天称为正清明,最为敬了,但若是那天不宜也只能作罢。祭祀活动也很讲究。首先是挂山,即是鸣放鞭炮,不仅香雾缭绕而且声音响彻山谷,此事便启动了乡民,知道谁家的子孙来祭拜先人了,有孝心。接着便贡献祭品,插上香花蜡烛,烧纸钱元宝,跪拜致礼。祭品多寡随儿孙意愿和能力,没有定规。一般是酒肉点心米饭馒头水果之类。很有意思的是,香插三柱而且串上三片冥钱,不点燃。问其故,没人知其源,只是说:“千思万念,当不得清明一吊钱。”由此可见清明祭扫在人们心中是多么重要。然后便是培坟,即是给坟堆培土并清除坟旁杂草及整理清洁等。诸事完毕最后则在坟墓上插上清明吊,这是清明扫墓的隆重象征。从前使用白纸剪成的长长的花式各样的带有流苏的串串,用竹竿高高挑起,一片肃穆悲凉。现在的清明吊更是花式各异形象独特,而且是流光溢彩五颜六色缤纷灿烂争奇斗艳,显示出一派繁华荣昌,更具喜庆韵味。这也说明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于生和死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从前清明节扫墓,路上行人匆匆,而且满怀忧伤。于是便有了古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借酒浇愁,何等凄凉!今天,又值清明长假。人们不仅乘车扫墓而且很多人还自驾小车前往。城里人更是兼带着踏青赏春。一路欢声笑语,在风景如画的自然山水中尽情放飞心情。此情此景,我不知道诗人将会如何描写他。
永远的清明,永远的祭祀先人。但随着丧葬制度的改变,家乡今后扫墓应是另一番风景。
平安清明祭扫先人作文
上一篇:又到清明为题作文
下一篇:六年级清明文明祭祖作文